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地灌木
-
海南投标灌木
1
厚藤(马鞍藤)
学名
:
Ipomoea pescaprae
俗名
< br>:马鞍藤;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
(
《
福建民间草药》
)
。
科别: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属:
牵牛花属
Ipomoea
厚藤为多年生
草本
,全株光滑;茎极长而匍匐地面;叶互生,厚革质,形如
马鞍
。长
3-9cm
,全缘,先端凹、截形至深裂,基部
截形或略心形。茎在节处长根。
花期
全年不断,以夏季最盛;多歧
聚伞
花序
腋生,有花数朵;
花冠
紫红色;漏
斗状长
3-6.5cm
;
雄蕊
和
花柱
内藏。
蒴果
p>
球形,黑褐色,
果皮
革质,
4
瓣裂。长约
1.2cm
。<
/p>
厚藤生长
于贫瘠的砂土地,有良好的定砂能力,可作海滩固沙或覆盖
植物
。
2
假马鞭草
拉丁文名
: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鉴别特征:
高
0.6~2m
,幼枝近四方形,疏生短毛。叶厚纸质,椭圆形至卵
状椭圆形,长
2.4~8cm
,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
有粗锯齿,两
面散生短毛,侧脉
3~5
,于背面突起;叶柄长
1~3cm
。穗状花序顶
生,长
11~29cm
;花单生于苞腋内,一半嵌生于
花序轴的凹穴中,螺旋状着生;苞片边缘膜
质,
有纤毛,
先端有芒尖;
花萼管状,
膜质、
透明、
无毛,
长约
6mm<
/p>
;
花冠深蓝紫色,
长
0.7~1.2cm
,
内面上部有毛,顶端
5
裂,裂片平展;雄蕊
2
,花
丝短,花药
2
裂;花柱伸出,柱头头状;
子房无毛。果内藏于膜质的花萼内,成熟后
2
瓣裂,每瓣有<
/p>
1
粒种子。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粗壮草本或亚灌
木,
常生长在海拔
300~580m
的
山谷阴湿处草丛中。
花期
8~11
月,
果期
9~12
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中南美洲;东南亚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福建(南部)
、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
、云南(南部)
。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
1
9
世纪末出现在香港,
20
世纪初在香港岛和九龙
已成为路边常见杂草。
常入侵热带沟谷,
成为常见种,影响当地
的生物多样性。
3
濱刺草
别名:
滨刺草、猫鼠刺
科别:
禾本科
Gramineae
学名:
Spinifex littoreus
(Burm.f.) Merr.
原产地:
印度、锡兰、孟
买、华南、非洲、台湾、日本、琉球、东南亚
植物特征:
p>
多年生草本,秆木质化,匍地蔓生,高
30~50
< br>公分,节节生根;节间被有白粉。
叶片线形,坚硬,末端针刺状,并向内卷曲,极
易伤人,长约
5~20
公分,宽约
0.
2~0.3
公
分。成群生长在砂丘上,
具有稳定砂丘的功能。雌雄异株;雄穗以数枚着生顶端成穗状总状
花序,雌花毬状
...
雌性小穗狭披针形,成熟时整个花序脱落,种子轻,具绒毛,易
被风吹
走.俗名:滨刺草。猫鼠刺是沙质海岸防风定沙的重要植物,在新形成的海岸砂堆
里,它常
是著名的先驱植物。
雄花序呈伞形,
外观略呈半圆形;雌花序呈放射状伞形,
外观几呈球形,这种刺球状
构造对种子的散布相当有利,刺球团脱离母
株后便随风四处滚动,完成了扩充地盘的使命。
果熟后整个果球脱落,像个大海胆一般,
在沙滩上随风翻滚,到处散布种子。
其他知识:
若将沙滩依高潮线区分,
在极端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系属前滩无维管束植物带,
高潮线<
/p>
以上则为后滩草本植物带,
该类生育地以马鞍藤与滨刺麦分属两大
优势。
沙丘植物可以算植
物的先驱者,
在沙丘上每日必须忍受强风吹袭,
再加上砂粒磨损的的机械伤害,
而且长期缺
乏水分。
然而还是有些物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出
一套生存的法宝。
它们大都有匍匐而分节
的茎,
可以让它们先试探性的前往沙丘地,
一旦有机会让植株生根定着,
即可拦截更多的飞
沙,以形成更大的沙丘,而然植物也就更有机会扩植。
p>
滨刺草是最有发言权的滨海物种
,
许多植物因分部的范围较广,
不能说是完全属于滨海
植物,不过滨刺草的家永远就是在有海、有沙、有大太阳的地方,可说是「正港」的滨海植
物;
另外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
「旅行家」<
/p>
的特性,
平时雌雄异株各处一方,
一旦结
婚生子,
果实则以沙滩为舞台,借着风力展开生命传承的舞台。
4
橙花
臭金凤(
马缨丹
)
学名:
(
Lantana
camara Linn.
