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821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11: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柳叶儿-5184网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 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
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 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
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 思
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 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
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 br>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 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
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
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
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
定困难。 通过 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
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 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
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 解答没有
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
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
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
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 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 数。

1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
加法和减法 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 用数表示
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
选择某个 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 减
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五、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挂图 小棒 圆片 部分实物模型
六、智能培养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教学思路及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
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
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 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
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 义

2




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
解数学 、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
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
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 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
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 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
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
作为数学知识 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
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 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
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全册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10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1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3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18课时
四、有趣的游戏„„„„„„„„„„„„„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六、谁的手儿巧„„„„„„„„„„„„„3课时
分积木 „„„„„„„„„„„„„ 1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9课时
八、雪山乐园„„„„„„„„„„„„„„5课时


海底世界 数数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 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
数数方法。

3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 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
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 ,从今天以后,都
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 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 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
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 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同学 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吗,大海中有很多的生物,今天我们就到精彩的海底世界
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学生汇报:蓝鲸、海豚,海马• •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让其他学生说出不同的事物,即
不要重复前者的问题。同时,一个学生在回答时 ,提醒其他学生给予最大关注及评价。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
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到底有多少个呢?想不想知道?(想)那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
1、自由数一数,同桌两人交流。
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留心学生是怎样数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 物的数量跟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
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及时评价做得好的学生)。
2、 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刚才同学们数的很好,但是有的学生数的不全。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一数。”
(1)从左往右:花纹鱼有11条,水母有6只,海豚有5只,龙虾有9只,蓝鲸有 1只,
海马有10只,海蟹有 4只••
(2)从上到下:水母有5只,蓝鲸有1只,花纹鱼有11只••
(3)按数量从少到多:1只蓝鲸,2条红尾鱼,3个潜水员••
3、 以海马为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2个2个的数:2、4、6、8、10
5个5个的数:5、10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4




1、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2、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
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五、实践作业:数一数你有几只铅笔,几本书?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
识“= ”、“〉”、“〈”,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 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
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
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
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 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
是学习“数与代数”知 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 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
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
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
“快乐的课堂”“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

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
培养 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
组活动”,通过提出 “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
可以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 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
过数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第二个信息窗是“快乐 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
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同时图中 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

5




进一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第三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
含义—— 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
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 第四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
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不相等 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
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 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快乐的校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来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 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
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
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
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6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 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
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 br>3、自主练习第3题,数数和写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观察发现
1个、 3个、5个圆片拼成的图形与2个、4个拼的图形的不同,初步体会数的奇偶性。
4、自主练习第6题 ,题中借助人物对话给予练习提示,练习时,先让学生分别选卡片,再
根据卡片上的数,联系实际说一句 话。从而体会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 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快乐的校园 1—5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4、5题。
教学目的:
1、会写1-5各数。
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 好朋友,学会写这些
数,好吗?
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 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
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 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
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 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与写数的练习。练习时,先指导学生先数数,再说说每组中

7




物品的个数,想想分别用哪个数字表示。
2、自主练习第4题,组成练习,练习时 用学具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再让学生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说一下 。
3、自主练习第5题,数的组成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填写,也可借助学具分一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 么样?
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图(苹果树上结满苹果)
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指名让学生来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 什么方式表示
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 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2、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 来表示?”“你在
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8




4、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
(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数数和写数的基本练习,练习时,让学生观察 图,并从左到右数一数,
说一说每盘有几个苹果,用哪一个数表示,再写出数。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和写数的练习,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讲故事,再填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
哪里? 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
请同学们说说,一个都没有时,用什么数字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写数的基本练习,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同时体会5以内 的数从
小到大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2、自主练习第4题,5以内数的排列练习,使学生知 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并
巩固0—5的顺序。先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排列,排顺序时,重点说 说“0”排在哪里。
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理解“0”的意义。
4、自主练 习第6题,数数、写数的变式练习。通过学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学生
独立填写。
三、课外实践: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0”,再交流一下生活中还

9




有哪些地方有“0”。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快乐的校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3及自主练习1、2、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2、 独立看图
3、汇报观察结果
4、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独立思考
6、组内交流
7、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 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
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 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
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 第1题,连线题,先让生说说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再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多
少个,然后想想用哪个数表示, 并画上线连起来。
3、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和写数的练习,指导生把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同时

10




画点子、写数。
4、自主练习第3题,以学具操作的形式进行数的分与合练习的题 目,引导学生按教材
中提示的方法,先独立地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7的分成。
5、自主练习第4题,彩虹图。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
样?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快乐的校园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7页自主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6题,根据给定的数涂上对应的圆圈个数,涂完后引导学生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
步认识单数 、双数。
第7题,按顺序连线。
第8题,接着画,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体会物体与数 一一对应的关系。引导学
生说一说每幅图还要再画几个,巩固数的组成。
第9题,巩固数的顺序和写数的练习。
第10题,数的组成练习,先让学生尝试填数,可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完成。
第11题,饭前 准备筷子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一
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渗 透按群计数。
第12题,利用小动物坐滑梯的情境图,进一步巩固几个和第几个的题目。练习时,让< br>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小动物,再让学生按要求填数,对于位置的要要求过高。
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是怎样结绳计数,让学生了解有关计数的数学文化。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好在哪里? 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11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借助“拔河” 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
系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 人,右边队选9人,
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 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
知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2、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
(1)数一数
(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 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
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
(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 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
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 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
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 8○6 5○8 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

12




或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吗?
(2 )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
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 :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
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 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
上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
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20—21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6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
以让学生说 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3、自主练习第7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 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
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 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

13




案。
4、自主练习第8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 、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
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 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
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 较数的大小。
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5、自主练习第9题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22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
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 (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
候,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 的统计图中。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1)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
(2)补充练习:
5( )6 8( )5 0( )1
3、基数和序数
(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
以肯定。最后引到 图中的一排小鸡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然后,要
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全班解答或 同位解答。
(2)练习: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
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14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 学习的过程中,
你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
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授课日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
生活中的 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 动经验,养成与
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从生活中找数
三、教学内容:
活动一
1、 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2 、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活动二
1、看书上的第二幅情境图找数
2、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
(教室、校园等)
活动三、
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从想一想自己家里还能找到那些数?
活动四
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活动五
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
教学反思:

15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单元分析
一、知识基础和后继地位: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 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联系生
活实际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学生 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比较”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学 生在第1单元已
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
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
知识的 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
类的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 的多少、大
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
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按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比较物体的一般方法。
难点:怎样按自定标准对物体分类,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关键: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等自主活动。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彩笔等。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内容: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同学们,前几天老 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
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 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

16




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 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
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
开来放的。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 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
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 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
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 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 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
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 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 这
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同学 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
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了分类呢?”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展示了多种水果和蔬菜的画面,让学生圈出水果来。
2、自主练习第三 题:指定标准分类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按题目要 求进行分类。
3、自主练习第四题:练习时,让学生尝试自主分类,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按什< br>么标准分的。
4、自主练习第五题:你经常整理书包吗?与同学说说整理的方法。

