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三年级下册)

绝世美人儿
867次浏览
2020年09月15日 17: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安三本院校-江西上饶师范学院


小学语文说课稿(三年级下册)


目录

1 燕子 ............................................... .................................................. ............................................. 2
2 春日 ......................................... .................................................. .................................................. . 4
3 荷花 ..................................... .................................................. .................................................. ..... 6
4 珍珠泉 ................................ .................................................. .................................................. .... 10
5 翠鸟 ................................. .................................................. .................................................. ....... 12
6 燕子专列 ............................ .................................................. .................................................. .... 15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 ....................................... 18
8 路旁的橡树 ............................................ .................................................. .................................. 20
9 南辕北辙 . .................................................. .................................................. ............................... 22
10 亡羊补牢 ... .................................................. .................................................. ........................... 22
11 惊弓之鸟 ....... .................................................. .................................................. ....................... 23
12 画杨桃............. .................................................. .................................................. ...................... 27
13 和时间赛跑 ........... .................................................. .................................................. ............... 31
14 检阅 ..................... .................................................. .................................................. ................. 33
15 争吵.................... .................................................. .................................................. ................... 34
16 绝招 ................. .................................................. .................................................. ..................... 36
17 可贵的沉默 ............ .................................................. .................................................. ............... 38
18 她是我的朋友 ................. .................................................. .................................................. ..... 40
19 用生命编织的爱 .......................... .................................................. ........................................... 42
20 妈妈的账单 ..................................... .................................................. ........................................ 43
21 太阳................................................ .................................................. ......................................... 45
22月球之谜 ....................................... .................................................. ........................................... 47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 .................................................. ...................... 49
24 果园机器人 ........... .................................................. .................................................. ................ 50
25 太阳是大家的 ................ .................................................. .................................................. ....... 51
26 一面五星红旗 ......................... .................................................. ................................................ 53
27 卖木雕的少年 ................................. .................................................. ........................................ 55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 ..................... 58
29 古诗两首 ............. .................................................. .................................................. .................. 60
30 西门豹.................. .................................................. .................................................. ................. 62
31 女娲补天 ................. .................................................. .................................................. .............. 64



1 燕子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
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 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
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
方赶来,为春光增 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
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 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
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
察和表达 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
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
重点, 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
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
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 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
法贯穿教学始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
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 ,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
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 “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


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 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 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 可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
课件,与学 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
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
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 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
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 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
有助于学生 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
词。
(3) 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 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
的特点。
(2) 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 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
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 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 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 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
生一目了然。
(3) 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
维同时 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 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可使学生的思维
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八)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自由创作一
张春景图,把自己 眼中的春景描绘出来。

【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快)

停歇 (五线谱)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 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2 春日
【说教材】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
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 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
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 的源头的道
理。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
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2 ppt课件准备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2、课前分好学习小组
【说教法】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
诗也能享受快乐。
【说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 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
生有困难,师生帮助,ppt出示 )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 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
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 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
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 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 《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学生板书题目
3、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读的时候结合注释。
4、读了这首诗以后, 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
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5、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 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 板书到相
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 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
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
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
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
步、 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
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 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 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
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 得:感觉到,领
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 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 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
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
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 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 陶醉了,
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总之,太好了!让我们自由的大声地读一读,你想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你就怎么
去读。
7、明诗意,配乐读。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 望去,无限
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 br>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
听,远处传来了春的声音,让我们和着春的旋律,一起来读读。(师生配乐读,
师先读,生再读)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远在我们身边该多好呀 !可是春天你的脚步总
是那样的匆匆,你能否为我多停留一会儿?
同学们,你们现在 就处在人生的春天,看你们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们的脸颊
如花朵般艳丽,你们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 ,亲爱的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度过你生命中的春天
呢?
(生交流,教师补充朱熹求学的故事)
四、作业:绘春
1 真好!读着朱熹的诗 ,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
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们,春天是否到 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小河边,
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中心小学?同学们,拿起 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2 默写《春日》





3 荷花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 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
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 ,教他建筑。”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 不着„讲‟,„教‟都是为了
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 知识之门,带领学生
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 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
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
的文章。课文写“ 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
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 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
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 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
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 ,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 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
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 (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
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 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 思
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
总 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 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
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 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
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 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
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 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
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 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 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
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 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
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 去。”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 br>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


