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练习题

绝世美人儿
645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01: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大自然启示的资料-江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崇礼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部分
1、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2、( )性、( )性和( )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属性。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 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
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
(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 )
和( )。
5、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 )与( )、( )
与( )。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与( )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 )、( )与( )。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 ),调动学生的( ),
引发学生的(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
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 )。
8、认真听讲、( )、( )、( )、( )等,都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9、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培养学生的( )
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 )与( )等方面的发展。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
地发展。
11、学生的学习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 )、( )、
( )等活动过程。
1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 )和( )。
13、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 )、( )、
( )。
14、教师要发挥( )作用,处理好( )与( )的关系,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 、( )、(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与( ),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 ),获得基本的( )。
15、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 )、( )、( ),为学生
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6、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 )、( )与( )的
过程。
17、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
( )与( )。
18、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与( )的统一,应体现 “( )”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9、实行( )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
和( )。
21、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 )为基础,并在知识

1


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 )。
2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23、在教学中,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方法,但始终要注重( )和( )
原则。
24、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根据( )和( )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5、学习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理念,全面 评价学
生在知识技能、( )、( )和( )等方面的表现。
2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和( ),激励学生
( )和改进( )。
27、评价既要关注学生( ),也要重视学习的( );既要关注学
生数学(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8、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 )和( )。
29、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 )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期的评
价应当以( )为主,第二学期采用( )相结合的方式。
30、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
学生在( )、( )、( )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31、“问题解决”能力既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包括发现问题和
( )的能力。
32、几何直观主要是指( )。
33、《标准》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
( )、几何直观、( )、运算能力、推理能力、( )、
应用意识和( )。
3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 )、( )、( )、
( )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
35、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 )、
( )的有机整体。
36、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的思想、数
学( )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37、“综合实践”是一类以( )为载体、以( )的学习活动。
38、《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 )、( )、
( )。
39、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
( )、( )。
40、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
学生的( )、( )、( )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1、《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的能力、( )的能力、
( )的能力和( )的能力。
42、“综合实践”是一类以( )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
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 )与( )的重要途径。
43、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
(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 )。
44、“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在第一学段中主要包括:数的认识、( )、
( )和探索规律。

2


45、“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在第二学段中的主要包括:( )、测量、
( )、图形与位置。
46、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方面,其中第3条要求学生“经历简
单的数据( )、( )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47、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的“数学思考”方面,其中第4条要求学生“会
( )问题,表达( )”。
48、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的“问题解决”方面,其中第1条要求学生“尝试从
日常生活中( )并( )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49、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方面,其中第4条要求学生“初步养
成乐于( )、勇于( )、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50、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
( )与( )的整合,注重实效。
51、课标中,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有( )、( )、( )、( )。
52、( )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53、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 ),注重培养学生
的 ( )与推理能力。
54、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55、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 ),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
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56、教学课程的文本资源主要有( )、( )、教与学的( )
和( )等。

二、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发展
3、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是( )学
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学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5、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 )、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 B、传授者 C、探索者 D、分析者
6、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
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7、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
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

3


A、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10、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 )四个方面。
A、技能技巧 B、方法过程 C、情感态度 D、合作交流
1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
12、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 、探索”不同层次的要
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 )评价为主。
A、定性 B、定量 C、不定性描述 D、开放描述
13、(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
要资源。
A、教案 B、课标 C、教材 D、教具
14、教材编写应以( )为基本依据。
A、学生 B、教师 C、师生 D、课程标准
15、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 )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
1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A、学习方法 B、 学习态度 C、学习状况 D、学习效果
1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的评价要求,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的速
度要求( )。
A、每分钟4~5题 B、每分钟5~6题 C、每分钟7~8题 D、每分钟8~10题
18、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的评价要求中,对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三位数笔算的速
度要求是( )。
A、每分钟1~2题 B、每分钟2~3题 C、每分钟3~4题 D、每分钟5~6题
19、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20、在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 )。
A、学法多样化 B、教法多样化 C、算法多样化 D、作业多样化
21、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
22、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 )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 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3、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 ),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24、教学过程促进了( )自身的成长。
A、学生 B、教育 C、教学 D、教师
25、“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次。

