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625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3: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扭曲的命运)


少年中国说



苏威仲夷学校





李庆虎



教 材分析:


本文写于


1900


年,作者把 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鲜明


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 ,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


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 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


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说”的问题知识及有关梁启超的资料;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


文章的内容;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


并 学习本文写作特色和反复对


比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p>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教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 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


先生;或者从历史人 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



梁启超(


1873



1929


),字 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


吹变法维新,


是我国


19


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 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


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


影响最大的是散文,

< p>
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


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

而是追求“务为平易


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 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


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





怯懦



瘠牛



翘足可待



鹰隼



干将发硎



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 p>
五、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



1


.指名让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



2


.思考如下问题:




1


)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 br>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先写 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


感情, 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


鲜 明的对比。




2



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


再 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


同吗 ?



明确:肯定不同。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 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


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学生记忆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


2


自然段


< p>
1


.男生齐读第


2


自然段 。



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迅速默读第


2


自然段,并酝酿感情。在朗读时,声音要洪亮



2


.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第


2


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常思既往



日新



盛气



怯懦



苟且



不同之大略



国亦宜然



3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翻译部分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文句的把握程度。




1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 p>



2


)事事皆其所未经 者,故常敢破格




3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4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



这段文字内 容不难理解,所以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基本可以懂得。



5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 br>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从内容、表达、修辞等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的

主要看法可能如下:




1


)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