)
别名:
五色梅、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龙船花、臭金凤、如意花、
昏花、七变花、如意草、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毛神花、臭冷风、
天兰草、臭草、
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野眼菜、五彩花、红花刺、
婆姐花
科别:马鞭草科。
叶对生,卵形,具
圆锯齿;花序密集成头状,先开黄色,后转红色;花
期长,密源植物。观赏植物。
又叫
五色梅、臭草,常绿半藤状灌木,多分枝,茎四方柱形。高
1-2
米,通常有短而
下弯的细刺和柔毛。叶具臭味,卵形或心脏形,多皱,对生,边缘有小
锯齿,长
3
—
9
厘米,
宽
1
.
5
—
5
厘米,边缘有锯齿,两面都有
糙毛。南方常栽植于墙旁、陡坡。由于具有耐修剪
的特性,还可制作树桩盆景。头状花序
,稠密。花色变化大。有黄、橙黄、红、粉红等色。
5
~
9
月开花。花序梗长于叶柄
1
—
3
倍;苞片被针形,有短柔毛,花萼管状,顶端有极
短的
齿;
花冠黄色、
橙黄色、
粉红色至深红色,
小花橙黄色或橙色,
后变红或
白色,
故名五色梅。
核果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
4
毫米。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
产地:
产美洲热带;我国
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西等有栽培,且已逸为野生。喜光,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
性强,耐干旱瘠薄,不耐寒,
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较
好。
药用:
根可治久热不退,风
湿骨痛,腮腺炎,肺结核;茎叶煎水洗治疥癞、皮炎;鲜花朵煎
服治腹痛吐泻;鲜花、叶
捣烂外擦跌打损伤。
清凉解热,活血止血。治肺痨吐血,伤暑
头痛、腹痛吐泻、阴痒、湿疹、跌打损伤。
本种是栽培观赏植物,又是蜜源植物,该植物花期长,蜜量大,根、叶和花亦入药。但
注意本种是有毒植物,香港曾有多例儿童误食报导,可致死。
有毒部位
:枝叶及未熟果有毒。
p>
中毒症状:
人畜误食,造成慢性肝中毒,有发烧、
< br>衰弱、呕吐、腹泻、步履不稳、
呼吸急促、
昏迷、黄疸等
症状。
5
野鸡冠
学名:
Celosia argentea Linn.
