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练习与答案

绝世美人儿
606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10: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艰难爱情大结局)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练习与答案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练习与答案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 修饰成分使用是


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







其次,从语意入手,看表达合不合事理。







最后,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入手,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修改病句的思路一般是:审读—提干—推敲—修改。



例析



1


.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去掉“使”)< /p>



▲在列车长的粗暴干涉下,


使爱迪生在 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


去掉


“使”




▲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解放前盖的教学楼,现在几乎危房。(缺少谓语,在危房前加上“成为”)

< p>


2


.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 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


不当

< br>


▲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p>



▲他的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 谓搭配不当,把“爽朗的笑声,”删去)



▲灭绝的恐龙,是受 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造成的。(主谓搭配不当,把“灭绝的恐龙”改成“恐龙的灭绝”)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动宾搭配不当,把“揭露”


改为“表现。”)



▲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动宾搭配不当,把“学习方法去掉”或将原句改为“经过 总结,我改


进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成绩”)



▲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搭配不当,把“十月的北京”改为“北京的十月”)

< p>


▲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 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


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 当,应该删去)



▲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 批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


应该……。”)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 ,胜利攀登到顶峰。(关联词使用不当,把“不


管”改为“尽管”)


▲尽管计算机技术多么发达,它只能在人类的控制下,朝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尽管”改


为“不管”)



▲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一定能克服。(关联词使用不当,把“ 如果”改


为“既然”)



▲一个国家的 工业水平,既取决于产量,而且取决于质量。(关联词使用不当,把“既”改为“不但”)



3


.语序不当,包括词序不当,定语和状语放置不当等情况



▲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 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 老校长的报告。(“讨论并听取”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为了写好这篇通讯,


他深入了解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


(定语


“许多”


位置不当,


应调至


“先进事迹”


之前)


▲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定语“许多”位置不当,应调至“居民”之前)< /p>



▲每一位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状语 “将来”位置不当,应调至“成为”之前)



4


.否定不当或混乱,导致表意不当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 不发生”就是“发生”,


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这样感人的事迹,你难道没有不受震动吗?(这句话中的“没有不受”是双重否定,用 在反问句中,导致意思完


全相反,应去掉副词“没有”)



▲学校没有一个人否认今年能在教学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将“不是 ”改成“是”)



▲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 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无时无刻不忘”否定混乱)



5


.一面与两面不相呼应


< p>
▲政策是否开放,方向是否明确,手段是否灵活,是当前招商引资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两面对 一面,在“取


得”之前加上“能否”,与前面各句中的“是否”相呼应)



▲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6


.前后表达不一致,表意冲突




14


)▲张欣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 断定他大概生病了。(前后表达不一致,将“大概”去掉)



▲ 同学们将在这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前后表达不一致,将“将”或“了”去掉)



7


.重复多余



▲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去掉“从来没有过的”)



8


.歧义现象



▲王亮从电话中得知,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有歧义,表意不明确)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


15


日前去汇报。 (“


15


日前去”有歧义,表意不明确)



▲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做得好”



有歧义,表意不明确)



▲小华和小李 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约他明天到家里来写作业。(两个“他”指代不明确)



9


.介词使用不当


< br>▲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将“关于”改为“对于”)

< p>


▲关于这部电影的批评的意见既尖锐,又中肯。(将“关于”改为“对于 ”)



▲法官宣布开庭审判,只见被两个警察押着一个犯罪嫌疑 人走上被告席。(介词“被”滥用,删去“被”)



10


.句式杂糅


▲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


把夜班后的疲劳,


瞌睡都被 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句式杂糅,


去 掉


“把”



“被”



▲这届体育节会徽和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体 育爱好者为主。(句式杂糅)



11


.用词不当


▲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效尤。(用词不当,“效尤”应改为“学习”)

< p>


▲他这个人太果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



(用词不当,“果断”应改为“武断”)



▲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用词不当,“行径”应改为“行为”)



12


.主客颠倒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


40


岁以上的人 却是很熟悉的。(主客颠倒,可改为“对焦裕禄这个名


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

< p>
40


岁以上的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却是很熟悉的。)





一、能力测试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山 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


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


,


学生非常受欢迎。



C.


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 /p>


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p>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


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


,


充满了信心。



C.


经调查,某社区


18


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


1 20


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


60


人,正减少一


倍。



D.


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释放出一个民族的青春活力。



3.


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p>


专家呼吁尽快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是当前形式的迫切需要。


< /p>


B.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陈老师的事迹。


C.


如果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国 歌坛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进而走向更为坚实的繁荣。



D.


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老王接受同事的劝告,检举了那个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 /p>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