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绿化设计说明
-
设计说明
一、
项目概况
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
基础设施项目之“三纵”为天府大道南延线、元华路南
延线、红星路南延线,“一横”为
正公路。
红星路南延线景观提升设计范围从海昌路至红星路南
延线正公路立交桥,全长公
里。
本次
绿化提升工程设计的内容为海昌路至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立交桥市政道路
20
—
60
米边坡(人行道外侧边坡适宜范围)
。设计内容含上述范围内所有建设工程内容
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边坡造坡、植草、栽植乔(灌)木、回填
种植土等。
< br>
现状道路两侧边坡有石质边坡,不利于植物生长,设计多选用耐贫瘠、耐旱性强
的
乡土植物及爬藤攀援类草本为主。
二、
技术标准
1.
本工程施工设计图
2.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
JJ/T82-99)
3.
《城市园
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TJ/T82-99
)
三、
设计依据
1
)我院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2
)由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案设计批复;
3
)
《成都市城市总
体规划》
(
2003-2020
)
p>
;
4
)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
2010-
2030
)
;
5
)
由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确认的中国建筑西南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的方案设计文本;
6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p>
CJJ37-2012
)
;
7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B01-2003
)
;
8
)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
JTGB04-201
0
)
;
9<
/p>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范》
(
< br>2010-2020
)
;
p>
10
)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p>
(
CJJ75-97
)
< br>;
11
)国家颁布的其它现行
规划、设计规程规范及施工与验收规范等。
四、
总则
1
)
本次设计范围为满足景观效果所需要涉及的范围。
2
)
本次设计内容为边坡绿化工程。
3
)
图中未
特殊标注处,尺寸以米为单位,采用成都坐标系,成都高程系。
五、
设计指导思想
1
)以人为本:强调人、环境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创造人性化
的活
动空间。
2
)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
,根据气候条件特点,强调绿色生态的保护与创造。植
物的选择注重“色、姿、韵”和地
方特色,体现多层次生态景观。
3
)
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道路景观绿化应最大程度地模仿自然,减小人为的痕迹,
将城市道
路建设对自然的干扰、破坏,努力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4<
/p>
)和谐统一:环境协调,与周边空间环境相互延伸、渗透,融为一体。
六、
项目现场分析
道路两侧边坡红线外部分为万华集团用地。
七、
设计手法、原则
设计手法:
整个景观设计手法主要从
两方面入手,一个“承”字和一个“展”字,既承天府神
韵、展国际风采。整个设计手法
皆以此为依托进行展开。
a
突出国际性和现代性,通过简洁大气的现代构图来进行表现;
b
对景观小品进行特色化的设计;
c
突出绿韵的理念,将绿化种植与整体景观结构紧密配合,使
其成为景观空间、段
落的重要元素;
d
从整体到局部,通过城市特色和功能入手,设计景观标识,
塑造完整的景观形象;
e
结合周边用
地性质和土地开发功能强度,将景观大道的建设与相应街区的建设进
行整合。从道路景观
功能分区开始,突出景观的多元性、立体性、复合性。
设计原则:
1)
符合视线视距安全要求原则;
2
p>
)符合植物所需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原则:根据植物习性种植,注意种植密度;
乔木植物以形态为主,品种为辅,结合周边地块性质,张弛有度,开合有致,季相变化
丰富多样,打造成都市唯一的高品质、国际化的景观大道。
3
)保证功能原则:绿化美化、降尘防噪、庇荫调温、平衡生态;
4
)适地适树原则:以现状地形为基础,在不产生
大量土方工程的前提下,大尺度的
堆坡造景,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易于养护管理的树种;
5
)突出地域特色原则:结合场地精
神,营造地方特色景观;
6
)具有超
前性原则:保证近、远期的景观效果,使景观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7
)经济适用原则:从施工养护方面考虑节约造价,以最经济的设计施工,创造合宜
的城市道路景观。
8
)边坡设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现状地形为基础,在不产生大量土方工程的前
提下,大尺度的堆坡造景。乔木植物以形态为主,品种为辅,结合周边地块性质,张弛
有度,开合有致,季相变化丰富多样,打造成都市唯一的高品质、国际化的景观大道。
八、
设计思路
1.
设计理念
1
)总体风格开敞、简洁、疏朗、大气、通透;
2
)设计将文化特质与新城整体规划蓬勃朝气相结合,将特有的文化韵味巧妙的融
合在景中,形成以功能展示为主、以生态绿化为背景的规划设计指导下,景观规划目标
以展示天府的魅力与风采和延续整个城市的文脉传统为基础,结合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设
计
手法,
充分发挥绿化景观的生态效益和新城区窗口形象作用。
达
到
“形象上简洁大气、
文脉上传承与拓展、城市功能与生态互为
依托”的设计目的。
2.
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