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十六中学高中教学水平英语学科自评报告依据广东
-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英语学科自评报告
依据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英语学科呈
交以下
自评报告,请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导室专家评审组审查及验收。
一、英语科组基本情况
(一)高中教师构成
英语科组现有教
师
24
人,
其中高中教师
14
人。
在全体高中在职教师中,
< br>按职称分:
高
级职称
2
人,一级职称
9
人,二级职称
< br>2
人,新教师
1
人,
79
%的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按学历分:本科
学历
13
人,专科学历
1
人;按年龄分:
30
岁以下
6
人,
30
—
40
岁
4
人,
40
-
50
岁
2
人,
50
-
60
岁
2
人,
中青年老师占高中教师人数的
86
%,
其中
93
%的高中教师曾
担任过高三毕
业班教学工作,所以说这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二)打造合作型、效益型、品牌型科组
16
中英语科组通过科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三年来
,
科组老师先后获得
11
项各类先进称
号,
涌现出一批师德好,
业务素质强的英语教师。
包括:
郭丽虹荣获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和
“广州市中学优秀英语教师”
称号等一系列荣
< br>誉,镇祝桂(
16
中原科组长,
2007
年
3
月调入广州市教研室)荣
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
语教师园丁奖”
,张白虹荣获“越秀区
优秀外语教师”称号,龙海蓉荣获东山区“东教新星”
称号,谭建华、康毅文荣获“东山
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称号,徐凌霄、陈颖颖先
后荣获东山区政府记二等功、三
等功奖励,熊莉宁老师荣获“东山区优秀教师”称号。
学校这
几年还不断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来充实我校的英语教师队伍,
包
括:
林淑英老师荣获
“广州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十佳教师”
称号以及广东省英语骨干教师培
养对象资格;曲纹老
师荣获“湛江市高考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艳兵老师被评为襄樊市英语
< br>学科带头人;
黄杏茹老师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第二届全国中小
学优秀外
语教师和“清远市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称号;杨柳老师荣获越秀区政府嘉奖。<
/p>
16
中现任英语科组长张白虹老师,<
/p>
《中国教育学刊》学术研究员。张白虹老师专业知识
牢固,
注重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特点突出,坚持以生为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
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持久不衰的学习兴趣。
扎
实而不失灵活的教学风格结下了丰硕的教
1
学成果。是越秀区区本教研“高中阅读有效阅读的教与学”项目负责人和中国教育学会
< br>“十
一五”规划课题“启发、互动、探究”指导型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组成
员(
2011
年
7
月结题)
,承担越秀区“优质课的生成研究”课题(
200
7
年
7
月结题)
。参与编写广州出版
社出版的
《高中英语词汇训练与检测》<
/p>
和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
《高考零距离英语基础知识梳
理与提炼》
。
2005
年<
/p>
4
月承担市级公开课
Grammar
:
《
Noun Clause
》
,获得听课老师和与会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
学院专家好评。
2007
年
4
月撰写论文《新课标高中英语有效课堂的
时间美学》
获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第三届
“广州市校本科研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
教育教
学论文评奖三等奖。还荣获
2003
年度东山区(现改名为越秀区)优秀教师称号,广州市中
学英语高中课
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得广州市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格,
2005
p>
年
5
月荣获东山区政府三等功奖励;
2007
年
5
月荣获
越秀区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称号。
全科老师一直秉承十六中英语
科的优良传统,
合作互助,
共求发展,
积极参与建设一个
教师专业化水平高,讲求效益的团结集体。
2
007
年
5
月,
16
中荣获广州市越秀区中学优秀
英语科组称号(全区仅
p>
5
所学校获奖)
。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科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 br>尽管科组教师队伍具有年龄、
学历和能力优势,
科组仍然
高度重视提高队伍建设,
