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玛丽莲梦兔
573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3: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豫园)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教材解读




《画杨桃》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

< br>“




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 画成像个五角星


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通过这件事,


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

同结果,


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同时又教育我们要 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


要设身处


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 ”、“教诲”、“半晌”等词语。



4


、练习用“不像……而像……”



“不要……要……”说话。< /p>



过程和方法



1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


、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p>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 br>


学习任务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 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 br>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

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

< br>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


、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 p>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


明白


“我”


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


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1


/


8


2


、要劳逸结合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教


师就不要继续讲课,


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既让孩子疲劳 的大


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



多媒体正逐渐成 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在多媒体辅助下学习拓展了学与教的空间,使


学生信息素养和知 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必然。


本课设计集图、


文、


音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


计了一个《画杨桃》的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的结构上,我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杨桃。



音频朗读:让学生正音。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句子: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ppt


课件,多媒体教室,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感知杨桃。



1


、板书课题,读课题。



2


、课件出示杨桃的图片。












播放课件《画杨桃》的“视频欣赏”部分,引导学生描述,加


深对杨桃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杨桃的


资料, 让学生对杨桃有一个初


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


的距离,激 发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听课件中范读课文部分,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


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播放配有悠扬的背景音乐的课


文朗读 ,主要是帮助学生注意












< br>“我”



“同学们”及“老师”


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



2


/


8













2.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


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三、探究原因



1.


出示课件:


PPT1






亲: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


“< /p>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


成什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 样。








设计意图:我对父亲的话的理


解及我画画的态度。


“认认真




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


然,既相信 实际,也相信自


己的眼睛。


“老老实实地画”

< br>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


嘱那样去画。



2.


出示


PPT2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


课,老师把两个杨 桃摆


在讲桌上,让同学们画。


我的座位在


前排靠边



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


桃 的一端



对着我。我


看到的杨桃根本不 像平


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


五个角


的什 么东西。我


认认真真


地看


,

< p>
老老实实


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


准确





四、研读同学们看到我的画之后的语言、态度



(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


“我”的 变化过程。(朗读中促进理解,理解中深化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


/


8



出示两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


“不像!”


吗?”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严肃



和颜悦色




1


)读好同学说的话,第一部分读出嘲笑、轻蔑的语气,第二部分读

出难过、内疚、惭愧的语气。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2


)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一样,学 生的


回答也一样。不一样是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嘲

< p>
笑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


结 结巴巴,迟迟疑疑。)



小结:相同的文字,不同的标点可以表 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


言文字的魅力。



师追问:文中的两个“不像”意思一样吗?


< br>(第一个“不像”是嘲笑“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第二个“不像”


是同学们坐 到“我”的位置看了之后发现杨桃确实像五角星,觉得“我”


画的是对的。同学们对“我 ”的画评价不一样。)






这个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


读,找出有 关词句,感受同学


们的内心变化。





五、抓老师的神情变化,体会老师的教育机智



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读课文


6


——


18


自然段 ,找出有关句子。



反馈:生读句子,


师板书:坐下审视



轮流地看



和颜悦色地教育



a.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


桃,然后回到 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审视



什么意思?(带着怀疑的态度,仔细地 看,慎重地看。)从



审视



这个词,你猜猜此时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要审视杨桃呢?)




1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


进行 评价。



b.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 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


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


时机。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要联系


上下文。




1



这一看,


同学们发现从


“ 我”


的角度看杨桃,


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



这 一看,


同学们知道嘲笑


“我”


是错的。


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


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3


)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


4


/


8




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并不是语


言说教,


而是通过亲身体验




教育学生,也为 理解本文的中


心埋下伏笔。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