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插图诗集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
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
“
p>
兰山
”
,误。张五:一作
< br>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
/p>
“
始
”
。
“
心随
”
一句:又作
“
心飞逐鸟灭
”
、
“
心随飞雁灭
”
< br>、
“
心随鸟飞灭
”
等。
清秋:一作
“
清境
”
。
平沙:又
作
“
沙行
p>
”
。
舟:又作<
/p>
“
洲
”
。
【赏析】
: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
怀念旧友的
诗。
开头四句,
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
天节气;七、
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
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
融,浑为一体。
“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
诗人怀故友
p>
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
然希望挚
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
如月
”
,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
春
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古诗今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
写独处秦地的思
妇触景生情,终日
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
早日归来。
三、四句由
开头两句生
发而来,继续
写燕草方碧,夫君必
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
断
肠,
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
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
的心理活动,
来
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
全诗以景寄情,
委婉动人。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
“
< br>人杰
”
。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
“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3.
项羽(公元前
232-
前
202
)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
自
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
,自刎而死。
【古诗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
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
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
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
,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
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
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
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
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
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
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的
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2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3
毕竟
:
到底。
4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5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
味。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
四时同
”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
p>
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
/p>
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
日荷花别样红
”
,
诗人用一
“
碧
”
一
“
红
”
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
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
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
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