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授
课
教
材
单
元
单
p>
元
教
材
解
读
教
学
资
源
分
析
年
月
日
五年级上册
集备时间
第一单元
主备人
集备人
微小的生物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
找、搜集和整理以及观察、游戏
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知
道生
命体的一些基本上的特征,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
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情感,培
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
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
方法,为他们的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
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病毒》
、
《细菌》
、
《食用菌》<
/p>
。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
生命基本特征的基础
上编写的。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病毒》一课,着重通
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让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
人们的影响。
《细菌》一课,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让学生认识细
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
彩的生命
世界主要是由
5
大类组成的,分别是动物、植物、病
毒、细菌、食用菌。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
《食用菌》一课引
导学生认识真菌,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扩大学生的视
野。
一、科学研究目标
1
、
p>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问题,在观察、了解、
调查、搜集中获
得信息资料。
2
、能用各种感官对细
胞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用归纳的方
法总结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3
、能够科学、正确地进行观察、实验,用科学的观点解释
p>
问题。
4
p>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会对研究
单
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p>
元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关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学
目
2
、
p>
能参与到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用学到的知识去改
标
善生活。关爱生活,热爱生活。
<
/p>
3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
题。
4
、
意识到
科学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学会欣赏、
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p>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细菌的重要特
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
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了解
病毒是生物
中的一类。
1
、充分利用感官直接观察的不同部分。
如:①课
上,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既可观察图片,也可
以交流图文资料,从而丰富对细菌病毒
的认识。
②展示多种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细菌、病毒的
异同,
教
学
通过对不同的观察,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与不同,为归纳作准
策
备。
略
③
通过视频,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主题,
对各种各样的细菌、
p>
病毒进行观察、交流,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异同,等等。
<
/p>
2
、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如用文
字
、画图、列表、实物标本等表述。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启发学
p>
教
生观察更多的细菌与病毒,为归纳做准备,并提示学生边观察
p>
学
边记录,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同类生物的共同特征。
p>
重
点
难
点
单
元
p>
课
时
安
排
修
改
补
充
(
p>
讨
论
补
充
及
需
要
注
意
的
3
课时。
《
病毒》
――
-
1
课时
《细菌》
――
-
1
课时
< br>《食用菌》
――
-
1
课时
1
、
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
< br>提高他们积极活动的兴趣。
2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科
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
p>
、引导学生互相借鉴查阅资料的方法。
4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方
面)
病毒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
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
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能
积极地参与
7
小组评议,
直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是
科学
研究的一部分。
2
、愿意参与和科学
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与活动;在小组合
作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
合作交流。
3
、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
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
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难
点:
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课
p>
教学准备
:
时
教师准备:
教学录像、有关病毒的资料等
备
学生准备:
搜集病毒性疾病的相
关资料和有关病毒的资料
课
教
学
过
程
我
的
思
考
(一)课件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利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
非典
”
和
“
禽
流感
”
等病毒对人类影响的录像片,
激发学
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1
、教师谈话:看过刚才的录像,你有
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记录在
黑板
上。
)整理有价值的问题(个别简单问题随
时进行解决)
进行归类,
确定本节课要解决
的问题
2
、教师谈话:学习了本课,你或许就
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板书课题:
病毒。
)
p>
(二)对病毒性疾病初步探究(搜集分析
现象)
1
、谈话:课前同学们都对各
种病毒性
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
你了解了哪些病毒引
起的疾病:
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
识?根
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组
内进行交流、
整理,
过一会儿,
每组选一名
代表进行汇报。
2
、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
有关内容。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学生提出的<
/p>
各种问题,适时指导。
3
、汇报、评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
本组的整理纪录进行汇报,各组间进行交
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4
、补充、扩展:这一活动的最后,教
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适当补充
一些有
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
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患各种疾病的人
或动物、植物,给学生一个感性认
识。
5
.
引导学生概况出预防各种病毒性疾
病的措施。
< br>
小组交流、汇报。
总结:<
/p>
通过交流,
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
过空气、
饮食、
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因
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对病毒进行深入科学探
究(搜集分
析科学知识)
1
、谈话: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么
多,
对人类
的影响很大,
那么到底病毒是什
么样的东西呢?
2
、交流:各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病毒
的知识。
3
、
补充、
扩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
教师适时补充学生没搜集到的或不全面的
知识。
<
/p>
(
1
)介绍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
课件展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几
p>
种基本形态:杆形、球形、蝌蚪形等。
介绍病毒的活动特点。
(
2
)
p>
问题:
这么小的病毒在生物体内
是怎样活动
的呢?
课件展示病毒的生活、
繁殖:
着附
——
注入遗传物质
——
复制
——
释放。
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
形象的
知识。
总结:
病毒
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
生物,
其结构非常简单,
有蛋白质外壳和内
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
立生存,
必
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
绝大多数要在电子
< br>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
、认识病
毒的两面性(出示多媒体课
件)
①通
过学习,
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
了一些疾病。
②有益方面:
例如我们打的疫苗,
< br>有人
就是用人工处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
病。还有病
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等。
5
、病毒种类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
,并总结是哪
三类。
①动物病毒(例:乙肝)
②植物病毒(例:番茄花叶病毒)
③
细菌病毒
(例:
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四)制作剪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