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笔记(岳麓版)

别妄想泡我
703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1: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康赛尔-劳逸结合的意思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t农业的起源
1. 起源:远古时代
2.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
3. 农耕经济分布
(1) 区域:北---黄河流域---旱田为主
南---长江流域---水田为主
(2) 结构:北粟麦、南水稻
(3) 主要农作物:粟、麦、水稻
(4) 主要家畜:牛、马、羊、鸡、狗、猪
4. 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1)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业发展
1. 生产工具的改进
(1) 原始社会: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 木制、石制、骨制
(2) 商周时期:生产工具 :耒耜(主要木制、石制、骨制)
特点:虽然出现青铜制品,单位广泛应用于农业
(3)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大大涂改了农业生产力
◆铁农具 开始出现:春秋
占主导地位:战国
◆牛耕 开始出现:春秋后期
铁犁用于牛耕:战国中后期
(4) 西汉:发明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5) 唐朝: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改进)
筒车(唐宋)
(2) 水利设施的完善:远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淮河流域)
都江堰(岷江流域)
郑国渠(泾水流域)
汉---西汉 漕渠、白渠、坎儿井(西域)
东汉 王景治黄河
(3) 耕作方式的变化:
◆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生产力水平低
◆封建社会(春秋战国后期):
①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以及私有土地出现
经营方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
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优点:自给自足性
缺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评价:(积极)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勉强自给自足
生活比较稳定也有价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2、四大经济区
山东——中原(河南崤山以东) 属于黄河流域,为传统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重心的地位。
山西——中原(河南崤山以西)
江南——(长江以南)起步晚,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但潜力巨大
龙门碣石以北 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农耕与游牧长期对
峙交流,互补互利统一体。
3、特点: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中原人口南迁(北人南迁)
1、原因
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⑵北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民族政权在北方兴起
⑶北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三次高潮
⑴两晋之际 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⑵中唐安史之乱 原因:安史之乱
⑶两宋之际 原因: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3、影响
⑴给南方提供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⑵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伴随着北人南迁)
1、原因/条件
⑴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⑵南方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⑶南方统治者重视
⑷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⑸江南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2、过程
初步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逐渐超过南方:中唐以后
完全超过:南宋以后完全超过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
⑴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
⑵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经济重心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演变
1、青铜冶炼
⑴青铜时代
⑵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2、冶铁技术
⑴产生: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块炼钢
⑵炼钢技术演变
南北朝:灌钢法
汉:开始用煤
⑶冶铁燃料 北宋:用煤冶铁普遍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焦炭冶铁流行开来
二、纺织业的发展
1、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⑴上古时代(新石器时代)养蚕缫丝
⑵西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⑶汉: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⑷唐:缂丝
⑸明清:丝织业的中心:苏、杭
2、棉纺织业
⑴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部门
⑵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⑶元明:江苏松江(上海)
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⑷明代后期:成为广大民众主要衣料
*棉盛行原因:棉布物美价廉
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改进
政府提倡推广
黄道婆等人的努力
三、陶瓷技术的演变
1、制陶的技术:新石器时代
2、制瓷的技术:东汉晚期:青瓷
南北朝时期: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成熟
唐:制瓷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成为人们日常生产不可缺少的用品
南青瓷:越窑
北白瓷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彩
四、中国古代经营手工业的形成及特点
1、家庭手工业:
⑴经营方式:各种农户的副业活动
⑵特点:自给自足很少进入市场
⑶发展情况:一直存在于古代经济生活中
⑷影响:①对稳定小农经济取得一定作用
②妨碍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⑴出现:西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手工业、商业
⑵经营方式:从征役到雇幕制、强制劳动
⑶特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入市场
⑷发展情况:西周由官府统一管理
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3、私营手工业(专业手工业)
⑴出现:春秋战国
⑵发展情况: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⑶经营方式:唐以前是家庭小作坊
唐以后私营手工业制品大量进入市场
⑷特点:面向市场,从事商品生产,以盈利为目的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㈠商业的发展
⑴原始社会:产生原始商业——①原因: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工发展
②特点:以物易物
⑵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⑶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府对商人进行集中管理(观赏)
⑷春秋战国:私商成为主体
⑸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路上,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⑹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⑺元朝:更广泛流通纸币
⑻明清时代:出现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
③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
④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㈡城市的发展:
⑴概况:①周秦至唐朝:凡县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做交易场所,政府直接管理
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
县以下禁止设市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不强
唐代长安城实行坊市制
②宋代城市特点: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
县以下允许设市

现夜市,晓市,草市
商业活动不受官府控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空前繁荣。
③明清城市特点: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以江南为盛,以经济功能为主,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
㈢重农抑商
⑴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
⑵直接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的流动性大,于战国时期强调更站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⑶表现:①战国:受法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崛起,以“商鞅变法”为代表(限制商业经营范围,重征商税,农本商末
②汉朝:汉高祖严谨上任购置土地,重租税,不得衣丝乘车
③中堂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原因:对海外贸易鼓励: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明清:虽然货币经济繁荣,但仍坚持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成长
⑷评价:①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维护社会稳定
②在封建社会末期(主要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


