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第22讲-综合行程问题(教)

巡山小妖精
669次浏览
2020年09月06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达拉斯大学-美丽的圣诞树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学员姓名:
授课主题
授课类型 T同步课堂
①环形路线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年 级:六年级
辅导科目:奥数
课 时 数:3
学科教师
第22讲—— 行程问题

P实战演练 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②速度行程问题与比例关系;
③钟面上的行程问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知识梳理
问题回顾
例1、一条船顺水航行48千米,再逆水航行16千米,共用 了5小时;这知船顺水航行32千米,再逆水航行
24千米,也用5小时。求这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我们条件摘录整理如下:
顺水 逆水 时间


48千米 16千米
5小时
32千米 24千米

比较条件可知,船顺水航行48千米,改为32千米,即少行了48-32=16(千米),那么逆水行程就由1 6千米
增加到24千米,这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船顺水行程是逆水行程的16÷8=2倍。所以“逆水 航行16千米”,
可转换为“顺水航行16×2=32(千米),这样船5小时一共顺水航行48+32 =80(千米),船顺水速为80÷5=16
千米,船逆水速为16÷2=8(千米)。船静水速为(1 6+8)÷2=12(千米)。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他们的第四次
相遇点与第五次相 遇点的距离是150米,求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A
CEDB

【解析】(法一)画图分析知甲、乙速度比为:
S

:S

V

:V

3:7
,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
全程),甲走了:3×7=21(份)在
C
点,第五次相遇甲乙共走:5×2-1=9 (个全程),甲走了:3×9=27
(份)在
D
点,已知
CD
是15 0米,所以
AB
的长度是150÷6×(3+7)=250(米)。
(法二)也有不画图又比较快的方法:第四次相遇:(2×4-1)×3÷20余数为1 则在
x
的位置,第五次相遇:
(2×5-1)×3÷20余数为7 则在
7x
的位置,
x
表示速度基数
7x1x6x

6x150

,即全程
AB
为250米。
10x101506250
(米)
典例分析

考点一:环型跑道行程问题
例1、如下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 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
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 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解析】当甲看 到乙的时候,甲和乙在同一条边上,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多有
300
米长。
当甲、 乙之间的距离等于300米时,即甲追上乙一条边(
300
米)需
300

9070

15
(分),
此时甲走了
90153004.5
(条)边,
所以甲、乙不在同一条 边上,甲看不到乙。但是甲只要再走
0.5
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从出发走
5条边后
2
可看到乙,共需
30059016
(分),即
1 6

40
秒。
3
例2、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条河中进行划船比赛,赛 道是河中央的长方形
ABCD
,其中
AD100
米,
AB80< br>米,
已知水流从左到右,速度为每秒1米,甲乙两名选手从
A
处同时出发,甲沿 顺时针方向划行,乙沿逆时针方
向划行,已知甲比乙的静水速度每秒快1米,(
AB

CD
边上视为静水),两人第一次相遇在
CD
边上的
P
点,
4CPCD
,那么在比赛开始的5分钟内,两人一共相遇几次?(5次)



B
P
C
A
D

【解析】设乙的速度为
x
米秒,则可列得方程:
8080410010080-804


x+1x+1+1x+ 1x
解得:
x3
。所以甲的速度为
4
米秒。
111甲游一圈需要
93
秒,乙游一圈需要
128
秒。5分钟内,甲游了3圈还 多20秒,乙游了2圈还多
43
秒。
333
多余的时间不够合游一圈,所以两人合游了5圈。所以两人共相遇了5次。
例 3、如图,在长为490米的环形跑道上,
A

B
两点之间的跑道长50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
A

B
两点出
发反向奔跑.两人相遇后,乙立刻转 身与甲同向奔跑,同时甲把速度提高了25%,乙把速度提高了20%.结
果当甲跑到点
A时,乙恰好跑到了点
B
.如果以后甲、乙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当甲追上乙时,从一开
始算起,甲一共跑了多少米。







