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巡山小妖精
998次浏览
2020年07月28日 17: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性癖好-艰辛的意思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与方法更新时间:2011-05-05 [打印] [繁體中文] [收藏本文] [字号:T|T] 浏览: 14导读:《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版块一:谈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
原作者:石首市第一中学 胡文彩 日期:2008年5月23日
教研组建设,重在凝聚集体力量,通过互帮互学、集体研究等具体形式,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文章“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与方法”正文开始>> -
版块一:谈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

原作者:石首市第一中学 胡文彩 日期:2008年5月23日

教研组建设,重在凝聚集体力量,通过互帮互学、集体研究等具体形式,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探寻适合实际的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成长,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体现

1、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应摒弃糊涂认识,避免孤军奋战不重视教学集体研究的现象,增强紧迫感和主人翁意识。

3、通过教研活动这一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研究等专业活动,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努力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二、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定位

1、制定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以提高整体实力。通过三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教师的成功搭台”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弘扬各组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注重教书育人,倡导“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思想,规范并改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力求高考成绩上升。探索实践创新,力争教科研出成果,提高课堂效率。

2、每学期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一个目标。在每学期初,要求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出一份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

3、通过目标,让教师从计划到过程,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必须,成为教师提高和发展的平台。

三、落实教研组的研究过程

1、加强落实教研组工作制度,包括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石首一中教学常规等制度。

2、落实行政领导蹲组联班责任制,提高教研组建设的针对性,行政领导要深入一个班级、深入一个教研组,深入一个学科指导教育科研活动。

3、坚持以人为本,
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一是围绕课堂教学做文章,每学期确定不同形式的研究课、公开课,每次研究都建立听课、说课、评课制度,努力尝试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跨学科听课,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以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是建立教研组资料档案,把每次的研究过程资料记载下来,作为反思自己的第一手研究材料。此外,每次教研活动一周教学情况有交流,下周任务有布置,会后落实有检查。

四、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

1、重视集体备课活动,以公开课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要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不放松。资深教师应注重指导每位青年教师认真准备,精心打磨,全程听课,然后集中评课。教研组要共同探究教学策略,提出整改措施。每年以备课组为单位推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课。

2、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学期要在校内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或研讨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学校鼓励教师们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利用学科资源与优势推出本学科的高考复习资料或平时用的训练习题集,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形成品牌。

3、教学要以人为本,重视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学期我们要分别召开各年级科代表座谈会,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向各位老师反馈,完善问卷调查、学生评教制度,达到与学生交流沟通,改进教学的目的,体现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教育思想。

4、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让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使授课更有针对性。

五、提升教研组的品味特色

1、努力创设良好的教研组氛围。教研组要加强强协作,一方面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气氛要和谐融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提倡不同的教师在上同一内容的课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不同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另一方面整个组内要互通有无、互帮互学。在教研组建设上,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作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其工作职责和作用的发挥,主要在于用心用力打造本组的团队精神,使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合作研究、师徒结对、资源共享、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等达到和衷共济、纲举目张与集思广益和效果,让教研组进入“办法比困难多”、“我要听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
性循环状态。

2、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教研活动要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3、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以形成学科动力。教师要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让理论学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对青年教师来讲,光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用浅显的语言和学生沟通。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教研组要配合学校,完善并落实帮教工作。在帮教期间,师徒共同备课,研究重点、难点,手把手地修改问题的设计,督促备课后记的写作。师徒间互相听课,帮教老师无私地向青年教师开放课堂,让青年教师模仿、学习,通过互相学习,以期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达到以学促教的目的。

4、各年级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集中教研活动。每次教研组活动都精心组织,要重视教学理论学习和结合教学实际的讨论交流,做到:学习有专题,主讲有专人,讨论有深度。

5、集体备课工作由各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其基本过程和要求是:

