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
-
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
/p>
(
1
)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2
)
句意为:
纵欲放荡、
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励,
振奋。
p>
(
3
)句意为:
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
4
)句意为: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咨,询问。
(
5
)句意为: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
无为。俗,世俗。
(
6
)句意为:如果意志不坚强。若,如果。
170<
/p>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
词、
虚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
词类活用的情况,
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
然后按照现代汉
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
)广:增长;才:才干。
成:达成,成就。
(
2
)损:损害。患:担心。济:成功,实现。
171<
/p>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的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
以推理的方式,
分析
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
者的主张和看法。
能结合文章做具体
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
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
静
”
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
躁
”
字,
对比鲜明。
诸葛亮教育儿子
,
要
“
澹泊
”
自守,
“
宁静
”
自处,
鼓励儿子勤学励志,
从澹泊和
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还指
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
p>
告诫儿子从小就要修身养性,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
处事不惊,还要培养良好的品格,勤俭节约,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不
被
眼前的名利所干扰这样,到了老了以后,才不会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后悔。
《诫
外甥书》
则阐述了
“
立志做人
”
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
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
出
“
夫志当存高远
”
,
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
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
如何才能做到
“
志存高远
”
呢?围
绕着
“
志向
”
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为年青年人,
不光要有崇高
的理想、
远大的志向,
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
扰的毅力。
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
平庸下
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
/p>
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
反之,则必然失败。
【点睛】
译文甲:
< br>有道德修养的人,
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
以俭朴节约
财物来培
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
学习必须
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
才
干,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 br>纵欲放荡、
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
使精神振作,冒险草
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
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
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
么来得及?
乙: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
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
俗念,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忍
让
,
懂得大丈夫
能屈能伸的道理,不局
限于琐碎的事情,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去掉疑惑、吝啬,
即使未能得到提拔、
录用,
这对于自己美好志趣是没有损害的,
更何愁
理想不能
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处
于平庸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下流社会。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
①
②
华美之服,
辄羞赧
弃去之。
……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亦不敢服垢弊
以矫俗
干名
,
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
③
吾不以为病。
……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
病。嘻,异哉!
④
< br>(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
注释:
①
赧
n
ǎ
n
:害羞。
②
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③
矫俗干名:故意用不
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
④
诟:讥议、批评。<
/p>
17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p>
(
1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
p>
2
)险
躁则不能治性
.
.
(
3
)辄羞赧弃去
之
p>
(
4
)但
顺吾性而
已
.
.
17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静以
修身
古人以
俭为美德
.
.
B
.夫君子之
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
服
.
.
C
.为
人谋而不忠乎
自为
乳儿
.
.
D
.学而
不
思则罔
但顺吾性而
已
.
.
174
.用
“
/
”
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
两处。
平
生
衣
取
蔽
寒
食
取
充
腹
175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p>
(
2
)人皆嗤
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176
.两文
都谈到节俭,但出发点不同:甲文作者提倡节俭,是以节俭来
“
___________
”
,乙文作者躬行节俭是出于
“
__________
”
。
(用原文词句填空)
【答案】
172
.
(
1
)懈怠。
< br>(
2
)轻薄。
(
3
)抛弃。
(
4
)只是。
173
.
B
174
.平生
/
衣取蔽寒
/
食取充腹
175
.
(
1
)
(如果)不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
远大目标。
(
2
)人们
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把(这)当做缺点。
176
.
养德;
吾性(
或
“
以清白相承
”
)
【解析】
172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
1
)淫慢
则不能励
精: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慢,懈怠;
.
(
2
p>
)险
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
.
(
3
)辄羞赧弃去
之: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去,抛弃;
p>
.
(
4
)但
顺吾性而已: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但,只;
.
173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