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
长,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1
.建立科组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
/p>
近几年,我们以
16
中办学理念和指导思
想为指导,坚持以创建合作型、学习型、效益
型科组为总体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组制度和计划来规范科
组的教学行为,包括:
16
中英语科组教学要求、课堂
教学基本要求、教研制度、教师专业
学习计划、培优辅差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特别
是
16
中英语学科教学发展规划和实施
方案的制定,使我们明确了阶段的目标和措施。做到科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学期初制定目
标明确、内容具体、
措施可行、
内容创新的工作计划,期末撰
写反映目标达成度程度并有一
定深度、有启发性的教学工作总结。科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
期至少听课
10
节,科组长、新
教师<
/p>
15
节,定期撰写教学反思(至少每单元一次)和教学札记(至少
每学期一篇)
。
2
< br>.采取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学
校和科组非常重视青年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积极支持老师参加各级培训,
合计参加过
各类培训的人员,占科组人数
50
%。先后有
5
位老师到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参
加市、区
2
教育局组织的出国培训
。
2004
年
5
月,镇祝桂老师作为广东省骨干教师代表往北京参加新
课标国家级教师培训;
2005
年
7
月,敖健
老师被派往北京参加广东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
训;
2005<
/p>
年
8
月,熊莉宁老师、
< br>康毅文老师被派往四会参加东山区青年教师培训;
2005
年、
2006
年暑假,夏启欣、王武骥老师先后被派往番禺参
加越秀区中小学英语教师暑假培训。
近三年来,夏启欣、邓丽珍、马美莲、王武骥老师先
后参加了“灵格风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
培训”
。
科组教师除全员参与继续教育,
按要求获得相关学分
外,
还积极参加区、
校组织的各类
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讲座。全体高中教师
100
%能够熟练使用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授
课,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授课率达
90<
/p>
%。全体高中教师均能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多媒体
授课水平的提
高加上英语课堂的优化能力保证了我科老师能够高效率完成英语教学工作,
英
语教学水平保持在市、区的中上层次,高考成绩年年较大比例超过同组学校平均分。
4
.以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
①在新课改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过去三年的课改大大地唤醒了科组教师的
“自我更新”
意识,
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的
发展。
三年来
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积极参与了自上而下各级组织的各类新课程的培训,
加强了理论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例如,
2007
届高三备课组的郭丽虹老师教完这一届学生
就退休了,
但处于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
“生涯低落阶段”的她,
仍以积极进取和
一丝不苟
的精神研究教材,制作课件,自觉履行了“学到老,活到老”的格言,为我们全
体老师树立
了“终身学习”的榜样。
②以教研促教学,提高课程研究水平
科组教研特色是:轮流主持、合理分工、重视反思、兼容并包。科组积极发挥每一位老
师
的作用和特长,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平台,
轮流主持或承担教
研活动。
注重开展教师个
人反思和集体教学反思,
积极向同行学校学习,
结合自身的特点整合创新。
促
进教师的自我
发展意识,使科组教研能深入、扎实地开展。
具体的工作包括有:
开展协作备课。
每单元集体备课一次,备课组老师轮流主持(准备充分、讨论积极、集
思广益、
求同存异、
合作互助)
。
在预案(个人思考)——标案
(备课组讨论)
——个案
(个
人修改)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案,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
。
科组公开课研讨。
科组规定每位老
师
4
年内至少上一节科组研讨公开课或校、
区、
市级
公开课,
没有承担科组级
别以上的公开课的老师,
每个学期提供一节随堂个人公开课,
供
老
3
师们自由选择学习。
科组每学期组织
4
节科组公开课(合作教研课、
同行同质课、
师徒结对
课、
名师挂牌课
)
和科组评课,
非毕业班年级每个备课组每个学期提供
1
节科组研讨公开课。
定期开展理论学习。
近年开展过的学习专题有
“任务型教学在
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
“教
学有效性的
研究”
、
“如何写教学反思”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