17




五、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帮妈妈放衣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 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
长短、远近、宽窄、粗细、 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
儿呢?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2、练习。
( 1)自主练习第1题:比一比,左边的题目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得出答案,右边的
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说 说自己的判断。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 量相等,判断出
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
(2)自主练习第3题:比多少的练习
4、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教学反思:



18







我学会了吗?
一、课题:我学会了吗? 授课日期:
二、教学目的:
1、学习对粗细、宽窄的比较。
2、综合复习本单元知识,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本单元知识,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难点:能按照按照指定标准分类。
关键:经历比较过程,掌握方法。
四、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
2、引导学生观察回答:
(1)这是一幅什么图画?
(2)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
(3)图画中的那条路宽,哪条路窄?指名演示给大家看。
3、大树为什么受不了了?(1)自己看图思考
(2)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发言,师巡视(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
(3)指名回答,大家评价。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提出图中有几棵树?哪棵高?哪棵矮?哪棵粗?哪棵细?
2、把高的树涂上深绿色,把矮的涂上浅绿色。
3、把两条宽、窄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同色)
三)看图思考,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听
四)丰收园
思考我在分类与比较这一单元中,表现怎样?比如:我在整理书包时„„把苹果涂上合适
的颜色
五、补充题:想想,可以比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19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 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
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 内数加减法
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
设的情境、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 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
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
减法解决 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
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
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 并提出问
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 过有关的操作练习
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 br>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
减法,还要 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7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来到花果山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 32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 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
算式的读法。

20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
么? 有那么多的同 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
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出2
根小棒,然 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认识加号。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3+2”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
方 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和是5以内的加法。教学时 ,一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出
算式;二要组织汇报交流具体算法,进一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巩固口算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
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来到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21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
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借助学具操作进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 摆边说,体
会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填数计算。
3、自主练习第3题:口算练习 ,学生认真填写口算结果。
4、自主练习4题看图列式计算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练习时,让
学生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5、自主练习第5题:比较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小猴摘桃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 思
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22




师:想不想自己解决?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总结:从5里面去掉3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5里减去3,写成算式是“5-3=2”。
写算式时,教师演示写法,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2、花上还有几只蝴蝶?借助直观图来计算减法,学生独立完成。
3、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可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借助
直观图来探 索。
通过交流发现:两只青蛙都跳进水里,岸上一只也没有,结果就是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小猴摘桃 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
题,了解同一个 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一题:看图计算
借助学具操作进行计算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加深对减法意义的
理解。
第二题:看图计算题。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再根据减法的意义填数计算。
第三题:根据减法 版式先去掉三角形,再填得数。根据算式,划掉三角形,更进一步加深
理解减法的意义。最后一题是开放 性质的,算式里填几就划掉几个,给学生提供了自
主思考的空间。
第四题:减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第五题:看图列式。先让学生看图弄清图意,学生说说图中的意思,再列式并计算。
第六题: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填写结果。
教学反思:



23






第五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的信息窗三。
教学目标:
1、知 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
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花果山上美丽的风景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到山上去郊游,看,他们正在干什么?
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先自己观察,再同桌讨论,班内交流(注意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图 中的信息并正确描述,
如:“左边的树上有4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等。
谈话:大家看,这个漂亮的小姑娘要干什么呢?
谈话:她在分火腿肠之前想要小朋友帮她解 决一个问题:“两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你
能像这个小姑娘一样,根据图上的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讨论,班内交流。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引导提出。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1. 一共有几只小猴?
2. 一共有几个桃子?
3. 一共有几罐饮料?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 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
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2+4=6 4+2=6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巩固练习
4+1= 5+4= 6+2= 7+3=
1+4= 4+5= 2+6= 3+7=5、
5、思考: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列式:6+0=6(个)(右边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
拓展:5+0= 2+0= 10+0=

24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 通过观察小朋友野餐,知道了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
规律,还进行了有关0的加法的学习,你 们学的怎样呢?现在检查一下。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 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
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授课日期:

25




课题: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教学内容:第41—43页
教学目标 < br>1.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被减数是6、7的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被
减数是6、 7的减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是6、7的减法,理解一图两式。
教学难点: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教学准备:情境图、学具
课前复习:6、7的分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1:从图1上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有6个小朋友、7只猴、6
个桃。
图2有什么变化?生:有2个小朋友走了、有5只猴子下来了、小猴子摘下了5个桃。
师板书信息师:图上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同学?是根据哪些信息提出的?
根据猴子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桃呢?
生:树上还剩几只猴子?树上还有几个桃?
二、自主学习 解决问题
1.还剩几个同学?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读。怎样列式?
生:6-2 为什么用减法?(从6里面去掉2)怎样算?学生交流:
生:倒数2个数 5、4
生:6可以分成2和4,减去2得4
生:2+4=6 6-2=4 „比较算法:哪种方法好?
2.树上还有几只猴?说信息
生列式解答
交流:怎样列式?7-5=怎样计算?
说说算法。
3.树上还有几个桃?独立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刚才我们做的是被减数是6、7的减法,计算时可以相加法做减法,也可以 想组成
做减法。揭示课题《被减数是6、7的减法》
口算练习:
6-3= 7-1= 6-5= 7-3= 7-2=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自主练习。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怎么想的。

26




2.第2题 (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计算。
3.第3题
借助学具边摆边说,然后看图列2个减法算式。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理解减法的意义。
4.看数轴填算式,理解:从7里面去掉4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第43-44页自主练习第5-11题
教学过程:
第5题 看图列减法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图,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
要求学生表达出:一共有多少,拿出来多少,还剩多少?
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
第7题 把得数是5 的圈出来
理解题意,练习加减法。
第8题 送小鸡回家
理解题意,练习加减法。
第9题 比较大小
独立做,交流比较的方法。
第10题 看图列式
先观察画面,明白捞鱼的过程,提出问题算出得数。
第11题 讲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按提示讲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树上有7片叶, 落下了2片,还剩下几片叶?
总结:刚才大家讲的故事解决的问题都是从总数里 面去掉一部分,算出剩下的部分,用减
法计算。所以做题时要找出总数和去掉的部分,计算剩余部分。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授课日期:

27




课题:信息窗五――游水帘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的8、9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 餐,今天,我
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时些问题?
一共有几只猴子?
师:观察图中信息,说说可以怎样列式?
交流时说为什么“5+3或3+5”都可以?学生交流
小结:从左往右观察是“5+3”,从右往左观察是“3+5”。
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的得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2、 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8-5=”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学生思考交流
师:要求还剩几只小猴,就是从8只里面减去已经跳过水帘洞的5只。
学生思考得数,试着独立计算,然后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一共有几朵花?学生根据图中信息、问题,独立完成。
一、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一图二式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第二题:8、9加法的口算练习。
第三题:图文结合形式的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做。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28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意义,训练关于8、9的加减法计算。
2、体会加减法只之间的关系,会看图列四式。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又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5= 5+4= 2+7= 6+2= 8-6= 8-3= 9-5=
3+6= 7+1= 8+1= 2+5= 9-5= 9-3= 9-7=
2.自主练习第6题
借助学具操作写出算式,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加减法只之间的关系。
3.自主练习第7题:看数轴,理解题意,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第8题
重点明确:根据后边的算式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个数,确定还要画几个。
5.第9题
交流结合圈一圈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6.第10题
充分观察画面,引导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根据1、2题提出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小朋友加油啊!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信息窗6――小猴分桃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 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来 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了解到
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 ,说出图中信息。

29




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样分? 学生根据问题,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边分边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的结果。
交流汇报分的结果,师根据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
9+1=10 1+9=10 10-1=9 10-9=1
在此基础上归纳: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图文结合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图表达出的图意,明确题目以,已经 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的
方法,然后填出算式。
第二题:一图四式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完成后交流。
第三题:口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信息窗6练习课
内容:教科书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四题:我踢哪些球?
题目以踢球的情境呈现,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五题:比较大小。学生完成算式后,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题:小猴吃香蕉
学生观察图,得出一共有几个香蕉,要吃几个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列式算出还剩
几个。
第七题:找出得数相同的,并涂上相同的颜色。口算练习题,提醒学生计算要仔细。
第八题:小组分类说算式。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第九题:自编数学故事

30




学生从图中寻找信息,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用减法解决。图中除了小鸟的 信
息,还可以讲有关苹果和小花的故事,可以用加法或减法解决。
聪明小屋:寻找栅栏墙中不 同颜色栅栏条的排列规律和不同颜色花的排列规律。先让学生
观察、思考,交流想法后,再动手涂色。通 过问题“第10朵花是什么颜色的”放手让
学生去想、去研究。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信息窗7――小猴跳水
内容: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 引来一些小朋友观看,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
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图中的信息。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树上还剩下多少只猴子?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
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 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 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
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 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
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
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31




5、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变化,让学生知道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这三幅图,并说说自己看到了
什么。
可用学具来摆一摆,帮助理解。让学生直观地知道,连减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
掉一部 分。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三题:连加、边减操作练习题。练习时让学 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边减
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第二题:看图列式题
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第四题:看图列式题
这是小猫吃鱼的情境,学生根据图意列出连减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信息窗7练习课
内容:教科书55――5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五题:看图列式
练习时,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然后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通过 图意的描述,明确
用连减,的方法计算。
第六题:连加、边减口算练习。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的得数,订正时说说先算了什么,再算
什么。
第七题:写一写,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强调书写要工整。
第八题:看图列式
学生理解图意后,独立完成,后交流。
第九题:看数轴写算式。
小青蛙连续跳两次,从数轴上可以直观看到跳的情况,以此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32




第十题:连加计算
先引导学生数出西红柿、青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 3种蔬菜的总个数。引导学生
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再正确填写,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列出连加 算式,算
出结果。
第十一题:比较大小
让学生明确比较的方法,可以先计算出结果再比较。
第十二题:数学故事
培养学生 有序观察和简洁表达的能力,按照题中的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列连减
算式解决。题中除了青蛙的连 减问题,还可以提出关于蜜蜂的连减问题。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信息窗八――小猴学钓鱼
教学内容:书第58――5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 正确口
算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 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
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 友们,我们一起去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
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 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 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
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
2、解决问题
(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
子学钓鱼?让学生 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汇报本组的意见。
(2)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算式。5-3+1
让学生看算式,独立算出结果。

33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看图列式,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编一个数学故事,独立解答。
2、自主练习第2题。
(1) 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 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3、自主练习第3题。口算练习
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信息窗六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第59――6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去处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 题,同学
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四题:连线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第五题;小猫钓鱼
学生观察图: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3、自主练习第六题:小马过河
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
4、自主练习第七、八题:看图列式
学生先明白题目表述的意思,然后列式计算。
5、自主练习第九题:讲数学故事
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天讲数学故事的过程,结合这次情境 弄清小猴只数变化的情况,编
出既体现趣味性又体现数学知识性的故事来。
教学反思:

34








第十七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回顾与整理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书第62――65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减法混合口算的
能力。 < br>2、引导学生主动参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
识的过程,并 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
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版式,自已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
又快!
2、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3、排一排: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 算式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
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4、全班交流。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既洪亮
又干脆。
6、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生:喜欢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 数是9或10的加法算式?咱们来抓阄,怎样?哪个小组抓到,
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 ,好吗?
(2)小组分工
(1) 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 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他同学帮老
师看一看,哪个小组贴的又快又好?
(2) 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师: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 表,请你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35




(3) 汇报交流。轻轻地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一、巩固练习
1、游戏:猜一猜。大家横着、竖着、斜着看,发现了许多规律。
2、连线题:蚕宝宝回家,学生计算完后,连线。
3、综合练习第1、3题:看图列式。学生看懂图意,完成算式并算出结果。
4、综合练习第2、7题: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5、综合练习第4题:你说我写
10以内加减法练习。
二、课堂小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时
授课日期:
走进花果山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展示小鸟、 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答。
2、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观察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
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自主观察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
流。 < br>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
问题可以直接 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 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
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
什么?看你能列多少 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36




2、知识延伸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 列你喜欢的算式,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只安排了1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拍手游戏”的情境,以连环画的形式
呈现了游戏 过程。借助学生熟悉的“拍手游戏”的画面,引起学生对“上下”、“左右”的
回顾,进而提出问题“哪 边是左,哪边是右”引发对“左右”方位的讨论和辨认。在“自
主练习”中,通过“指鼻子”等游戏活动 ,进一步巩固对“方位”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认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
对位置。
2、经历用上下、前后、左右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
初步体验方位感。
3、在现实、有趣的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 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里的“上下、前后、左右”
这3个方位正好对应着三 维空间的3个方向,所以本单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
的重要基础。生活中经常需要对物体的 相对位置做出描述,如学生排队时,排在某位同学
的左右等,所以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 。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辨认“左右”。因为“上下”、“前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 生活
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界定,所以“左右”的辨认就成为重点。教学难点
是 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如说清“xx在xx的左面”、“xx的
右面是xx ”等等,描述时要说清参照物,这对于刚刚能辨认自身左右的学生来说不容易,
同时这也是后面认识“东 西南北”等方位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措施】: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2、注意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37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信息窗——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认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
对位置。
2、经历用上下、前后、左右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
初步体验方位感。
3、在现实、有趣的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辨认“左右”;教学难点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
置,如说清“x x在xx的左面”、“xx的右面是xx”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板书:
有趣的游戏)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这个
小 游戏需要这对好朋友来帮忙,那么游戏到底怎么玩呢?
师:老师需要一位同学来帮老师一下,和老师一起把这个游戏演示给同学看,谁愿意?
(师边说口令边摇手,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迅速反应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想玩吗?同位两人来比赛 ,先剪刀石头布,赢得一方说口令,
输的一方跟学。(同位一起玩这个小游戏)
师:停!现在老师来说口令,全班同学跟老师一起做,你有赢得信心吗?
(师说口令,生跟老师口令做动作)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做游戏时,上下,前后(板书)做 的都没有问题,只有老师说
左右时,有的同学就出现错误啦,看来左右还分不清,不过没关系,学习了今 天的知识后,
老师相信你肯定就能分清左右啦。那么现在咱们来学新知识吧?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一)身体中的左和右
师:左手和右手这对好朋 友不仅能帮我们做游戏,它们还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呢。
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 呢?
生:写字,举手„„
师:用左手做什么呢?
师: 你看,左手和右手的作用可真不小,同学们再看看你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一
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谁来 说说?
生:边指边说(耳朵,肩膀,眼睛,腿,脚)

