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及差异发展
-
历史研究发现,各大洲科技发展速度不一样的原因主要
是
自然环境制约。
大约
700
万年前(
500-900
左右)非洲猿
的一个种群出
现分支,其中一支继续演化成现代大猩猩(时间稍早,三支
不是同一时间开始),一支为现代黑猩猩,还有一支就是现
代人类。
大约
100
万年前(也
有学者认为大约
180
万年前,随着
新
的化石证据发现,这个时间可能更早),爪哇人走出非洲
来到了亚洲大陆(化石证据表明
这时期人类已经能直立行
走,爪哇人也成为直立行走的标志)。
约
50
万年前,人类迁徙到欧洲(欧亚
大陆分别出土的
化石证据)
,
从这个时
期开始,
人类化石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头骨变大,较圆滑少棱角
,同时骨骼也与爪哇人不同,而与
我们现代人相似,从这以后我们开始称呼他们为智人。
智人
与现在的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脑容量比我们小的
多
。最初的智人除了残骸和少数石器外,并没有留下任何东
西。
50
万年后开始,在非洲、亚洲、欧洲大陆上的智人继续
他们各自的分化,约
40-13
万年前,欧洲
和亚洲西部出土的
化石被归于一个单独人种(尼安德特人)。这支智人的脑容
量是当时最大的,证据表明他们是智人中首先埋葬死者、照
顾病人的人,但
同新几内亚人出土的石器比较,他们的制造
不但粗糙而且单一。而此时非洲大陆上的智人
(约
10
万年
前)出土的化石表明,他
们骨骼更接近我们现代人类,即使
他们的工具与尼安德特人差不多,捕猎技巧相近,他们
还只
能捕杀那些行动缓慢毫无危险的动物。
< br>大约
5
万年前,人类开启了加速模式(大跃进时期)。<
/p>
出土化石明确从
5
万年前左右,东非大陆
出现了标准石器、
保存完好的首饰,
同样的情况随后出现在东南
欧
(
5
万左右)
,
后又出现在西南欧(约
4
万年前)
,同时出土了大量人工制
品与现代人骨骼完全相同的人(考古命名为克罗马努人),
p>
随着出土化石遗物越来越多,克罗马努人还有骨器
(
易于成
型,做成鱼钩、针等,这是以前智人所无法想到的
)
,有复
合武器(鱼叉、投掷器、弓箭等),这些武器可以实
现捕杀
大型危险动物,比如大象。
同
时克罗马努人也有了艺术作品:壁画、雕像、乐器。
这让我们无法解释的问题是:
为什么在这一时间段
(
10-5
万
年前),人类开始大跃进,而不是其他时间?这个大跃进最
早在哪个地区开始的?
我们只能合理假设,一是从那
时期开始人类身体结构发
生了变化,喉的进化使人类能发生不同的声音形成复杂的语
p>
言进行沟通和学习。这种学习和沟通效率是质变,产生了另
一平行进
化的体系——文化,能够在整个体系中传递。
至于哪个区域最
先跃进却无法得出合理假设,有的观点
认为,明确是在非洲(他们认为一是出土的头骨与
现代人几
乎相同,二是
DNA
分子研究
起源),但都无法合理。另一观
点认为现代人类是在多个不同区域几乎同时出现跃进,例
如
出土的印度尼西亚头骨,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土著身上依然能
发
现明显特征。
下一个大陆就是澳洲,
4-3
万年前,人类在澳大利亚和
新几内亚(又称伊里安岛,是
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
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岛)出现。从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和高
山到澳大利亚的内陆和潮湿的东南角,迅速扩张并适应。
p>
在冰川时期,海洋中大量水被锁闭在冰川中,当时海平
面比现在低几
百米,现在的亚洲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婆罗洲、爪哇和巴厘岛间的浅海区域在当时
全部是陆地,所
以当时的东南亚大陆要比现在往东
700
英里,东南亚大陆与
新几内亚间的水域远比现在小的多,岛屿数量也比
现在多的
多,
随着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
升,
才形成现在的地表和洋表,
所以在当时克罗马努人才有可能
通过一个个可见的岛屿逐
步到达新几内亚,但却没有水运工具出土,直到
1.3
万年才
有了水运工具考古证据,合理假设是,<
/p>
4-3
万年前零散渔民
出海失散到达新岛
屿,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远方可见的
岛屿,
通过不断积累经
验,
他们能够远航到间距更远的岛屿。
最后一块人类到达的陆地是美洲(北美和南美),在
1.4-3.5
< br>万年前,人类具体何时抵达美洲还无法确定,因为
截止目前,
年代最早考古证据是
1.2
万年前的阿拉斯加遗址,
紧接着的是
1.1
万年前的现加拿大以南美国
和墨西哥以北的
大量遗址(考古称克罗维遗址)。
通过出土的证据我们发现,人类到达美洲后在短短的
1000
年内就扩散到美洲所有区域
(合理假设是如果首次登陆
的人类数量超过