(1)备课组长依据教学计划将授课内容按单元划分给组内教师负责主备,主备人即教案执笔人,主备人再根据教学内容收集资料、提出备课提纲、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出在备课组内研究讨论。

(2)集体研究讨论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研讨会由备课组长主持,组内全体教师参加,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和记录。研究讨论不必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强调时效,做到有所针对和有所创新。

(3)研讨会后,由主备人整理讨论意见,形成比较完整的教案(新课教案按课时写,复习课教案可适当灵活处理),并将教案打印和复印后在授课前分发到组内每位教师手中。每位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阅读集体备课教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与所任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个人补充;上课后要及时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探究,这两部分内容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进行备课检查的重点。

(4)集体备课教案书写统一按《石首一中集体备课教学方案设计》格式进行,各备课组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局部调整。教案用电脑打印,但理科类教案中有操作难度的内容也可手写。集体备课教案力求整齐规范,对此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技术把关,主备人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都可在教案发放
之前处理好。

(5)集体备课教案使用后,主备人应及时收集大家的意见、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修改教案并形成教研成果,在组内保存,以利检查和交流。

版块二:浅谈教研组建设的原则

原作者:魏立佩 来源:江苏省大港中学 日期:2009年8月9日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行政赖以领导教学的有效形式,”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搞好教研组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认真研究教研组建设的原则,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教研组的管理,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一、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原则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对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代,am5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而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学习。为此,要着重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增强事业心。人民教师的任务,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教研组必须定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爱党、爱岗、爱学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教研组长,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见荣誉要让,有困难要上。在领导和教师之间不仅要起到桥梁作用,更要起表率作用,成为教研组的核心人物,使教师凝聚在自己的周围,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促进每个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操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有精深的业务水平,教研组应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大纲,讨论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要熟悉教材,要支持教师学习相关学科的内容,使他们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要教好书,应该“多走一分,深入三分”,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正确的、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教研组不仅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为了使教师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还必须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防止发生“瓶颈”现象,同时教研组还应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
多写论文,多参与各种资料的编写工作。近几年来,我们生化组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写作,共发表论文六篇,参加评比获奖论文四篇,并有四人参与了各种资料的编写工作,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有利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

团结才能有力量。教研组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共同协作,共同进步,必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教学,管理教学。

1.以老带新,培养后备力量。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则是一个学校的希望。但青年教师往往热情高,干劲足,想把所学知识一下子全部教给学生,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研组安排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形成“师徒”关系,在工作过程中,要求老教师以身作则,多听课,多指导;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多请教,多提问。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在我们教研组已经经历了十几个春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成绩,许多青年教师都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教研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研究一个问题,不搞花架子。教研组内教研气氛浓厚。

3.开公开课,加强集体研讨。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又一种形式。每学期我们教研组都安排了校内校外的公开课,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及时交流,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在对外公开课方面,我们积极发挥群体力量,对教案仔细分析研究,对课堂结构仔细推敲,对板书精心设计。在对江都,仪征,高邮等县市中学的公开课上,由于我组青年教师讲解透彻,重点突出,板书清晰,操作准确,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由于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我组历年的中考、会考、高考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我们生化教研组在1994年度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在1995、1996年两度被评为处先进教研组。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则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化学、生物学科来说,有两种较好的途径,能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起到促进的推动作用。

1.成立兴趣小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想象丰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教研组就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了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搞了一些小标本的制作,解剖了鸽子和家兔,指导教师还带他们为学校的花木编号挂名,这不仅丰
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使他们对生物学习更感兴趣,在我们跟踪调查中发现,积极参加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到高二生物会考时,无论是实验考查,还是理论考试,合格率均为100%。

