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
(
含答案
)
《诫子书》《成王封伯禽于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课文《
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①诫子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
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
天子,吾于天下亦
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
/p>
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
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博闻强记④,守之
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
,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
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
[
注释
]
①周
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
为“元圣”,儒学
先驱。②尊盛:位高势盛。③畏:同“威”,威
严
。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⑤由:奉行,遵从。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4
分)<
/p>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险躁则不能冶性:
③意与日去:
④亡其身者:
1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①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
①守之以恭者
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C.
①犹恐失天下之士
②守之以浅者
D.
①亡其身者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14
.
下列对【甲】
【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
)
(
2
分)
A.
【甲】
【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
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
容和思想感情。
< br>B.
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
身养性。
C.
【甲】
【乙】两文在殷殷教诲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
望。
D.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
贵为郡王者,
更应该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 br>
15.
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3
分)
答案:
11
①振奋
②修养
③消失
④死亡(
4
分。每个
1
分)
12
、
D
(
2
分)
< br>
13.
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
目标。(
2
分)
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
p>
就会得到荣耀。
(
2
分)
14.A
(
< br>2
分)
15.
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
1
分)乙:不要因为受封
于鲁
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2
分)
p>
《诫子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p>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吕蒙入吴,
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
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
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
月广明之
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
诵文
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6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4
分)
(
1
)诫子书
(
)
(
p>
2
)非学无以
广才
(
)
(
3
)险躁则不能治性
(
)
(
4
)遂成
枯落
(
)
7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
4
分)
(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p>
2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8
、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
静”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
修养自己
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
有淡泊名利的
意味。
C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
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