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复习进程

萌到你眼炸
510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公主剧情介绍-法务工作总结


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春秋战国之后)
(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春秋战国之后)
二、耕作工具和水利建设
(1)古代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原始社会末期——商周时期)→铁犁牛
耕(春 秋战国——清朝)
(2)
时间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耕作工具
石刀、石斧
耒、耜、石锄、石犁
(出现青铜农具)
铁农具、牛耕
灌溉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建设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
西汉

开沟排水、除草

培土、杂草沤
肥、治虫灭害

垄作法
芍陂、都江堰、
郑国渠
早期:耦犁(二牛三人)
后期:二牛抬杠(二牛
一人)
出现犁壁,朝一个方向
翻土
一牛一人
代田法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儿井
、龙首渠

东汉 王景治理黄河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清
翻车(曹魏、
耕耙耱技术

人力灌溉)
曲辕犁(调节深浅的犁筒车(水力)
评、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高转筒车、水

力翻车

风力水车

一年两熟、一年

三熟

三、农业生产方式
(1)商周时期 千耦其耘 大规模简单协作 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出现。
出现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出现)
(3)小农经济特点(丛书第2页)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缴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注意:小农经济因为自给自足所以有一定的稳定 性,但是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以绝不能说
小农经济具有先进性或完善性)
(4)评价
积极性:①农民生活稳定,勉强自给自足,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改革,精耕细作,促进封建经济繁荣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局限性:①生产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②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它容易因天灾或封建剥削破产。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一、土地所有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商周时期 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不允许私自买卖)
公田私田区别:
①公田实际上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②公田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产品缴纳给贵族,私田收获归己。
(3)春秋战国——清朝末年 土地私有制
确立过程:①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公田大量抛荒,私田逐渐被私人
②随着土地私有日益普遍,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③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给予土地私有全面肯定。
(明确:土地所有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二、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
(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2)土地兼并
危害:使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减少国家赋税财政收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注意:土地兼并也有一 定好处——促进了租佃关系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区域化发展)
(3)均田制(北魏开始实行,直至唐朝中期。属于在土地私有大局下的土地国有制)
内容特点:①按年龄性别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露田死后交归国家,桑田死后传给后代。露田不准买卖,桑田限制买卖)
③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明清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5)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所以封建社会不可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三、租佃关系 (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地位变化:明清之际雇工获得与地主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影响:消极——租佃关系下,佃农所受地租剥削沉重。 积极——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
相对减弱,经过斗争取得了一定权利,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3.经济重心南移
一、原因
①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
二、过程
两晋时期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全面开发 南方地区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一般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中唐以后,完成于南宋时期,初步开发不意味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
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成就
时间 冶金业 纺织业 陶瓷业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南北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名称
出现时间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所占地位
经营方式
出现青铜器
趋于成熟
冶炼生铁、钢
炒钢法 开始用煤
杜诗发明水排(水力
鼓风冶铁)
灌钢法

煤炭普遍使用
开始用焦炭

普遍使用焦炭

官营手工业
国家出现后
夏朝——清朝
养蚕缫丝 彩陶、黑陶、白陶
商朝

织机
、西周品种丰富、图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案精美
,并有了斜纹提花织物


远销欧洲 丝国


缂丝技艺

棉纺织业兴起
黄道婆 脚踏三锭纺车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出现

民间私人经营
民间消费,主要用于市场销售
明朝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
①唐以前为农村家庭副业或城
镇家庭小作坊生产
②唐以后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明朝中叶在大作坊出现雇佣
劳动关系
明中叶后技艺水平提高


青瓷
白瓷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
景德镇“瓷都”
五大名窑——钧哥定汝官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青花瓷、釉
里红
斗彩瓷、五彩瓷
粉彩瓷、珐琅彩
家庭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出现
家庭自主经营
自家消费、缴纳赋税
(部分剩余进入市场)
是小农经济组成部分,
占社会经济比重较大
个体小农副业与耕种相
结合(男耕女织)
二、三种经营形态
官府直接管理
集中大规模、大作坊生产
供官府、皇室、军队使用,
产品不进入市场
西周—明前期占主导地位
唐以前为征役制
唐宋后为雇募制
技艺水平
积极性
明前期以前 代表最高水平 技术落后
稳定小农经济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孕育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密、讲究协作、质量管理严格、
技艺水平高
不计成本、浪费严重、不进市
场、缺乏竞争;强制手段导致
工匠生产积极性低,效率低下
消极性 妨碍市场发育
(明确:雇募制不是雇佣劳动关系。雇佣劳动关系要求雇主和受雇者具有平等身份,且受雇者身份自由,生产主要目的是适应市场需要,所以雇募制只是受雇劳动,但不是雇佣劳动关系)
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与城市发展历程
时期
原始社会
商朝
商业状况
以物易物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城市发展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
坊市制(居民区和市场要分开)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汉——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工商食官,商业由官府组织经营 日中为市(限制营业时间)
私商出现,并取代官商成为主体

(南北朝时出现草市,唐朝末年出现夜市)
重农抑商政策 发展缓慢
商业繁荣(原因) 邸店、柜坊、
飞钱
新高峰 交子 商税成为政府重
要财源
宋代“商业革命”①官府不再直接管理监督
②打破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四大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
镇兴起(瓦子、勾栏等娱乐商业场所出现)
明清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地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 、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
场、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商帮(会馆)
(1)海外贸易方面——唐朝时广州对外贸易发达 元朝时泉州、明州繁盛一时
(2)重农抑商政策(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战国时开始实行(商 鞅变法)——汉朝时进一步加强——唐宋时有所放松,但依然实行——明清
时再次加强
影响:封建社会早期(主要指商鞅变法和汉武帝的措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
封建社会 晚期(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后面。
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一、海禁与闭关锁国原因与危害(丛书15页)
比较项
实施时期
目的
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候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商人势力,维持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
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闭关锁国政策
封建社会没落的明清时期
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内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

对外来殖民实力起到一定防御作用,但不
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
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影响
前期对中国农业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
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严重阻碍
(2)资本因素:商人资本多用于买田置地,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3)市场因素:官府剥削沉 重,农民集团贫困,购买力低下,导致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限制海外贸易,
导致海外市场缺乏。
(4)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关于黄河的俗语-南京三本院校


陕西中考-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010浙江高考数学-父亲节是几月几日


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维修电工工作总结


公司制度范本-中国新版护照


给自己一个拥抱-教学叙事


台湾大学校长-竞聘报告范文


天津银行官网-大学生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