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闺怨诗宫怨诗
-
高三闺怨诗、宫怨诗专项复习活动
学习目标:
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活动方案:
活动一:自主研习
【专题解说】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
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
1
、闺怨诗。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
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
p>
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
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
、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
、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
作。张祜
《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
、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
,
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
之恨
,
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
一边对边关的那
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
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
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
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
了边将的无能。
4
、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
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
、少女闺怨诗。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
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
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
,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
包括:
1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
愁意象
;2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
< br>等行为类意象
;3
、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
、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
高楼、宫殿、
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风格特色】
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
(一)
浓重的感伤色调。
唐代的闺怨诗,
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这
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
决定,
也为两类诗的主题
(即“怨”)
所决定,
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
/p>
文人所作,
则无论是宫
1
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
身薄命”,
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
其感伤色调
亦极
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
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
“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
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
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
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
身遭幽闭。
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
的却是
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
:
他们的
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
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
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
:
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
就;以空闺寂寞
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p>
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
用。
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
如白居易元和初
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
官,
由于犯颜直谏,
< br>被皇帝逐渐疏远,
于是作
《太行路
))
,
诗中以
“妾颜未改君心改”<
/p>
自比,
痛陈
“人
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四)在上述特点的基础
上,又构成了两类诗“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们的语言
都朴素自然、浅显
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例如沈德潜评王昌龄
《长信
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又譬如,两类诗一
般不重使用典故,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卓文君、望夫石、牛郎织女之
类,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夺胎换骨”,或者做“翻案文章”,意境便觉深婉。
【高考试题】
(
2004
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
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
< br>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
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
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
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
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2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
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
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活动二:实战演练
⒈阅读下面的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江苏扬州中学
2007
—
2008
高三模拟考试)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
注
]
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
这里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4
p>
分)
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
,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⑵请结合
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
4
分)
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
作
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在宫中花
香月
色无边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 br>8
分)
(苏州市第三中学
200
7-2008
第一学期测试卷)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
1
)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
,请具体赏析。
(
4
分)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
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
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
2
)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
道此词是“泪尽箇中”
,
《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
韵悠
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
”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
4
分)<
/p>
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思念之情)
,故情胜。
词的角度:
示例
1
——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
字联结,
“愁”字贯
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
< br>2
——“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
遍”
“断”两个字极
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
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答出任一点,得
2
分。
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
⒊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盐城市
< br>2008
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