英文名:
Feather Cockscomb
科名:
苋科
Amaranthacae
别名:
青葙、野鸡冠花、狼尾花、大尾鸡冠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
1m
。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
纵条纹。叶
互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
5
—
9cm
,宽
1
—
3cm
。
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
/p>
质,淡红色,后变白色,苞片
3
;花被片
5
;雄蕊
5
,
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
;
子房上位,柱头
2
裂。胞果卵形,盖裂。种子扁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
5<
/p>
—
7
月,果期
8
—
9
月。
<
/p>
生于
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几乎遍布全国。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物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
性状
种子扁圆形,少数圆肾形,直径
1
—
1.5mm
。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
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无臭,无
味。
6
百喜草
科别:
禾本科雀稗属
形态特征:
百喜
草属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草本植
物,为暖季型草种,叶长而狭窄,茎杆较为粗
壮。
根系发达,
种植当年的根深可达
1.3
米以上,
并且具有强劲的单枝匍匐茎,在稀土
矿尾沙地
或风沙化土地上,
种植第二年单株产生的匍匐茎分蘖密
覆地表多达
30
多个。
即使是在砂质土
壤上短而粗壮、
裸露的根茎也能够形成稠密的草皮,
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其它杂草的
侵入。最适合于在贫瘠土壤环境中栽
植,具有较好的耐践踏性。
分布及适应性:
百喜
草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在年降水量超过
1000
毫米的地区长势最好。
对土
壤的适应性比狗牙根
还要广,
在干旱贫瘠、
土壤
pH
值为
4.6
-
6.0
的酸性红壤土、
黄壤土上都
能够良好生
长。
耐水淹性强,
也比较抗旱,
但长期
干旱时它会处于休眠状态,
并且生长不良。
最适宜于
pH
为
5.5
-
6.5
的砂质土壤上生长,
在适应的地区内,<
/p>
在肥力相对较低的干燥土壤和
砂质较多的土壤上,
其生长能力比其它多数禾本科植物都强。
兼具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突出特
点,同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尤其是早春时饲草的品质非常好,
所以又是优良的牧草。百
喜草如今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热带、
亚热带许多国家和地区
,
是主要牧草和水土保
< br>持植物品种之一,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和约旦等均有大面积种植。选择种子中国的优质
草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适合种植,包括四川、贵州、云南、湖南、
湖北、
广西、福建、
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区,用于水土保持、草坪建植、牧草种植等目的。<
/p>
栽培管理:
百喜草可春播或秋播,
我国华南地区春播以
3
-
5
月旬平均气温达
1
5
度以上的湿润天气
播种最为适宜,
秋
播宜在
9
月中旬之前进行,
可以单播,
也能够很好地与侵占性较强的狗牙
根和地毯草混播,
播种量为
10
-
15
p>
公斤
/
亩。
播种后
用碾子压实,
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段种植
时,最好采用喷播,
p>
喷播时的播种量为
20
-
< br>25
公斤
/
亩,
播种后每日早晚各灌一次水,以保
持表层土壤的湿润。
百喜草苗期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幼苗较弱,
与杂草的竞争力较弱,苗
< br>期的杂草危害较为严重。因此,播种前后均应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7
狼尾草
中文名称
:
狼尾草
学名: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
)Spreng
.
(Panicum alopecuroides
L
.
)
科别
:
禾本科
介绍:
狼
尾草为多年生草本,高
30
~
100c
m
;茎直立,花序以下密
被柔毛。叶片线形,长
15
~
50cm
,宽
3
~
7mm
,先端渐尖
,全缘;叶鞘无毛或具缘毛。穗状
圆锥花序顶生,
圆柱形,
p>
长
5
~
20cm<
/p>
,
直径
1
~
p>
2cm
,
主轴及分枝均密被柔毛,
分枝长
2
~
3mm
p>
;
刚毛状小枝长
1
~
1.5cm
,紫色;小穗长
6
~
8mm
,通常单生于由多数刚毛状小枝组成
的总苞
内,并在成熟时与其一起脱落;
第
1
颖微小,第
2
颖长为小穗的
1
/
2
~
2
/
3
;
第一外稃与小穗
等长,边缘常包卷第二外稃,第二外稃软骨质,边缘薄,卷抱内
稃。颖果长圆形,压扁,长
约
3.5mm
。花果期夏秋季。
生于海拔
1
400
~
2
700m
的田边、路旁和山坡上。分布于全国南北各地。日本、朝鲜、
< br>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和非洲也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除去杂质,晒干。
8
金色狗尾草
科别:
禾本科
Gramineae
学名
Setaria glauca
(L
.
)Beauv
.
