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案
-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王家园学
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
、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
、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p>
1
、
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
、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
明确诵读内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
凉有感
》
2
.提出诵读的要求
:(
1
)读正确,读
教学过程
通顺,有感情。
(
2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
及用处。
3
.检查效果及指导:
(
1
)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批注:
情。
(
2
)
读的方法:
p>
停顿的长短,
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
音的轻重。
(
3
)朗读示范。
(
4
)学生自由读。
(
5
p>
)抽查理解及用处。
(
6
)背诵: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宋代】
板书设计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学反思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王家园学
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3
、夏日绝句
1
、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
、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p>
1
、
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
、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
< br>。明确诵读内容:《
夏日绝句
》
2
.提出诵读的要求:(
1<
/p>
)读正确,读
通顺,有感情。
(
2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及用处。
3
.检查效果及指导:
(
1
)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批注:
情。
(
2
)
读的方法:
p>
停顿的长短,
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
音的轻重。
(
3
)朗读示范。
(
4
)学生自由读。
(
5
p>
)抽查理解及用处。
(
6
)背诵: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代】
板书设计
生
当
作
人
杰
,<
/p>
死
亦
为
鬼
雄
。
至
今
思
项
羽
,
不
肯
过
江
东
。
教学反思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王家园学
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4
、泊船瓜洲
1
、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
、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p>
1
、
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
、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
明确诵读内容:《
泊船瓜洲
》
2
.提出诵读的要求:(
1<
/p>
)读正确,读
通顺,有感情。
(
2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及用处。
3
.检查效果及指导:
(
1
)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批注:
情。
(
2
)
读的方法:
p>
停顿的长短,
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
音的轻重。
(
3
)朗读示范。
(
4
)学生自由读。
(
5
p>
)抽查理解及用处。
(
6
)背诵:
4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板书设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学反思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王家园学
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1
、示儿
1
、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
、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p>
1
、
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
、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
明确诵读内容:《
示儿
》
2
.提出诵读的要求:(
1<
/p>
)读正确,读
通顺,有感情。
(
2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及用处。
3
.检查效果及指导:
(
1
)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批注:
情。
(
2
)
读的方法:
p>
停顿的长短,
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
音的轻重。
(
3
)朗读示范。
(
4
)学生自由读。
(
5
p>
)抽查理解及用处。
(
6
)背诵:
1
、示儿
陆游【宋代】
板书设计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反思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王家园学
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5
、春夜喜雨
1
、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
、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p>
1
、
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
、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
明确诵读内容:《
春夜喜雨
》前四句
< br>
2
.提出诵读的要求:(
1
)读正确,读
通顺,有感情。
(
2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p>
及用处。
3
.检查效果及指导:
(
1
)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批注:
情。
(
2
)
读的方法:
p>
停顿的长短,
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
音的轻重。
(
3
)朗读示范。
(
4
)学生自由读。
(
5
p>
)抽查理解及用处。
(
6
)背诵:
5
、春夜
喜雨
(
前四句
)
杜甫
【唐代】
板书设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学反思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王家园学
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5
、春夜喜雨
1
、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
、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p>
1
、
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
、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
明确诵读内容:《
春夜喜雨
》后四句
< br>
2
.提出诵读的要求:(
1
)读正确,读
通顺,有感情。
(
2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p>
及用处。
3
.检查效果及指导:
(
1
)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