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
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
单元
教材
分析
教学
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
< br>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结合具体
情境,
选择数目小,
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
/p>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
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p>
一
.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
程,
初步理
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 br>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
单元
教学
目标
二<
/p>
.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
决实际
问题。
2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
感悟到人民的卓
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单元
课时
安排
1.
有余数的除法
3
课时
2.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1
课时
3.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2
课时
4.
单元检测与评估
2
课时
1
难
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人
备课人
授课时间
马志虎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 br>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 br>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
式计算的算理,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
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
式计算的算理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学
生
讨
复
备<
/p>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讲故事导入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
1
)
p>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想一想
论,
提出数学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2
)解决第一个问题:每
< br>2
个摆一盘,可以
探索新知
摆几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
÷
2=3
(盘)……
1
(个)
组织学生
< br>说一说这个算
式每一部分表
问题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
7
个草莓,
示的意义。
每
2
个摆一盘,可以摆
p>
3
盘,还剩
1
个,
所以
3
小
组
讨
2
后面
的单位是盘,而
1
后面的单位是个。
论
全
班
p>
交
流
1.
做一做
2.
强化训练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
根小棒,每
< br>2
根一份,分了(
)份,
巩固练习
还剩(
)根
板书:
9
÷
2
=
(
)……(
)
②
把
11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人,每人有(
)
个,还剩(
)个
板书:
11
÷
4=
(
)……(
)
请学生
独
立完成,然后
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的掌握情况
学生小结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
第二课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人
备课人
授课时间
马志虎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
/p>
2.
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
掌
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 br>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
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
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
/p>
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
分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
我们继续
“有余数”
除法。
1.
用小棒摆正方形
2.
探究关系:
探索新知
出示例
2
,引导学生
运用小组分工
合作的
形
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
导学生讨论
:观察余数与
4
学生动手操作
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8
÷
4=2
(个)
p>
9
÷
4=2
(个)
……
1
(根)
1
0
÷
4=2
(个)
……
2
(盆)
< br>小组讨论交流,
说
11
÷
4=3
(个)
……
3
(根)
说发现了什么
?
12
÷
4=3
(个)
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归纳总结:
(
1
)
剩下不能再分的
数才叫余数;
(
2
)
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请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练习
做一做
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归纳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
课堂总结
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
深的是什么?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5
第三课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人
备课人
授课时间
马志虎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
< br>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 br>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
计算的算理,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p>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
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复备
教学重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
、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
复习导入
才叫余数;
2
< br>、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1
、出示挂图,
(
1
)
p>
请同学们找找
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
探索
新知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2
)解决第一个问
题: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
一组,结果怎样?
6
引导学生观察。
< br>学生讨论,
提出数
学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
准备用什么方
法进行
计
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学生找到需要的
13
÷<
/p>
4=3
(组)
……
1
(根)
条件,
在本子上写出算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
算式每一部分
表示的
意
义。
(
3
)
教学竖式的写
法。
教师板书竖式
,
并讲
流
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
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
位一定要对齐。
巩固练习
做一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
不足?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师生共同小结
式并集体交流。
小组讨论,
全班交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
第四课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授课人
备课人
授课时间
马志虎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
计算乘除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复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3
÷
4=
17
÷
4=
31
÷
4=
22
÷
4=
复习引入
29
÷
4=
30
÷
7=
13
÷
6=
45
÷
8=
24
÷
7=
47
÷
9=
一、我会填。
25
< br>÷
6=
(
)……
(
)
27<
/p>
÷
6=
(
)……
(
)
29<
/p>
÷
6=
(
)……
(
)
习题训练
31
÷
6=
(
)……
(
)
二、小法官巧断案。
66
÷
7=9
……
3
(
)
34
÷
4=9
……
2
(
)
44
÷
5=8
……
4
(
)
7
p>
×
6+8=50
(
)
8
指名口答
学生练习,集
体订正。
同桌再互相订
正。
3+5
×
2=16
(
)
p>
42
÷
6
—
5=2
(
)
三、列竖式计算。
34
÷
5=
53
÷
7=
四、最大能填几
5
×(
)<
32
7
×(
)<
52
9
×(
)<
57
8
×(
)<
65
4
×(
)<
29
6
×(
)<
50
五、解决问题。
指名板演,集
体订正
1.
二年级三班有
50
名同学,
如果
6
名同学一张桌,
至少需要几
张桌子?
2.
明明借了一本故事书,这
本故事书有
60
< br>页。借书期限是一
个星期。
他计划每天看
8
页,
能按
期还书吗?
课堂总结
师生共
同
同学们,
通过练习有何收获?
小结
演
小组讨
论
交流,指名板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选用课时作业。
教学后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