100
人,那么这
1
00
人在
1000
年生存繁殖
产生的后代近
1000
万,实际上,在英国皇家
海军“邦蒂”
号上的反叛者移民一样,观察证据显示人口增长率达到每年
4.3%
。
按狩猎采集生存模式计算,
人口密度上限
1/
平方英里,
1
平方英里
=2.5899881143567
平方千米,也就是说每
3
平方
公里
1
人的密度较高,
4
平方公里
1
人较合适。可实现这一
< br>结果)。
自然环境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人类到
达美洲
的时间,前面考古证据表明,人类约在
4
万年前掌握了缝补
技术(克罗马努人的工具),由于冰川期持续时间长,直到<
/p>
2
万年前人类才进入西伯利亚,也表明直到此时人类抵御严
寒的技术才成熟。这些人类要到达北美大陆必然穿越白令海
峡,那时的
海峡可能是海洋(今天的海峡宽度约
50
英里,
那时更短),他们游船过去,也可能从白令陆桥(白令陆桥
连接现今的美国阿拉
斯加西岸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岸)在那
时长达
1000
英里,寒冷的冰原。
但这一假设近期被证明是
不可能的,专家们长期以来都
认为第一批人是从跨越白令海峡来到北美的,这个沉入海底
的区域一度连接着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但是新研究显示,
这一
通道在那时
“从生物角度说是不可能的”
。
根据
Pedersen
的团队,直到
12600
年前,这个通道都无法通行,因为这里
缺少狩猎动
物作为必要的食物来源,也缺少植物作为工具和
燃料。由于无法穿越白令陆桥,这些人很
可能是沿着太平洋
海岸过去的。他们的结论来自于采集自沉积物的
DNA
,巨体
化石和其他证据分析,他们使用了一种全基因组
“鸟枪法测
序”,没有只关注一些特定物种。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发
< br>现大陆桥那时缺少动植物资源,早期迁徙者无法从中获取足
以维持长途跋涉所需的
资源。他们最可能沿着太平洋海岸前
进。这是目前最靠谱的说法。
那么有没有比克罗维人更早抵达美洲的人类呢?虽然
考古上
也提出了部分出土证据,但都无法确定这种更早的可
能性。反而是在
1.1
万年前的考古证据大量被发现和证实,
而在这年代之
前却都是其他生物的遗迹,根据前面人类扩张
速度来看,基本不存在太大的时间误差,毕
竟他们只用了不
到
1000
年就占领了
整个美洲。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下为什么同样的分支,在各大陆
发展
差距却如此巨大?用以比较各地区人类发展合适的时间为
大
约
1.1
万年前,因为这时人类已经基本上占据了地球上所
p>
有适宜生存的大陆,并且他们都是同一起源。为什么最终是
欧亚洲大
陆发展快速呢?非洲和美洲却相对缓慢
?
根本原因是生存环境
(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不同。相
同种族通过迁徙在不同地理区域生存,通过几百甚至上
千年
演化,他们之间已经出现明显的不同与差距,那些一直生存
在新西兰以东
500
英里查塔姆群岛上的莫里奥里人(采集社<
/p>
会),与世隔绝并长达几个世纪与世无争的独立,他们人口
平稳、
自然环境基本没有波动,他们从来没有遭到大规模外
来入侵,他们演化出以和平解决争端
的传统,他们不需要高
度有序的社会体系也能生存繁殖的很好,几百年来他们基本
没有变化。
相同起源的毛利人(来自新西兰
北岛屿,人口稠密,农
业社会分工细化,长年战争不断,在近千年前与莫里奥人同
宗,都是波利尼西亚人)于
1835
年
11
月乘船来到了这里,
他们虽然数量只有<
/p>
900
人(第一批
500
人,第二批
400
人,
带有比
莫里奥人更先进的枪支等武器),但有统一的指挥,
组织纪律严明,而莫里奥人根本没有
能统一指挥超过一个家
族或部落的能力,他们如同无头的苍蝇,怎么能抵抗行动如
此一致的入侵者呢?莫里奥人向毛利人提出和平友好和分
享资源的建议
,这是他们所能想到和做到的最佳策略。
猎物对猎手提条件有
用吗?毛利人几百年战争不断,侵
略大大小小不同的领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处置不
同情
况的策略机制,虽然他们起源相同,但现在一个好比沙土,
一个好比尖刀。毛利演化出的策略在现在看来依然十分残
忍,但这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他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
杀死了近半莫里奥人,他们将杀死的尸体煮熟吃掉,根本没<
/p>
有尊重可言,一个莫里奥人幸存者回忆:他们就像宰羊一样
没有区
别,我们吓坏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恐怖的情景,我
们四散逃窜,无论在灌木中还是山洞
里,他们都能找到我们
并杀死,无论性别年龄。
这点已经从人类许多历史中得到证实。现在的问题是:
为什么在几百年时间内
,毛利人都没有登陆东岛屿入侵莫里
奥人?