形态特征
茎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节外生根,株高
20
一
90cm
。叶片条状细长,叶片基部多具毛;叶
鞘扁且窄,浅红色,光滑无毛;叶舌由
1mm
柔毛围成
圈状。圆锥花序圆柱状,直立;刚毛金
黄色或略带褐色,长
8m
m
,椭圆形;小穗有
1
—
2
个花,先端稍尖,一般一簇中仅一个发育;
一颖长
为小穗的
1
/
3
左右,二颖长为小穗一半,具
5
—
7
脉,第一外稃及内稃与小穗等长。
谷
粒
端尖,成熟的具横皱纹,背部隆起。
生态特点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
布全国各地。为害作物参见狗尾草。生于较潮湿农田、沟渠
或路旁;其他特点
参见狗尾草。
9
狗
尾
草
学名
Setaria viridis (L
.
)Beauv
.
别名
谷莠子、莠草,属禾本科一年生
草本植物。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为害谷子、玉
米、高粱、小麦、大豆、棉花、蔬菜、果
树等旱作物。
形态特征
颖果长卵形,扁平,长
1
.
3
—
2
.
2mm
,宽
0
.
7
—
1mm
,厚
0
.
5
一
0
.
8mm
,表面浅灰绿
色或黄绿色,具点状突起排列成的细条纹。胚芽鞘阔披针形,紫红色,长
2<
/p>
.
5
—
3mm<
/p>
;
第一片叶长圆形,长
10mm
左右,宽
2
.
5
—
3mm
,浅绿色或鲜绿色;第二片叶较长,
叶舌
为一圈
l
一
2mm
长的密集柔毛。茎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松驰裹茎,鞘口具柔毛。叶片
扁平,长
10
一
20c
m
,宽
0
.
8
—
1
.
5cm
,先端渐尖,基部阔而稍孢茎,两面及边缘皆具
极洲顺刺毛。圆
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长
2
—
20cm
,穗轴多分枝,每枝生数个小穗,密
集呈球状;小穗长椭圆形,
长
2
—
2
.<
/p>
5mm
;外颖卵形,长为小穗的
1
/
3
,具
3
脉,内颖
与外稃与小穗近等长,具
5
—
7
脉,内稃膜质,长为小穗的
< br>1
/
2
。小穗基部具
5
—
6
条刚
毛,长
4
一
12mm
,绿色、黄色或变成紫色。
生态特点
一年生杂草,发芽适宜温度
为
15
—
30
℃,
10
℃也能发芽,但发芽率低而出苗缓慢,在土
层中出苗深度为
0
一
8c
m
。
在黑龙江
5
月初开始出苗,
可持续到
7
月下旬,
7
—
8
月开花
,
8
—
9
月种
子成熟,成熟种子须经越冬休眠才能发芽。上海地区
4
月中、下
旬出苗,
5
月
下旬达高峰,
9
月上、中旬还有一个发生高峰,一年可发生
2<
/p>
—
3
代。
10
虎尾草
学名
Chloris
virgata Swartz
科别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全国各地。
为
害旱作物、果
园或苗圃。
形态特征
茎直立,株高
20
一
60cm
。斜伸或基部膝曲,秆丛生,光滑无毛。叶片披针形条状;叶
鞘光滑,背
部有脊;叶舌有小纤毛。穗状花序
4
—
10
多个,簇生在秆顶,小穗排列在穗轴之
一侧,有花
2
—
3
个,下部花结实
,上部花不孕互相孢卷成球状体;颖膜质,第二颖较第一颖
长,有短芒。颖果浅棕色,狭
椭圆形。靠种子繁殖。
生态特点
生在农田、路旁或荒地。沙质地居多。
11
黍
种拉丁名:
Panicum miliaceum L.
种别名
:
稷、糜子
科中文名:
禾本科
科拉丁名:
Gramineae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单
生或少数丛生,高
60
一
120cm<
/p>
,节上密被柔毛。叶片条状披针
形,
长<
/p>
10
—
30Cm
,
宽达
1
.