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
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
养成打基础。)
(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 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
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 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
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 过讨论,
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 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 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 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
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 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 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
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 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
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 禁由衷地感叹,
“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 读成诵。
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 /p>


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
的学习,老师要让 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
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 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 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
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
荷花的姿势。根 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
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 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
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
学 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储存信息,巩 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 ,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
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 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 段。因
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 br>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
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
动的 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 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
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 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
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 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
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 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
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 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
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 整篇课文转入
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
同样 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
内容,有详有略, 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
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 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
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 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


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 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
的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荷花美的印 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
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 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
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 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插进去再分析
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 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
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 说课中虽说了总
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 测试
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
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
老师是把它当 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
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 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
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 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
课的整体效果。

4 珍珠泉
【教材分析】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珍珠泉》是第一单 元里的一篇略
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以及冒不完的水
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 是引导学生运
用以前三篇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特点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感悟,
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方式】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根据教材 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
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教学I学具】


有关泉水的图片。
【设计理念】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学习提示,自学
自悟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拨指导。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的特点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
情”为探索主线, 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突出“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的教学思想。整堂课教学做 到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通过不同形式
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
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 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师在黑板上写“泉”,然后问学生:谁能给它组个词?
2、师:“泉 ”是指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就描写了清澈的泉水。
而且,课题中还有两个字“ 珍珠”,教师板书:珍珠。随机提问:你们谁见过珍珠?能说一说
吗?我想学生会把珍珠形容的很漂亮。
3、师:啊!珍珠这么美丽,那珍珠泉会是什么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在这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使学生对珍珠泉
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读感受
1、师:那课文中的珍珠泉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珍珠泉的挂图。
师:看!多么迷人的景色 呀!文中的作者把它描写的更是美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
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问题利用查字典或其他方法
在组 内解决,同时在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个 问题也是导读提示中的重点问题。在这里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内容
并解决读文中遇到的简 单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感觉珍珠泉很美;或者觉得水泡很有趣等。
因为这一环节只是初读课文,所以只要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就可以。

三、探究感悟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我尽量突出略读课文类型课 的特点,以读
代讲,只抓住了导读提示中的一个问题“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为
主线,牵引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探究感悟”。
我是这样设想的:
1、师:同学们感受到珍珠泉非常美丽,那么课文中作者抓住珍珠泉的哪些特点来体现
它的美丽?又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边读边
做批注,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交流。
在这里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在组内通过比赛朗读的形式体会泉水的美丽< br>以及作者对珍珠泉喜爱的感情。
2、班朗读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 估计学
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
⑴ 描写珍珠泉四周景物的句子,学生会感受到泉水四周的“绿”。


板书:泉水四周 (绿)
⑵ 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
板书:清、深、绿。
⑶ 描写水泡的句子。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水泡的有趣。
板书:水泡有趣
当然学生可能不会按照书上的顺序汇报,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去随机板 书,随
机指导。也可能有的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不到位,就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
会,从读中感悟。
3、师: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
的这种感情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齐读、赛读课文第四段,体会作者
对家 乡的热爱。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从读中品味、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回顾感悟、梳理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师:珍珠泉这么美丽、迷 人,就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一次朗读全文吧!自由朗读全文。
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理念 。
2、教师小结:
作者先写了泉水的绿,然后抓住泉水清、深、绿以及水泡有趣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家
乡的喜爱之情。
在这里,教师指板书梳理全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积累词句:
家乡山林中那一眼清泉真是美丽,作者写的也很美,请同学们在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
句,并积累下来。

五、应用拓展
1、积累资料: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 有美丽的珍珠泉,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们知道吗?鼓励学
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泉水的见闻。再让学 生独立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积累更多的知识。
增加阅读兴趣。

2、作业延伸:
作者把家乡的珍珠泉描写的这么美丽,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你能为同学们
介绍介绍吗?
如果时间够用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果时间仓促,可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回忆,
去 观察,为口语交际课做准备。



5 翠鸟
一、 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
对翠 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


它 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
打消了捉翠鸟 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 特
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
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 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
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 ,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 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
的习惯。
2、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 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
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 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
器官参与 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 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
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 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 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 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
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 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
得好 ,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 说学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 、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
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 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
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 出示课题(齐读)
3、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 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
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 小结: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 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 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 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 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 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 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 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
达了出来。
(四)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自由读。
2、 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 板书:峭壁上
4、 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
消了捉它的念头, 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 总结全文
1、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 速、身手敏捷的特点,
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 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 课外延伸
1、 欣赏鸟类的图片
2、 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
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六、 说板书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 形式
美吸引学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附板书设计:



6 燕子专列
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
关于第二学段阅 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 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
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 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
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 方的燕子经过瑞士,
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 府得知
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
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 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
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 字,学会破折号和冒号的用法。2、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体会关键词句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 的愿望,并把各自的想法
写出来。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 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上的作用和贯穿全文的爱心。难点:领会三四自然段 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
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生为主体,选择教法(说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 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
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 地读,在读
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 br>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 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
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 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
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 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 ;学习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 能力,
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 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 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 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
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 是越多越好,越
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我只在 导
入新课与课文结束(列车挥手告别)两处分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去创设情景。
五﹑优化结构、心灵对话(说教学过程)
阅读课的生命在于师生互动、心灵对话。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闻激趣、导入课题
1、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课的开始时,播报新闻。 (CAI展示地球仪
上欧洲的瑞士,放大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
的境界。而后,揭示课题。燕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专列》一课。去新闻现场,了解当时的情况。这样拉近了孩子们与燕子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
作好了情 感铺垫。
2、紧接着学生读题、审题。出示:运送抗震救灾物资专列、运送新兵专列等专列形式,
让学生在类比中明白“专列”的意思。
3、学生已独立学习了生字,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交流个别字形难点。如“骤”
字这个形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 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
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 共鸣,从而起到传
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教师用鼓励性地语言: “这么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来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读书,
并提出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 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进行全班交流。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
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略读第一段,让学生交流所知,随机指导破折号的用法。
2、老师顺学而导,书上的这个问题 提得真好!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
列送呢?指名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 出示文字: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已经非常疲劳,再 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 生朗
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
“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
等);再次 朗读。
3、播放CAI、音乐,教师的范读,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 br>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
让学生 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这群疲劳的、饥饿的、寒冷的燕子,处于生 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得到
了政府的关心保护,用专列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真是(生 :了不起!)
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
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 感悟居民们的了不起: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
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 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 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
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 悟,边读边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 到
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感悟贝蒂的了不起: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
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 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 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
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 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
大的爱心。
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课 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
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引导学生对贝蒂说自己想说的话。读说结合,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 ,
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 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
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 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
积累语言。
4、想像说话,升华情感。
出示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1)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 个自然段。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
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 人类致谢。
(2)想像说话,《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
中,你会说什么?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
把 。”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
就会点燃起来。
(3)师: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让我们也来爱护动物,爱护环境,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
球上 。(多媒体出示地球仪,显示这段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对学生精 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 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
美的熏陶。

第二课时
(四)、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为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整体感知,在读中 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求:正确、
流利、有感情。
积累好词佳句。
(五)、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 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
这个故事,想对谁说点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共鸣。
2、学生自主写。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只有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先说后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 生
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六)、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词。
(七)、交流有关其它的爱护动物的故事。
1、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2、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
动物 ,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这一板书,把课文 中最精炼、最关键的词句精选了出
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也表达 出来,帮助学生抓住
重点词理解课文,把课文的中心内容也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 里。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
文讲 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
破坏,最后受到了 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
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 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
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 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


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
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 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
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
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 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 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 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
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
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
直接 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
洪水毁掉了这个美 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
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 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
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 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
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
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
感画卷。在这个时 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
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 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
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 ,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
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 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 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
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 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
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 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
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 ,比如:什
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 br>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
解。弄 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
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 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
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 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
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 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
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 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
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 后,再引导学生进
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 造成
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
采用记者采访的 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
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 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
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 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
了整个主题。

8 路旁的橡树
一、朗读课文
师:(板书 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路
旁的橡( xiàng )树》。请同学们用铅笔,把课文中的生词圈( quān )起来。然后,每个
生词齐读三遍。
说课: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拿铅笔看书,在课本上做记号,是一种很科学的学
习方 法。这种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关于《拿铅笔看书的思维科学》,有一位学
生写过一篇作文。 还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语文笔记应该做在语文课本上》。学生写的这
些作文,也是对我教学经验的总 结。
生:齐读,教师领读:
橡( xiàng )树 延( yán )伸 挺拔( bá ) 楔( xiē )子
沥( lì )青 马蹄( tí )形 高尚( shàng )
说课:课文中的生字,是本课的难点。要首先突破。
师:在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前,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
说课:教师事先通过 互联网搜寻有关课文朗读的录音,下载到MP3播放器里面,通过
小型有源音箱播放,对学生了解课文朗 读的语气语调、感情色彩,很有好处。也可以活跃课
堂教学气氛,增添课堂学习的乐趣。只是教师就要费 神了,在备课上要多花一些精力。
师:(录音播放完毕)好。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路旁的橡树》。
说课:读书的方法,有点某个学 生读,有轮读、分组读、教师范读等。我认为,注重齐


