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卷修订版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763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02: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云南专科学校-文员职位描述


班 级
姓 名
座 号
班级、姓
名、座号
不按规
定书写
或外露
者,试卷
一律作


|
|
|
《语文》期中试卷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闭卷)
|
适用班级:12级相关班级 共 4页
|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
得 分

|
|
评卷人

|
一、 选择题(20%)
|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组是( )
|
A.捎带 眉梢 稍微 艄公 B.点缀 辍学
|
|
C.蹁


跹 翩






爱 篇


章 D.飘
..
拾掇

赘述

渺 剽

窃 漂

白 饿殍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嘟哝 爆躁 唾沫 划算 B.核准 清冽 秤杆 忧伤


C.连络 蹒跚 磨难 感慨 D.罗嗦 抽噎 粗造 哽咽


3、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小屋里的光线 富于科学的时间性, 富于浪漫的文学


性。
线

A.虽然……但是…… B.只有……才……


C.既……也…… D.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没有应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
A.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
B.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想闪电一样,转眼间就释放完了。
|
C.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沉沉睡去。
|
|
D.远方的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宝宝。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

|
B.他以身试法
....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
|
C.在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了灿烂的万家灯火
....
,山上闪出疏落|
的灯光。
|
D.老师深情的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
....
,是祖国的未来。
|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抽噎(憋住气) 打蔫(花木,水果等因为失去水分而萎缩)
|
B.乍(张开)着 几绺(量词)
|
C.黑黢黢(黑) 一沓(量词 ,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东西)
|
D.不可殚(尽)言 正襟危(端正)坐
|
|

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韵:优美的态度 B.艳羡:十分羡慕
C.寒碜:粗俗或穷酸而不体面 D.资质:人的素质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着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B.水生植物之所以能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
C.这时需要请来最有 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着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
地的最后联系一一斩断。
D.我国的鸟类工作者已经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的鸟类多达417种。
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 着小脚, 着
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 到沟底,将那颗白菜 了上来。
A.颠 乍 下 抱 B.挪 乍 下 捡
C.颠 乍 跑 拾 D.挪 乍 跑 抱
10、下列对课文《项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B.小说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等情节展开。
C.崇尚虚荣,羡慕豪华生活的心理是造成马蒂尔德生活悲剧的唯一原因。
D.在十年劳苦的生活中,马蒂尔德还念念不忘那个美好的晚上,说明她
的虚荣心根深蒂固。
二、 填空题(20%)
1、“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 些,好
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句中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2、人物正面描写的方法有 、 、 、 等。
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其代表作是《项链》
和 ;美国的 ,其代表作是《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和 ; 的 ,其代表作是 和《 》。
4、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我国作家是 ,原名 。他
的代表作是 、 等。
5、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三、 阅读训练(30%)
(一)、《项链》节选
然而,有一天傍晚,她丈夫( )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
“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她高高兴兴地拆开信封,抽出一张请柬……
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 )
着:
“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1


“但是,亲爱的,我原以为你 一定很喜欢的。你从来不出门,这是一
个机会,这个,一个好机会!……”
她用恼怒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
“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
他没有料到这个,结结巴巴地说:
“你上戏园子穿的那件,我觉得就很好,依我……” 他住了口,惊惶失措,因为看见妻子哭起来了,两颗大大的泪珠慢慢
地顺着眼角流到嘴角来了。他吃 吃地说:
“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她费了很大的力,才( )住悲痛,擦干她那润湿的两腮,用平静
的声音回答:①
“没有什么。只是,没有件像样的衣 服,我不能去参加这个晚会。你
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请把这请柬送给谁去吧。”
他难受了,接着说:“好吧,玛蒂尔德,做一身合适的衣服,你在别
的场合也能穿,很朴素的,得多少钱 呢?
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
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 的立刻的拒绝和( )的叫声。
末了,她迟疑地答道:②
“准数呢,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有四百法郎就可以办到。”
他脸色有点发白了。……
然而他说:
“就这样吧,我给你四百法郎。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
1.在上文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得意洋洋 咕哝 抑制 惊骇
B.高高兴兴 埋怨 抑制 不满
C.得意洋洋 埋怨 控制 不满
D.高高兴兴 咕哝 控制 惊骇
2.对画线句①中“平静”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平静”反映了玛蒂尔德对丈夫的绝望心情。
B.“平静”反映了玛蒂尔德对参加舞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C.这“平静”是暴风雨的前奏。
D.“平静”是知道丈夫很俭省,不可能为她准备舞会服装 ,因而对参
加舞会不抱什么希望的表现。
3.在画线句②中,“迟疑”一词说明什么?( )
A.数目太大,她怕丈夫不答应。

B.她认定答话会“招致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
C.她相信一旦回答就会引起丈夫愤怒的反应。
D.“迟疑”反映了她希望丈夫答应,并认为丈夫有可能答应但又怕遭
拒绝的心理。
4.对上面语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语段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这个语段极有层次地写出了路瓦栽夫妇心理活动的过程。
C.玛蒂尔德固然虚荣心严重, 但路瓦栽先生的一再纵容也是悲剧造
成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批判玛蒂尔德的同时也批判了他。
D.路瓦栽先生在小说中虽说是个次要人物,但作者对他的描写很生
动,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同情他。
(二)、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
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 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
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
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 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
“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 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
滑动两 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
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 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
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 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
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 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
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 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2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
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 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
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 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
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 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7、B
8、不多余。补充 交待了母亲叫乞丐搬砖不是出去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完
全是为了教育想不劳而获的乞丐。由点到面,深化 主题,更加突出母亲对
于所有乞丐的教育都是一视同仁的。
9、母亲的施舍给予这些乞丐的是 高贵的人格,高尚的劳动态度。对于乞
丐来说自信和尊严比20块钱重要的多。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 来到我
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
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5、文章写了一个母亲对待第 一个乞丐的三个行为,请用横线找出来,
说说你最欣赏哪个行为,并说出你的依据。(5%)
6、第四自然段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有 、 。(2%)
7、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 )(2%)
A.乞丐 B.母亲 C.“我”
8、文章的后面又写“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
母亲乞讨。让 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这样写是
否多余?为什么?(4%)
9、母亲的施舍为什么高贵?母亲的施舍带来的结果是什么?(5%)
四、 作文
以《我记得》为题写一篇作文
1、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2、 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选择题
C B C C C A A D A
二、填空题
1、比喻 拟人 2、肖像 行为 语言 心理 3、《羊脂球》《我的于勒叔叔》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俄国 契诃夫 《变色龙》 《套中人》
4、莫言 管谟业 《红高粱》《檀香刑》 5、环境 人物 情节
三、阅读训练
1、A 2、D 3、D 4、C
5、(1)、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
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 你为什么不能干呢?”(2)、母亲
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3)、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理由 略
6、语言 行为
3

病退申请书范文-文艺晚会策划


通知图片-南海问题论文


梓童是什么意思-200字摘抄


元前明后-新公司组建方案


党员剖析材料-詹天佑读后感400字


股权转让协议-怎样保护环境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安慰心情不好的句子


北九州市立大学-五一劳动节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