5
cm
。
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
成熟后
下垂,
长约
30cm
,
小穗长
4
—
5mm
,
含
2
小花,仅第二小花
结实,第一颖长为小穗的
1
/
3
—
2
/
3
,具
5
—
7
脉,先端尖,第二颖与
小穗等长,具
11
脉,第一外稃
具
p>
18
脉,第二外稃革质,成熟后呈乳白色或褐色,边缘卷包
内稃
(
图
19)
。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北方,
为古老粮食和酿造作物,
列为五谷之一,
至今
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
史。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分布较广,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内蒙
古、宁夏、甘肃,及东北
北部地区均有栽培。
生态特征:
黍是一种早熟性作物,生育期
短,一
般为
110
—
120
< br>天。在东北
5
月初或中旬播种,当种
子
吸水达到自身重的
25
%时,即
可萌发。萌芽初期只有
1
条初生根,以后在近地面处形成
不
定根。
7
—
8
月开花、结实,
9
月种子成熟。黍有发达的须根系,入土
比其他作物浅,
入土深度约
80
一<
/p>
lOOCm
,扩展范围约为
100
p>
—
150Cm
。无分蘖或有分
蘖,分蘖可达
1
—
5
个。
黍的生活
<
/p>
力较强,
种子稍遇水分便可萌发。
自农田
逸出的黍经常生长
在道旁和田间,
成
为
田间杂草。黍是喜温性植物,要求比较肥沃的土壤,对水分的要求不太严格,抗旱性强
,病
虫害少。黍较耐盐碱,在
pH8
—
9
的土壤上也能良好地生长。
因此,在
碱化严重的草地生荒地
上播种黍,
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治碱措施,
既可以刈割作为饲草,又可积累土壤有机质,
改善
土壤的理化性质,为草地植被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栽培要点:
黍适宜播种在向阳较干燥
的地块,
在盐碱不重但其
他作物不能
生长的土地上也可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
5
月,垄种或条播均可,因分蘖数量较少,播幅宜稍宽。要进行必要的田间管
理和施一定
量的氮肥。黍的籽粒成熟后易脱落,应及时收获。
12
白背蔓荊
別
稱
:
p>
单
叶
蔓
荊
、
蔓
荊
子
學
名
< br>:
Vitex rotundifo
< br>科
別
:
馬
鞭
草
科
特
徵
:
匍
匐
p>
灌
木
。
夏
天
開
淡
紫
色
花
,
多
< br>朵
聚
生
枝
頂
。
結
球
形
果
。
莖
枝
p>
蔓
生
,
節
上
有
根
,
可
固
定
於
< br>地
表
。
單
葉
對
生
,
葉
背
密
生
著
p>
灰
白
色
短
絨
毛
。
應
用
:
它
< br>的
果
實
是
中
藥
蔓
荊
子
,
可
治
感
p>
冒
頭
痛
等
症
,
亦
可
活
血
潤
膚
< br>,
葉
外
敷
可
治
跌
打
損
傷
。
果
實
p>
曬
乾
後
可
泡
茶
。
生
長
環
境
< br>:
海
邊
沙
灘
。
13
草海桐
学
名:
Scaevola
frutcscens
别
名:
海桐草
科:
草海桐科
属:
草海桐属
产地分布
常见于华南沿海沙滩,石砾地。生长迅速,海岸固砂防潮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茎粗大,光滑无毛,高可达
2m
。叶丛生枝顶,肉质,倒卵形至匙形,上有不明显锯齿。在茎干上由于叶脱
落,使得
肉质的茎上,有环环的脱叶痕。花白色,腋生聚伞花序;花冠筒一边裂至基部,花柱由裂处伸出,花冠裂片缘
p>
有不规则浅裂的薄瓣。花期秋季。核果球形,白色,含
1-2
枚种子。
生长习性
性喜高温、潮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盐性佳、抗强风、耐旱、耐寒,耐阴性稍差。抗污染及病虫危害能力强,生
长速
度快。
园林用途
常见的海岸树种,常在海岸林前线丛生,也常和露兜、黄槿等树种混生。可作海岸防风林、行道树、庭园美化;可
单植、
列植、丛植。
繁殖培育
枝条容易扦插及萌芽,也可种子繁殖。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一年施肥
2
~
3
次,即能生
长旺盛。生长适温
22-32~C
。全年可移植
,较易成活。
14
许树
种名:
许树
Clerodendrum inerme
科别
: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属
:
赪桐属
Clerodendrum
介绍:
灌木
,高
1-2m
。树皮灰色;嫩枝黄灰色,有短柔毛。叶对生,近革