4


A、一 B、二 C、三 D、四
26、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7、推理一般包括(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

28、《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数学活动水
平的( )的动词。
A 、过程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D、结果目标
29、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D、环节
30、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 )的态度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教
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与成果。
A、关注 B、重视 C、平等、尊重
3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32、根据《数学课程 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3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的过程。
A、单一 B、服从 C、富有个性
34、“用数学”的含义是(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35、《标准》在每学段的课程内容中,各安排了( )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3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
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37、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8、《数 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
学活动水平的( )的动词。
A 、过程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D、结论目标
3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
40、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 )评价为主。
A、过程 B、结果 C、分数
4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

5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43、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
A 、成绩 B 、目的 C 、过程
44、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 年
级开始设置。
A、一 B、二 C、三 D、四
4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C 、自己创编教材 D 、完善教材
46、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 )学段中
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7、(A)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A 、数学素养 B、数学知识 C、数学技能 D、数学思想
48、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
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
49、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50、(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
要资源。
A、教案 B、课标 C、教材 D、教具
51、教材编写应以( )为基本依据。
A、学生 B、教师 C、课标 D、师生
52、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 )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
53、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 )。
A、学法多样化 B、教法多样化 C、算法多样化 D、作业多样化
54、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 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
5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 )。
A、教学方法 B、分析过程 C、评价过程 D、教学过程
56、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 )、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 B、直观 C、形象 D、生动
57、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
(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58、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 )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A 、应用 B 、验证 C 、推广 D 、深化
5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的过程。

6


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 、教师指挥下的,有步骤的
C 、按照教师要求的,整齐一致的
60、推理一般包括(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61、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 )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 、应用 B 、抽象 C 、思维
62、合情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尝试、( )、归纳、类比等发现规律,
猜测结论。
A、技能 B、估算 C、练习 D、交流
63、( )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 、计算机技术 B 、数学学科 C 、信息技术 D 、教育心理学
64、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65、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66、《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
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67、( )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
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68、《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是以( )为主体的。
A 、师生活动 B 、教师行为 C 、教师讲授 D 学生行为
69、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 ”)的理念,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 、因材施教 B 、以人为本 C 、教师主导 C 、创新思维
7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下列不属于过程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 、经历 B 、体验 C 、探索 D 、运用
72、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是发展( )观念。
A 、随机 B 、制作统计图表 C 、数据分析 D 、求平均数
73、( )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A 、概念教学 B 、解答应用题 C 、综合实践活动 D 、推理过程
74、( )是创新的核心
A 、解决问题 B 、运用知识 C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D 、合作交流
75、在第一、二学段,学生接触和学习较多的是( )
A 、合情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归纳推理
76、课程总目标关于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
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 意识和科学态度”是关于( )方

7


面的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B 、数学思考 C 、情感态度 D 、问题解决
77、实行( )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A 、启发式 B 、班级授课制 C 、教授式 D 、小组合作
78、关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数学活动不一定就是动手实践,数学建模、数学探究都是很好的数学活
动。
B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C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D 、数学活动经验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教给学生
79、“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 )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A 、数学知识 B 、问题 C 、实践活动 D 、小组学习
80、数学教学活动应努力使( )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
A 、优秀学生 B 、全体学生 C 、一半学生 D 、大多数学生
81、第二学段对四则混合运算课程内容的要求为( )
A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B 、以三步为主,不超过四步
C 、三步 D 、四步以内

(二)多项选择题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爱好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突出体现(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
成模型思想
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6、数学评价应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应当建立( )的评价体系。
A 、单一方式的 B 、目标多元的 C 、方法多样的 D 、系统考核知识掌握
情况的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当练习
8、关于运算能力的培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使学生感受到运算的灵活性、普适性。
B 、在运算正确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确运算的算理
C、运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适度的有层次的反复训练
D、要充分重视估算,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
9、描述数学课程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 )

