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罗庄区七年级语文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
2017
—
2018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
本试卷为试题卷,必须将答案写在
答题纸
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2018.01
(时间:
110
p>
分钟
总分:
120
分)
一、积累运用
(30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庇
护(
b
ì)
羞怯
(
qi
è)
怂
恿(
s
ó
n
g
)<
/p>
畏罪潜
逃(
< br>qi
á
n
)
.
.
.
.
B
.禁锢
(
g
ù)
倜
傥(
t
ì)
袍
子(
p
á
o
)
咄
咄逼人(
du
ó)
.
.
.
.
C
< br>.掺
和(
c
ā
< br>n
)
滑稽
(
j
ī)
头衔
(
xi
á
n
)
骇<
/p>
人听闻(
h
à
i
)
.
.
p>
.
.
D
.瞵
视(
l
í
n
)
称
职(
p>
ch
è
n
)
蹒跚
(
sh
ā
n
)
拈
轻怕重(
ni
ā
n
)
.
.
.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br>)
(
2
分)
A.
澄澈
匍匐
绵延
随声附和
B.
蓬勃
叮嘱
缥缈
怪涎不经
C.
勋章
怅然
粗犷
刨根问底
D.
温驯
炫耀
烂漫
大相径庭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
一蹴而就
。
....
B.
星期六上午,春光明媚
,同学们相约来到公园,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共享天伦
..
之
乐
。
..
C.
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
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D.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
时,整个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
4.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p>
)
(
2
分)
A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挪威作家
,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
的女儿》《丑小鸭》等。
B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
、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
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
/p>
C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
龄。
D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
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
表著作,是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
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名著阅读。请根据《西游记》,完成
5
~
7
题。(
8
分)
5.
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在斜月三星洞,菩提佛祖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
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
中化斋之用。
C.
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
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伏红孩儿做出
很大贡献。
6.
《西游记》中唐僧
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劫难?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
(
3
分)
7.
二魔拿入里面道
:
“哥哥,拿来了。
”老魔道
:
“拿了谁
?
”二魔道
:
“者行孙,是我装
在葫芦里也。
< br>”老魔欢喜道
:
“贤弟,请坐。不要动,
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
”行者听得道
:
“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
?
只除化成稀汁,才
摇得响是。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
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
!
”又思道,
“不好,不好
!
溺虽可响,只是污了
这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
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
”大圣作
了准备,那怪贪
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
:
“天呀,
孤拐都化
了
!
”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
道
:
“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
!
”老魔道
:
“化至腰时,都化
尽矣。揭起帖儿看看。
”
孙
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选文,并根据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
其人性方
面的特点(说出一点即可)
。
(
3
p>
分)
8. <
/p>
将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
6
分)
(
1
)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 br>》
)
(
2
)淫慢则不能励精,
<
/p>
。
(诸葛亮《诫子书》
)
(
3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
4
)
《
潼
关
》<
/p>
中
表
现
诗
人
渴
望
冲
决
罗
网
、
勇
往
直
前
、
追
求
个
性
解
放
的
诗<
/p>
句
是
,
。
(
5
p>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p>
。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
8
分)
七年级一班王成同学积极参加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他从报纸、杂志、电视荧屏、社
区专栏中摘抄了不少与学习语文相关的内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分栏
目编成了一本小册子。
(
1
)在“广告集萃”栏他辑录了这样一则广告:我们就是人类的翅膀(东方航空公
司广告)
。
你认为这则广告
好在哪里?试做简析。
(
2
分)
(
2
)在“美景润心”栏他摘抄了这样的句子:
美丽
的风景,总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
章;
,
;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
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
然、珍爱生命吧!
请你补写一个与前后语句意思连贯、结构相似、修辞相
同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
3
分)
(
3
)著名
作家曹文轩说:“阅读是弓,写作是箭。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
到很远很远的地
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
”这强调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假设你
的同学小林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你会怎么劝他呢?(
3<
/p>
分)
p>
二、阅读理解
(40
分
)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
10
题。
(
4
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
(
1
)诗中“僵”与“孤”写出
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2
分)
(
2
)梁启
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 br>”从这首
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
1
1
~
15
题。
(
13
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
p>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p>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p>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
p>
从侄虞敦言:
“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p>
”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3
分)
(
1
)弛<
/p>
担持刀(
)
(
2<
/p>
)一狼洞
其中(
)
(
3<
/p>
)将舐
其喉(
)
.
.
p>
.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p>
.①而
顷刻两毙
②乃杀之而
取其革
< br>.
.
B
.①久之
,目似瞑
.
②犬阻之
.
C
.①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②静以
修身
<
/p>
.
.
D
.①乃<
/p>
杀之而取其革
②乃
悟前狼假寐
.
.
13.
对选文理解或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p>
A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
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B
.
“投以
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以希望。
C
p>
.
“稍长,亦颇驯”
,狼驯服的表面现象让
富人放松了警惕。
D
.选文告诉我们
:再狡猾的狼也都斗不过勇敢、智慧的人。
14
.
【甲】
【乙】两段文字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
(
2
分)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4
分)<
/p>
(
1
)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2
分)
p>
(
2
)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
(
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
18
题。
< br>(
8
分)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
工
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
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
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
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
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
料。”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
/p>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多
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
满意。”
16.
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
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
p>
(
2
分)
A
.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
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
.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
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17.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
么?(
3
分)
18.
怎样理解“老大臣一边说,
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3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9
~
22
题。
(
15
分)
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
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
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
陷<
/p>
。
八
岁
那
年
,
母
亲
听
村
里
的
人
说
,
p>
“
冲
喜
”
也
许
能
让
我
说
话
,
正
好
又
凑
上
“
八
”
这
个
吉
利
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