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
-
中图法
一.
中图法简介:
《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目前
通
用的类分图书工具;
是一部大型列举式等级体系分类法;
p>
是我国图
书馆与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
综合性分类法。
中图法的编
号制度采用基本的层累制,
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
配
以相应不同位数号码,
类目的等级与其号码位数是相对应的。
层累制
的号码可以无限纵深展开,
既可充分满足类目
体系层层展开配号的需
要,又有良好的表达性。另外,为了压缩类表篇幅,规范类表共性
区
分和号码配置,
加强类表的细分程度。
中图法还采用了复分组配技术,
即利用分类表中已有类目的号码,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复
合类号,用
以表达类表中未设置的专指类目。分类法还按学科
、主题组织、集中
文献,并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各类文献在内容上的区别、联系,从<
/p>
而提供检索文献的途径。
二.中图法特点
《中图法》是以学科
立类为主、主题立类为辅的。即中图法的分
类体系是强化了学科性类目而忽视了生活性类
目的。
优越性:
第一,
《中图法》是一部大型的综合的文献分类工具,适合各种
类型的图书馆情报文献部门。
第二,
为全国书刊文献统一分类编
目创
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号码配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能适应类目设置的
需要
,
采用了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等配号方法。分类号简短、易
记、使用方便
。
第三,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
制号码,
基本上采用层累制,
提高分类法的组配能力,
< br>技术先进。
在
等级列举的基础上
,
广泛采用类目仿分复分
,
编有多种复分表
,
有
限采用主类号直接组配等技术
, <
/p>
提高分类法的组配能力。
设置交替类
目<
/p>
,
采用多重列类法等
,
以适应在计算机条件下多主题要素标引、
多
途径检索
的需要。第四,附表有
8
个通用复分表,类目详细。注释较
p>
多
,
并编有不同类型的系列版本。
第五,
编有较详细的类目索引及使
用说明
p>
(
手册
)
等。
p>
局限性
:
1)
中图法是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
,
直线
型列举式的“树状”结
构不能恰当地反映现代科学的交叉发展
,
特别是那些学科分界较模
糊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日新月异的
网络信息。
2)
修订周期长
,
不能及时反映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
3)
缺乏易用性
,
其分类体系是以学科分
类和逻辑划分为基础的
严格而缜密的体系结构
,
隐含的联系和限定
,
类目本身的含义和类
目的逻辑联系
,
绝大多数用户无法理解和掌握
。
三.
中图法分类依据
《中图法》
分类依据及其标准并
非单一。
主要依据各类目间的逻
辑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
从属关系等进行各层次编排。而且每
一层次对应不同标准。此外,类目的编排不仅依据主
题内容,还会参
照英文字母排序,阿拉伯数字顺序,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时代背景
p>
等方面。
根据
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
则,确定分类体系,在五个基本
部类的基础上,组成二十二个大类。
《中图法》
的分类体系多数
类目是以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序来排列
的。
《中图法》首列马
列著作
,
次列哲学、宗教
,
再排社会科学
,
后
< br>序自然科学
,
最后是综合性图书;
《中图法》
的分类体系有的类目是按
照从总到分的顺序排列的
。如《中图法》对文学大类首先划分为两大
部分
:
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由于是按从总到分的次序排列的
,
< br>因此
文学理论又划分为
:
文艺美
学、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文艺工作者、
文学创作论、各体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文学评
论、文学欣赏
;
文学
作品又划分为世界
文学、中国文学和各国文学
;
中国文学又划分为方
针政策、文学评论、文学史、文学作品集
;
文学作品
集又划分为诗歌、
戏剧、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
;
各体文学作品集还可依时代、类型、
题材进一步划分;且不同层次总是对应
不同划分标准。
最后,
《中图法》的
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
结合的混合号码。
即
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
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
类的序列。
p>
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
数字的编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