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新版
衢州中考-《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23分)
1. (8分) (2018九上·江阴开学考) 名句默写。
(1) ________,多易必多难。(《老子》)
(2)
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3)
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结庐在人境,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李白《行路难》)
(6)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不求功名利禄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舍己为人以及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2. (2分) (2017九上·赫章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学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B .
看完影片《十二公民》后,他受到了极大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C .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我们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
不用想太多,确定目标后,就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
3. (2分)
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
A . 道.经.师
B . 道.法.师
第 1 页 共 12 页
C . 佛.经.师
D . 道.经.僧
4.
(2分) (2017八下·宁城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出自《相见欢》,作者是李煜。李煜是五代南唐国主,
世称李后主。
B .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的是落叶。
D .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5.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
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
,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
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
静默着。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薄烟(bó) 可别恼
B . 黄晕(rūn) 披着蓑
C .
静默(mò) 像牛牦
D . 戴着笠(lì) 稀稀蔬蔬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罩着 逼 衬托
B . 笼着 逼 烘托
C . 罩着 逗 衬托
D
. 笼着 逗 烘托
第 2 页 共 12 页
(3) 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比喻
B . 拟人
C . 排比
D . 对比
6. (3分) (2018·北京)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
是这封信中的部分
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
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
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
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
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
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
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
盗的故事。
(1)
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________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 。
(2) 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
或词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 .
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 .
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 .
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二、 阅读·赏析
(共5题;共72分)
7. (7分) (2017八上·建瓯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第 3 页 共 12 页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
因,反映
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字,为什么?
8.
(8分) (2018七下·潮阳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
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
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
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
第 4 页 共
12 页
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转转不已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
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
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
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
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9. (7分)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1)
他装出很有自信能找到搜寻的人或者找到出洞的路的样子,然后,他手拿着风筝线,
手脚并用地在一条通道里
往前爬,饥饿使他备受煎熬,而大限将临的预感则使他心如刀割。”文中的“他
”指的是谁?请揣摩一下他此刻的
内心世界。
(2)
第 5 页 共
12 页
下列对名著中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白骨精是《西游记》
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
公来哄骗唐僧师徒,
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含《猫·狗·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共十篇。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刻画了主人公保尔在双目失明以后,通过写作实现人生价值。
D .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
的离奇情
节,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10. (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三好生”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
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
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
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
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
“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
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
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
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
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
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
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
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
他简直不知道该
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
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
个标准的少先队队
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第 6 页 共
12 页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
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
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
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他涨红了脸,眼泪似乎要奔涌而出了,他躲避着所有人的目光,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
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
怪我
!”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
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
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
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
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
br>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
得
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
那天没有
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
主任总觉得不自在,
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
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你说,他
第 7 页 共 12 页
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加点的“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2)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3)
请赏析句子:“他涨红了脸,眼泪似乎要奔涌而出了,他躲避着所有人的目光,转身就跑。”
(4)
文中妻子的话暗含着怎样的意思?
(5)
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
(6)
读了本文,相信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小学班主任的,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11.
(20分) (2013·呼和浩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
父一
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
痛哭。数不清
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
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
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
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
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
下来。
第 8 页 共 12 页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
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
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
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
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
遍,
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
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
书我还
保存着。
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
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
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⑥“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⑦“你不知道,”伯
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⑧“那怎么﹣﹣”
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⑪“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⑫“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⑬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⑭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
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
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
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⑮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
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⑯“怎么了?”爸爸问他。
⑰“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
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
第 9 页 共 12 页
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⑱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
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
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
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⑲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
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
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
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⑳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
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
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
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㉑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
,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
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
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
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
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
口气。
㉒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
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
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
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
地写文章。有
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
息,
不叫我干重活儿。”
㉓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
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2)
㉑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
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
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3)
㉒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
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
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变。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
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
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
站在小屋里。
﹣﹣《风筝》
三、 表达·交流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八下·余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意大利·查尔卡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当代青年谈人生》
你欣赏上面的哪句
话?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不
少于600字
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
学校的校名,以
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23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二、 阅读·赏析 (共5题;共72分)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三、 表达·交流 (共1题;共5分)
12、答案:略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