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一
)
p>
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
化思想
。
(<
/p>
二
)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
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
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
变形”的转化过程。
(
三
)
p>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
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
精神,
并增强学生
“用
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
p>
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
(
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
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
6
、
7
、
8
、
9
厘米
)
,直尺。
四、教学过程
p>
(
一
)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1.
板书:圆柱的体积。
页
1
第
问:圆
柱的体积怎么计算
?
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
2.
揭题:
这节课,
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
/p>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完整板书:用圆柱
的体积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
积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
二
)
p>
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
水,已经喝了一部分,
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
p>
随机板书
)
预设
1
:瓶子还有多少水
?(
剩下多少水
?)
预设
2
:喝
了多少水
?(
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
预设
3
:
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
?(
p>
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
是多少
?)
2.
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
(1)
预
设
1
:瓶子有多少水
?(
怎么解决
?)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
面直径和高就
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
直尺
< br>)
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
据
?(
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
小结:知道了底
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
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
页
2
第
(2)
预设
2
:喝了多少水
?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
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
么办
?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
p>
呢
?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
倒过来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
体积不变,因此,喝了
多少水
=
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
置
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
据
?(
p>
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
p>
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
它的体积
。这样一来,第
3
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
(3)
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
?
引导学生得出:
倒置前水的
体积
+
倒置后空气
的体积
=
瓶子容积。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例题呈现如下,
p>
例题是直接呈现转化方法的,我是想先屏蔽相关数据信息
和方法,通
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根据自己的生
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才有了对数学
情境的改编,以期
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
页
3
第
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
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
把新知转化为旧知,
分散了难点,
p>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
矿泉水瓶内直径为
6cm)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
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
你们的了
!
(1)
课件出示:
一个内直径是
(
)
的瓶子里,
水的高度是
( )
,
把瓶盖拧紧倒置
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
高度是
( )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
少
?(
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
(2)
四人小组合作:
A.
组长安排好分工:
要量出所需数据,其他组员要监督
好测量方法与结果是否
正确,要按要求把题目填完整。
B.
组内
互相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
矿泉水瓶的容积
=( )+(
)
。
<
/p>
C.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
利用所得数据
独立计算,
再组内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