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 br>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
p>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解析】
本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
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
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
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
写法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创设
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获得经验、发展能力、体验成
功,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
乘法的初步认识
是乘法知识体
系的起点,
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
学生掌握
了
乘法的意义,
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为解决相关的乘法的实际问
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
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
<
/p>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
减法,
也学习
了找规律、
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
略,
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建立,
需要在大
量的具体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义。
本课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
乘法,
所以我在教学时,
创设了一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活
动中复习了加法,由加法引出乘法。
【教学目标】
(
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教
p>
学目标:)
1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
、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
分析、推理能力。初步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为教学重
p>
点
)
2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教学难
点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作业纸。
【教法和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
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
境、
自主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
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使学生<
/p>
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开展学习。在探究发现中,学
生成为“发现
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
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
们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
创设生
p>
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
第二环
节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经历乘
法产生的过程。
第三环节是
安排形式多样,
灵活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与巩固乘法
的含义和读写。第四环节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
生对概念的理
解、
接受。
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
获得感性认识
开始的。因此在开课时,我首先用激趣的语言“二(
1
)班的小朋友真乖、真精
神,
今天李老师就带你们去公园玩”
,
接着展示一幅学生喜
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看,
游乐园多热闹!
小朋友们在玩什么?”当学生说
出有坐摩天轮的,
有坐过山车的,
还有坐火车的,
这时我再问“每节车厢坐几人?
有几节车厢?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观察汇报,并追问“你是
怎样知道的?”
“有的学生说
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加出来的”,此时,我
趁机问:
“你
能说出加法算式吗?”教师屏幕出示加法算式。用同样的方法说出
坐摩天轮和坐过山车的
加法算式。
(
二
)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理解意义
1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课标》明确指出
“
动手操作
”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践证明:
动手操作、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拔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本节课中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
间,
先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然后交流汇报,
< br>最后看着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
式,我趁机把学生口述的加法算式相机板书。学生在
玩中学,学中玩,愉快的学
习。
2
、感知乘法的意义
接着,我以黑板上较长的算式
3+3+3+3+3+3+3+3+3+3=30
为例,
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写
10
个
3
相加这一算式,然后老师说出写这么长的
算式“手
都写酸了,太累了。如果老师给你更多的时间,你肯定会摆出更多同样的图形,
那黑板够写吗?那
100
个够写吗”。
学生说“不够”。
“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
这么长的算式变简便
呢?”
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后发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
写
p>
起来很麻烦,
便会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
这时我趁势
引出乘法,并板书课题
:<
/p>
乘法的初步认识。
此时,
学生初步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紧接着追问
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含义?学生
4<
/p>
人小组讨论“
7+7+7+7
为什么可以
写成
7
×
4
,
这里的
7
和
4
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7
是上面式子中的相同加数,
4
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并带着学生数出有
4
个<
/p>
7
相加,并带着学生认识乘号。接
着教学
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4
个
7
相加等于
28
,所以
7<
/p>
×
4=28
,也可以写成乘法
算式
4
×
7=28
,并板书。带着学生读乘法算式。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