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重点难点阐释及问题例析
-
与朱元思书
〔重点难点阐释〕
1
.本文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
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
界阔大,
又画面清新。
接着,
在进行具
体描绘之前,
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
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
大约一百里之内,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
总领下文,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
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
“千
丈见底”
,
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
p>
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处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
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
而动静
变化
的交替描写,
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
也使文章显得生动
活泼。接着写山。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
两岸高山之雄伟,
并且争着往高处伸展。这样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写活了,<
/p>
显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与勃勃生机。
不仅如此,
作者还加入了听觉
的效果,把山之情韵交代得神趣盎然。
2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写的却是富春江的秋景,
写信
的用意何在?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
信中好用景语做点缀,
其作用大概是用景物打
动对方,
烘托写信人的心情,
写景最终是服务于书信的。
至于吴均此
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的全文,难以臆断。但从“先是均将着史以
自名,欲撰《齐书》,求借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其
《春
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已其书不实,
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
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等文字可以看出,吴均虽有俊才,但帝王昏恶
,志不能发,不免心中
郁结横生。
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竟让作者流连忘返,
于是发出了这
样的慨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此
封书信
由景生情、
因景而明志,
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
更表现了作
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典型问题例析〕
〔例一〕
下面的加点词均为词类活用,请解释:
A
p>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B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
..
C
.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
D
.急湍
甚箭,猛
浪若奔
。
.
.
.
解析:
A.
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往东、往西;
B.
竞,动词
p>
作状语,译为争着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上;
C.
上,名词作状
语,译为在上面
D.
湍,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江流。奔,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译为奔马。
〔例二〕
《与朱元思书》
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文,
“奇山异水”
为全文纲领。在写“
异水”时,抓住“
____
”
“
____
”
(限填一个字)
< br>的特点,
随意点染,
使读者如同亲见。
< br>在写
“奇山”时,
抓住了
“
p>
____
”
“
__
__
”“
_____
”(限填两个字)
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山涧处处勃
发着生机。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急,在《
三峡》中
“
_________________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正揭示这封书信的
写作意旨的是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解析:
此题的考察意图在于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情况,
解
题的关键是对课文结构和重点语句的准确掌握。由
“水皆缥碧,千丈
见底”可知水清,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可见水急。写山,用“皆
生
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欲忘反”写出了树多、山高、景美的特
点。相关链接到《三峡》,这就要求我们要举一反三,要具备归纳整
理的能力
。本题的答案依次为:清;急;树多;山高;景美;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能力分层训练〕
〔基础性练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互相轩邈
()()
____________
__
..
鸢
飞戾
天者()()
______________
.
.
横柯
上蔽()
___
____
水皆缥
碧()
_______
.
.
泠泠
作响
()
_______
窥
谷忘反()
p>
_______
..
.
< br>2
.根据文意默写:
(
1
)写富春江水澄澈透明的语句
:
(
2
)赋予重山叠岭之动态美的句子
:
(
3
)从听觉角度摩
画出山之勃勃生机的句子:
(
4
p>
)借景明志,表明作者淡泊明志的句子:
3
.写出与“猿则百叫无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个是()
A.
络绎不绝
B.
绝处逢生
C.
绝无仅有
D.
悲痛欲绝
4
p>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
.
B.
风烟俱净
.
< br>C.
猛浪若奔
用
.
D.
负势竞上
.
5
.用“
/
”给文章断
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致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综合性练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
鱼细石,直
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br>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
.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体特点
相同的是()
A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A.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br>
4
.课文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江水,除此之
外,你还
能想象到什么比喻?
答:
5
.诗
文中描写江水的句子有很多,请写出完整的两句。
6
.课文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写有什么好处?
答:
7
.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