读,有很多好处。
生:(齐读)
路旁的橡树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
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
的路 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 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
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
着筑 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 huà )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 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
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 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
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刚才,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了一遍,有几个字发音不大准,现在,校正一下。
说课:这种现象 ,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我们的备课,不可能备得完美无缺。学生是一群
有思维、有个性的个体,课堂教学 中,要注意灵活机动。
师:(教师备有翻阅迅速的四角号码字典,立即在课本上作出记号,板书 在黑板上。这
时,教师要在课本上做记号、作笔记,这些事情站着做,显然是不方便的。这里,也可以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问他们:刚才朗读时,有哪几个字的音发得不准。请上讲台来写出发音不
准的 字和拼音。)
说课:要学生上讲台翻字典,写生字、拼音,这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把这当作是一 种竞
赛,看谁翻得又快又准,看谁是冠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养成翻字典的习惯。
二、讲解课文
说课:本部分讲解课文,是本课的重点。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增长知 识,丰富智慧,
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课文的方式,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取启发式 的
方法。
师:
1、第3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为什么叹气?
2、第4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3、第5自然段:工人为什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
4、第6自然段:工程师拿出一根楔( xiē )子,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这样做?
5、第7自然段:公路有一个弯,好不好?
6、第8自然段: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以上问答,教师提问,学生自由竞答。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气氛热烈。课堂教学达到高
潮。
三、学生提问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完美。学生也不可能是机器,任你摆布。这 里,设计一个
“学生提问”环节,一是可以弥补教师备课之疏忽和不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 疑
问难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在语文练习本上,把课文的生字和拼音,每个字和拼音写半行或一行。
2、学习了这篇课文,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感想,题目自己定。


9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即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 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 反是
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但是课文内容离孩子生活较远,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深入浅出的原
则,力求让学生明白故事本身所说明的道理,而暂时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过程】
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设计中与以往此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有了明显的不
同。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朗读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适合 分角色朗读。于是设计了添加提示词的环节,丰富了课文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促进学生对 人物的理解,从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的
语感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生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 是学习的主人。应时时处处体现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本身,就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在 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学生的质
疑和解疑环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和不懂的地方。无 论是朗读后的评
价还是答疑后的反馈,学生之间的评价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 学
习语文。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 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
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落实“知识 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
的要求。例如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我对学生有这 样的指导:(“你们很会评价,都是先
肯定别人的优点再指出不足。”)再如:在理解故事寓意的时候, 我设计了两个句式练习:
因为方向错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方向对了,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句式的 练习使学生不但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认清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也使他
们感受到条件与方向的关系。这对孩 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注重语文元素的积累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一些 成语,“金钥匙”栏目要求我们要学习积累成语,并运用到说话
当中。于是,结合本课特点,设计了积累 成语的环节。把学生上课中所运用到的成语和老师
语言中的成语写在板书中,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词语库 中。


10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七册 第三组课文的《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
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 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


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根据本 文的特点和我们班学
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
纠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
阅读阶段 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字词的学习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
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 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错误。
2、这节课中我认为体现最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
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亡”和“牢”中学生
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 ,但对于这亡是死的意思却是错的。我就让学生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
解词义,最终得出这里的亡是丢的 意思。还有一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进行理解课文,抓住
课文养羊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来得出寓意。 < br>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 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每位学生
都有自己的体验。在精读 课文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个养羊人是个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
并在文中找出理由”进行个性化体验 。
在本次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些习题,进行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因为匆忙估错了时间就没有进行练习,我认为这是个不小的损失。这节课中肯定还有很多不
足之处, 大家多批评指教

11 惊弓之鸟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8册第10 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
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 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
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九个 自然段。先
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内容< br>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
采用 分两部分的方式比较合适。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 名的射箭能
手。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文中所述,更赢见“一只< br>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
技 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随之
而来的情形便 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更赢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
字也能讲通,但通过 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
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
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 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


