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771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3: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猜枚行令)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画杨桃》是第五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题材各异的课文。本课是


一篇儿童故事,内容鲜活有 趣,语言生动活泼,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


己看到的,把杨 桃画成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同学们觉得好笑,而老师却注意观察,坐到我的位置


上去 审视杨桃,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感受到从不同角度看杨桃,杨桃确实会不一样。通过这件事

< br>情老师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


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本课共有

< p>
18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 段主要写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把杨桃画成了像是


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



11


自然段主要 写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老师和同学的不同做


法。


12



18


自然段写老师先让几个同学 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然后教育我们:看的角度不同,杨


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换位 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 ,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一是


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当看到我的画时,同学们是 嘲笑的态度,而老师是换位观察,坐在我的座


位上审视杨桃。


二 是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对比。


学生们开始是哈哈大笑、


嘻嘻地笑,


当了解真实情况后,


显得很尴尬,文本的最后虽然没有写到学生 的表情,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肯定不再有笑声,而是


同学们的沉思。三是老师神情的 前后对比。老师神情由严肃到和颜悦色,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


化。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 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


明,既有利于学 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


但对问题进行判断时往往习惯从自我出发,


就像课文中的同学< /p>


一样,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就会发笑。本课教学时,要 像文中老


师一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画杨桃事件受到启发:从不同角度看杨桃,样子 是不一样的;要学会


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同时,本课的人物对话比较多,学 生之前有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会借助标点、人物神态、动


作等进行朗读。这篇课文的 对话文字不长,但很多地方省略了说话人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要想读


好对话的语气有 一定难度。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的语气 。





教学目标:





1.


认识“靠、而”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


9


个字,会写“图画、


老师”等


10< /p>


个词,能积累“靠、视、抢、悦”拓展的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


能说 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学重点:





1.


学习识字、写字。





2.


根据 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简单的看法。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走入人物内心。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1.


导入:(惊喜地)同学们,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这是什么?(杨桃)





2.


教师高举杨桃让学生观察,然后 请他们说说对杨桃的了解。






1


)颜色:成熟的杨桃黄中带绿。





< p>
2


)形状:一般有


5


条棱 。(教师补充:所以杨桃又叫“五敛子”)






3


)味道 :像是葡萄、芒果和柠檬的集合体。






4


)产地 :产于热带亚热带杨桃树上,所以叫杨桃,又叫洋桃,表示是进口的洋水果。





3.


过渡 :围绕杨桃,还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呢,故事发生在一节普普通通的图画课上,故事的


主人公就和你们差不多大,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


独立读。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


60


页,要求: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2


)标出自然段序号。






3


)想想 :课文围绕杨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读得 好夸夸他,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


集体认读。






1


)检查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逐个自然段检< /p>


查朗读)






2


)相机正音。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提示注意平翘舌音:审





肃。





4.


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第一类:联系生活识字





生字“班



页”,出示班级指示牌和书中页码进行识记。





第二类:借助偏旁识字





生字“悦







座”,“悦”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诲”的言字旁表示说话,教导之


意。“晌”可联系词语“半晌”引导学生明白“晌”和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用比较法认识“座”:“坐” 是动作,“座”的广字旁像房子,表示人在房子里有座位。巩固练


习“填出正确的汉字”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





第三类:语境识字






1


)读好文中词语。





图画



老师



讲桌



哈哈大笑



五角星



然后





神情



喜悦



角度



抢先



靠近



注视



嘻笑






2


)画横线的字你还会组别的词语吗?





在学生自主组词的基础上,读记课后第


3


题提供的词语,进行积累。






3


)根据 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倒不如



倒下(四声:表示上下颠倒, 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三声: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





4.


游戏巩固:摘杨桃。(课件出现 一棵杨桃树,树上长着很多杨桃,杨桃上有生字,谁读对了,


就可以摘下杨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


桃,“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但是老师和我们的做法不一样。)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了解“我”画杨桃的过程





1.


指名 一个同学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


的?把写“我”看到杨桃样子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


)交流 杨桃样子的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


)抓住“根本不像……而像……”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咦,怎么和我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呢?


我该怎么画呢?是按照平时看到的?还是……)






3


)读出“我”当时奇怪、犹豫的心情。





2.


“我”又是怎样画的?(我认认 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引导学生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在这里的意思,体会 我的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3.


齐读第


1


自然 段,抓关键语句“根本不像”“觉得画得很准确”读出“我”的情感变化。





五、抓住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课、摆、哈、抢、 嘻;上下结构的字:交;独体字:页;半包围结构的字:座;


全包围结构的字:图。





2.


本节课书写左右结构的


5


个字。





看比例: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写得左窄右宽。





看关键笔画:






1


)“课 ”右边果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字的撇要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






2


)“哈



嘻”的口字旁在左上格,给右边的笔画避让位置,“哈”右边的“撇”穿插到口字旁


下方,“嘻”右边有一笔长“横”也要注意穿插。






3


)“摆



抢”提手旁的“横”和“提”很短,起到避让作用,便于“摆”右边的“横”和“抢”< /p>


右边的“撇”穿插进来。





3.


教师范写“摆”,学生书空。





4.


学生 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5.


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 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


键笔画。

< br>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积累语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