8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空间观念 C、统计观念 D、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 D、发展性
1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究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1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15、下列属于数学基本能力的有( )。
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和 C、逻辑思维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16、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17、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包括( )
A、接受学习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究 D、合作交流
18、关于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B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D 、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19、《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课程内容内容。
A 、数与代数 B 、图形与几何 C 、统计与概率 D 、综合与实践
20、《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符号意识所包含的内容是( )
A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B 、数学符号比较抽象,学生的符号意识要从第三学段开始培养
C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D 、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21、空间观念所包含的内容为( )
A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B 、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C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D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22、关于推理能力的培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B 、类比、不完全归纳等推理是不严密的推理形式,不倡导学生使用。
C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 经历“猜想——验证”的问题探索方式可以
使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
D 、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3、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

9


A 、是互相独立的 B 、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C 、是相互促进的 D 、可以单独实现
24、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做到( )
A 、要熟练背诵相关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
B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
联系
C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
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D 、形成基本技能要进行大量重复的训练
25、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 )
A 、问题的选择 B 、问题的展开过程 C 、学生参与的方式
D 、学生的合作交流 E 、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
26、关于“数感”主要指关于( )的感悟、
A 、数与数量 B 、数量关系 C 、运算结果估计 D 、空间想象
27、下面( )是《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小数的认识”
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
A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
B 、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C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D 、会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转化
28、《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内容中要求了解的常见的
数量关系是( )
A 、总价=单价×数量 B 、路程=速度×时间
C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D 、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29、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内容关于正比例、反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B 、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C 、会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D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0、设计书面测试的要求是( )
A 、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
的要求
B 、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标准》的设计思路提出的几个核心
词(数感等)
C 、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的设计试题的类型
D 、在书目测试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
习过程

三、判断题部分
1、数学是一门只研究数量关系的科学。( )
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 )
3、新课程重点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淡化关注获得知识的结果。( )

10


4、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展。( )
6、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7、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8、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摒弃“接受学习”的方式。( )
9、《课程标 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
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10、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1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 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 )
12、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
14、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 )
15、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都是靠老师传授的。 ( )
16、新课程从第二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的最佳途径。 ( )
18、经验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 )
20、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方法都一定要遵从“启发式”教学原则。( )
2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程,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
教教材( )。
22、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 )
23、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二者不能融合与互补。( )
24、运算能力主要指能根据法则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
25、数量关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模型、理解模型思想
的基础。( )
26、每一册教材至少设计两个适用于“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的题材。( )
27、数 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处理好局部知识与
整体知识的结构体系。( )
28、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
的学习和改进 教师的教学。( )
29、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
30、“理解、掌握、运用”等是描述过程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
31、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有“经历、体验、探索”等。( )
32、数学学习评价应由 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
33、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 应当以等
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 )
34、“四基”不是简单的叠加与混合,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整体。
( )

11


35、测量和分类是“统计与概率”中的内容。( )
36、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
基本的运算 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
37、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编制的“教师用书”为参考,不需要对照《课程标准》。
( )
38、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
39、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
40、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 )
41、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 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
方法的重要手段。( )
42、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 )
43、“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
44、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45、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
46、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47、新课标将“符号感”更名为“符号意识”,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
心理倾向。 ( )
48、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了解、
理解 、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 )
49、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有悖于面向全体教学要求。
( )

四、简答题部分
1、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什么是数感?建立数感的作用有哪些?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




4、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2


5、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








6、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7、在教学中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怎么做?







8、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9、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和重视哪些方面?





10、什么是空间观念?







13


11、“问题解决”的第二学段目标有哪些?






1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基本含义分别是什么?










14、“经历”、“体验”、“探索”的基本含义分别是什么?







15、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16、什么是合情推理?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14

武装押运-学习党章的心得体会


长沙师大附中-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哈尔滨金融学院地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甄嬛传测试-福建高考报名系统


司法所思想汇报-党员演讲稿


话务员招聘-祖国作文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搞笑问题-维多利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