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名言哲理

巡山小妖精
830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14: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花千骨电视剧)


哲学中名言警句诗词俗语




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



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 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


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


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


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

< br>永


不过时。



2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


变暖鸭 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认为,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没有 孤立


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 联系,


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 系。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 吹,


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 :


唯物辩证法认为,


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


东西,


它的成长是一 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

< br>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


、“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 /p>


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p>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



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


发生,


量变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

< br>只有量变


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 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


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


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


不能 灰心丧气。


“长风


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该句出自宋苏洵«辨奸论»,


其意为:


月亮 周围出现晕圈就要起风,


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湿就要


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


“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 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


、“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句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 聿»,


其意为:


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


要真正弄懂


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1




考点透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 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


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 p>


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p>



该句出自唐罗隐«蜂»,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 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 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凉州词 »,


其意为:


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


请 不要见笑,


自古以来沙场征战,


有几人能活者回来?

< p>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



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


有很需要影响,该名 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



2.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 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 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 p>
6


.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



7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 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


.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 物。



1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p>



11.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 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


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 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


律必将受到惩罚。



14.


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 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客观规律的统一。



16.


要命令自然 ,


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 关系的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p>
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 客观条件的制约。



18.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



瑞雪兆丰年;


城门失火,

< p>
殃及池鱼;


走不以手,


缚手不能集疾;

< p>
飞不以尾,


屈尾不能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 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


.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 p>
21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 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


孤立地看问题。




2




23


.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



24


.未雨绸缪:把 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


.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 、无


条件的。



27

< br>.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


.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



涸泽而渔:< /p>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 学的观点。



31


.始则终,终则始, 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p>


33



刻舟求剑;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 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 客


观性。



3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


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



怨天尤人:


否 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


.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


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 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


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


,


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 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


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40


.田忌赛马: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当事 物的


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一趾之疾,


丧七尺之躯;


蝼蚁之穴,


溃千里之堤;


堤溃蚁穴,

< br>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


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


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p>


43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 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

< p>
.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 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


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 是一为二的。



46


.不见高山,不显 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


随:矛盾双方相互 依存。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