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方程式教案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编者按例文
小学数学方程式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方程的意义
 
 一、学习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选自人教版五年
级上册,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属于
数与代数领域。方程的意义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
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
展到列出方程解,从未知数只是所求
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
br>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
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从等式引入,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
衡
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
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
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
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称为
方程。
 
 二、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
小数、分数的认识,能够熟练计算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初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但是
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
要思想,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
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方程,对小学
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呈现,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同学们,见过它吗?你们知道怎么用吗?
 【情境】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归纳】左右平衡,也就说明左右相等了
 
【追问】用一个什么式子表示
 
 2.体验感受,观察积累: 【问题】这里有一个梨和一个苹
果,如果
把他们分别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里,猜想一下会有几种情况发生?
 
【师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梨的质量大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向左倾斜;
 
 (2)
梨的质量等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保持平衡;
 
 (3)
梨的质量小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向右倾斜 【追问】因为不
知道不确定质量所以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结
果。现在我告诉你它们
的质量:梨60克,苹果110克,此时天平会是什么状态?能用一个
式
子表示出这一状态吗?
 
【师生活动】点名让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及时板书:60110
 
【教师评价】真好!数学语言表达就是简练。
 
 【追问】师:如果在天平左边梨质量是a克,
用数学语言把你们认
为天平的状态表达出来,写在本上。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板书】60+a110、60+a=110、60+a110
 
【追问】这几个式子各表示什么情况?
 
【归纳】你看,简单的几个数学算式就表达了三种不同的情况,这
就是数学语言的简约美。
 3.观察算式,揭示课题
 
【追问】看看哪个式子表示相等?一起读出式子
 
【追问】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
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评价】真善于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类问题 板书:简易
方程
 
二、自主探究,形成概念
 
 1.再举实例,铺垫孕伏
 
 【问题】还是这架
天平,刚才你们发现了平衡,现在教师这里有一
杯500克的果汁,和一罐125克的牛奶,如果把它们
分别放在天平
两边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追问】那么你能让这架天平平衡吗?也可以用数学算式表达。
 
【学请预设】
 
 方案1:在右边再放3罐。
 
【追问】可以吗?谁能说清楚?
 
【归纳】这是一种策略,改变右边的质量。受他的启发还有别的办
法的吗? 方案2:刚才我还听有的同
学说喝375克就行。大家说行
吗?不过还真的有人喝了一口,不过这一口到底是多少我们不知道,怎么办?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用数学算式表示
说明,写在本子上。
 【师生活动】教师巡视,抽有代表性的同学上来板书
 
 【板书】500-x
125, 500-x=125, 500-x 125
 
【追问】哪个式子表示了天平左右两边平衡了?
 
 500-x=125
 
2.观察式子,归纳定义
 
 【问题】仔细观察下列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2)500-x=125
 
 (3)60+a=110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3.分析定义,理解概念
 
 【问题】你认为判断方程需要几个条件?
 【师生活动】教师从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回答:
 
(1)表示相等的式子。
 
(2)必须含有字母(未知数)。
 
三、牛刀小试,巩固概念
 
1.试一试,观察天平判断是否可以写出方程,说明理由。
  2.做一做:下面哪些是式子是方程?
 
3.举一举:你会自己举出一些是方程的式子活例子
 
(1)小红的年龄是x岁,老师比小明大30岁,今年老师的年龄是
38岁。
 
(2)逐个呈现3个足球,每个a元,共花180元。你能用方程表
示吗?
 
(1)小芳一个星期共跑了2.8km,每天跑s米。
 
(2)一盒水果糖共a颗,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
好分完。
 
(3)小芳集邮共60张,小明集邮共48张。小芳给了小明x张后
两人的集邮张数一样多。
 四、总结提升
 
 数学史: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
数学问题了。在
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用一组方程
解决实际问题
的史料。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
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
的方程。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大家都积极的进行了思考,从中你学到
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方程的认识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0+a=110
 
500-x=125
 
 60+a
 
110、  60+a110  60
110
 
 500-x 125  500-x 125,  等式
 
500=125+125+125+125
 
【篇二: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知识重点、难点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
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
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
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
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
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可以是哪
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
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
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
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
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
式子表示的含义)课后
追记
 
 本课让学生熟悉用字母来表示数,以及熟悉用线段图来表示未知和
已知的数量
十分重要,这是写出表达式和方程的基础,老师一定要
让学生尽快熟悉这种表达方式并利用这样的方式来
表示一定的量。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
天
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
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
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
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
=100克;
 
第
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
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
,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
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第三步,增加100
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
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
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
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
,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
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
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
边
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
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
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
,当然也有可能会出
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
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
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
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
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
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
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
相应的方程。
 
2、 独
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
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
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
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
容: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
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br>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
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
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篇三:《解简易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番禺区华立小学 王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
解方程及
 
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1)什么叫方程吗?
 
 (2)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2、上节课我们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
 
 3、看图列方程:
 
 x元
x元x元x元
 
元 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既然你们能够列出方程,
那你们就要学会解方程,那简易方程怎样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
要来探究的问题---
解简易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解简易方程
 
1、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你能根
据
这种关系怎么列方程?
 
  x
 
+3=9
 
2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
 
x”
,而又保持天平平衡?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从两边各拿走3个,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用式子表示为:
x
 
 +3-3=9-3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首先要写“解”字,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
行思考:x+3=9,方
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3-3=9
-3,化简,即得:x=6。
 
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
 
 板书:
x+3=9
 
 解:x+3-3=9-3
 
 x=6
 
(3)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的数?
 
(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
好是x的值。)
 
(4)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
 
(把x=6代入方程之中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板书:
 
检验: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
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
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3、练习。
 
解简易方程:x+1.5=8(点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二)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思考: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
:当x=6时,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那
么像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你们知道叫什么
吗?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7页的内容,试着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
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2、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而解方程是求
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
程的解。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巩固练习,加深理解。(ppt展示)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填空。(ppt展示)
 
2、判断。(ppt展示)
 
 3、解简易方程。
 
 (1)x+3=12
(2)x-1.2=10  (3)9.5+x=12.3
 
4、看图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ppt展示)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1、解方程
 
 x+3=9
 
 解:x+3-3=9-3
 
x=6
 
 检验: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2、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个数值)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一
个计算过程)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