2.开设活动课。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一是高考录取率;二是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所获得的名次。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本学科在中考、会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高层次上指导学生,使他们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在1995年,我们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初三到高三各年级 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辅导,进行强化训练。在首次参加的全国“化智牌”竞赛中,我校有 7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是所有参赛队伍中成绩最优秀的。为此,我们教研组被局工会记集体2等功一次。在1996年江苏省生物竞赛中,有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在1997年江苏省化学竞赛中,1人获二等奖(是整个江都市唯一的二等奖),另1人获三等奖。在1998年江苏省化学竞赛中1人获二等奖。课外活 动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教研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把教研组搞好了,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重视教研组建设,研究教研组管理的基本原则,使教研组管理迈上新台阶,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版块三:学校教研组建设现状及功能思考

原作者(来源):静谧一角的博客 日期:2009年3月18日

作为教师、教育者,或许对“教研组”这个称呼并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教研组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其作用与功能正日益淡化,与其应有的身份极不相符。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的今天,其现状以及应该发挥的功能值得探讨。

一、生存现状

1、地位日益下降。调查显示,目前在82%的学校里,教研组的地位正日益下降,逐渐“让位”于年级组与备课组。像语、数、外这样的大学科,因为人数比较多,地位下降可能还不甚明显,但是像史、地、生、劳技等这样的小学科,被称之为“副科”,人数少,学科又不太“重要”,教师人员基本固定不变,其地位可想而知。总体而言,目前学科教研组
的地位正呈现下降趋势。在学校里,很多工作的开展都直接通过年级组、备课组来完成。正如有位教研组长所说:“如今的教研组长没事干,没压力,没作为,没地位。当了还不如不当”。此话不无道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教研组长的心声与教研组的现状。教研组似乎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

2、功能逐渐弱化。教研组因为地位下降,其重要性与功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与发挥。教研组本应是教师成长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单位,它应该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梳理、指导与校正,是教师专业提高与师德升华的重要土壤。然而,目前教研组的应有功能正逐渐弱化。虽然同学科教师都在一个学校,但由于教研活动很少,本组教师集中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偶尔一两次活动也到不齐,有些教师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教师的时间基本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以及自身的进修、职称等所控制。教研组也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制定计划、填写表格、学期总结等。至于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根本无法开展。真正实效性的工作基本没有涉及。

3、活动流于形式。笔者曾通过全区的教研组长会议等其他渠道了解到,目前在很多学校,教研组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每学期开始与结束可以说有计划、有总结。但是,据笔者了解,很多学校在学期中间开展的这些活动基本都是流于形式,甚至走过场。教师开课或其它安排都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有的是评职称的需要,有的是考核的需要,有的是应付检查的需要,有的是晋升的需要。最终只要证明某位老师确实开课了,至于其有效性如何则基本淡化。总之,这样的活动基本上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am5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

4、内容过于单一。现如今的教研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一般地都是安排本组几位老师轮流开课,然后听课、评课,碍于情面,评课时基本都是优点多,缺点少甚至没有。可以说都不讲真话,也不愿意说实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研活动毫无特色与风格可言。试想,这样的教研活动犹如上课能提起老师的兴趣,引起老师的共鸣吗?即使教研组长等相关教师发言也是蜻蜓点水,不着边际,甚至偏离主题。总之,每次教研活动可能“氛围”很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友好相处,但没有实际内容。

5、个体受益甚微。笔者曾经接触过几位老师,他们谈到了自己对目前教研活动的看法,都发出这样的感慨:“流于形式,浪费时
间,表面文章,毫无收获”。言辞可能过于偏激,但不无道理。至少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细细分析,我们感到现在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益处确实不大。一方面,参加活动的都是本组教师,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因此,评课时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久而久之,每位教师都听不到真言,不知道自己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就有点止步不前。另一方面,都是本组教师,天天见面,估计也没有多少新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试想,教师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能受益多少?没有了兴趣与激情,教研活动的质量自然每况愈下。个体从中的受益必定甚微。

二、成因分析

针对教研组目前存在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1、从现行教育体制来看。如今社会对教育、学校与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我们国家在好几年前就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现行教育制度的客观存在,素质教育的推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很多地方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就是看这所学校中考、高考的录取人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学生等都把分数看得非常重,教师只能拼命地抓教学,压学生,想尽办法来提高学业成绩。相比之下,又有多少时间与激情来搞教研?笔者认为这是造成目前教研组现状的外部因素。

