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绝世美人儿
873次浏览
2020年09月12日 22: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
数学下册64页~65页。
教学要求:
1. 通 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
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 利
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
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 整体的一部分。
2.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
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
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 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 个风车的几分之
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
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
就是它的。
2. 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
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
机出示: 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
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 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
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
分 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
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
的?
?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
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
平均分用虚 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 )是( )的。
(设计意图 :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
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


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 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
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 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
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
2份 )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
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 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
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这样的一 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对比辨析:刚才两次分桃,都是把4个桃子平均分,可
是 为什么一个用表示其中的1份,一个却用表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 看成整
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
的支持。)
(3)变式练习:


2只小猴分6个桃:
?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
些桃的几分之几呢? ?交流反馈: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
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这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
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 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
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 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
的了解?
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
1. 说一说。(想想做做1)
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
是怎样想的?
2. 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


可以用来表示?
(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
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 均分的
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
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
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 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
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
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
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


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认识百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
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 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
第1—3题。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 数,特别
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
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
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 ”的
主题 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
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 是结合生
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 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
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 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
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进
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
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 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
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 前的学习
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
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 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
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
学 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
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 书本中学数
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
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
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等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
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
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你们收 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


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 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
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 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
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 百
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
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
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
们身边,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
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 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 16
张小华 13
吴力军 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 br>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
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 ,还会是吴力军投的
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
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
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
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
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
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
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
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
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
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 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
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
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
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 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能看出? 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
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 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
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
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
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
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
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 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
让学生展示自我 ,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


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使
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
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 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
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 )%,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
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
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
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 数 百 分 数
意义 (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
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
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
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
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 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
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 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
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 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
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 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
们继 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
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
册第十单元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 数的
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经历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
展统计观念。
3.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
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
学生充分操作、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认识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三1班第一小组有9人,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
10次。
呈现成绩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名称、横轴、纵轴。
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
据、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二)引发冲突,寻找方法
1. 呈现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
学生可能 (1)男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多的王华投
中10个,女生最多投中9个。
(2)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女生一共投中30个,男生一
共投中28个。
(3)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少投中2个,女生最
少投中4个。
(4)要比“平均每人几个”
2. 讨论、交流,产生比“平均数”的需求
【设计 意图:以“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
的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 经验
和发展需要,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激发学生在已有的认知
结构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或 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勇气与
信心,也为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平台。】
(三)认识、理解“平均数”


1. 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学具板上移移、动动,也
可以在练习纸上写写、算算;
把结果和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合作,求出“男生平均每人投中个数”。
组织交流
移一移:学生在图上一边操作一边说
说明:用移多补少,使每个男生的个数变得同样多,男
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
算一算:学生介绍算式及想法
说明:就是把总数平均分。
小结:通过移多补少,把 总数平均分,都能找到男生平
均每人投中7个。7不是某一个人投中的个数,7代表4位
男生投 篮的整体水平。在这里,还可以说10、2、8、8这四
个数的平均数是7。
反思:7表示什么?
2. 找“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2.把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3.
把结果和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同时呈现移(1)、算(2)


生:交流“移”“算”的具体想法。
追问:这里为什么÷5?男生为什么÷4?
说明:要把总数平均分给对应的人数,才能得到平均每
人投中的个数。
反思:6表示什么?与王蕾投中的6个意思一样吗?
3. 解决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
4. 回顾反思:
刚才我们比男生、女生谁投得准一些,这里的“准一些”,
比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求男生的“平均数”借助学具板的移动操
作、记录算式、 同桌交流等活动,为学生理解“平均数”提
供感性支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 br>“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学习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
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求女 生的“平均数”是运用
结构,自主尝试方法。通过除数对比,渗透总数与份数的对
应关系;通过 平均数6与个人6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表示的是整体水平。回顾反思明晰用“平均数”比较的合理
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均数”的本质。】
二、 实际运用,理解平均数
(一)想想做做1
(1)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笔? 你怎么想的?


(2)快速反应
2、4、6的平均数是( );9、11、13的平均数是( );10、
20、30的平均数是( )。
【设计意图:运用掌握的方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培养
学生的数感。】
(二)想想做做2
情境:三条丝带,分别长14厘米、16厘米、24厘米。
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选一选,平均长度可能会是哪一个?怎么想的?
厘米 厘米 厘米
(2)议一议:为什么不选14厘米?24厘米?
(3)算一算,平均长度到底是多少。
(4)快速反应:4个小朋友的平均身高范围在( )——( )
之间【图】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男生平均数的变化情况
(1)个体数量增加,平均数增加
如果李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不会变?怎么变?
变成几了?快速找一找!
如果投中10个呢?平均数变成了几?
(2)个体数量减少,平均数减少
如果王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怎么变?平均数是


几?
如果张勇投中5个、沈文投中7个呢?
(3)发现平均数随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平均身 高”“平均水深”“平均每人投
中个数”“平均每个笔筒的支数”都是一组数的平均数,其
实生 活中还有很多平均数。
生活中的平均数信息【PPT】
带着今天对“平均数”的认识,走进生活,你会有更多
的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丰富学习素材,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沟通,
渗透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过程。】

挪威的城市-绿色蝈蝈教案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育明高中


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导游词大全


国庆节板报-大学社团活动策划书


中国正规军-农村工作总结


消费指南-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绍兴一中分校-就业工作总结


会计上岗证成绩查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