【解析】相遇后乙的速度提高20%,跑回
B
点,即来回路程相同,乙速度 变化前后的比为
5:6
,所以所花时
间的比为
6:5

设 甲在相遇时跑了6单位时间,则相遇后到跑回
A
点用了5单位时间。设甲原来每单位时间的速度
V

,由题
意得:
6V

5V


125%

490
解得:
V

40


A
点到相遇点路程为406240
,所以
V



4905024 0

6
两人速度变化后,甲的速度为
40

125 %

50
,乙的速度为
时,甲比乙多行一圈,
∴ 甲一共跑了490÷(50-40)×50+240=2690(米)。
注:对于环形跑道问题,抓住 相遇(或追及的)的路程和(或路程差)恰好都是一圈。(这是指同地出发的情
A
B
1 00

3
100


120%

4 0
,从相遇点开始,甲追上乙
3



况,不同地,则注意两地距离在其中的影响)。
另外,本题涉及量化思想,即将比中的每一份 看作一个单位,进一步来说,一个时间单位乘以一个速度单位,
得到一个路程单位。

考点二:钟面行程问题
例1、某小组在下午6点多开了一个会,刚开会时小张看了一下手表, 发现那时手表的分针和时针垂直。下午
7点之前会就结束了,散会时小张又看了一下手表,发现分针与时 针仍然垂直,那么这个小组会共开了 分
钟。

【解析】分针每分钟转1

11

360
11
1
圈,时针每分钟转圈 。分针要比时针多转圈,需要



(分)。


26072011
602
720

例2、某工厂的一只走时不够准确的计 时钟需要69分钟(标准时间)时针与分针才能重合一次。工人每天的
正常工作时间是8小时,在此期间 内,每工作一小时付给工资4元,而若超出规定时间加班,则每小时付给工
资6元。如果一个工人照此钟 工作小时,那么他实际上应得工资多少元?
【解析】时钟的一圈有60小格,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分钟走
1
5
格。

60
12
1

720

时针和分针从一 次重合到下一次重合,分针应比时针多走一圈,因此需要时间
60

1


(分钟)。
1211

于是依题设可知,计时钟的
7 20
分钟相当于标准时间的69分钟。
11
72013

69 8
(小时)
1130
从而用此钟计时的8小时,实际上应该是
8
那么工人实际上应得的工资为
84
13
634.6
元。
3 0
例3、一个挂钟每天慢30秒。一个人在3月23日12时校正了挂钟,到4月2日14时至15时之 间,挂钟的
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标准时间应该是4月2日______时______分____ __秒(精确到秒)。
【解析】从3月23日12时到4月2日12时共10天,挂钟慢了30×10 ÷60=5(分)此时挂钟显示11时55
分。
1

720
因为时针与分针两次重合时间为
60

1


(分 );
1211

所以从标准时间4月2日12时到所求时刻,挂钟走的时间为565
相当于标准时间
135
510

2135
(分)
1111
10606024
135.956
(分)≈2时1 5分57秒
1160602430
所求时刻为14时15分57秒。




P
(Practice- Oriented)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 课堂狙击

1、王新从教室去图书馆还书,如果每分钟走70米,能在图书馆闭馆前2分钟到达,如果每 分钟走50米,就
要超过闭馆时间2分钟,求教室到图书馆的路程有多远?
【解析】设从教室去图书馆闭馆时所用时间是x分钟
70(x2)50(x2)
70x14050x100
70x50x100140
x12

70(122)700
(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山顶和山脚同时出发, 沿同一山道行进。两人的上山速度都是
20
米分,下山的速度都

30
米分。甲到达山脚立即返回,乙到达山顶休息
30
分钟后返回,两人在距山顶
480
米处再次相遇。山道
长 米。
【解析】甲、乙两人相遇后如果甲继续 行走
4802024
(分钟)后可以返回山顶,如果乙不休息,那么这个
时候乙应 该到达山脚,所以这个时候乙还需要
30
分钟到达山脚,也就是距离山脚还有
303 0900
(米),所
以山顶到山脚的距离为
90024