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
开白色稍带淡红色花,
聚伞花序
腋生,有
3-7
花,很香;
花冠
筒长;
雄蕊
色,与
花柱
均外伸甚长。
核果
倒卵
形,熟时蓝黑色,
种子
扁长卵形。许树
方沿海防沙造林主要树种之一。
且根、茎、叶均可入药。
p>
质
,
夏
季
紫
为
南
15
芒
种拉丁名: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种别名
:
芭茅
科中文名:
禾本科
科拉丁名:
Gramineae
属中文名:
芒属
属拉丁名:
Miscanthus
国内分布: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
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遍布于海拔
1800<
/p>
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
国外分布:
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海
拔
:
below 18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
秆高
1-2
米。
叶片条形,
宽
6-10
毫米。
总状花序长
10-30
厘米。
柱头自小穗两侧伸出。
分
布:
各地
生
境:
山坡或河边
繁殖方式:
分株
习
性:
阳生
16
剑麻
(
菠萝麻
)
【学名】
Agave Sisalana Perrine <
/p>
【别名】
菠萝麻、水丝麻、龙舌兰麻、西纱尔麻、巴哈马麻等
p>
【科属】
龙舌兰科
Agavaceae
,龙舌兰属
Agave
【特征与特性】
剑麻属单子叶、旱生
、肉质、多年生
草本植物
。叶片莲座排
列,剑状,黄绿色。须根系,茎粗而短,叶片无叶柄,剑形,叶
面上有白色蜡粉,圆锥花
序顶生,花黄绿色,完全花(雌雄同花)
,果实为蒴果。剑麻具有喜高温耐干旱的
特点。适于生长的年平均气温为
21
~
37
℃,最适温度为
25
℃。适宜生长的年降雨量为
800
~
1800mm
,
最适为
1000
p>
~
1500mm
,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和
中性到微碱性肥沃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
【分布状况】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的龙
加丹半岛,大多分布于南北纬
30°
间的美洲、非洲、亚洲、大
洋洲及太平洋、
印度洋的一些岛屿和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主产国家有墨西哥、巴西、
坦桑尼亚等国。我国剑麻栽培主
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等地。云南、浙江、四
川等地有少量试种。
【用途】
p>
剑麻叶的硬质纤维具有拉力强、耐海水浸、耐摩擦、富有弹性等特性,可作渔业、航海、工矿
、运输
用绳索、帆布、防水布等原料。加工后的粕滓可作造纸、酒精、醋等的原料。此外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短
纤维(包括乱纤维)
,可制一般用的绳索
、鞋垫、缰绳及手提袋等日常用品,也可用作家具的填充物,还可
与塑料混合压成硬板,
制成家具。叶汁通过发酵可产生沼气,还可提取糖及饲料干酵母,加工后的大量叶
渣是良
好的饲料,麻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17
金边龙舌兰(金边菠萝麻)
学名:
Folium Agaves America nae
英文名:
(
英
)Golden margined Century Plant Leaf
别名
金边莲、龙舌兰、金边假菠萝。
来源
为龙舌兰科植物金边龙舌兰
Agave americana
L. ata Hort.
的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短、<
/p>
稍木质。
叶多丛生,长椭圆形,
大小不等
,小者长
145
~
25cm
,宽
5
~
7cm
,大者长可达
1m
,质厚,平滑,绿色,边缘有
黄白色条带镶边,有紫褐色
刺状锯齿。花茎有多数横纹,花黄绿色,肉质;雄蕊
6
,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
3
< br>室,花柱
钻形。蒴果长椭圆形,胞间开裂。种子多数,扁平,黑色。花期夏季。<
/p>
多栽培于庭园。分布于西南、华南。
18
丝兰
【学名】
Yucca filamentosa L.
【别名】
软叶丝兰、毛边丝兰
【分类】
龙舌兰科
(Agavaceae)<
/p>
,丝兰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