2、从学校角度来看。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说到底就是比升学率,比录取人数。而如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为了满足社会与家长的需求,学校的办学规模尤其是名校的效应在不断扩大,一般一个年级就有十几到二十个班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再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学校管理的思路与重点发生了转移,将管理权下放到年级组。为了更好地抓教学,教师也不再按教研组来划分,而是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现官不如现管。虽然教研组依然存在,教师也归教研组管理,但是更直接管理与领导他们的则是年级组与备课组。而学校又在很大程度上默认了这种事实,这就无意中淡化与削弱了教研组的地位与功能,可能学校也不时强调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但是“事实往往胜于雄辩”。这是造成教研组现状的最重要原因。

3、从教研组自身来看。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社会或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作为教研组本身,没有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从本身或本组教师发展
的角度着眼,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活动没有认真开展,效果也不明显,没有把教研组管理到位与建设好,听之任之。很多活动局限于表面形式与走过场,没有将其落到实处。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试想,连教研组本身都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现行的管理模式下,要想求得学校的重视自然是一句空话。因此,我觉得这一点是造成目前教研组现状的内部原因。

4、从教师角度来看。如今社会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学习,吸取各种养分,努力发展,才能满足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教研组这块学习园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教研组组织的活动不太热心,认为可参加可不参加,都是本组教师,甚至觉得我在这个组算不上元老,也是个老教师,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相反,人家应该向我学习。另一方面,现在教学竞争也很激烈,很多老师不愿意过多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做法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分享,本位主义严重。其实,不管是什么心理,固步自封的做法均不利于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这一点是造成目前教研组现状的个体因素,不能小视。

三、教研组功能

在社会与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正确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我们知道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随
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成长发展的平台。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名师,使落后的教师成为先进,推动本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4、服务功能。教研组是教师自己的组织,这里聚集的是智慧与才华。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可能不一定解决问题,但是他们通过讨论与交流,研究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进步,这些无疑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教研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或上级部门评价与培养教师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等服务职能,这也是教研组的重要职能之一。

5、管理功能。学校的基本构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最终还得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教研组必须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从常规工作到教育教学对本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本组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几点思考

如何充分发挥教研组应有的地位与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为。诚然,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还有很多急待改进、不尽如人意之处,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单凭学校或教师的力量恐怕无法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但是作为学校这个小环境,我觉得还是有文章可做,有作为可使。学校领导必须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要审时度势,要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外出考察,通过全校教师会、座谈会等途径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把教研组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教研组的地位与作用,才有可能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2、学校要加大对教研组建设的力度。首先从制度层面,认真讨论制定有关教研组的工作细则与考核条例。由专门领导负责教研组的管理工作。其次,要认真选拔并培养教研组长。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与核心。他的工作思路可能影响甚至决定教研组的出路。如果让一位事业心强,有开拓创新能力,业务精湛,教研能
力过硬,成绩突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我想这样的教研组工作绝对不会差。反之,如果让一般的老教师或能力平平的教师来担任am5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我想,缺乏生气与活力、少了讨论与交流氛围的教研组是不会有好的出路的。再次,学校要克服一切困难,为每一个教研组固定一个活动地点,固定学校里的活动时间,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如期开展,学校及时进行考核。这一点也是影响教研组活动以及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有位教研组长所说:“有时想开展一个活动,但是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在备课组活动显小,到会议室去,却发现早已被人‘占领’,久而久之,渐渐失去搞活动的兴趣与激情”。最后,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教研组长的待遇,包括津贴、地位等,奖勤罚懒,激发教研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做得好的教研组要给予重奖。只有学校重视,紧紧抓住教研组长不放松,只有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想教研组建设才有可能上一个台阶。