( 2030)90012002100
(米)
3、小明在1点多钟时开始做奥数题,当他 做完题时,发现还没到2:30,但此时的时针和分针与开始做题时
正好交换了位置,你知道小明做题用 了多长时间,做完题时是几点吗?
【解析】在不到1.5小时的时间内,时针与分针正好交换了一下位 置,说明两针在此时间内共转了一圈,则
1

5


60

1

55
分钟。
13

12
两针在此时间内共转了一圈,所以时针实际转了
作业时时针在分针前
111
圈,所以开始做作业时分针在时针前圈,做完
1121313
1
< br>14
1
1

11

圈,2点的时候,时针在分针前 圈,所以还要经过





1

< br>小时,即
61312143
6
13

5
125 125
分,小明所以做完作业时是2点
5
分。
143143



4、有一种机器人玩具装置,配备长、短不同的两条跑 道,其中长跑道长400厘米,短跑道长300厘米,且有200
厘米的公用跑道(如下图)。机器人甲 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厘米的速度在长跑道上跑动,机器人乙按顺时针方
向以每秒
4
厘 米的速度在短跑道上跑动。如果甲、乙两个机器人同时从点
A
出发,那么当两个机器人在跑道< br>上第
3
迎面相遇时,机器人甲距离出发点
A
点多少厘米?

A
200
100200

【解析】第一次在
B
1
点相遇,甲、乙共跑了400厘米(见左下图)。
A
A
B
1
B
1
B
2

第二次在
B
2
点相遇(要排除甲还没有第二次上长跑道时可能发生的相遇事件),甲、 乙共跑了700厘米(见右
上图)。同理,第三次相遇,甲、乙又共跑了700厘米。共用时间(400 +700+700)÷(6+4)=180(秒),
甲跑了6×180=1080(厘米),距
A
点400×3—1080=120(厘米)。

5、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 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
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 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
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 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
少分钟?
【解析】先让学生用分析间隔的方式来解答:
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 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
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 钟的间隔,时间是
5840
(分钟).
再引导学生用柳卡的运行图的方式来分析:
第一步: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分别表示甲站与乙 站.由于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所以把表示
甲站与乙站的直线等距离划分,每一小段表示5 分钟.



第二步:因为电车走完全程要15分钟,所以连接图中的 1号点与
P
点(注意:这两点在水平方向上正好有3
个间隔,这表示从甲站到乙站的电 车走完全程要15分钟),然后再分别过等分点作一簇与它平行的平行线表
示从甲站开往乙站的电车.

第三步: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想使乙站出发的骑车人在途中遇到十辆迎面开来的电车,那么从
P
点引出的粗
线必须和10条平行线相交,这正好是图中从2号点至12号点引出的平 行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骑车人正好经历了从
P
点到
Q
点这段时间,因此自行车从乙站到甲站用了
5840
(分钟).
对比前一种解法可以看出,采用运行图来分析要直观得多!


➢ 课后反击
1、小张和小王早晨
8
点整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小张开车,速度是每小 时
60
千米.小王步行,速度为每小

4
千米.如果小张到达乙地后 停留
1
小时立即沿原路返回,恰好在
10
点整遇到正在前往乙地的小王.那么 甲、
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千米.
【解析】因为小张和小王相遇时恰好经过了两个甲 地到乙地的距离,而这个过程中小张开车
1
个小时,小王步

2
个小 时,他们一共所走的路程是:
6014268
(千米),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
68234
(千
米).
2、如下图,某城市东西路与南北路交会于路 口
A
.甲在路口
A
南边560米的
B
点,乙在路口
A
.甲向北,乙
向东同时匀速行走.4分钟后二人距
A
的距离相等.再继续行 走24分钟后,二人距
A
的距离恰又相等.问:
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本题总共有两次距离
A
相等,第一次:甲到
A
的 距离正好就是乙从
A
出发走的路程.那么甲、乙两