38




师:我们身体中藏着这么多对好朋友,你都能分清楚他们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二)教室中的左和右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分清我们身体中的左和右啦 。接下来,老
师详情善于观察的同学们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左和右。
生:上下楼梯靠右走,行人汽车右行,汽车方向盘在左面。
师:在生活中我们用到了左和右, 我们的眼睛,耳朵,腿也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
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来一起看,小明和小红 是同桌,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
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吗?
生: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师:有的同学说小明在左面,对吗?
(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位置时,应说谁在谁的左面或右面)
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描述一下我们班里的同学的位置。
(选两名学生,让同学描述)
师:说的真棒。老师要换个问题,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左面和右面的同学吗?谁能
把 你前后左右四名同学介绍给大家?
(我左面的同学叫„„我右面的同学叫„„)
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师:这些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你们太聪明 啦。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老师这里还有
好多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答呢,你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师:现在我需要用到数学书,练习本,橡皮,铅笔,文具盒。把数学书摆在你的正中
间 ,橡皮放在书的左面,铅笔放在书的右面,练习本摆在书的上面,文具盒放在练习本的
上面,同桌互相检 查一下,看看摆的对不对。
生听老师口令,摆学具。
师:摆在最左面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
练习本的位置在哪里?
生:回答问题,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为什么是同一本练习本,有的同学说练习本在上,还有的同学说练习本在下呢?
生:应该说练习本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四、拓展应用,发展思维: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师:看 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啦,
小动物非常高兴,
正在排队报名呢。
几只小动物在排队的时候也没闲着,
他们给我们出了几道难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五、课后练习:动手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
教学反思:

39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认识图形——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 对位
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2、加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体验,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与位置,你们学的怎样呢? 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
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同桌互相讨论)
2、学生独立提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及时评价,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3、天空飞着几只鸟?它在太阳的哪边?(两只鸟,左边)
指名回答后,同桌互相说说
4、你还看到了什么?(把红花左边的花涂上黄色,把右边的花涂上蓝色;把黑蚂蚁前
面的第二只涂上红色,后面的第3只涂上黄色)
三、鼓励学生看图后,提问题。
同学们再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同学讨论)请一组同学上台说说。
四、丰收园。
1、同学们,想想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同学积极合作)
(我能分清左右了,我知道了在生活中常常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等)
五、指导学生做练习。
1、学生做练习,老师及时批改,同时拓展课外练习,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
数学。
2、同桌之间互相出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在学校中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看看他的左 面、右面、前面、后面分别是哪些地
方?和同学说一说。
4、小组画玩具。小组同学 围坐在桌子四周同时画玩具,拿出其中一名同学画的,辨认
这张画是从玩具的什么位置画的。
六、总结: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承努力,
把以后的知识学的 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40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智慧广场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本信息窗呈现的主题图是一队飞翔的大雁。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一行大 雁一共有多
少只”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 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
观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
的部分,要从总 数中去掉。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三角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熟悉“几”和“第几”:
A、请一竖排起立。
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你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
同学?
(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 )验证答案。教师说明:这一排同
学可以分成三部分,你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
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
从前面数你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 ,算你了吗?把你数了几次?(两
次)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
C、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
重叠问题
二 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新知:(课本74页例题)
1、读题:读题至两遍,说一说:通过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41




2、猜想:猜一猜,这行大雁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答案。
如果出现一个答案,就说:看来大家昨天预习的不错,知道答案是多少了,那为什么是8
只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3、验证:(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分别验证。)
A、摆一摆:
(1)下面我们用圆片代替大雁,用三角代替花雁,边读题,边摆一摆,同桌可以相互
讨论交流。
(2)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去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表扬学生会思考)
(3)老师示范摆一摆:同学们,在摆的时候,读一句,摆一摆,我们先读第一句:“从
前面数,它排在 第6”,摆几个?哪只是花雁?(摆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
数:第1。。再读第二句:“ 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摆几个?这一行,我们一起
数数是几只?
(4)请同学们再摆一摆。
B画一画
(1)在没有学具不能摆的情况下, 我们还可以画一画验证:下面用圆代替大雁,三角
代替花雁,读一句,画一画。看看这一行大雁是多少只 ?同桌可以讨论交流。
三 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2)让二个同学到前面 画一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自
己的画法?你画了多少只?
(3)老师示范画一画: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读一句,画一句,我们先读第一句:“从
前面数,它排在 第6”,画几个?哪只是花雁?(画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
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 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画几个?那好,我们一起数数
是几只?
(4)请同学们再画一画。结论:这一行大雁共有8只。
C、算一算 D、列算式:
(1)那算式应该如何列呢?让学生试着列算式。
(2)找不同意见的同 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会出现:5+3,6+2,5+2+1,
6+3-1)
(3)5+2+1中1表示花雁,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
6+2中,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6表示包括花雁和前面的共6只。 5+3中的5表示花雁前
面的5只,3表示包括花雁和后面的共3只。
重点讲解6+ 3-1,从前面数花雁排在第6,把花雁数了一次,从后面数花雁排第3,把
花雁又数了一次,6+3= 9就把花雁算了两次,再去掉一次。一共8只大雁。
教师总结:不管怎样列式,花雁都是算了一次。
4、小结:
(1)让学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对“重叠”的理解。在大 雁这个题中是什么重叠了呢?
(前面数和后面数的时候,花雁重复数了两次)
四 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重叠问题”呢?(我们用读一读、摆一摆、画一画、算