3、教研组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教研组要自加压力,明确肩上担子的沉重。教研组长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工作。要充分利用本组现有资源,要让优秀教师发挥出最佳效用。对青年教师要进行帮扶结对,给其压担子,分任务,定人头。对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对其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要团结本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要通过学校,及时把做得比较好、综合素质高的老师推出去,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作为教研组,对加强自身建设责无旁贷。要利用各种机会,开辟多种渠道,宣传自身,建设好本组网站。试想,教研组自己都不重视自身的建设,若想提高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这已成不争的事实。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有扎实的理论专业文化素质,再次要有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最后还要有很强的科研创新素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而这些素质的具备,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积累、实践、锻炼等。因此,每位教师要珍惜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教研组与其他老师共处的
机会。因为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智慧的聚集地,学习的场所,发展的平台。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素质才会迅速提高。

总之,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组。教研组建设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发展。研究教研组建设现状,分析个中原因,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让教研组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充分的显现与发挥,这已成为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必须面对而且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版块四: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

原作者:山西省太原市教学研究室 周崇典 日期:2007年6月4日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改进学校教研组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全面提升教研组工作水平,现就加强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研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20条)。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意义

教研组建设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创造,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大创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不但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⒈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改变当前教研活动效益低下现状的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现象的客观存在着,功利主义教育及其“考试分数万能”仍统率着管理者、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教研组建设被漠视或者异化,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内容随意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教研活动效益低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的校本教研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如果失去这一基地,也就是失去了校本教研。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研组建设,凝聚教师、带动教师、激励教师、提高教师,引领、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教研组的工作职责


新课程背景 下,学校教研组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创新机制,不断赋予教研组新的功能,使教研组成为联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学科教改的基地、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

4.组织业务学习。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教师在认同学校愿景的基础上形成教研组愿景;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引导教师把学习与研究、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教学理念。

5.加强规范化管理。要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课程纲要以及教学实际,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教研组管理有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6.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突出“有效”的主题,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突出“四研”: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要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好“三课”(研究课、评优课、展示课)的研讨。要切实改变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的“三重三轻”现象,强化评课的“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事件和关注过程。要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短、平、快”的研究课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7.加强对训练、考试及评价的研究。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引导教师认
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研究编制个性化、层次化作业和试题,做到“五有五必”:即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8.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9.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要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与研究特色。要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和谐氛围。要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本学科教师分层次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措施,对青年教师推行“导师制”,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am5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方面全面引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要努力突破骨干教师的高原期,充分开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超越自我。

10.注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11.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要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要善于及时总结教研组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教研组之间的交流。

三、进一步加强并优化教研组的管理

各校要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包括指导、考核、奖励等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12.明确教研组建设的基本原则。教研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四个坚持”为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化,探索学习、实践、探索、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积极探索学科教学 “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实现的有效策略;坚
持以人为本,重视开发潜能与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13.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同一学科专职或主兼教师在三人以上,可成立教研组,专职或主兼教师不足三人的,可将性质相近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综合教研组,或者由视导片牵头跨校成立教研组。

14.加强教研组组长队伍的建设。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雁,学校应选拔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作风正派、业务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教学骨干担任教研组长,要注重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各校要重视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努力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组长岗位津贴、外出考察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提高教研组长津贴,调动教研组长的积极性。要将建立教研组长培训机制,分期分批举办教研组长培训班,帮助教研组长明确工作职责,及时了解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前沿动态,掌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5.加强并优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效果、有记录。要统筹安排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教研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三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周集中开展。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课,要根据学校科研计划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每学期做到“四个一”,即读一本教学专着,上一节研讨(展示)课,撰写(发布、发表)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编制一份试卷或尝试一种评价办法。

16.检查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校级领导以及中层干部要根据自己专长,分工深入教研组,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帮助教研组长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检查教研组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对教研组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帮助教研组长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等。尤其要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7.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评价。各校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检查、督促和评价,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激励各教研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教研室要加强对教研组的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内容充足,效果明显。局将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学改革先进教研组以及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具体由教研室制订评比办法,组织评比。

