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绝世美人儿
977次浏览
2020年09月12日 06: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吉林高考改革-落花生教案


怎么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在课堂上,如何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都能全 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目不转睛地注视老师
的板书和演示,集中精力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间题,专心致志地 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呢?这对于
任何一个启蒙老师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人们 在探索培养儿童
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过程中,都在特别着力地研究其注意的组织和培养。下面想从一年 级
数学教学来谈谈针对儿童注意的特征和规律,加强注意的组织和培养问题。 一因势利导,
集中学生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要集中儿童对一定事物的高度注
意,要使儿童的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必须善于临机应变。
因原注意 之定势以利导,续原注意定势于教学所期。一位教师准备教“大于”、“小于”的概念
和符号。
到了班上,只见满座学生,虽然人在室内,却心在室外:他们刚玩过跷跷板,余兴犹浓,心
神未定,还 在恋恋不舍地谈论着。津津有昧地比试着。教者虽宣布上堂,室内:,!了总是不
能安静。面对’着同学 们的这种仿况,教师就势提问:“同学们刚才下课时玩的什么?”大多
数学生说:“跷跷板。”“大家都 喜欢参加这种活动,这很好!其实这种活动中还有许多……
心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是老师真 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角色。
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 学知识的,就不能干巴巴的讲,有学
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代替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 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
代替。
在新课改进行这么多天来,如何上,才是一节好课,我认为精心 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使
老师真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角色。怎样让一个教师真正 成为一个引导
者、合作者、组织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很简单。
1.让“生活”走进课堂
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从认知— 学会—应用。怎样让学
生学会并会应用,这是教师在上课前备课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思考的问题。通过二 十年来的
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道的,就不干巴巴的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
不灌输, 不包办代替。
比如:教学《简单计算》这节课,我就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创设了一个情境,春天到了 ,
下午学校开展值树活动,要我们班参加6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你知道教室里还剩下多少

< p>
名学生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么?应认为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
本 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
总人数里去掉6 ,再去年4,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一共派了几名同学去,然后从总人
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 ,自己解释,又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两种算法,更直观、更
形象。
64-6-4 62-(6+4)
=56-4 =62-10
=52 =52
62-6-4=62-(6+4)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这样,学生理解深刻,记得也牢。
接着我又用了一个情境来深化新知:一本书234页,小明 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改编现行教材,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
有的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 ,而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不足。教材向学
生展示的是最终的结果,缺少过程和方法。“学生才是数学 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人们的
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摒弃以教材为“圣经 ”,不敢越“雷池”一
步的旧的教育观,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充实 教学教材,
增加研究内容,设计操作项目,开放讨论交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创新学生 提
供可创造的空间。
如:我教学《角的度量》大胆的没有按老教法走,不是先教开口向左的角 ,再教开口向右的
角,而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口向上的角,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并在小组交流的基 础上,
找到三种量角方法。对于测量方法的总结,我也没有套用教材上的现成法则,而是让学生自
己编口诀。这样学生要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选择合适的语言,条理清晰的完成
整个编制计 划。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带来
了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 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又如:《锐角和钝角》一课


在学生已认识直角 的基础上,接着又画出两个角,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是直角的弟弟?哪一
个是直角的哥哥?得到学生认可 后,教师说明:小于直角的角起了名字叫锐角,大于直角的
角叫钝角。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已准备好的活 动角,让他们做成一个锐角,再做成一个钝角,
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
反思这节 课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概念不是硬背出来的,必须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果
学生不理解,背的拗口 嚼蜡,即使硬背下来,也不会用,还忘的快,这样的概念教学又有什
么意义呢?对于学生来说任何一种新 的概念是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出来的,是理解的基础上构
建起来的。特别是小学生,建立概念离不开多方位 感知。手、脑、眼甚至耳、口并用,才能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像课堂中经常用的找一找、标一标、分一分 、画一画、猜一猜,甚至让
学生为角起名字,当小老师讲解。学生参与的是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而不是模 仿书本或教师
提供的现成的答案,怎么能学的不透,记的不牢呢?

安阳人事-礼仪


上海高考改革-江苏二建成绩查询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西南财经大学分数线


东营市人事考试网-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


新闻传播学专业-年终总结开头


格致中学-七一祝福语


新疆艺术学院-平面设计师简历


关于祖国的资料-椒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