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余年寄山水
729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1: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关键第四号2)


三年级上册:


10



+


《千字文》





31


篇《朱子家训》


(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1.


恒:常常。



【译文】



吃每一碗粥、


每一碗饭时,


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


多 少能源的消耗,


真的是来之不易;


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 /p>


每半缕线,


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


许多物 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 br>第


32


篇《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


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


奉要约,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



1.


休:不要。



2.


惊:警醒。



3.


誉:称赞。



【译文】



从小就要谨慎注意,


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


泼出去的水


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 所做所为


,


做了坏事要警醒


,


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 ,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


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 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


对自己的 待遇要俭约,


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


要求别人

< br>要从轻从宽。





33


篇《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 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



疑渐 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



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


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


但读着读着,


慢慢就会 出现一些


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

< p>
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


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 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



;学会了‚


有疑



,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 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34


篇《铁杵磨针》



磨针溪


,


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


未成


,


弃去。过小溪


,


逢老媪


方磨铁杵


,

问之


,


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 其


意,还卒业。



【注释】



18



1.[



]


ǎ


o


,年老的妇女。

< br>


【译文】



磨针溪,


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


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 棒,


(



感到奇怪

)


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


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于是就 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35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


,


贫无纸可书


,


乃种芭 蕉万余株


,


以蕉叶供挥洒


,

< p>
名其庵曰“绿


天”


。书不足


,


乃漆一盘书之


,


又漆一方板


,


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


,


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


于是种了一万 多株芭蕉,


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


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


没有地方写了,


于是找来一个木




和一块木板,


涂上漆,


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


天天写,

墨干了再磨,




完再写;写完就 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


擦穿了。





36


篇《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

< p>
,


父命牧牛陇上


,


窃入学 舍


,


听诸生诵书


;

听已


,


辄默记。暮归


,


忘其



,


父怒挞之。已 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


,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 br>,


依僧


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


,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琅琅达旦。< /p>



【注释】



1.


牧:放牧。



2.


陇:田埂。



3.


窃:偷偷地,暗中。


< p>
4.


辄:总是(常常)


、就。


5.


或:有人;有的人。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


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


他偷偷地跑 进学堂去


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

踩坏了庄稼。


王冕的父亲大怒,


打了王

冕一顿。


事情过后,


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


何不

< br>



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


来,


坐在佛像的膝盖上,


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


书声琅琅


一直读到天亮。





37


篇《治家格言》


(节选)


< p>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 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


而掘井。



【注释】



1.


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2.


未雨而绸缪(chïu


mïu) :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


好准备。



18



【译文】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 /p>


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


使庭堂内


外整洁


;


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 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


我们应当 想着来之不易


;


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

< br>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

像没到下雨的时候,



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 佛脚」


,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38


篇《 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


桥,可以造屋。



【注释】



1.


如:像。



2.


虽:即使。



3.


至:到了。



【译文】



松树,是高大的一种树木。 其叶形状似针,非常耐寒,即使到了冬天,叶子也不


凋落,四季常青。松树的枝干长且粗 壮,可以用来建造桥梁,也可以用来建造房


屋。





39


课《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 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


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 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


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 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



1.


广寒宫: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


【译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 上的夕阳对晴朗的天空。飞来的大雁对离去的燕子,回巢的


鸟对低鸣的虫。三尺长的剑, 六钧重的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


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


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


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


两鬓 斑


白,清晨就有急着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40


篇《声律启蒙》节选



春对夏,< /p>


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


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


叶公龙,

< p>


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 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



1.


冯妇:见孟子。



2.


叶公:


《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 叶公惊走。非好龙者,



好似


龙者也。



3.


蛩:音穷。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4.


雍雍:


《诗》雍雍鸣雁。



5.


秦岭:


《韩愈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6.

< br>又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 /p>


巫山:


《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 峰。



18



8.


迢递:远也。嵯峨:山高貌。




三年级下册:


13

< br>篇




41


篇《敬老》



< p>
雪初止,路中泥滑。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仆地。一童子趋而扶之。既


起 ,



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老人欲具饭饷之,童 子曰:‚恐家


人盼我。



遂辞出。



【注释】



1.


止:停止,停下



2.


仆:通‚扑



,扑在,摔 倒



3.


趋:走过去



4.


拭:擦拭



5.


饷:给


...


吃饭



6.


辞:告辞



【译文】



雪刚刚停,路上很滑。有一 个老人,独自扶着拐杖行走在雪地里,不留神摔


了一跤倒在地上。


一个孩子上前走去将他扶起来。


起来之后,


又用小手绢帮助他


擦拭衣服上的泥土痕迹,


并询问了老人的住所,


把他送回家去。


老人想做好饭给


孩子吃,小孩说:‚恐 怕家人正在盘我回家。



于是向老人告辞走了。





42


篇《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 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 ,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


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p>



【注释】



1.


尧: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称唐尧。



2.


道:道路。



3.


禹:传说中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


4.


疏:疏通。



【译文】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 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尧


任用鲧来治水,


鲧用堵塞的办法,


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


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


湖,


勘测许多大山,


疏通河道,


一切顺其自然,


13


年里,


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


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43


篇《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 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


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


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


,


立于



,


成于五


,


盛于七


,


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注释】



1.


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



1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