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和汉字使用规定
-
具体用法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4
一般原则
4.1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
字
。
示例:
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
:
500
4.1.2
定型的词、
词组、
成语、
惯用语、
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
。
示例:
一律
一方面
十滴水坝
二倍体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一○五九
(
农药内吸磷
)
八国联军
二○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十月十七日同盟
路易
十六
十
月革命
“八五”
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二十挂零
零点方案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二轻工业局
一机部
三所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4.2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
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号中的
数字,
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对这种情形,
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
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准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
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
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5
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5.1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5.1.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公元前
8
世纪
20
世纪
< br>80
年代
公元前
440
年
公元
7
年
<
/p>
1994
年
10
月
1
日
5.1.1.1
年份一般不用缩写
。如
1990
年不应简作“九○年”或“
90
年”
。
5.1.1.2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
GB/T
p>
7408
—
94
的
5.2..1.1
中的扩展格式。
如:
1994
年
9
月
30
日和
1994
< br>年
10
月
1
日可分别写作
1994-09-30
和
1994-10-01
,
仍读作
1
994
年
9
月
30
日、
1994
年
< br>10
月
1
日。
< br>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
“
-
”<
/p>
。
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
0
”
。
5.1.2
时、分、秒
示例:
4
时
15
时
40
分
(下午
3
点
40
分)
14
时
12
分
36
秒
注:必要时,可按
GB/T 7408
—
94
的
5.3.1.1
中的扩展格式。该格式采用每日
24
小时计时
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
。
p>
示例:
p>
04
:
00
(
p>
4
时)
15
p>
:
40
(
15
p>
时
40
分)
p>
14
:
12
:
p>
36
(
14
时
p>
12
分
36
秒)<
/p>
5.2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5.2.1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5.2.2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
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住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
/p>
722
年)
太
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
九月二十日,
公元<
/p>
1860
年
11
月
2
日)
藏
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
(
1964
年
10
月
1
日)
日
本庆应三年(
1867
年)
5.2.3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它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
< br>十一月、
十二月,
应用间隔号
“
•
”
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
并外加
引号,
避免歧义。涉及其它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
/p>
1
:
“一•二八”事变(
1
月
28
日)
“一二•九”运动(
12
月
9
日)
“一•一七”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