18.抓好教研组建设的常规管理。要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学科教研组活动要求和教研组组长工作职责。进一步
改进和完善各项教研组工作制度,如建立业务学习制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公开课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教研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保证教研组工作和备课组活动真正落实到位。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要经常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听课、查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各教研组工作情况。

19.建立教研组建设的专题网。教研室要进一步建设好学科论坛,指导各学科基地建设好市级学科网页,各学校教研组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立自身的专题特色网站。局信息中心要加强对各校教研组构建信息网站的技术指导,形成我市教研区域网络,把各校的研究成果及教研组建设经验辐射给兄弟学校,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0.改善教研组活动的条件保障。学校要给予教研组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购买图书资料、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关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的开支。每个教研组集体应配订4种以上学科专业报纸或杂志,并配备必需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器材等,供教研组保管和使用。

版块五:试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

原作者:深圳市沙井中学 金如湘 刘洪 日期:2009年5月14日

我国中小学有令国外同行羡慕的学科教研体制。早在1957年1月,教育部为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便颁布了《关于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条例(草案)》,要求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各个教研组,规定了教研组的任务及工作内容。《条例》对中小学建立统一的学科教研系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研组建设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大创造。学科教研组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组织层级、职能,还是活动方式都已自成一体。教研组不仅承担教学研究任务,还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履行学科教学管理的职能,对学科教学质量具体负责,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说,长期以来,教研组对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教研组的现状也越来越令人担忧,从教师到学校负责人,越来越多的人对当前教研组的体制、职能以及绩效都感到不满。教师们抱怨教研组建设发展缓慢,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效益不高,收获不大。

一、问题与现状

(一)没有科学的制度保障,无有力的政策支持,教研组教研功能萎缩,地位逐步下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但进入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各种规章制度
日益健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校连教研组制度都没有,教研组得不到学校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制度也是过时落后的,还是沿用几十年前的老套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这种过时落后的制度,采取的是直线体制下的统一运作方式(学校负责人——教学处——教研组——备课组——个体教师)。直线体制下的统一运作,特别有赖于业务过硬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或“首席教师”。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是,一旦带头人不过硬,或者调离,整个教研组就有可能处于瘫痪状态。在带头人的包办代替或操纵下,一般教师成了教研组活动中的“看客”,教研成了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违心捧场的尴尬事情。教研组工作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教研功能萎缩,效率低下。同时,许多学校只注重行政管理而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级组管理轻教研组建设,使得教研组地位逐步下降。

(二)教研组有责无权,被动执行学校指令,活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从理论上讲,教研组在教学管理中担负着培养教师和指导教学教研的重任。教研组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教研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探寻适合实际的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成长,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教研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责任重大。

虽说教研组责任重大,但没有制度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教研组只有教研权,缺乏评价权,没有利益权,甚至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这一关键要素也与教研组无关,使得教研组没有号召力,缺乏凝聚力,也就没有战斗力和竞争力,更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不少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教研组长也就成了“维持会长”。因而教研组所起到的最大作用只不过是肤浅的教学研am5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讨和上情下达,教研组织松散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教研组活动也只能随波逐流,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收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竞争力。

(三)学校对教研组主要采用简单的量化考核和“行政”评价,缺乏学科专业特色,扼杀了教研组的生命力。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组织,也是学校教学水平重要标志。然而,许多学校对教研组没有比较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即使有也是采用简单的量化考核、“行政”评价,缺乏学科专业特色。学校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主要
局限于管理层面,而不在建设层面,更不能深入到教研组内部的管理和教研活动中去,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检查轻深入,重集体轻个体,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导致教研组在教研活动和学校考核评价过程中,偷懒取巧,弄虚作假,集体应付,挫伤了教研组的积极性,扼杀了教研组的生命力,钳制了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四)传统的教研组制度和文化,阻碍了教研组的转型和发展。

