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积累

萌到你眼炸
737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15: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河北公办二本大学)


可爱的孔子



董本友



文人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就是他们永远难以消解的命运。孔


子 是位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最多的文化名人,


他们把孔子当成道德承担


的一个文化符号,


当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时,


就把孔子当作神 灵高高


供奉,顶礼膜拜,虚名虚衔,一直加个不止;当利用价值不大,或对


孔子不感兴趣时,


便一脚踹开,


孔子也就堕落成一个 教书匠,


成为一


个臭老九。


世事人情反 反复复,


孔子的地位也就挪腾跌宕不止,


从孔

< br>子生身在世推行自己的学说开始到



满街都是圣人



的现在依然如


此。孔子真累啊!

< p>


其实读遍《论语》


《孔子家语》


《史记·孔子世家》等有关孔子


最权威的文献,在文字行间重回那个言论高度自 由、人口自由移迁、


人才流动相当大的时代,


我们发现作为一个 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才,



子是一位相当可爱的人。


我们不会觉得他是神,


不会觉得他是圣之大


者,孔子 是那么的亲切可爱,就像是一位从教书育人岗位上退下来、


满腹经纶的老爷爷,一位老邻 居,有时他还惹得你会心一笑。不信,


你看。



孔子对待儿女婚姻可是相当地前卫可爱。孔子把他的女儿和侄


女,


都嫁给了曾经坐过牢的人。


公冶长在蹲监狱时,


孔子 依然坚持把


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孔子说公冶长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不


仅如此,孔子还把自己的侄女也嫁给了一位蹲过监狱的人——南容,


理由是

< p>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予刑戮


< p>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


以其兄之子妻之

< p>


。就是说,南容反复诵读《诗经》中的诗句


“< /p>


白圭


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孔子便把侄女嫁给他。



孔子也 会戏弄懒惰弟子。宰予,字子我,他应该是孔子印象中


最懒惰的弟子。一次,孔子见他白 天睡大觉,调侃宰予,说他



朽木


不可 雕



。宰予白天睡懒觉,还出名了,而且有人模仿。

< p>
《笑林广记》


中有一则笑话叫


< br>先生昼寝



,说一教读先生最喜白日睡觉。一日东


家问先生现讲何书。答曰:



《论语》




东家曰:



请先生将《宰予昼


寝》


一章讲与学生听。< /p>



乃讲曰:



宰 是宰杀之宰。


予者,


我也。


寝者,


睡也。



东家曰:



先生讲差了。


宰予乃人名,


分开讲岂 不割裂语气?



先生曰:


< p>
东家倒不必如此费心。我与你说明了罢,你就是宰了我,


我也是要昼寝。< /p>



就此,孔子说宰予改变了他对人的看法,孔子以前


听人言便相信其行,现在孔子要听其言观其行。



孔 子也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原壤是孔子在鲁国的一位老朋友。


一次,大概是这老哥儿俩想 出去玩儿,到底是去钓鱼,还是去爬山,


还是在太阳下面唠嗑,就不得而知。原壤就在路 边叉开双腿等孔子。


孔子拄着拐杖就来了,并开玩笑地说:


“< /p>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老而不死,是为贼。

< br>”


(


你啊从小不尊敬长辈,长大以后又无所作为,


连本书也没出,现在老了还不死,真是祸害。


)


孔子边说边



以杖叩


其胫

< p>


(


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


。夕阳下,一对老哥儿俩这样嬉闹,可爱


不?如果你碰巧走到那 里,


一定会站下来会心一笑,


孔子不就是一个

< br>老顽童吗?



这样可爱的人谁不喜欢,

< br>怪不得两千多年来,


孔子一直这样火,



名扬海内外。



孔子的



激进














今人看孔子,

多见其



复古


< br>,


见其



守旧

< br>”



其实,


回到


2500


年前,


孔子却属激进一派。

< br>他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




不 同政见




还能看到未来。

< p>


春秋之际,


诸侯们一心想的是争霸天下,


谋士们建言献策,


谈的


都是如何富国强兵。< /p>


诸子百家中,


兵家讲攻伐之道,


法家说刑 罚治国,


墨子



非攻

< br>”



研究的却是攻城之术,


要< /p>



以战止战




就连老子的


《道


德经》


,虽为道家经典,



无为


”< /p>


中也暗含着



帝王术


。这其中,只


有孔子的政见卓然不同。他说富国强兵,争 霸天下,绝非



大道





仁政


< br>才是



大道


< br>。



可惜,没有君王愿走他的



大道



。君王自有君王的道理,但孔< /p>


子不肯放弃自己的理念。



仁政



之路在鲁国行不通,他便毅然辞别


父母之邦,


周游列国,


游说每一位可能给他机会的诸侯,

< br>甚至发出




不行,乘桴浮与海



的毒誓。这完全是一个流亡者的作为,没有一点


忠臣的样子。显然,他忠于的是自己的理念,而不是各国的国君。



孔子不仅执着于自己的理念,还将



仁政



上升为



大道



,行


于天下的



天意



,并以



天意



来抗衡君王的



寡人之志



。正是这


高悬于所有君王头上的



天意



,将君王们置于被衡量和被评判的地


位,千百年来,


让皇权威压下的儒生士子,多少有一点抗衡君王的精


神武器。< /p>



孔子的激进更体现在对



大同



之世的向往。


他追寻 的政治理想


不是



天下一统

< p>


,而是



天下大同



。在这一点上,他比同时代人看


得更远。




仁政


”< /p>


之路通往的就是天下



大同



。对此,


《礼记·礼运篇》


里有着详尽的描述: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