42




一算的方法,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以后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目标: 授课日期:
1、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 部分是
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 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
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重叠问题”,谁来举个例子说说这个问题?
生1:可能举竖排的同学例子。
生2:可能举大雁的例子。
„„
师总结:重叠问题: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
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
二 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第2题:
画一画(学生单独画)
可以用圆圈,也可以用三角,或者黑点
把小明家重点标出来
列式计算:3+5-1 2+1+4 3+4 2+5
2、变式综合练
第3题 (方式同第2题)
第4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读二遍题,体会说法的变化“后面还有4人”
(2)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不是“重叠”了的问题?
(3)学生交流思考,反馈总结
(4)列式子:6+4
3、发展练
第5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读二遍题
(2)找出已知的量,和要求的量

43




(3)画图(学生单独画)
(4)列式:7-4??得数3表示什么意思?
(5)要求这辆红色小车从右边数排第几,应该怎么办?
(6)再次列式:7-4+1
三 回归情景,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除了站队,村里的房屋等等,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会出现重叠问题呢?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境,借助
问题“沙滩 上有多少只海鸥”,产生数海鸥个数的必要性,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第二
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 朋友给海鸥喂食的情境,借助问题“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和“剩
下多少桶鸟食”,引出计算“十几 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认识加
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 的个数,掌握20以内
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和数位“ 个位”“十
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 (不
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 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
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 受数学的价值,
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
练掌握1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上碱性教学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
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11-2 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 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技术单位和数位以及10
个一是一个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表示数 的位值制原则,为100以内数的认识乃
至更大的数打下基础。在人数基础上接着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 减法,有利于深化对数的意
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 加减法等奠定
基础。
【教学重难点】:

44




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20以内数的写法。1 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
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注意这是学生 学习的难点。
【教学措施】: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新知。
2、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3、放手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方法。
4、依据教学目标全面回顾,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科书第76页信息窗。迎接海鸥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 正确读写,初
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顺序和大
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3、经 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
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 情感。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1、数出沙滩上海鸥的个数
⑴学生自己数
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两只两只地数„„[培养学生的多种数法]
2、教学11的组成及数位的认识
⑴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
你们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摆边说。
⑵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个吗?
学生观察、体会。
①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小棒的个数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活动]

45




②学生交流情况。
③通过对比,大家都觉得在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一根的方法最好,不用算一眼就能
看出来。
⑶通过这种摆法,你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大的一组是10个,表示1个十,小的一组是1个,表示1个一。
[能说明自己摆 的11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4)学习数位
①老师讲解“十位”、“个位”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②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数器表示“11”的方法。
③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十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数器上数位的
位置)[通过动手拨珠,使学生分清十位和个位]
⑸教学“11”的写法。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
个1表示1个一。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并汇报写法。
⑹小组讨论:“1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发
表见解。
1、认识11~20以内的其他数及数的组成
⑴学生继续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正确数出每个问题中的数量。
⑵引导学 生——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最后对准数位写出这个数,你能用这
样的方法自己解答其他的问题 ,并认识这些数吗?
⑶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可以进行讨论,按照摆小棒——拨珠——写数的步骤自学。
⑷学生演示汇报自学过程。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发现的规律]
2、教学20的认识
⑴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1只,共有多少只?
⑵怎样用小棒来表示?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演示:学生的摆法可能很多种,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提出
合 理建议,得出正确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大胆说出想法,并能对别
人的发言作出判 断,提出意见]
3、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海鸥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 们要保护海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美丽的海边,让我们的生
活环境更美好。
三、回顾总结、实际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思考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46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些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以内数的认识,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泉10的练习。通过练习,学生体会先圈10再计数的便捷性,
进一步强化计数单位“十。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
说一说写出的 数,十位上的1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练习完成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小
棒、捆小棒的练习。借助这种 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巩固数的组成。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写一写, 画一画。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意义、数的组成以及读法、
写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 写、这样画。
3、自主练习第3题按顺序写数,是对20以内数认识内容的加强。
[可以渗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对20以内的数进行排序练习。]
4、自主练习第4题:是 2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再次巩固20
以内数的顺序,明确20以内数的大小。
5、自主练习第5题:是数的组成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0以内数的组成。
练习时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引导学生利用对口令、考考我的同桌的形式让学
生自己出题进行 练习。
6、自主练习第6题:同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对的翻到相应的页码。
三、发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7题:是带有数学方法的猜数游戏。游戏规则:一人出数,另一 人也出
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您的数大得多(或小得多、差不多的范围)让对方才是一个
什么数。对方可以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猜出这个数。
2、自主练习第8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自主练习第9题:是估算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4、自主练习第10题 :是集合思想的渗透练习,目的是找比15大的数和小的数,让学
生知道在一定标准下,可以有多种答案 。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找比15小的数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小的数的整数 是有限的,体会集合的有限思想;再让学
生找比15大的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大的整数是无限的, 体会集合的无限思想。

47




5、自主练习第11题:是找规律练习,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可依然故而生自己 独
立填写,学生可以运用数数的不同方法找到蕴含的规律,一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数相差几找
到答 案。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信息窗2——喂海鸥 课本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 固认识11——20各数。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
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 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海鸥们回来了以后,没有人照顾它们,一年级的两 位小朋友一起去海边喂海鸥,这
节课,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又将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困难的同 学请别的同
学帮忙。
2、你能用读懂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还剩多少桶?
3、解决问题
( 1)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到数学 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还可
以怎样列式?
(2)探究算法,交流算法。注意引导学生总结3+12=15,12+3=15。
(3)生 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2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2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 ,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4、总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48




都是从个位算起,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10.
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字,先学生自己起,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小博士引出:
12 + 3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学生识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第3题。这两题是对比题。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是的联
系和区别。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 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
简捷的算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比较 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达到训练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2、4题:是看图列 算式,这是本节课所学计算的运用。练习时,让学生先
说明图意,再列出算式。这样,既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练习第5题,按顺序写数。这是对20以内数的顺序的 实际应用。练习时,让学生
既要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又要适当补充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海鸥回来了 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十几减几及减法算式的名称.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你看图提出减法问题吗?”
(原来有几只海鸥?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么列式?引出今天要解答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还剩下多少桶饮料?”(17-4)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49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 自我优化。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
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 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19-8
(1)学生独立解答。(2)同桌交流做法。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生活 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学生说说,
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解答,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放进问 题口袋。
4、学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口算比赛。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比一比再限定的时间内谁做的既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授课日期:
海鸥回来了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操作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先摆小棒,再计算。
(1)师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6根,再从中去掉5根
(2)学生说说怎么去的?(3)学生独立解答 。
2、根据算式:19-2
(1)学生自己摆小棒解答。(2)同桌交流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看图写算式:教师出示苹果图。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然后自己解答。
2、给学生三个数字,15、2、17写出四个算式。
3、先做题,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在教学此题时,要引导学生用被减数,减数,差这样的数学术语来讲述规律问题。
4、请你写出得数是15的减法算式
19-4 18-3 17-2 16-1 15-0
在教学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写既不遗漏,又不麻烦。