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学校都还沿用着传统的旧的教研组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教研组文化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文化,虽然其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内容,但它离现代的组织文化已经越来越远。

“强势”来源于行政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行政文化影响下,教师的教研活动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没有积极性可言,更无创新意思;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停留在一种非常原始的状态,没有生机与活力,更无创造力。

“惰性”主要表现为对种种企图改造自身的外在因素的抗拒排斥。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弹性”、制度建设督导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

“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考评体系。教师的日常工作通常都是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客观上难以形成合作关系。另外,对教师的评价、考核,都以个体的量化为主,也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关系。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合作精神的缺乏和团队意识的淡薄,假合作真竞争。尤其是民办学校,处在市场运作的强大压力之下,功利性的短期行为,甚至以损害其他教师的利益为代价的不良行为极容易出现,“一人一条龙,三人一条虫”的怪现象随处可见,极大的阻碍了教研组的转型和发展。

二、作用与认识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教育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很难想像一所没有质量的学校能获得生存的空间。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永远离不开教研组。

(一)新时代呼唤新教育。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面对一场世界性的教育大转型,中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着名作家王宏甲在经过将近十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新教育风暴》中指出:目前限制中国教育转型的关键有三大瓶颈:第一是师资资源;第二是课程资源;第三是评价制度。不难看出,目前的中小学学校教育,主要是教师专业发
展和校本教研的问题。“重心下移”是现代型学校得以建立的标志之一,也是“新基础教育”完成整体性学校转型的基本策略,其结果是作为中层组织之一的教研组成为当代学校变革与转型的重心,并且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二)新教育需要新教师。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课程在改变,教学方式在改变,教育评价在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等都在变。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面对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新的教育需要新时代合格的新教师。“新”教师,其实就是在应时代要求,应新教育要求而生的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则需要新的教研组这一教师成长的摇篮。有了新教师,才会有新学生,才有新学校和新教育。

三、构建与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教研组制度,为教研组建设保驾护航。

教研组在学校工作和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教研组在学校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力和利益可言。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科学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的政策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这才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和完善教研组制度是教研组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建立和完善教研组制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学校层面。

学校对教研组实行教学质量负责制和目标管理制度。学校在平衡和协调教研组责、权、利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

①教研组职责及管理制度。比如,教研组教学质量负责制,教研科研工作制度,教研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小结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等等。

②学校对教研组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教研组权力制度(主要是行政权力和业务权力制度——对本学科教师的统一调配、考核、评价权,负责校本教研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业培训,以及活动经费的使用和奖金分配权)。

只有明确了
教研组的职责和目标,对等了教研组应有的权力和义务,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利益捆绑,对教研组在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绩效管理,教研组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并肩作战团队,勇往直前,无往不胜。

2、教研组层面。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教研组的建设发展,教研组根据学校目标管理的要求和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教研组内部层面的相关计划和一系列工作制度。如: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备课组制度,听、评课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沟通交流制度,竞赛合作制度,资源共享制度,以及教研组内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一切过程都无法落实。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制度的建立上,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保证教研组工作的落实,又给每个教师留有创造的空间,确保学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全面达成。

(二)确立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规划,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条件。

实践早已证明:凝聚力就是工作的创新力。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校风、组风、教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等方面。制定教研组的科学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增强教研组凝聚力,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研组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应该是在征求全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把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以“人”和“生命成长”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整体性、研究性和创造性为特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师的业务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建立起来的全组教师的共同愿景。它是团队奋斗纲要和发展方向,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化,是教研组建设和工作的指南。当目标高度一致的时候,成员就容易产生对教研组的极大信任,士气高涨,凝聚力就会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成为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强化校本教研,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已初步达成一个共识:教师要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新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设
计和发展的过程;要有共同的课程理念,但没有am5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固定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学校的教研 “革命”——校本教研。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

