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故事
-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得很广。
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妃子。那时候,
汉朝和匈奴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当了权,他想改
善双方的关系,就
亲自来到长安,希望能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听了,当然高兴,马上命人去后宫选人
.
王昭君欣然应命,在长安与呼韩邪
单于成了亲。临到告别长安,随呼韩邪单于将去匈奴的时候,汉元帝这
才看到了王昭君。
原来应命和亲的竟是这样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
!
汉元帝心里十分
懊悔,但为时已晚。
为了这事,据说汉元帝一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当初,他曾让宫廷画师毛延寿替王昭君画了像 ,看
那画像,并不很美啊
!
元帝越想越
气,令人把毛延寿找来,细细盘问。原来,毛延寿替宫女画像,要收取贿
赂。王昭君没有
给,他便有意把像画走了样。汉元帝弄清了情况,盛怒不息,当即杀了毛延寿,去到匈奴
后、王昭君慢慢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她聪慧、善良,呼韩邪单于宠爱她,匈奴人民也尊敬她。从那以后,
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后来,王昭君死了。匈奴人民十分
悲痛,把她埋在大黑河南岸的冲击平原上,筑起了高高的坟墓。那坟墓
常年郁郁青葱,被
人们称为
“
青冢
”
。这就是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处的昭君墓。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
p>
明君
。西汉晚期生
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
归县)
。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
为
待诏
。
p>
西汉晚期,
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
和亲
< br>
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
33
年)
,西汉
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
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
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
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
气
。关于昭君出塞,
《后汉书
·
南匈奴传
》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
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
,
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
妻子,十分欢喜。<
/p>
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
子人民
。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
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
竟宁
,意为和平安
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
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
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
单于和
亲
、
千秋万岁
、
长乐未央
、
< br>
单于天降
等瓦当和
单于和亲
字砖,以及
单于亲
、
千秋万岁
、
安乐
未央
< br>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
< p>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 的影
响。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
一个儿子,名叫
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
父死妻其后母
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
第一阏氏所生的
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
,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
次,即当于公主。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
约
20
岁左右,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
9
年~
23
年)去世。据敦煌发
p>
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
棺椁穹窿,更别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