50




5、课本82页第4题
(1)学生看图讲故事
(2)集体交流意见。
6、课本83页第10题,综合练习。
三、走进聪明小屋:找出与其它数不同的数,先独立完 成,再组内交流。只要有道理,
就要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第84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 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
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我整理, 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
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教学反思:

51








第七课时
课题:智慧广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 、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
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 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内容:第85页 移多补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芳芳和晶晶进行做纸花比赛,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出示情境图。
师: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芳芳给晶晶多少朵,两人的花一样多?
活动二:
1、让生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办法使晶晶和芳芳的花一样多?
2、汇报想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验证想法:可以摆一摆、画一画来解决
师画直观图验证哪种方法正确。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 法,以后我们可以借助
直观图来帮助解决。
活动三:对比思考
1、看图对比
问题一:芳芳比晶晶多几朵
问题二:芳芳给晶晶几朵,两人同样多
引导思考:问题一是求多出来的部分,问题二是求移动的部分
让学生理解:先算找出多的部分,多4移2,也就是移动多的部分的一半。
2、如果芳芳比晶晶多8多,芳芳要给晶晶几朵才一样多?
学生思考,用刚才的结论找到答案。
自主练习:
1、第1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图中移多补少,移动多的一半。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画图解决。
3、第3题

52




学生独立解决。
4、第4题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右边有多少人?
要学生理解左右人数要相等才能开始比赛,这也是移多补少的问题。借助直观图解决。
5、第5题
兔哥哥有9个萝卜,送给弟弟1个,他们一样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只兔都有8个,有一个是哥哥给的,弟弟应该是7个。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 在智慧广场学习了什么?移多补少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以后小朋友要
多留心这样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本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 图形,知道这
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 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 ,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
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 事物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
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本单元教学难点: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
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
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
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信息窗。

5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 能分辨它们的形
状。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 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
好。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 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 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
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
可以到别的小组 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 学都带了什么东西?
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 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
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 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 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
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 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
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54




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谁的手儿巧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从中培 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 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
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2、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 他的形状,
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猜一猜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 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
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谁的手儿巧——“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91页内容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 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 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55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立体图形,下面 请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并从学具中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
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 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 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分类练习旨在对前面所学的分类知识进行巩固。
可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
圈完之后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要重视对第三、四组物品分类的练习。
也可让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练 习时,可让学生照
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 数
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
4、补充练习:教师教学用书79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三、整理评价
1、完成“我学会了吗”,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地分类数出各种形体 后,填写简单统计表。了解学生对本
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对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
有针对性地指导。
2、丰收园。说说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 活中用到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吗?
今天你的表现怎样?
四、课外作业
1、用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搭出你想象的物体,并介绍给你的同
伴听。
2、观察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56




分积木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
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 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 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
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 其他
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
小 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
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 小建筑师。现
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四、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
友吗?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7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运动会报名的情境,借助问题“一共有
多少名 运动员”和“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引出对“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的口
算方法的探索,借助 小棒和方块摆一摆、数一数,探究“9加几”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几
加9”的口算推理,突出了算法多 样化。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领饮料的情境,借助问题“两
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和“两组一共领了多 少瓶矿泉水”,引出对“8加几”以及相应的
“几加8”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借助学具小棒摆一摆,突出 “凑十法”。第三个信息窗是投
沙包比赛,借助问题“一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和“二号运动员一共 投了多少个”,引
出对“7、6加几”和“几加7、6”的学习,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 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意义,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
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 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 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 的不进位加法的
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
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
也是 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会对继续学
习口算和笔算产生 影响。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是弄清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富有童趣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时安排】:11课时。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运动会报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地探索,使学 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各种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 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
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9加几的计 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树立
学 生的创新意识。

58




3.让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享受快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学习过程,进一步体会“凑十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知、理解、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
课前准备:圆片、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大家都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
准备工 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
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写多少个号
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9 + 6 = 15(师边说边板书)

1 5
10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
师: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
这些方法中哪种方 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59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算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 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
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 学奥妙的积极性。
3.比一比,9+6和6+9,先比算式,再比计算过程。(生回答,师生 共同总结)得出相同
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得数相同
②都是把6分成1和5
③都是运用9和1凑成10
不同点:6分成1和5,计算过程中1和5的位置不同。但运用的都是9和1凑成10。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2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 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把正确的结果填在书上,
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 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
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 9加几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提高
计算的正确率。
2. 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小棒12根,数字卡片2-9。
教学过程:

60




一、回忆旧知
上节课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简单?——凑十 法。这节课我们上一
节9加几的练习课(板书课题:9加几的练习),通过练习,要求准确地计算9加几 的算式。
二、计算方法训练
摆摆说说,完成自主练习 1。
1. 请大家拿出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
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
2.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算式,大屏幕显示9+3=
怎样算9加3呢?请大家移动小棒,使课桌上的小棒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谁能按照刚刚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怎样算9加3?
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演示,并说明: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比较简便。
3、完成9+5= (方法同上)
三、自主练习
1. 完成第95页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提问:这2幅图是什么意思?要求我们做什么?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板演。并回答计算时是怎样想的,突出凑十法的基本思路。
2. 完成95页第3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提示学生把凑十的过程放在脑子里,直接写得数。
②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结果。
③组织分析,比较:大家观察一下每组中的几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是怎
样依次变化的?
3、独立完成第5题。集体订正。
4、出示第6题图。
提问:这2幅图是什么意思?要求我们做什么?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板演。并回答计算时是怎样想的,突出凑十法的基本思路。可以圈一
5、独立完成第7题。集体订正。
四、小游戏。刚刚发现的规律能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计算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时,9加几直接想十位是1,个位的数比9加的数小1。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用9加卡片上的数说得数。
同桌互相练一练,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五、猜一猜我是谁
9+( )=15 9+( )=18 9+( )=13 9+( )=16
9+( )=12 9+( )=17 9+( )=14 9+( )=11
六、小结:这节课大家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61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自主练习。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巩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使学生会利用“凑十”法熟练进行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使学生充分利用情景图,从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3、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9加几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8、9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 些信息?要求我们做什么?师生弄懂题意,学生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口算过程。
2、自主练习第10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并说说图意并列出算 式。集体订正,说说
自己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11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 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集体订
正,说说自己的想法。
4、自主练习第12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你 能用这些信息编一
个童话故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并
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5、自主练习第13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你 能用这些信息编一
个童话故事吗?
(1)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并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找出其他信息,提出问题,班内交流,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新 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班内说一说。
教学反思:





62




信息窗二 领饮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 6加
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
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生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矿泉水瓶、小棒 、情境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口算卡)
9+4 6+9 3+9 2+9 9+7 5+9 9+8 7+9
指生口算,并说出9+4 5+9是怎样算的?
2、听算练习
10+2 10+7 10+6 10+5 8+2+3 8+2+9 8+2+4
师:这些算式好算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师谈话:昨天老师带领同 学们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小小运动会》,同学们有的参加了赛跑、
有的参加了投沙包、有的参加了跳绳等 许多项目。运动会上,运动员们汗流浃背奋力拼搏;
各班的啦啦队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每个同学 都口干舌燥。我们的校领导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于是就做了一个决定,是什么决定呢?请看运动场的一 角发生了什么事?(出
示主题图----领饮料)
1、引导学生看图,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组要8瓶饮料 一组要6瓶矿泉水
二组要7瓶饮料 二组在8瓶矿泉水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2: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生3:一组比二组多要多少瓶饮料?
„„ 师:同学们真棒,想解决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两组一
共要多少瓶 饮料?”这个问题,其余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
3、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63




4、请把题完整读一遍,谁会列式解答?
生: 8+7 7+8
5、为什么列8+7或7+8?
6、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7、汇报交流
生1:接着数一数(指生上黑板演示)
生2:凑十法
生3: 8+7=15 10+7=17 17-2=15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算? 不管你用哪种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
8、7+8= 你是怎样算?
三、当堂练习:
1、你能利用刚才所学解决“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吗?
2、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请把题完整读一遍,谁会列式解答?
4、生: 8+6 6+8
5、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6、汇报交流
四、作业:
完成自主练习1、2、题。
课堂小结:通过本 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位
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99、100页的自主练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提高
计算的正确率。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8的进位加法,现在,我们先来比赛,好吗?

64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看谁算得快。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把凑十的过程放在脑子里,直接写得数。
②集体订正。
③组织分析,比较:大家观察一下每组中的几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怎样?
2、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订正。
3、出示第5题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有几只灰鸭?几只白鸭?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汇报。并回答计算时是怎样想的,突出凑十法的基本思路。可以圈一
圈。
4、自主练习第9题。
投影主题图。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看一看画面。让学生说一说,图 上的2个小朋友在说
些什么?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只铅笔?”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汇报。并回答计算时是怎样想的,突出凑十法的基本思路。
5、自主练习第10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指生介绍物品价格。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6、7、题。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投沙包 7、6加几 教科书第10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7、6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65




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有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节目,那就是投沙包比赛,我们一起到投沙包比赛的现场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师:这是投沙包比赛的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板书:
(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2)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3)3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1 号运动员
一共投了多少个? ”。
3、要求“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4、指生说信息,并列式。生: 7+4 4+7
5、为什么列7+4或4+7?
6、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7、汇报交流
生1:接着数一数(指生上黑板演示)
生2:凑十法
生3: 7+4=11 10+4=14 14-3=11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算? 不管你用哪种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
8、“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3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你是怎样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知识拓展:
1、师:到底谁赢了?如果由你当裁判,你怎样判断他们的名次?小组的同学讨论。
2、交流方法。
3、完成表格
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统计表,让学生完成表中内容:
1号运动员 2号运动员 3号运动员
投中的个数
没投中的个数
一共投( )个沙包
名次 第( )名 第( )名 第( )名

4、师:谁愿意将自己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 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自己样算出来的。
5、展示小朋友投沙包的个数,并排出名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 位说一说。
教学反思:

66








第七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6、7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科书第102、10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 6、7进位加法。
2、使学生充分利用情景图,从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3、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3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并说说图意并列出 算式。集体订正,说说
自己的想法。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订正答案。并指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寻找规律。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有什么错误,对于全班共同的错误要给予纠正。
3、自主练习第4、5、7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订正答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有 什么错误,对于全班共同
的错误要给予纠正。
4、自主练习第8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 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集体订
正,说说自己的想法。
5、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生说想法。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6、自主练习第10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表格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 我们该怎样解答?
教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四、走进生活
自主练习第11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用 这些信息编一
个童话故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并列出算
式。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

67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班内说一说。< br>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回顾整理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2 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9 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一: 抽礼物游戏:
师:小朋友们,刚过完元旦,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 物,谁来摸一摸,你
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 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
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2、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 加法还
有很多,{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么整理?
二、 探究新知:
1、 活动设计一讨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老师已经 给小朋友准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
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 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始!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68




指生介绍整理结果。
(2)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班内汇报交流:我发现,横着看„„
我发现,竖着看„„
我发现,第一列都是9加几„„
我发现,第一列都是8加几„„
三、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行了回顾整理(板书: 回顾整理),摆出
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还找出了他们的规律,真了不起!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课本106、107页的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独立完成数学计算题,做到正确、速度快。并能通过游戏,增
加学生的学习兴 趣。
2、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通过让学生写得数相同的算式,加强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
教具准备:教科书、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将第1题做成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些什么?
左边女同学写的是“和是13的算式”,他都写了几个?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写下去
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写算式,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整理算式,进行练习。
2、自主练习第3题
(1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大括号是什
么意思?请列出算式。
(2)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4题

69




(1)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在得数大于15的算式后面画O,小于15的后面画⊿”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订正答案。并指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寻找规律。
(3)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有什么错误,对于全班共同的错误要给予纠正。
4、自主练习第5题
让学生写得数相同的算式,加强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然后 小组
订正答案。
一、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 不明白的地
方?班内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课本107、108页的6—10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独立完成数学计算题,做到正确、速度快。并能通过游戏,增加
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引入: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
(1)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
(2)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谁会解答?
(3)学生提出问题在班内自行解答。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第7题
(1)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指生介绍图中信息。
(2)提出了哪些问题?谁会解答?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在班内自行解答。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8题
(1)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童话 故事
吗?同位说一说。(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提出了哪些问题?谁会解答?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在班内自行解答。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

70




4、自主练习第9题
(1)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其中一个小朋 友说了一句什么话?你打
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3)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 中的排队来理解题意,或通过摆学具、画图的方法
来解决此问题。
4、自主练习第10题 < br>此题呈现的是一个数表,这道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的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而且数值 与图形结合,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坐标系和图像等。
(1)引导学生完成数表。
(2)引导学生完成题目。
三、聪明小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班内说
一说。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我学会了吗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课本109页。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利用“凑十法”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 独立完成数学计算题,做到正确、速度快。并能通过游戏,增
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 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
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9加几、8加几、7加几„„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找出那些信息?

