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生物现象

温柔似野鬼°
782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20: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大教务-军训报告



古诗词中的生物现象
1、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生物的 繁殖。春天到了,万物苏生,水里的微
生物们也不例外。在江水中有一些是植物,如浮萍之类的,而有些 是像藻类的动物,他们也
大量的繁殖,一起构成了江水美丽的颜色。
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营养生殖--扦插。扦插也称插条,
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
或插入 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而有些
植物在移栽过程中, 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
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 成活。
3、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嫁接。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
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
长成 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
去的枝或芽,叫做 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
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 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 杜牧《山行》 )
——
植物色素的作用或温度的影
响。植物的叶子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在这里起主要 作用的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在春、夏季
节,枫叶、黄栌等树木的叶子由于光合作用强烈,叶绿素掩盖着花 青素,因此呈现出一片绿
色。一到深秋,树叶受到寒潮和霜冻的侵袭,叶绿素被破坏,叶子里的水分也减 少了,不能
及时运输掉的淀粉变成了葡萄糖,糖分就逐渐转化为花青素,于是,绿叶变成了红叶。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因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
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
那是类胡萝卜 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
黄色的叶黄素。另一些花朵 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
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 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
中性时却是紫色。“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 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
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 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
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 新发的嫩芽、
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
色,有的甚至可以与花朵争艳,这样就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茎的向光性。 “红< br>杏出墙”体现出植物的向光性。其原因在于墙外阳光(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
布得多 。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
的一侧弯曲,也就是 朝向光源一侧弯曲
7、“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明 《子西语录》)──日照对植物的影响 当
落叶树木叶片变红时,也就意味着树叶快要凋落了,引起落 叶树木落叶的环境信号不是天寒
而是日照时间的缩短,不过这两个信号的变化趋势在由秋入冬时恰好吻合 ,当植物接收到日
照缩短这一信号后,在激素的调节下,叶柄基部的一种特殊结构──离层的细胞就迅速 分裂,
并产生大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使离层细胞的中层和细胞壁溶解,最后离层处的细
胞几乎都被溶解。于是叶子就掉了。“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源。(大
家都知道生 物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就是细胞,当大量的细胞被破坏之后,叶子和叶柄基部都被
破坏,从而使得叶子掉落 。)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p>


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 。
同样的年份同样的花,花期却也不同,充分说明了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为温度。任何一种生
物 的生长发育,都要求一定的温度条件,水稻种子发芽期要求的最低温度为8~12℃,最适
温度为25~ 35°C,最高温度为38~42℃。一般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为0~45℃。生物能够
生长发育的温度 范围,称为有效温度范围。凡是超过有效温度的上限或下限时,生物都不能
生长,甚至死亡。对于植物来 说,在有效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达
到最适温度时,生长最快,以后温度再升高 ,生长速度便减慢下来。而由于在山顶,温度相
对地面来说比低,在植物的最适温度之下,所以植物的生 长速度较慢即桃花盛开的也相对其
他地方的慢。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 珍的《己亥杂诗》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 态系统的循环运动。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 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
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自然界中碳的分布、碳 的流动和交换。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过度繁殖。过度繁殖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 本条件。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
每头 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
万头。 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
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 整个地球。如果没有过度繁殖,自然选择就不会进行。
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 元稹《菊花》)──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 菊花
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在花蕾形成期需得到每日11小时以 下的日照才能开花。因此短日照是诱
导菊花花蕾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菊花的花器官形成还要受到温度等 因素的影响,在温暖、
短日照的秋天(10月至11月)菊花才能开放,而其它绝大多数的植物(日中性 植物或长日照
植物)却在春末夏初开花。正因如此菊花才能“此花开尽更无花”。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鹊惊 ”、“蝉鸣”这是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的一种趋利避害反应,这属于生物的
应激性。应激性是指一切 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
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这 里的刺激就是明月和清风)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江南春绝句》)——群聚现象
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
稻田里欢快的“歌唱 ”,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
螳螂补蝉,黄雀在后。和这里的原理是类似的。
1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由于黄粉蝶具有与油菜花颜色一致的保护色,以致
难以寻辨。(这个和 上节课讲的鸵鸟的那个原理相同)
16、“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节律
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这是一种先天的行为。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种间竞争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
如果人疏于管理,就 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竞争关系】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细胞衰老
(刚才我们说了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也就是说我们人就是由细胞组成的,人老、鬓毛衰的过程也是大量细胞衰老的过程)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留学生服务中心


皖西学院教务处-中秋国庆祝福


三重一大是指什么-南京中北学院


初二英语上册知识点-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实习网-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作文-深圳市国税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广州58同城招聘网


夏天的成语-伊豆的舞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