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玛丽莲梦兔
838次浏览
2021年02月28日 10: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溪北新村)


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进行备课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在平时


的教学中是如何备课的?请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备课的意义




教师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制定出周密的上课计划,妥善得当地


安排好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


用。



通过备课,教师可以发现和弥补自己业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


足 之处,


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的措施,


不至把错误带到课堂贻误学 生,


影响教师的威信。人们常说“教学相长”


,备课是教师提高 业务水平


的过程。



只有在认真充分的 备课过程中,教师才能对于各种教学方


法兼收并蓄,


取百家之长 为己用,


逐渐形成自己教学的独特风格和优


势,在教学上有所创 新,熟练地掌握教学这门艺术,成为一名优秀的


英语教师。




二、备课的步骤和内容



(一)备课的五个步骤。





1


)通晓全局:学习和研究英语新课 程标准,关于小学阶段侧重


的内容,


以及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编排 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通晓全盘。





2


)学期计划:研究一学期的教材, 明确一册课本的教学目的和


要求,弄清全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的数 量、类


型、广度和深度,


决定练习题的增删,并在初步调查了解 学生的知识


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和进度。




3


)单元计划: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一册课本的内容划为若


干模块,


确定各模块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明确单元之间知识联系。





4


)课时计划: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一课书所


需的课时数 。课时数的确定与教学内容以及学期计划中的进度有关。


在划分课时时要注意分散难点, 适当分配教学内容,避免前紧后松,


或前松后紧,以及难点过分集中,影响教学任务的完 成。



(二)备课内容




备课要备的方面很多,例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 法、备板书


设计、备教具、备家庭作业等,今天我主要从四个大方面谈一下。

< p>


1.


备教材



(1)


备教学目标,教师上每一节课都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


要求, 我们只有目标明确,


才知道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我在平时的备


课 中,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2)


备教学重难点



目标明确了,那


么达到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是什么,我们应设计那些练习来突破难


点,在备课时都要想到。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3)


备新知与


旧知之间的联系


< /p>


教材中所呈现的学习内容是静态的,并非学习的全部,需要师生


共 同去激活它,尤其是在新旧知识之间,要建立起某种密切的联系。


教师必需了解教材内容 的编排体系,


弄清教材的纵向联系。


所谓纵向

< br>联系就是教材中课与课之间的知识联系。


其次,


教师还必 需找出所教


一课书中词汇、语法、课文以及练习之间的横向联系。这种联系一般


以语法内容和词汇为线索贯穿全课。


只有挖掘出这种横向联系,


才能


弄清编者在该课中所设计安排的教学重点,


从而在教学时对这些教学


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和操练。



。例如:


看到一个单词就能从不同方面想到与他有联系的单词。看



tall long


又把他们的反义词想了起来,



看到< /p>


old


就想到了与他有


联系


told cold gold


将刚学的新知与以前的旧知串了起来


.



教师在备教材时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A


.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和背诵课文。



B


.能用学生已学的词汇解释新词汇的词义和用法。



C


.能用学生已学的词汇解释课文中的长难句。



D


.能用英语对课文的要点进行提问。



E


.能熟练地进行对课文的复述一改写,以及课文中心思想的 概


括。



(举例改编


It



s big and light.




F


.能熟练地进行句型的机械性、复用性和活用性的操练。



G



做好课本上的口笔语练习题,< /p>


预见学生在做作业时可能出现的


难点并做好提示讲解的准备。



2.


备学生



< p>
教师在备课时必需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


学习方法,< /p>


以及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


由于这些方面大都与学生的思


想状况和心理因素有关,


因此,


教师也必需研究 分析学生的思想和心


理状况。


实践证明,


即使平行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差异,


因而往往这个班感到是难点的内容在 另一个班就可能不一定是难点;


同一项操练形式和内容在这个班练得冷冷清清,


而在另一班却得到热


烈的反响。


在同一班级中,


学生之间在上述的几个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