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读文 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四个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 出现,尤以更赢
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 吃
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 “真
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
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
话:“不 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
羸话前的提示词语“ 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含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
识。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 魏王所不知道的。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
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 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
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 ,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
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 。更羸的这段话总共
有四句。第—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 ——“叫的
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 伤
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 br>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赢由所见
大 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 倒
装因果关系的句 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个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
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 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本篇文章 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八组,在训练重点上由逐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
训练进而训练学生“把一段话 写清楚”。教学时,应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
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怎样把 一段话写清楚。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
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 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
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 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
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 下的教学
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培养能
力方面: 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
楚;基础知识训练方面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练习复述课文: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
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 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
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的话集中体现
了这一点,因此拟定为教学重点,而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
解的,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 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
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 “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
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 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
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惊弓之鸟》一
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 是这样
安排的: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揭示课题,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这个成语故事
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
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将课


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二课时首先在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
题 导入新课的环节。由故事演绎而来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课文对更羸善射的技艺集中
体现在对一只 受过箭伤的大雁准确分析和推理上,以上这些不宜过早出现,因此适当地变换
形式,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 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我是这样做的:在进一步揭示课题
时,学生明确故事里的这只鸟是只怎样的 鸟?以此唤起学生对大雁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的再
认识,为下文讲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铺垫。故事里 讲到了哪些人?主要讲谁?这一问题
旨在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立足于了解文章的中心人物更赢的特点。 在本节课新授伊始,提
出这两个问题,即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在明确问题答案的基 础上自然
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学习设置一个寓有形于无意的思维环境。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采用的是按顺序讲读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更羸 是怎样观
察和怎样做的。首先让学生默读这五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什么?而“弄懂< br>自然段的意思”是前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让学生默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在学生默
读后, 提出问题: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一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交代了更羸是什么时候、
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在让学生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时,我引导学生从理解“能手”到
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说有着某种专长而社会地位一般的人,
“射 箭能手”是说射箭的技艺不同一般且仅此而已,加上“有名”两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
户晓,以至下 文说到魏王要他陪自己打猎,这样一步步地获得明确的概念,有助于发展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各讲些什么呢?让学生分清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第二句,提出“这
只大雁有什么 特殊的地方?”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一只”、“慢慢”等词语认识事物的表象。
大雁喜群飞而徙,“ 一只”说明它掉队了或是有其它意外情况。“慢慢”是说飞得慢而吃力。在
学生了解了大雁的特殊之处后 ,让学生相机体会三个句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先讲“去打
猎”,再讲“雁飞来”,后讲“指雁说”, 这几个意思是一步一步讲的,能看到现象已是不易,看
到就说理见自信。再通过指名朗读加深对句意的认 识,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重点读好上
面提到的一些词语。
对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先指 名朗读,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魏王说话的语气,通过对“信
不过自己的耳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更羸 对魏王所说的话让人感到奇怪。因为这是从来
也未曾听说过的。“你有这样的本事?”让学生体会魏王言 语中对更赢有神奇般的本领感到极
其怀疑。在学生对魏王的这种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带着体 会到的这种感情来朗
读,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结合指导朗读,要学生注意其中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及为 什么要
这样使用、这样表达。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只有一个句子,先让学生读一读,看这 一个句子中讲了几层意思,
引导学生从前后联系中发现其中的两层意思:弦响、雁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 概括能力。在
这一自然段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是这样安排的,引导学生思考:“更羸并不取箭”这句 话
中不用“并”也能讲通顺,现在用上“并”起了什么作用?让学生领会作者用“并”是加强语气,强< br>调更赢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从容自若,成竹在胸。而后出示字幕:“……那只大雁直
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用红笔在其中两个“直”上加点,让学生理
解这两个“直” 在不同的句子里,有着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飞”是说大雁听到弦响一个劲儿往
上飞,飞得急;“直掉下 来”是说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这样,教师在学生还理解
不深的关键词语上,画龙点睛地做些 指点,启发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深刻地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懂得怎样运用语言文字 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通过揣摩


