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
(部编)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 br>(复习)
及答案
(一)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诫子书》
p>
(一)咏雪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
(
)
,
与
儿女<
/p>
(
)
讲论
文义
(
)
。
..
..
..
俄而
(
)雪
骤
(
)
,公
欣然
(
)曰:
“白雪
纷纷何所
似
..
.
..
.
(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
差
(
)可
拟
(
)
。
”兄女曰:
.
.
“
未若
(
)柳絮
因
(
)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
.
王凝之妻也。
2
、重点句子翻译。
(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
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3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
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
炼地交代了时间“
”
、
地点“
”
、人物“
”
、事件“
”等要素。
文中“寒雪”
“内集”
p>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4
、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
、文章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评定,只是“大笑乐”<
/p>
,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
说你对此的理解。
6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
p>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7
、文章最后写道: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
用意何在?<
/p>
1
8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书,其乐融融
的家庭气氛。
B
、从上下文看“
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文中“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
的一代人。
C
、
“柳絮”在写法
上,将动态为化静态,把寒冷的雪天,转变为萧瑟的秋天,是常景中
的新意,给读者别开
生面之感。
D
、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
法,将“雪”比作“柳絮”
;比作“撒盐空中”
。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陈太丘与友
期
(
)行,期
日中
(
)。过中不
至
(
p>
),太丘
.
..
.
舍
(
< br>
)
去
(
),去后
乃
(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
.
.
.
.
(
)。客问元方:
“
尊君
(
)在
不
(
)?”答曰:
“待
..
.
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 br>“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
去。
”元
方曰:
“君与
家君
(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
则是无礼。
”
友人
惭
(
),下车
引
(
)之,元方入门不
顾
.
.
.
(
)。
2
、重点句子翻译。
(
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2
)待君久不至,已去。
(
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
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3
、
“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p>
”
。友
人由“怒”到“斩”
,其变化的
2
原因是在对方儿子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的错
误
。
4
、元方
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5
、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p>
6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
朋友,
“友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
走进屋内。
C
、
“怒”
与“渐”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
时也表明客
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这个故
事表明守信用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三)
诫子书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p>
俭以养德。
非
淡泊
(
)
无以<
/p>
明
(
)
..
.
志,非宁静无以
致
(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
.
..
(
p>
)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
< br>(
)则不能
< br>励精
(
)
,
..
..
险躁
(
)则不能<
/p>
治性
(
)
。
年
(
< br>
)与
时
(
)
驰
..
..
.
.
.
(
p>
)
,
意
(
)
与
(
)
日
(
)
去
(
)
,
.
.
p>
.
.
遂
(
)
成
枯落
(
)
,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
及
(
)
!
.
p>
..
.
2
、重点句
子翻译。
(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
3
(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
6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
话是:
,
。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
____
___
5
、
本文作
者主要从
________
和
____
___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
从这
几个方面又是怎
样展开论述的?
____
___
6
、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
,
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
_____
_
7
、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任意两句。
____
___
8
、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p>
)
A
.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p>
B.
文章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
述,同时把失败归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
本文作者主要从修身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
述的。
9
、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p>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
“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
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
须静也”
的
“学”
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
习,
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