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本组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具有相同的学科背景,任教相同的学科,甚至使用同样的教材、教辅资料教学的教师,彼此最有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语言,容易敞开心扉,信息相互印证,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老、中、青教师济济一堂,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设计教案,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取长补短,其乐融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使经验和资源实现了真正的共享,青年教师能少走了许多弯路,迅速地成长起来;老教师们也能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充分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巨大魅力,也充分感受到集体备课活动不再只是形式,它实际是我们教师自身内心的需要和渴求。

(四)落实各年级备课组工作,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要一环。

使用新教材以来,由于新教材知识容量大,又缺少相配套的参考书和练习,使教师几乎时时在备课,刻刻在讨论。加上备课的面特别广,量特别大,涉及的知识特别多,涉及的领域特别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常常会碰到许多难题和困惑。

同一节内容相同的课,不同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有很大区别的。教什么怎么教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能力。这一切虽然给优秀的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也给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的教师带来困难,影响教学效果,这始终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因此,备课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形成备课组的团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五)打造教研组文化,铸就团队精神。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节目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和国外国际型大企业的真正差距不是在人们瞩目的重大战略上,而是在于企业文化积淀上。”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而最终极
的竞争是文化力的竞争。

一个组织的“文化”是非物质的东西,无影无形,但对这个组织的影响又无处不在。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教研组文化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

传统的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教研组文化,它离现代的组织文化已经越来越远,极大地阻碍了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该是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共享的文化。

“民主”是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为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了对话的平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话语权,让教师心情舒畅的搞教研。

“积极”是教研组文化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终身学习者——熟悉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营造积极主动,勤勉进取,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保持每个人的良好工作状态。

“合作”是教研组文化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仁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共享”是教研组文化的酵母。共享让教师们自觉地融合到团队之中,交换资源,交流思想,相互作用,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催生团队精神。

在民主、积极、合作、共享的教研组文化的引领下,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形成“教研为我,我为教研”的团队精神,是建设和发展教研组的根本保证。

四、效果与愿景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组织。学校的发展是建立在教研组发展的基础上的,大力建设和发展教研组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利益共享,打造优秀的教研组团队。

建设和发展教研组就是要打造优秀的教研组团队。教研组“团队”是由相同学科教师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基本特征是目标一致、利益共享、资源共享、技能互补、协同作战、相互依存。打造优秀的教研组团队的关键是利益共享(即利益捆
绑)。只有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达成目标一致,实现资源共享、技能互补、协同作战、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二)深化校本教研,搭建交流平台。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把教师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甚至提出任何课程的实施最终都要依靠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技能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19世纪德国着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哪个学校的的工作一蹶不振,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工作搞得很出色,也应该归功于教师……,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们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的力量和源泉”。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将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深化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三)以文化促发展,走向同生共荣。

经济学家所关心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不得不更多地展开彼此间的竞争。就知识的获得、价值追求与审美享受这类重要的精神财富而言,彼此间的利益完全可以互补共享。从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出发,共生理念倡导建立一种协同发展模式。

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各有所长的教师聚集到一起,“思想真正包含的是差异” ;差异是沟通的前提,产生交往的需要;交往结成物质关系、精神关系、人际关系等等;关系积淀成相互稳定的社会组织,这便是“共同体”。这是一个有着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系统的“共同体”,是教学“研究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坚持以人为本,平等自由,大家彼此信任,互惠互利,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难的难关都能攻克,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

总之,教研组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竭力帮助教师进步和发展,朝着民主、积极、合作、共享的文化方向前进,就可在积极合作中获得双赢,开创教研组建设的新局面,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吁怎么组词-轻言


焦的组词-匠怎么读


激励英语-觊觎怎么读


书信落款-兜怎么读


河开头成语-孑孓怎么读


吕元膺-霞怎么读


doubt的用法-轲怎么读


潦草字怎么写才好看-揣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