< br>人口密度快速增加是毛利人扩张的原因,而资源获取模
式变化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原
因,农业发展保障了在单位面积
内能生存更多人类。人口密度增加使得其他发展模式成为
可
能,例如分工细化、大规模合作、资源争夺分配等,这些在
人
口稀疏的采集社会是不可能演化出来的。可能之前也有毛
利人登陆到莫里奥人领地,但那
时数量和目的都不满足侵略
要求,当毛利人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加上扩张需求,最终结<
/p>
果就出现了。
那么为什么毛利人发展了
农业,莫里奥人却没有呢?自
然环境不同造成某些因素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我们的世界才
会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宗源的物种经过
几千
万年演化会有完全不同的子代,例如恐龙演化出了鸟
类、爬行类等。
我们来看人类,同样是波利尼西亚人,在不同岛屿上的
种
群演化出不同的生产模式和工具,因为自然环境不同,他
们获得资源的数量、种类、难易
等都不相同,在亨德森岛,
除了石灰岩没有更坚硬的石头,人们只能用蛤壳做为刀斧,<
/p>
而在新西兰陆地上,物产丰富种类多样,人们可以选择多样
资源和
材料制造工具,比如带有木把的坚硬石斧、用熔化的
铁岩制造出复杂的工具、分离出来的
人又创造了更多的工
具,例如骨头磨制的针、鱼钩、弓箭等。
这种在相同科学技术水平下不同自然条件限制的发展,
使得他们
生产力发展速度也不一样,而后者生产效率更高,
单位面积内获得资源数量也越多,养活
的个体数量也越多,
紧接着演化就自然而然出现,更多的人分离出来专职从事制
造、研究、服务、生产等,随着时间变化,差距越来越大。
而亨德森岛上
的人因为从开始就不具备后续演化的条件,所
以经过上千年后他们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
环境不同(自然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例如当科学技术
水平相当时自然环境起主要作用,而当科学技术水平存在压
制的时候,
社会环境具有显著作用但依然在自然环境的基础
上作用。
)
p>
而产生的不同因素才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有意思的是,往往是“闲人”多的种群后来成了强者。
我们说的闲并不是吃完睡睡完吃的意思,而是指能够脱
离基本生存资源
获取束缚的人,其他人为什么心甘情愿的给
这些人提供生存资源
(水、
食物等)
?他们是傻子吗?不是,
因为这些“闲人”能给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源。比如石匠
生产的斧头远比自己生产的
坚硬锋利,换来这样的斧头自己
能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资源。
石匠交换出一把斧头就能够他得到十天甚至一个月的
生存资
源,对于一个熟练的石匠,他能在一个月内生产十把
斧头,也就是说他只用工作一个月就
能维持他生存一年,这
么好的性价比工作竞争者也众多,那么他会用闲暇时间去研
究更有效率的工具,用以打败其他竞争者维护自己的地位和
资源获取能
力,这与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本质是一样的。当
这样的“闲人”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
个社会发展就会产
生加速度,也就是质变效应。
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时已经有了枪炮,强大的科技压
制实现了以少胜多。实
际上在西班牙人初次入侵时,印加帝
国完全可以胜利,当时入侵者只有几百人,而印加大
军有八
万人之多,入侵者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然而第二天清晨,
阿塔瓦尔帕的使者却说道:“请转告贵国君主,欢迎他大驾
光临,至于何时及有何要求
,都可按他的意思办,不管他以
什么方式到来,我都会把他当朋友和兄弟接待。我请求他
快
来,
因为我渴望与他见面,
他将不会
受到任何伤害和侮辱。
”
,
可见除了自
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科学压制外,社会环境的差异
也是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