人共走了560米,走了4分钟,两人的速度和为:
5604140
(米分)。 第二次:两人距
A
的距离又相等,
只能是甲、乙走过了
A
点,且在< br>A
点以北走的路程

乙走的总路程.那么,从第二次甲比乙共多走了560米,
共走了
42428
(分钟),两人的速度差:
5602820
(米分),甲速

乙速
140
,显然甲速要比乙速要快;
甲速< br>
乙速
20
,解这个和差问题,甲速
(14020)280
(米分),乙速
1408060
(米分).
3、如图,
A< br>、
B
两地位于圆形公路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一天上午8点甲从
A
出发 ,
沿顺时针方向步行,同时乙从
B
出发,骑自行车沿逆时针方向行进。8点40分时乙 将
自行车放在路边,自己改为步行。当甲走到自行车停放地点时,就骑上自行车继续前进。
结果 在
10
点的时候两人同时到达
A
地。已知两人步行速度相同,都是每小时5千 米,
而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乙骑车速度的3.5倍,求乙骑车的速度。
【解析】根据题意,可 知乙骑了
上自行车,骑了

244
小时,步行了小时。由于甲乙步行速度相同 ,所以甲应步行小时后骑
333
24
8
小时后到达
A
地。因 为甲的路程是乙的路程的2倍,所以乙骑小时,步行小时等于甲
33
3
2427
小时,步行小时。而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乙骑车速度的3.5倍,所以甲骑小时相当于乙骑小时。
33 33
742020
8
4
5×(-)÷(-)=(千米小时),所以乙骑车的速 度是千米小时。
3333
3
3
4、一个圆周长
90
厘米,
3
个点把这个圆周分成三等分,
3
只爬虫
A

B< br>,
C
分别在这
3
个点上。它们同时出
发,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圆 周爬行,速度分别是
10
厘米秒、
5
厘米秒、
3
厘米秒,< br>3
只爬虫出发后多少时间
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
【解析】先来详细讨论一下:
⑴先考虑
B

C
这两只爬虫,什么时候能到达同一位置。
开始时,他们相差
30
厘米,每秒钟
B
能追上
C
的路程为5 -3=2(厘米);
30

53

15
(秒) 因此,
15
秒后
B

C
到达同一位置.以后再要到达同 一位置,
B
要追上
C
一圈,也就是追上
90
厘米,需要90

53

45
(秒)。
B
C
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
15

60

105

150

195

LLL

⑵再看看
A

B
什么时候到达同一位置。
第一次是出发后
30

105

6
(秒),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是
A
追上
B
一圈,需要
90

105

18
(秒)。
A

B
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 br>6

24

42

60

78
96
……
对照两行列出的秒数,就知道出发后
60
秒3只爬虫到达同一位置。
5、如 图,长方形的长
AD
与宽
AB
的比为
5:3

E< br>、
F

AB
边上的三等分点,某时刻,甲从
A
点出发 沿长方
形逆时针运动,与此同时,乙、丙分别从
E

F
出发沿长方形 顺时针运动.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为
4:3:5
.他



们 出发后
12
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一次构成长方形中最大的三角形,那么再过多少分 钟,三人所
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
A
E
F
B
C
D

【解析】长方形内最大的 三角形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的三角形一定有一条边与长方形的某条边重合,
并且另一个点恰好在 该长方形边的对边上。
所以我们只要讨论三个人中有两个人在长方形的顶点上的情况。
将长 方形的宽
3
等分,长
5
等分后,将长方形的周长分割成
16
段,设甲走
4
段所用的时间为
1
个单位时间,那
么一个单位时间内, 乙、丙分别走
3
段、
5
段,由于
4

