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9)
-
(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br>
(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
善小而不为。
93
.
(甲)文作者立足于
“
静
”<
/p>
,论述了
____
和
____
两个方面的内容。
94
.
(甲)
(乙)两文均是诫子名篇,请
你分别谈谈从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
91
.
(
1
p>
)致:达到
(
2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
3
)淫:
放
纵
(
4
)益:
增长
92
.
(<
/p>
1
)通过静思反省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
尚
的品德。
(
2
)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93
.
学习(或:治学)
做人(或:修身)
94<
/p>
.
【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志学习,珍惜时间
,这样
才能有所成就。
【乙】
文告诉我
们应不辞善小,
广泛读书,
成就大德,
增长智慧。
【解析】
91
.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
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
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
的
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
p>
致
”
,达到;
“<
/p>
驰
”
,
疾行,指
迅速逝去;
“
淫
”
,放纵;
“
益
”
< br>,增长。
92
.要求学生一定
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
置)
、被动句、反
问句等。运用
“
留
”“
删
”“
调
”“
换
”“
补
”
< br>的方法,直译
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
“
受
”
接受;
“
谓
”
,叫做。
(
1
)句中重点词有:
静,宁静专一;修,修养;
(
2
)句中重点词有:勿,不要;以,
认为;为,做;
善,好事。
93
p>
.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
“
静以修身
”
得出:
修身
(做
人)
< br>;结合
“
夫学须静也
”
得出:学习(治学)
。
94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作者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
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怠惰险
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
验,
着重
围绕一个
“
静
”
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
躁
”
字,
对比鲜
明。乙文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指出了要避恶,多做好事;
“
惟
贤惟德,能服于人
”
,突出了<
/p>
“
德
”
的重要性
;最后阐述了读书的重要。然后综
述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
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p>
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没有志向就
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
华随时
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
会所用,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p>
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
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拥有才
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
要效仿。可以读一
下《汉书》
《礼记》
,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
《商君书》
,对
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
诸葛亮《诫子书》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
“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
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
丘
①
者
;
此其
地不利,而名甚恶。荆
②
”
孙叔敖死,
人畏鬼,
而越人信禨
③
。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王果
以美地封其子,
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
p>
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
之所喜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
选自《吕氏春秋》
)
(注释)
①
寝之丘
:
含有陵墓之意。
②
荆
:
楚国的别称。
③
p>
禨
(j
ī
):
p>
迷信鬼神和灾
祥
9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1
)非学无以广
才<
/p>
(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
3
)孙叔
敖疾
(
4
)王数
.
.
.
.
封我矣
9
6
.请用
“
/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
(
1
)而
子
辞
请
寝
之
丘
故
至
今
不
失。
(
2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9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p>
(
1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
2
)此
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98
.诸葛亮
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99
.
“
孙叔敖之知
”
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95
.
(
1
)增长(
2
)志向(
3
)生病(
4
)多次或屡次
96<
/p>
.
(
1
)而
p>
子
辞
/
请
寝
之
丘
/
故
至
今
不
失。
<
/p>
(
2
)非淡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
97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
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
,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不吉)
98
.立志、学习、惜时
99
.
“
孙叔敖之知
p>
”
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
子不受利地,而
“
请寝之丘。
”
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
有远见;吃
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9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
“
广
”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
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
古今异
义等现象。
本题中,
是形容词作动词,增加;
< br>“
数
”
读
shu
ò
,是副词,多次、屡次。
96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
理解句子大
“
但
意,
< br>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
(
1
)
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