、
“如何提高培
优辅差的
效果”
、
“出国培训学习成果
的交流与展示”等。
建立
16
中英语科组资源库。这几年,建立了科组公共邮箱,发动所有老师积极收集课
< br>件、各种教学资料、
论文等,大家共同建设科组的教学课件资源库。我们每年收集
科组老师
制作的优秀课件,刻成光盘,供大家使用,积极倡导资源共享。
备课组交流。
通过组织各个备课组交流,
希望经验得失可以得到很好的交流和传承。
例
如,
2007
年高三结束了一轮新课程教学,科组召开了“新课程教
学反思与指导意见”的教
研活动,让其他年级第一时间了解经验与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
③英语科承担课题情况和成果
<
/p>
科组承担的课题有,原东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
2005
年
7
月结题)
,
康毅文老师荣获此课题成果评比的一等奖;
越秀区
“优质课的生成研究”
(
2007
年
7
月结题)
;
国家级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启发、互动、探究
”指导型教学系统的构
建与实施(
2011
年
7
月结题)
。英语科全员参与了
这些课题项目。
通过承担各级市、区教
研任务,大力发挥
16
中英语科组的示范作用。
近三年科组承担区、市级教研活动、学科工作
(<
/p>
任务
)
情况:
时间
2004.7
2005.4
2005.4
2005.5
2005.7
承担老师
镇祝桂
张白虹
镇祝桂
张白虹
张白虹
内容
广州市高一新课程师资培训
东山区教
研发言
:
“
visual
Language
”
广州市教研发言
:
高三“一模”分析
广州市高一市抽测命题组成员
广州市
高二英语教师师资培训发言
:
“必修
5
“和”必修
6
“备课参考
2006.3
2006.4
2006.10
2007.4
张白虹
张白虹
镇祝桂
谭建华
广州市科组长会议发言
:
“备课组经验介绍”
广州市高二质量检测命题组成员
广州
市教研发言
:
“高三听力备考策略”
越秀区教研发言
:
“高三写作备课研究
”
市级
市级
市级
区级
等级
市级
区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4
2007.10
张白虹
越秀区区本教研方案“有效阅读的教与学”项目负责人、
区级
越秀区教研发言
:
“英语
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手段”
科组还积极参与帮扶工作。
2005
年
9
月—<
/p>
2006
年
7
月
,王艳兵老师到高州一中支教一
年。
2006
< br>年
9
月至今,我科与番禺石楼中学英语科结成帮扶对子,
现已开展过四次交流活
动
,
包括开放毕
业班教学工作,供其观摩学习长达一周。
5
< br>.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增强科组后续发展动力
学校大胆
启用青年教师,
充分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
敢于让他们挑重
担,
为他们创
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包括让他们担任科组长、备课
组长,承担各类市、区级公开课,这些都
大大地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才。
p>
近三年科组承担区、市级公开课情况:
时间
2004.12
2005.4
2005.5
2006.3
2007.1
2007.10
2007.11
承担老师
夏启欣
张白虹
康毅文
镇祝桂
夏启欣
关洁莹
杨柳
高一语法课:被动语态
高二语法课:名词性从句
高三阅读课:多媒体与英语阅读的整合
高三复习课:短文改错专题复习
高三复习课:听力专题复习
内容
等级
区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高一阅读课:
M1,
U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市级
高二阅读课:
M6, U2, Poems
区级
(二)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
早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构建的“三自”
(自主学习,自我教
育,自求
发展)教育模式中,就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学校先进的办学理
念指导下,
16
中英语科的老师一直以开放、积极的心态迎接这
场力度较大的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我们
在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教学氛围的同时,
不断通过学习来更新、
完善、
优化自身的教学
理
念,积极参与教育部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16<
/p>
中作为广州市原东山区的实验学
校,参与了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
程改革实验区的课改工作,
2004
年高一英语备课组被广
p>
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英语科定为高中英语课改样本校。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16
中英语科努力使学校英
语教学体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选择
性的特色。
科组一直以来
以
“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
式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作为科组工
作的核心理念。
重视外语教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