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1
、次北固山下(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
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
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
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
: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
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
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
了回来。
【赏析】
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
、赤
壁(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
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
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
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
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
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
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
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
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
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
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
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
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
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
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
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
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
得杜
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
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
离别之恨。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典故】
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
/p>
,十分珍视。王济指牛
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
。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
/p>
②的卢: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相传
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
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
檀溪水中一跃
三丈,脱离险境。
③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
:
p>
“突厥之内,大畏长
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
【赏析】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
武雄壮的气氛。
②③“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
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6
、使至塞上(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
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典故】
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
:
宪率军大破单于军,
“遂登燕然山,去塞三
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
【赏析】
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7
、泊秦淮(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典故】
①《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