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商人

玛丽莲梦兔
931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16: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短跑冠军)


.


最佳答案


-


由 提问者


2


年前选出



1




陶朱公 :


春秋末期人,


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


范蠡,


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


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




子贡: 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货值


列传》载其“废著鬻 财于曹、鲁之间”


。曾自费乘高车


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 、霸越、亡吴。儒家学说


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3




白圭:战国初期周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李悝


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


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 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



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 可惜失传。



4




吕不韦 :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


贵,家累千金”


,但 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


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


从而成功实现


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


5




沈万三 :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


南京城,


个人承包三 分之一工程费用。


其孙卷入蓝玉之


案被充军云南,


财产没收。


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


所得,可能算 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6




伍秉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


.


.


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



已宣称有资产


2 600


万元(一说为


2600


万两)< /p>


,西方学


者称其为



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 br>1843


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



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


100


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伍秉鉴(


1769



1843


年 )


,又名伍敦元,


祖籍


福建。其先祖< /p>


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


开始经商。


到伍秉 鉴的父亲伍国莹时,


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1783


年,


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成立了怡和行, 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



浩官



。该商名一


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


19< /p>


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


名字。


18 01


年,


32


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 的业务,伍家


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在经营方面,伍秉鉴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


速发 财致富。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


系。


183 4


年以前,


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

< p>
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


公司有时资金周 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


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 方学者更称他




天下第一大富翁



。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


伍 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


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 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


.


.


际 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


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 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


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 /p>


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还因其慷慨而声名远播海外。据说,曾有一个美国波< /p>


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


生意


,由 于经营不善,欠了


伍秉鉴


7.2


万美元 的债务,


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


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 。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


来,


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 把借据撕碎,


宣布账目结清。


从此,


伍 浩官的名字享誉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当


时美国有一艘商船下水时竟以< /p>



伍浩官



命名 。




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 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


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

< p>
1834



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


2600


万银元(相当于今


天的

< p>
50


亿元)


,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珠江 岸边的


伍家豪宅,据说可与《


红楼梦


》 中的大观园媲美。




接触英鸦片商被林则徐惩处,承担赔款走向没落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


.


.


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


然涌动。


1840


< br>6


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


捐巨款换得了 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


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 林则徐多次训斥


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


的安宁。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


1843< /p>


年下令行商偿



300

< br>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


100


万银< /p>


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


广东十 三行


开始逐渐没落。许


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 命的是,随着五口


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

< p>
享有的


特权


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又一场突


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


100


多年历


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




7


、胡雪岩:本名光墉,著名的“红 顶商人”


,近代“徽商”


的杰出代表。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 福建船政局、兰州制


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资金最高曾达


两千万以上,后受洋商排挤破产。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


企业。



8


、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人,另一个‘ 红顶商人”的代


表,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创设“同庆丰”


,并改组“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