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试题汇编

绝世美人儿
955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7: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龙岩永定土楼)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 恬静寡欲无法明


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 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


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


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


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才:才干。



诫:警告,劝人警惕。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成:达成,成就。



书:书信。



淫:放纵。慢:懈怠。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险躁:轻 薄浮躁。与上文



宁静



相对而言。险:轻薄。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与:跟随。



修身:品德修养。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养德:培养品德。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日:时间。



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去:消逝,逝去。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遂:于是,就。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阅读《诫子书》和《诫外甥》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


诫外甥



诸葛亮



夫志当存①高远,慕先贤,绝 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之志③,揭然④有所存,恻然⑤有所感。忍屈伸,去细


碎⑥,广 咨问,除嫌吝⑦,虽有淹留⑧,何损于美趣


?


何患于不济


?


若志不强毅⑨,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⑩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矣。



注:①存:思念。②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庶几, 接近,近似。


④揭然:显露,显然,昭彰。⑤恻然:忧伤,悲痛。⑥细碎:琐碎的杂念。 ⑦嫌吝:嫉妒和贪心。⑧淹留:德才不


显于世。⑨强毅:刚强坚毅。⑩窜伏:埋没之意。



下流:指才智品行低劣的一类人。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含义。




1


)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





2


)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


)(


3


)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



..


..

..


2


.翻译下列句子。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p>


3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 《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


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 从



__________



和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 /p>


5



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


________



诸葛亮的


《诫子书》


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立志” 的座右铭,


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


?


何患于不济

< br>?


7


.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

< br>?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 p>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汝年时 尚幼,所阙者学①,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②,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③。



——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 丙)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


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家训》



(注释)①阙:同“缺”。②沐猴:猕猴。



③放荡:任意挥洒。④庶乎:几乎。



8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


)非宁静无以致





2


)年与时驰




3


)吾尝


终日不食




4


)为人若






.< /p>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2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1


.根据对文段(甲)(乙)(丙 )的理解,完成填空。




1


)古典的中国,诗书传家、家训华人是美好传统。为了加强劝诫,甲、乙两文中都用了对比



的手法。


《诫子书》


将淡泊宁静与


______________


作对比,强调了 明志致远的实现途径。



《诫当阳公大心书》认为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要求不同,前者庄重后者随意。




2


)《朱子家训》告诫子女面对不同的处境要有


______________


的心态。





阅读《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 公诚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少;土地广 大,


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夹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 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


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够有四 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 br>


(注)恭:肃敬,谦逊有礼。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畏:同“威



,威严。哲:明智,聪明。由:奉行,遵


从。< /p>



(乙)诸葛亮《诫子书》


< p>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2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


强记(


______















非学无以广


才(

______






13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 诫子孙的文章,


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 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



14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


.乙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








(一)《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二)《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16

< br>.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学 无以广


B


.淫慢则不能励


才(广:增长 )



精(励:鼓励)





C


.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从井里取水






D


.及


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1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夫君子之




因往晓之



B


.静以


修身




刀劈狼首







C< /p>


.有闻而


传之者



温故而


知新



D


.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我如浮云


< /p>






18


.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不能平平淡淡就无法实现志向,


不能 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B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一起奔跑,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19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诫 子书》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


B


.《诫子书》中,“静”是一个核心词。“静”是修身 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淫慢、险躁”是其正面表


现。



C


.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了故事 的主要情节,没有多余的描写,却十分生动。



D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 轻易传播


未经证实的传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


。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 行:行为,操行。②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23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 /p>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_______



24


.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p>
25


.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


信的用意是什么?





26


.读 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




(诸葛亮《诫子书》)



(乙)勿以恶 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

< br>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



20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




②无以广




③年与时驰



④能服


于人







21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2


.(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 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


《诫子书》


)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①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 德行宽裕②,守之以恭者,


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之以卑者, 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


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④此德也。不谦而失天


下,亡其身 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周公诫子》


)

< br>(注释)①相(xiàng):辅佐。②宽裕:宽大、宽容。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由:奉行,遵守。



27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静以修身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C


.守之以畏者




畏:害怕,畏惧



D


.亡其身者







亡:使……灭亡



28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屏除杂 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



B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成王将周公之子伯禽封给一个叫鲁的人。



C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大丈夫拥有了这六点,就是一个谦虚谨慎的 人。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 光一年年地流逝,意志一天天地消磨。



29

< br>.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乙两文都是中国著名的古训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


不仅他 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周公诫子》是东周初期,周公告诫儿子立国道理的一则古训。



B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 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 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C


.甲乙两文虽都是短短几十字,但传递出的讯息及诫子效果,比起长篇大论要好得多。两文都短小精悍 ,言简意


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D


.甲乙两篇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很多语句因为语言精练都成 为传颂千古的成语,如:宁静致远、握发吐哺、


博闻强记等。









4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乙)《吕氏春秋》



孙叔敖疾,将死 ,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





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


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


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 喜,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 )①寝之丘


:


含有陵墓之意。②荆


:< /p>


楚国的别称。③禨


(



):


迷信鬼神和灾祥。



30


.下列对句中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



B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C


.孙叔敖疾



疾:疾病



D


.王数封我矣



数:多次(或屡次)



31

< p>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A


.孙叔敖死


/


王果 以美地


/


封其子而子辞


/


请寝之丘


/


故至今不失


< /p>


B


.孙叔敖死王


/


果以美地封


/


其子而子辞请


/


寝之丘故


/


至今不失



C


.孙叔敖死


/


王果以美地封其


/


子而子辞


/


请寝之丘故


/


至今不失



D


.孙叔敖死


/

< br>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


而子辞


/< /p>


请寝之丘


/


故至今不失

< br>


3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


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成为后


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


. 《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燥。< /p>



C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


:


楚王多次封赏他 ,他不受;他教导儿子,让儿子接受利地。



D


.乙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远见,做人不可贪心不足,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



33


.将甲文选段中画横线的子翻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 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 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



兴亡之 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



< br>玄


言,政


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34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 /p>



1




子书




_____ _______















2


)非学 无以广





___________







3


)险躁则不能 治





__ __________






4




成枯落




_______ ________






35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p>
2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6


.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


的一 项是(







..


A< /p>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 求,强调他们是与人


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


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 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37


.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38


.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 了什么启发?





5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


(乙)《


<


论语


>


十二章》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 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br>.行:夫君子之行


/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B


.致:非 宁静无以致



/


学以致


用(成语)




< p>



C


.意:意


与日去


/


目似瞑,意


暇 甚(《狼》)



D


.学:夫学


须静也


/


非志无以成学







40


.翻译下列句子。




1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2< /p>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p>


41


.(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_________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


个“


________


”字,对比鲜明。< /p>



42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 话题,即“志”,结合《


<


论语


>


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


何理解“志”与“学” 的关系的。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潘京①字世长。举秀才,到洛 。尚书令乐广②,京州人也,共谈累日,深叹其才,谓京曰:



君天才过人,恨


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京感其言,遂勤学不倦。时武陵太守戴昌③亦善谈论,与京共谈,京假借④之,


昌以为不如己,笑而遣之,令过其子若思⑤,京方极其言论。昌窃听之,乃叹服曰:“才不可假。”

< p>


(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



(注释)①潘京:人名。②尚书令乐广:尚书令,官名;乐广,人名。③武陵太守戴昌:戴昌当时在武 陵做太守。


④假借:假意相让。⑤若思:人名。



(丙)



劝学诗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3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淫慢


则不能励精(


________ __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__________






③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_______ ___





④共谈累日,深叹其才,谓


京曰(


__________





< p>
⑤时武陵太守戴昌亦善


谈论(


_________ _





4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京感其言,遂勤学不倦。




4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乙文中的内容来阐述。




47


.《诫子书》中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与《劝学诗》中 的“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两者在表




6




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 br>(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 王封伯禽于鲁。周公①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② 之以恭者,


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 之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


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 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谦而失天


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周 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②守:保持。③尊


盛:位高势盛。④畏:同“威”,威严。⑤由:奉行,遵从。



48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




励:



②险躁则不能治




治:




.< /p>


③吾闻


,德行宽裕



闻:



④皆


谦德也



皆:




.< /p>


4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50



这两 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


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 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 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 p>


(乙)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


,熏渍陶 染


,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


③< /p>


艺能


,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勿友不如己者。”颜闵


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 br>


——颜之推《颜氏家训》



( 注释)①款狎:亲近,亲昵。②熏渍陶染:熏炙、渐渍、陶冶、濡染。③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技艺才能。④< /p>


颜、闵:指颜回和闵损。他们都是孔子学生中的杰出人物。



51


.解释下列加点词。


< p>


1


)非宁静无以致


远(


______


)(


2

< br>)淫慢则不能励


精(


______







3


)自然似


之(


______










4


)勿友


不如已 者(


______






5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

< br>)非学无以广才。




2


)君子必慎交游焉。



53


.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颜闵 之


/


徒何可世


/


得但优于


/


我便足贵之。



B


.颜闵之徒


/


何可世 得


/


但优于我


/


便足贵之。



C


.颜闵之

< p>
/


徒何可世


/


得但优于我


/


便足贵之。



D


.颜闵之徒


/


何可世


/


得但优于


/


我便足贵之。



54


.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 ,但中心内容不同。甲文诸葛亮诫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


;乙文颜氏训儿的中


心内容是:


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检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



(乙)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 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②闻人过失,如闻父


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 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


曹知吾恶之甚 矣,所以复言者,施衿③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马援《诚兄子 严、敦书》、



(注)①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陡(今陕西 兴平东北)人。②汝曹:你们。③施铃(


jīn


)③结缡(



)古制,


女子出嫁,母亲为她系上衣服 ,披上围巾。



5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非学无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遂