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在此节有更深入的体 会后,让学生通过加重关键词语气的朗读来
更好地体验这种感受。在学生朗读后,出示能直观反映这段内 容的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让学
生仔细观察图中更赢的动作,更赢和魏王的不同神态。采用这种直观的电教 手段,不仅能加
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 达
能力。
最后要求学生轻声读全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旨在 让学生
在分析自然段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这也体现着大纲的要求。
在学 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采用抓重点段辅以练习,讲练结合的方法。安排几组练
习突破重、难点,理解更羸 是怎样分析推理的。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这四个
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段是重要 的?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更赢所说的原因,再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这 部分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而且
对话人的表情较为丰富,因此在初步感知内容后,要学生分角色来朗 读课文,指导朗读时,
引导学生注意把魏王“大吃一惊”的句子与第一部分中对更赢的话表示怀疑的句子 作比较,“以
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进而体会更赢的话感到“更加奇怪”的原因,理解更羸“笑笑” 的意思是
因为事情的发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在逐步对内容有更深理解的同时,再用感情朗读来表达,< br>并加以评议,从而沟通了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也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打下基础。
文章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这一自然段
内容的投影字幕,指名 朗读这段话,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在引导学生回答
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学生判断这 其中那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
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 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
惨?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 察和思考的特点。第一句讲他看到
和听到的现象,第二句还是说现象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 象产生的原因。对现象
产生原因的分析部分,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 思,还要让学
生注意到这两个并列关系句式的句子结构,因为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现象的分析,侧重交代的
则是原因,于是在这里,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
加深 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可出示字幕投影片)“大雁飞得慢,因( );叫得悲惨,因为( ),”
让学生 当堂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认识到任
何分析、推测都是建 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
基础上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 、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
判断。然后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 析的呢?仍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
因( )掉了下来,因为( )。”使学生能模仿前面 学过的句式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两组相同的关联词“一……就……”结合更 羸前面的分析,即可使学生
清楚地知道不用箭只拉弓便可使大雁掉下来这一严密的推理过程。《心理学》 告诉我们,分
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
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
在了 实处。最后要求学生在齐读后概括课文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至此,本课时的板书已经形成,板书 的内容正体现着更羸从观察到分析、推理和实际情
况的全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 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来说一说更羸是怎
么知道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在这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 “……”,因为“……”的
句式说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雁,是因为大雁受过箭伤。通过这个说 话练习,既培
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的思维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
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总结全文时,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前一部分写了什么?后一
部分 写了什么?作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总体回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惊弓之乌”这
个成语的意思, 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此处,还可让学生思考:如果按事情


发展的顺序来 分段,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
的基础上分段,概括段意的 能力。最后,让学生练习复述这个成语故事。作业是促使学生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的重要环节。针对这则成语故事的具体内容并结合
课后练习的要求,在新授课后我布置学生在课后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练习
复述课文内容,这里提醒学生注意复述与背诵的区别,引导学生尽量 用自己的话,用讲故事
的语气进行复述。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 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
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 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
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 课文内容。

附板书设计:
12.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 受过箭伤还在作痛 一声弦响 嘣的一声
拼命高飞 直往上飞
一只大雁 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伤口裂开 拍两下翅膀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直掉下来
(观察) (分析) (推理) (实情)


12 画杨桃
教材说明:
《画杨桃》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 杨桃
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
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
法的教育; 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说教材。作者第一部分 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
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 “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
“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 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
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 嘲笑我画的杨桃时,
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 杨桃,
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
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
的角度看, 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
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 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
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 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 生的探究
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 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
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 说说”的步骤进行探
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 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
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 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 复朗读,
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
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 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
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 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
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本次的上传教案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
合理化的建议 。经过认真思索,采纳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将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调解,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四、说教学过程。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
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意思。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和颜悦色”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检查词语并学习课文
大屏幕出示词语( 指读、齐读)教诲的意思?课文中说谁的教诲使我难忘?请打开书齐
读该段。什么叫受用?(得到益处。 )由此可看出父亲和老师的话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1、课文当中,父亲是怎样叮嘱我的?请大家打开书找出课文当中父亲的话。
2、学生动手找,指名读后出示句子: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师说:父亲 对我的要求是严格的,那么我在学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有没有忘记父
亲对我的叮嘱呢?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画杨桃的段落)默读并思考:①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
的?②、我是怎 样画杨桃的?看你有没有神速的双眼,很快就能找出来。
出示句子:女生读!
5、假如你也是同学中的一个,看到的杨桃竟然是五角星的形状,你会怎么想?
6、当我把这幅画画完的时候,我的心情怎么样?