第六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㈠近代前夜的发展:
⑴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表现:A.农业身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B.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
①商品流通扩大
②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
③在运河沿线江南地区,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D.赋税制度变革,官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放松
明中后期“一条鞭法”计亩征银
清前期推醒“摊丁入亩”官府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是农耕社会复议制度成熟的标志,体现了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
E.国力空前强盛(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⑵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①产生:明中叶后,江南一些地区出现新的工厂手工业经营形式
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直接原因:手工业的进步
④特征: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⑤概况:⒈苏州:匠有常主,出现劳动力市场
⒉景德镇:“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㈡近代前夜的迟滞
⑴表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⑵原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官府沉重剥削影响市场发育
政治:封建专制统治
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
思想文化:文化专制
㈢近代前夜的危机:
西方 中国
经济上 完成近代工业国的转变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政治上 西方大国纷纷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极力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外交上 对外扩张,海外殖民 闭关锁国
文化上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不重视科技,文化专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
传统官办工厂.民间小作坊有何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传统官办手工工场 民间小手工坊
生产目的 购买劳动力来增值利润的商品 只供官府贵族消费 自给自足
生产(面向市场) (不面向市场) (很少面向市场)
规模 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 分工细致,规模大, 规模小
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 生产不计成本 生产能力有限
劳动关系 自由雇工关系(本质特征) 隶属关系 ————
第七课.新航路的开辟
一.背景
1.原因:经济:(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社会:《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精神动力/宗教:基督教会积极对外传教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传统商路
2.条件:主观:欧洲各国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
客观: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中国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二.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向东,西向西)

时间 航海家 资助国 方向 主要贡献
1487 迪亚士 葡萄牙 向东 到达非洲好望角(未达到亚洲)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向东 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路
1492 哥伦布 西班牙 向西 发现美洲,三次西航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 向西 首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说
三.影响
对欧洲: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西欧崛起
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
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大量财富被掠夺
对非洲:黑奴贸易开始
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在亚洲侵占大陆沿海岛屿和据点
促进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玉米、马铃薯传到亚洲
对世界:自新航路开辟后,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八课.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一.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
1.葡萄牙;时间:16世纪
方向:向东
扩张地区:非洲、亚洲(马六甲、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澳门)南美巴西
扩张方式:抢占据点、暴力掠夺、敲诈勒索
结果: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垄断亚洲、欧洲、非洲的海上贸易1个世纪之久
2
.西班牙:时间:16世纪
扩张地区: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
扩张方式:种族灭绝、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种植园
结果:在中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3.葡、西衰落的原因
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成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属于封建性
二.17世纪荷兰成为头号贸易强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时间:17世纪上半叶
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扩张方式: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地位: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国际金融中心
三.18世纪英国成为殖民帝国
1.帝国确立过程: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海盗式的劫掠——17世纪一系列的商业战争(对荷兰,法国)——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海盗式的劫掠
商业战争
组建商业公司
进行商业活动
进行黑奴贸易
黑奴贸易:开始于16时间
高潮18世纪
结束19世纪末
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形式:三角贸易
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美洲提供劳动力
非洲经济社会巨大的灾害
四.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1.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造成了亚非拉的贫困落后
3.推动了世界世界市场的发展
4.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格局变化(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五.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暴力掠夺
国际贸易
资本输出
武力逼迫
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有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采用机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1.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1765-1840)(珍妮纺纱机-机器制造业机器化)
2.开始国家:英国、棉纺织业开始,纺织业与铁路也为领先部门
3.标志:蒸汽机的改良与广泛应运
4.条件:英国社会稳定
经济稳步发展
人口、资本自由流动
海内外市场扩大
5.技术革新:棉纺织技术: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织机——水力织布机
也金、采矿技术:冶铁、采煤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业:火车——1814英,铁路时代
汽轮——1807美,富尔顿
6.
影响
生产力的提高
城市化加快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7.突出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不紧密
8.动力:蒸汽机
9.能源:煤
10.新兴部门:纺织业、机械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煤炭业
11.经济结构: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12.经济组织:工厂制度,特点:机器生产
管理严格
中小型企业
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13.侵略方式:商品输出为主
1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中期
2.开始国家: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
3.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冶金、内燃机、合成化工)
4.条件: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成立
自然科学的发展
5.技术革新/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汽车、飞机、石油、石化
新兴的化学工业:化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炸药
钢铁工业
6.影响
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科学时代的到来
帝国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突出特点: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8.动力:电力、内燃机
9.能源:电和石油
10.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11.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12.经济组织:大企业时代到来(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原因: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
直接原因:生产资本高度集中
特点:规模大
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
大企业由高级人才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3.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1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到来
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主要途径: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新航路开辟后的主要途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暴力掠夺、工业革命)
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影响:促进各国生产力的提高
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发展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造成亚非拉等国的
贫困落后
五.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科技 不紧密 非常紧密
侧重部门 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类将进入蒸汽时代
广度深度 范围小,从英国开始之后才扩展到法美德等国家 范围广,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同时开展,规模更大

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的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未完成 ,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交叉进行,例如俄、日

粉红糖果屋-修明


甜蜜反义词-娇惯


苍穹是什么意思-荤菜的意思


天净沙秋思扩写-家严是什么意思


一升等于多少斤水-矬子


四棱台体积计算-来势汹汹的意思


有利成语-纤尘


椛怎么读-嘉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