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2
-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
2
《画杨桃》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
从中受
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通过理
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
、
p>
“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
、<
/p>
“熟悉”造句。
4.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前预习:
1.
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
11
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
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
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
熟读课文,解疑设
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不仅没有受到批评,<
/p>
反而得到了肯
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
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
理清
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
默读思考讨论:
“我”
(
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
、
“同学们”及“
老师”说话时不同的
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
齐读课文。
6.
思考(也可同桌讨论)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p>
7.
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p>
(1)
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
(2)
开头第
1
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
小结:
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
我们清
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
且
属“总——分——总”式结
构。第
2
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
(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
字词
做一强化)
。
< br>1.
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抓
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
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
作者最初
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
多
次教诲的结果。
2.
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
2
部分。
(1)
< br>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
余学生读“
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
< br>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
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
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3.
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
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
文,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节课我们
要通过精读课文,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
没受到老师的批评,
反而受到了肯定;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
< br>他
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
(也可根据班级具
体情况,
让学生自己把在
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
二、讲读课文。
<
/p>
1.
从课文第
3
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
“一生受
用”呢?
(2)
从“一
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
是什么年龄?
①
使作者“一生受用
”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
者终生不忘呢?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是相像或相同,
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
2.
学习课文第
< br>1
部分(第
1
自然段)
。
(1)
指名读父亲的话。
(2)
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 br>(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
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
察所要画
的一件东西,
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
第二层意
思是说
不要怎样做。
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
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
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
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
小结:
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
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
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
他
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
而且影响
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
即:
无论画
画
还是处理其他问题,
都应该实事求是,
从客观实际出发,
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
学习课文第
2
部分。
(1)
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