成枯落


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所以复


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使汝曹不忘之耳




56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p>



A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 名



B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 母之名



C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 闻父母之名



D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 如/闻父母之名



57


.把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58



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甲)


文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


_______________


中下功夫;


(乙)


文马援则告诫侄儿为人处世不能

< p>
_______________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 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


随身衣食,悉 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


言。(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59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非学无以广


< br>_______________




2


)非宁静无以致



____ ___________






3


)将复


何及


_______________



4


)悉


仰于官


______________ _



5


)及卒


,如其所言


_______________






60

< br>.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61


.(乙)文中 诸葛亮所说的话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

< p>
”。(用原文语句回答)



62

< br>.从(乙)文看,诸葛亮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朕初疾 ,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

< br>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 恶小而


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 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


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刘备敕刘禅遗诏》



(注释)①殆


:


恐怕,大概②济


:


救济,挽救③增修


:


赞美的话说得很多



6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 /p>



1


)险躁则不能治




2


)淫慢


则不能励精




3


)朕初疾,但


下痢耳




4


)益


人意智







64


.解释下列句 子。




1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p>


2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5


.两篇选文的作者都对学习提出 了独到的见解,请分别谈谈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




66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


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李侍郎绂,性聪慧。少

< p>
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


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 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


,人皆



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 (



):李绂,人名。赀(



):通





,钱财。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大 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


22937


卷,


11095


册 。



6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p>



1


)非学无以广







广:


__________






2


)险躁则不能治







治:


________






3

< br>)少


时家贫










少:


_________






4


)无不立对



对:


_____________


< /p>




68


.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 br>



69


.(甲)文主要运用了


_____________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


_____________


的表达方式。


70


.(乙)文写李绂因勤奋好学而成才,这印证了(甲 )文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 话。





(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徐以养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 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便须动圈点为是, 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


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

< br>②


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


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孙枝蔚



《示儿燕》)


(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闲眠,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④孙枝蔚:清 初诗


人。



7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非学无以广



广(


________< /p>





2


)淫慢则不能励



< br>励(


________







3


)意与目去



去(


________




(< /p>


4


)然贫家止


有此器


止(


________


)< /p>





72


.翻译下面的句子。



< br>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 /p>





73


.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两者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甲)文强调学习时要“


___________


”,


(乙)文 强调学习时要“


___________


”。此外,(甲)文还 重点强调了


_________


的重要。



74


.你从(甲)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 br>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由俭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臣,


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 享温饱矣。



(周怡《勉谕儿辈》)



76


.在下列各句后面解释加点字词。




1


)非宁静无以致

< br>远(


________





2


)非学无以广

才(


________







3

< p>
)由奢


入俭难




________





4


)不馋不寒足

矣(


________






77


.下列句子 中“之”的用法和“夫君子之行”的



“之”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8


.翻译下列句子。




1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p>
.



2


)若思得之限难,不敢轻易费用。




79


.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两文对孩子寄 予的希望有什么异同点?





9






[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



]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 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



平原 董思任,良


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


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


图 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公休矣,


毋多言取困





董狼狈而归 ,


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


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对语问其故,狐曰:



彼虽下役,乃 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刘乃令仆

< p>
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阅微草堂笔记》)



[


注释] ①知州:官职名称②取困:自取尴尬



80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


淫慢则不能励


(2)


年与时驰





(3)


或 对语问其故


(4)


狐是日即去





81


.用“ /













































公。



82


.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83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 士玉“令仆妇居此室



的原因。







甲]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 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


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



]


南夷服诸葛


[



]


洪迈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


诸葛亮征之,


孟获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


曰: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蜀


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



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



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


有泸水, 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


然后登舟。’今遣 本部军将,贲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呜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


选自《 容斋随笔》


)


(注)①李顺:北宋初期农民起义领袖。后文的 “雷有终”“辛怡显”“赵公美”均为人名。②当境:本境



84


.阅读甲乙诗文,根据内容填空。



甲乙诗文抒写的对象都是



______



(

填人名


)



表达方式都是先叙述描 写后


______



甲诗中的“三顾” 指的是



______



乙文中的“贡献”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


______




85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 )


A


.两朝开济< /p>


老臣心



直挂云帆济


沧海


(


B


.南人不复


反矣



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 br>.





C


.若


必欲过




屈伸呼吸



D


.今遣


本部军将



康肃笑而遣








8 6


.翻译文中画线句。



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87


.甲诗和乙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8


.结合甲乙诗文及课文《诫 子书》《出师表》相关内容,探究“南夷服诸葛”的原因。




(甲)诸葛亮《诫子书》)



(乙)汝 辈稚小家贫,每役



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


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 /p>



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p>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犯稚春,晋时操 行人也,七世同财




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



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尔,至心



尚之。汝其愤哉! 吾复何言。



(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 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役:从事。③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④同财:共同


使 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⑤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⑥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⑦至心:至诚之心。

< p>


91


.(甲)文中“静”字反复出现,请结合语 段内容,说说你对“静”的理解。






10



< /p>


92


.(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其不同之处。






1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