3

5
两两互质,所以在非整数单位时间的时候,甲、
乙、丙三人最多也只能有
1
个人走了整数段。所以我们只要考虑在整数单位时间,三个人运到到顶点的情况。
对于甲的运动进行讨论:
时间(单位时间)
2

地点
对于乙的运动进行讨论:
时间(单位时间)
2

地点
对于丙的运动进行讨论:
时间(单位时间)
2

地点
D

4

A

6

C

8

A

10

C

12

A

14

16

C

……

C

C

3

C

10

B

11

A

18

D

19

C

26

B

27

A

……

3

B

10

A

11

D

18

C

19

B

26

A

27

D

……

C

需要检验的时间点有
2

3

10

11
、……
2
个单位时间的时候甲和丙重合无法满足条件。
3
个单位时间的时候甲在< br>AD
上,三人第一次构成最大三角形.所以一个单位时间相当于
4
分钟。 10
个单位时间的时候甲、乙、丙分别在
C

B

A< br>的位置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
所以再过
40
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
6、 如图,学校操场的400米跑道中套着300米小跑道,大跑道与小跑道有200米路程相重.甲以每秒6米的速
度沿大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沿小跑道顺时针方向跑,两人同时从两跑道的交点
A
处出发,当
他们第二次在跑道上相遇时,甲共跑了多少米?


< br>甲乙
A
甲乙
A



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只可能在
AB
右侧的半跑道上相遇.
易知小跑道上
AB
左侧的路程为100米,右侧的路程为200米,大跑道上
AB
的左、右两侧的路程均是200米.
我们将甲、乙的行程状况分析清楚.
当甲第一 次到达
B
点时,乙还没有到达
B
点,所以第一次相遇一定在逆时针的
BA
某处.
而当乙第一次到达
B
点时,所需时间为
20045 0
秒,此时甲跑了
650300
米,在离
B

300 200100

处.
乙跑出小跑道到达
A
点需要
100 425
秒,则甲又跑了
625150
米,在
A
点左边
(100150)20050
米处.
所以当甲再次到达
B
处时,乙 还未到
B
处,那么甲必定能在
B
点右边某处与乙第二次相遇.
从乙 再次到达
A
处开始计算,还需
(40050)(64)35
秒,甲、 乙第二次相遇,此时甲共跑了
502535110
秒.
所以,从开始到甲、乙第二次相遇甲共跑了
6110660
米.
直击赛场

1、(奥数网杯)电子玩具车
A

B
在一条轨道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
A

B
的速度快
50 %
,根据
推算,第
2007
2007
次相遇点与第
2008
2008
次相遇点相距58厘米,这条轨道长_ 厘米。
01
9
2
8
3
7
4
6
5

【解析】第
2007
2007
次相遇点的位置在:
32200 7
2007
15

mod10


A

B
两车速度比为

150%

:13:2


2008
2008
次相遇点的位置在:
322008
2008
13

mod10

所以这条轨道长
58< br>
53

5145
(厘米)。

2、(第五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决赛)如图,甲、乙两只蜗牛同时从
A
点出发,甲沿 长方形
ABCD
逆时
针爬行,乙沿
AOD
逆时针爬行.若
AB10

BC14

AODO10
,且两只蜗牛的速度相 同,则当两只
蜗牛间的距离第一次达到最大值时,它们所爬过的路程的和为多少?



AB
O

【解析】很显然,在这幅地图上最长的距 离是长方形的对角线,如果两只蜗牛同时处于一条对角线的两端,
那么这是这两只蜗牛之间的距离达到最 大值.对角线有两条所以也应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甲在
C
点,乙在
A
点,这种情况下乙走了整数圈,甲走了若干圈又一条短边,一条长边,设乙走了
x
圈, 甲已走了
y
圈.则可以列出不定方程:

101014

x

10141014

y1014

化 简为
34x48y24
,由于等式右边是24的倍数,所以x至少应该取12,此时
y8
,两只蜗牛共走了816。
情况二:甲在
B
点,乙在
D< br>点,这种情况下乙走了若干圈又20,甲走了若干圈又10,设两只蜗牛分别行走了
x
圈 和
y
圈,则可以列出不定方程:
34x2048y10

B< br>C
化简为
17x524y

x11
是方程的最小解,此 时
y8
,两只蜗牛一共行走了788.
显然情况二最先发生,所以当两只蜗牛间的 距离第一次达到最大值时,它们所爬过的路程的和为788。事实上
两只蜗牛在走过情况二之后各走了1 4,就变成了情况一的情形,如果在讨论两种情况之前就想到这一点,就
可以少讨论一种情况了。 3、(第五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决赛)小王8点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15追上一个骑车 人.小
李开大客车8点15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半追上这个骑车人.小张8点多也从甲地开小轿车 出发前往乙
地,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当他追上骑车人后,速度提高了20%.结果小王、小李、小 张三人一同于9点整
到达乙地.小王、小李、骑车人的速度始终不变.骑车人从甲地出发时是几点几分, 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
点几分几秒?
【解析】不妨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单位“1”,小王 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1小时,所以小王的速度为1,
小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45分钟(即
1
34
小时),所以小李的速度为,小王追上骑车人时,走了总路程的
43
11411

,而小李追上骑车人时,走了总路程的

,可见骑车人在两次 被追上之间走了总路程的
44333
111111

,所以骑车人的速度为

,因为骑车人8点15被小王追上时已经走了总路程的四分之一,
3412124 3
所以骑车人的出发时间是
113

小时以前,即7点30分。
434
4、(第九届中环杯)如图,
A

B
是一条道路的 两端点,亮亮在
A
点,明明在
B
点,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
行.他们 在离
A

100
米的
C
点第一次相遇.亮亮到达
B
点后返回
A
点,明明到达
A
点后返回
B
点,两人在




B

80
米的
D
点第 二次相遇.整个过程中,两人各自的速度都保持不变.求
A

B
间的距离.要求写出
关键的推理过程.
100米
AC
第4题
D
80米
B

【解析 】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了一个全程,其中亮亮走了
100
米,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 了三个全
程,则亮亮走了
1003300
(米).亮亮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多< br>80
米,所以道路长
30080220
(米).


S
(Summary-Embedded)
——归纳总结

重点回顾

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相向而行):相遇时两种运动物体的行程和等于总路程(相遇时间相等);
关系式: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3、追击问题:同时不同地:前者走的路程+两者间距离=追者走的路程,同地不同时:前者所用时间- 多用
时间=追这所用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4、环形跑道
同向追及:前者走的路程- 后者走的路程=环形周长;
反向相遇: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环形周长。
名师点拨

解题方法:



1,审题:看题目有几个人或物参与;
看题目时间:“再过多长时间” 就是从此时开始计时,“多长时间 后”就是从开始计时 看地点是指是同
地还是两地甚至更多。
看方向是同向、背向还是相向
看事件指的是结果是相遇还是追及 相遇问题中一个重要 的环节是确定相遇地点,准确找到相遇地点对我
们解题有很大帮助,一些是题目中直接给出在哪里相遇, 有些则需要我们自己根据两人速度来判断。
追击问题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确定追上地点,从而找到路 程差。比如“用10秒钟快比慢多跑100米”我
们立刻知道快慢的速度差。这个是追击问题经常用到的 ,同过路程差求速度差 。
2,简单题利用公式
3,复杂题,尤其是多人多次相遇 ,一定要画路径图,即怎么走的线路画出来。相遇问题就找路程和,追
击问题就找路程差
学霸经验

➢ 本节课我学到





➢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常德中考-心驰神往造句


秋天的美文-地道战的观后感


广州大学法学院-昆虫记法布尔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福建本一大学


象山特产-200字日记


江西美术联考-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春节作文300字左右


贷款通则-瑞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