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长沙医学院成绩查询-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处
 
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Shùbiāndǒuqiàojuéjìngsùdùnǎitǒng
  Zhōngchéngdǎlāozhéxuéjiěshìbīngchá 
2、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弥(míní)漫模(múmó)样装载(zǎizài)
  剖(pāopōu)开扎(zhāzā)实颈(jǐngjìng)上 
3、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词语填空。 
  容颜()发夜()降临 
云()迷蒙井然有() 
  (2)按要求写词语。 
  写一个带马的成语: 
描写景物的词语: 
  (3)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减轻——怀疑—— 
4按要求完成练习。 
  (!)仿写句子。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
  只有(),才()。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连在一起。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 
  (3)把句子补充完整。 
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 
  二积累运用。 
  1连线。 
伽利略科学家《捞铁牛》 
  怀丙工程学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鲁宾逊探险家《荒岛日记》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
见回还。 
(2)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3)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辔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
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2连线。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望庐山瀑布》王之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塞下曲》李商隐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乐游原》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凉州词》卢纶 
3判断。(1)《永远的一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是文
 
章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 
(3)《出塞》中的“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 
(4)“1870年3月7日夜晚,大雾弥漫,夜黑如墨。”这句话是
环境描写。() 
4按原文填空。(7分) 
  (1)()怎么拥挤,他()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br>()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做急转弯。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三阅读 
(一)课内阅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
过桂林
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
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
啊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1这个段落出自课文《》,这篇课文是按照先()后()再()的顺序
写的。(4分) 
2这个段落主要写了()。 
3给“甲”字选择正确的意思。A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
B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
  桂林山水甲天下。() 
  黄沙百战穿金甲。() 
 
  4仿写句子。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
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像,像,像。 
  5上面的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 
(二)课外阅读 
  背篼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
柴
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归来了。 
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
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树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
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
跨过小石桥,走进了村子,走进了自家
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呼出了一口气,掏出一捧鸟蛋,笑着
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 
他拿着几个红红的山柿子,放在坐在门槛上的妹妹手上。 
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天去镇上换几个钱——他想自
己积攒(zǎn)下学期的学费哩!
  妈妈撩(liǎo)起围裙一角,拭去他小脸上的汗水和泥渍(zì)。
他抬起头,抿(m
ǐn)着小嘴微微笑。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读句子,解释词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