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句赏析
-
古诗词名句赏析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运用夸张
手法虚写大海,
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
负和博大胸怀。
2
、《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
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
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表
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
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
“千万间”
“大庇”
“天下”“安如山”等词,声
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
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
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
遭遇而哀叹,
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
表现了作
者忧国忧民的博大
胸襟和舍身利人、为民济世的伟大品质。
<
/p>
4
、《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 br>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
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
,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
诗更可理解为:
他不计落第得失,
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
坚信自己一定
能脱颖而
出。
至此,
泰山的隽秀磅礴之
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
情景交
融,浑然天成
。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
涵哲理:登高才能望远。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沉舟之侧千帆竞过,
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诗人以物喻人,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
和乐观
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7
、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杜甫
《望岳》
“钟”
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
“割”
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
象。
8
、
《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
一道深夜秉烛长谈,
诉说我
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这两句是作
者身在巴山
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9
、《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使有千
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
< br>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
(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
/p>
者一腔怀旧之情。)
10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
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
映照千古。这激情
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
11
、《浣溪沙》:“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
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
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
< br>1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通过拟物,化虚为
实,以夸张手法表现浓重的哀愁。
1
3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
为传诵。
意思是说落花
并非无情物,
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
朵,<
/p>
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诗中的
“落红”
分明是作者自喻,
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
/p>
但不甘沉沦,
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
表现诗人甘
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
14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
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
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15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
达
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16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
新的形
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同时,
也用来讴歌无
私奉精神。
17
、
< br>《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
但总有一天,
可以乘风破浪,
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
的
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
追求理想。
18
p>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
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
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
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20
、《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
p>
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
蕴含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
中出理。
“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
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
像是近邻。
(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
敢地踏上征途,
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和作者积极、
乐观、
向上的情绪。
)
1
.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 br>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p>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
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
用以比
喻诗人虽辞官归隐离京
,
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一样对社会、
对国家尽心尽力。
比
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
3
.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的思想意义及其所表达
的中心。
(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
< br>奋斗不止的
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
4
.你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p>
(诗人面对彷徨歧路的困扰,仍作不懈的探索。
< br>“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
诗人坚信未来、
奋发进取
的乐观精神的体现,
也是本诗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的根源。
)
5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
渊明归隐“遁世”的?
((
1
)表达了诗人宁愿归隐田
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
2
)言之成
理即可。
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
社会黑暗,
他无力抗争,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