71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摩天轮上有8只小狗。
又来了4只小狗。
山洞外面有7只猴子。
洞里面有9只猴子。
„„
2、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小狗?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独立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8+4=12(只)4+8=12(人)9+7=16(艘)7+9=16(艘)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进行整理,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
评价。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雪山乐园
——总复习
本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读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 计初步知识等。编写特点
是:用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 整理与反
思。
本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 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 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本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感受学
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72




本单元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等。
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110、1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境图的设 计,选取具有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调动 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2、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看,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 们一幅
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你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幅图画中包含了我们
已经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以根据图画提出好多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吗?
二、新授。
1、出示“雪山乐园”挂图。
(1)同学们喜欢这幅图画吗?它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 ?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你们最喜欢图中的哪部分?(学生认真看图后回答)
(3)引导学生看图中的滑雪场。同学们,你看到滑雪场了吗?有几个小朋友在滑雪?
(同位互相看看)
(4)能说给你的同位听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5)左边有什么?认真观察。(左边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堆雪人)
(6)右 面有什么?上面的一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分组讨论:右面有2个小朋友看
冰雕,上面的小朋友正在登 山)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认真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按照顺序)
3 、你们能按照顺序再数一数吗?(今天来了多少个同学?小朋友上了几个台阶,图中
共有几棵树?天上飞 着几只小鸟等许多问题)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情境。你能根据图画讲一个故事吗?小组 同学讨论
后再互相交流
三、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数学有意思吗?这节你们学的都很棒,不 但故事讲的精
彩,还学会了回顾了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认真观察你周围的< br>事物,你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是互相联系的。
作业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雪山乐园”
教学反思:




73





第二课时 数与计算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112、1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
学问题。
2、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 br>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
问题,回顾整 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
们来回顾一下,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 快,并且在做题中能大胆发现规律。
二、课堂练习。
1、回顾整理
师: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分成了5部分)
2、由中心板块引入。师:同学们,我们 先看中心板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多,
雪山乐园里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下吧!” < br>进入其他板块的整理活动。(对每一个板块知识的回顾整理,采取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
先由小组 内每个同学独立的观察,然后组内交流,交流后要对学生复习、整理情况进行总
结,引导学生对他任何自 己的整理活动进行评价。)
(1)左上角:由中间、左边、右边引入对位置知识的整理;由长短、粗细 、大小、高
矮、宽窄等引出对“比较”知识的整理;还有“分类”知识的整理。
(2)左下角 :由“这么多同学打雪仗”引入对“数的认识”的整理,由“一共有多少
人?”引入对加减法的整理,借 助松树、小鸟数等进行有关数的顺序、大小比较、读法、
写法等其他知识的整理。
(3)右上 角:“我们学过的图形----、我家冰箱的形状------、我发现雪人投的形状”
引入对“认识图 形”的整理。“这是我画的两幅雪人画”引入对“不同位置看物体”知识的
整理。
(4)右下 角:通过“雪山乐园里有-----”、“我们统计一下吧”引入统计知识的整理,
除了统计表中提供的 统计事物外,还可以统计男女同学、雪人、房子等其他事物,引导学
生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
律,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数学是非常有趣的,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喜欢它。
作业设计: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74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1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课本第114、115页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对数数、2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2、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对数数、2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等 知识”,知道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
来比一比,看看谁学 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1、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数给大家听
2、同位互相出20以内的加减题。(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1、请同位互相出题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分组练习。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1)出示第1题。先给学生讲明活动规则和要求,注意要求学生说出数 的组成以及对
数位的认识,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进行活动。(灵活运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排序、大
小的比较等方面的巩固练习。)
(2)出示第2题。(练一练,进行数数的练习,也是让学生 通过“涂一涂”进行设定
排列贵了练习。)学生先数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颜色时先让学生观察 8个花生的
颜色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3)出示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两
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4) 第4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
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 的特点,进行比较。如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一个数
加0、减0,结果不变;一个加数相同, 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被
减数相同,减数不同,减数大的,其差小;减数相同, 被减数不同,被减数大的其差大。
(5)出示第5题。(是一道“我说得数,你们摆算式”的小组活动 涂,目的是进行2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或活动前线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 片,
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四、总结。

75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
作完成练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
信你们一定能学 好数学。
作业设计: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综合练习2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2、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20以内数的加减法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
法等知识”,知 道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
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 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1-3= 14-8= 16-7= 13-4= 11-2= 19-9=
2、同位互相出20以内的加减题。(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1、请同位互相出题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分组练习。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1)出示第6题。(两幅情境图)通过第一幅图提出“球场上一共有多 少人?”,复习
20以内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球场上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练习时要 充分
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2)第7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表 格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又提出了哪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
答?教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表 格。
(3)第8题,小动物排队。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76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 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
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4)出示第9题。(给得数是7的部分涂色,巩固20以内数得加减法。)练习时,应
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图的漂亮,以达到
启发兴趣的意图。
( 5)出示第12题。(复习有关分类和统计的知识)练习时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整理,
然后按照统计表中 的要求进行整理填写结果,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
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 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完成练习题目。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 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
作完成练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 们喜欢的东西,相
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作业设计: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3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课本第116、117页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巩固练习比较、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
识。
2、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复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巩固练习比较、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加 减
法等知识”,知道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
比 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1、说说你的前后左右是谁,你有什么玩具,分别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图形的位置

77




3、说说自己家人都喜欢吃哪些水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综合练习。
(1)出示第9题。(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练习是先让学生观 察小华在镜子
里的情境图,想象出是前、后、侧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来,练习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 br>找出相应的例子,进行充分的练习。
(2)出示第10题。(是对比较知识的复习)练习时,引 导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
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并引导用“谁比谁”表达 比较的结果。
(3)出示11题(练习生活实际进行认识图形知识练习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进行< br>充分的交流,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然后自由
的用橡皮 泥聂出自己喜欢的物体。
(4)出示第12题。(这是一幅海底世界的情境图)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 进行多方面
的练习,可以数数、可以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可以进行比较的练习,可以进行分类统计的练习等。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有的同学
还能用不同 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
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 一定能学好数学。
作业设计:说说见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我都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教科书118—120页内容。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2、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
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学期要学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你们学的怎样呢 ?
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组说说自己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自己数数,然后填写表格,同位互相交流
结果)
2、出示第2题。

78




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独立出算式,再交流,仔细看体,你还能 提出什么问题?(我捡了13个贝壳,你捡
了5个贝壳,谁捡的贝壳多,我送你4个以后,怎样呢?
3、出示第3题。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学生先观察画面,互相讲故事后再列算式解答。
4、 出示第4题。学生先观察气球的颜色,找出规律,再涂色,最后讨论:第16个气
球是什么颜色的 三、鼓励学生看图后,提问题。同学们再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同
学讨论)请一组 同学上台说说。
四、丰收园。
1、同学们,全册知识我们都学完,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3、交流结果(我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喜欢数 学,数学很有意思;我在数学课上发言
很积极;我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认真听别人发言很 重要;我口算速度还要
再提高。)
4、我们还要作生活的有心人,处处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 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
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老师看得出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继续努力,
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争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课后反思:



79

塔塔杨-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收获的季节-引咎辞职报告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天津高考信息网


简单的辞职信范文-留学中介费用


党支部自评报告-辽宁招生之窗


临淄中学-苏州高中录取分数线


小学三年级想象作文-个人转租合同


瞎子摸象-财务经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