7、看了“我”的画,同 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
大笑,老师没有笑。)自由读课文6~19 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们两次对话的句子,自由
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对我的嘲笑, 哄笑 ;难过、内疚、惭愧)
8、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9、分角色朗读,你分别读出嘲笑和不好意思的语气
10、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 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
的座位上”, 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老 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出示杨桃实
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 br>1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
了变化, 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
12、“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出示老师的话,指名读。
13、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14、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15、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请找 出来。出示教师和父亲的
话语。读后讨论,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 的东西。)
16、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
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打也作者简介)
三、总结
当 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
也应实事求是,相信 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
们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 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 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你有哪些体会、感受,你从中明
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 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

我 认认真真看 老老实实画

老师 相信自己的眼睛


12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基本理念: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在阐 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 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学习。”

一、个性化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

我所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 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
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 ,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
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 的阅读兴趣,便于
阅读和理解。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 画师
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
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个性化学习要重视学生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加强体 验性学习。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
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 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
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 了生生对话、生本
对话的形式。

首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徒弟的 画。然后采用对话形式理解师傅为什么会称赞
小徒弟。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谁愿当小徒弟,你们有什么要问他的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

3、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

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并学习了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三、个性化学习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根据自
己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去体验,大胆 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让学生的学习
闪现创造的火花。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鼓 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当学生分段出现分歧时,我引导学生学会找依据理清结构。在结尾的拓展部 分,我设计了这
一教学环节:

过了不久画师又想考考三个徒弟了,于是他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1、出示一个徒弟的画,请学生评价这个徒弟画的画怎么样?

2、再请学生发表见解,你怎么画这幅画?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积极思 考答案。他们的答案恰恰就是课文中小徒弟“想


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13 和时间赛跑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 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
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 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
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 受,把时间变成了
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 间里
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
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 段话,明白
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 br>间的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 内容和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
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 后让学生联系自己
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 感体
验。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 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
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 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
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 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
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并体验,最
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 br>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定向——探究体验——反思升华——自主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 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
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 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
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 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
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 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
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 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
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 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具带鼓励性 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
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 讨论,学生有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明白 了: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不会去世;
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童年,“我”也会回到昨 天,我更不会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
样永远不能回来;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明天还会看到今天的太阳,鸟儿 还会飞过今天的飞行
路线,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并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一 去不复
返。学生在对文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谚语的探究理解中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有中心发言
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 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
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 探究理解过程重,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
朗读体验,(比如:(1)用悲痛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体验作者 的悲痛和时间的无情;(2)
用稍慢、无奈与沉重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时间的短暂与无情;(3) 用稍快而又兴奋
的语调,体验我跑赢时间奋和喜悦。)
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独立,内涵 辐射全篇,教学顺序可根据学生会报情况进行调整,以
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所以在学生读懂
课文 内容并理解体验后,我再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并谈自己的理
解,这样课堂上你 争我辨,气氛活跃,既开拓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再引导学生读文 章最后一自然段,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升华,使
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作者写出了这好的文章,可见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会在
文学 上取得成功吗?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时间赛跑,努力学习,并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 是也
会感到和时间赛跑其乐无穷呢?
3、说说自己和别人浪费了时间的一两件事,并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通过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时 间就不会事业有成,和时间赛跑是人生中的最大乐趣,
而且懂得了今后该如何珍惜时间,为培养学生珍惜 时间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 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
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珍惜时间
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我安排如下作业:(出示作业)
(一)、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谈谈你浪费或珍惜了的时间及感受。
( 二)、(1)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
们有哪些动人事迹 ?(2)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一分钟可以做那些事。

四、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万分(起因)
和时间赛跑:兴奋无比(经过)


假若……就……(结果)
这个板书一方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为下一组了
解文 章的顺序这一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时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情
感态度的转变过程 。
14 检阅
课前的点滴思考:

《检阅》一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 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阅读文本时,我仔
细研究了课文的人文性,因为只有找准了课文的基 点,教学中才能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俗
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确定文本的人 文性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之一。
这篇课文对文本意义的领悟可以是把握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 人同样的机会”。
但显然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解读。要升华检阅的价值,预测达到的效果是在学生的脑海 中建
构起这不仅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队列队形的检阅,也是一次人性的检阅,更是一次人生的检
阅。这似乎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难以理解。研究中我发现了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 人公是谁?从篇幅上看应该是儿童队员,但从内在中分析应该是博莱克,因为,
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他展 开的。但是,文章写博莱克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几十个
字。儿童队员在讨论博莱克的问题,却 没有博莱克参加。于是,我意识到了这里面存在着一
个很明显的“主人公缺失”的问题。博莱克的命运操 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自己却没有丝毫
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也许博莱克不愿意参加。大家 的做法也会让人理解成这是
博莱克的同情甚至是怜悯,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考的方 式,生成了一
种全新的思想,那就是:别人强加给我,要我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
有同意的权力,也同样有拒绝的权力。到这里,对残疾人的尊重就不只局限于给他和正常人
平等 参与的机会了,还在于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选择。这显然是大家对博莱克的不尊重。
这是作为一名阅 读者对文本进行的批判。三年级的学生也是无法落实这一步的。经过再三思
考,最终我把文本的落脚点放 在了对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的体会和儿童队员们那
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目标定位:
1、能根据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补充课文的留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设计思路与理念:
1、为落实教学目标,首先整堂课有一条明显的知识链。即如何引导学生感 悟博莱克身
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因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 br>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了整堂课。也可以说这两句
话 像一根线把课堂的几个环节串连在了一起。教学中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
志坚,顽强拼搏 精神;二是感悟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2、注重感悟方式,提高感悟实效 。教学策略的选择一切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了
让学生比较深入充分地感悟博莱克的身残志坚,顽强 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
爱美好的心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想像博莱克在 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
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代价;二是让学生充分与博莱克、与儿童队员对话,在与 文本、师生、
生生的互动中感悟他们的人文精神。三是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


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像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因而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如
果你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处理呢?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碰到过类似博莱克这样
的事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是不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呢?那么此
时的你 会怎样处理博莱克这件事呢?”四是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
出来,达到情感的 升华。
3、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曾有教育专家说过:“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 br>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本节课我也在努力实践这一句话。整堂课我就是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
个小 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的,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朗读。同 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的课例无论成败,我想只要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就足以,
我 们要坚信只有自己努力过并为之而付出过,我们新课程的探索之路才会越走越好!

15 争吵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 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
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 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
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先写“我”
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 承认
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
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
气的矛盾心态 ,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我”
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 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
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
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
学间发生的问题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任务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 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
理念。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 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
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 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
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研究性学习,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 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
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语言的 同时,学
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 件争吵事
件,行吗?
2、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 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3、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
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 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
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
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 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
验。)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 br>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
在事件 中的表现和进步。)
4、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利用 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
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 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5、小结本课
五、讲板书设计
15 争吵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16 绝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 本领,
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
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
绝招赞不绝 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质疑、导入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括号里的注音,读准确;
(2)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畅;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比绝招?他们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
绝招?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语,课件出示:
憋气 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攥得快 尴尬 撇到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握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他们比了哪几种绝招?(板书:三胖、二福、小柱子)
2、课文的哪几小节是讲第一次绝招的?(2~5节)
(1)、默读2~5节。
(2)、三胖的绝招是什么?(憋气)
三胖挺着大肚子,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 !”结果一个个先后都馓了气,
惟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伙伴们都竖 起大拇指,连声夸
道:“绝招,绝招!”
师:你觉得三胖的绝招绝在哪儿?
师:憋气时间比别人长两倍,难怪伙伴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绝招,绝招!”
(3)、二福不甘示弱,站起身来出了个什么绝招?(出示空翻图片)
(4)、这个时候小柱子有没有准备好绝招?如果有的话,他对自己的绝招有信心吗?
(5) 、这时候小柱子感到怎样?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小柱子此时的心情吗?(紧
张、着急、尴尬„„)
(6)、从哪看出紧张?(鼻尖出了汗)
(7)这个时候小柱子在心里说什么呀?(我没有绝招啊,这可怎么办呢?)
(8)没办法,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如果不拿出点绝招也太没面子了,于是,他想了
一会儿站起身来。(指名读——他 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往地上一撑,
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 靠树的倒立。)
(9)、哎呀,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这一倒立啊,反而是自己更没面子了。小柱子觉
得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3、蔫蔫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琢磨着:“他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绝招呢?
他们为什么就这么厉害呢?”
小柱子终于从奶奶的话中受到了启发,奶奶是怎么说的呢?(指名答)
出示奶奶的话:“有的 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的胖,气量比别人大;人
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 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 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
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 一种“绝招”,“镇”住
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 家都对他的
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质疑、导入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括号里的注音,读准确;
(2)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畅;


(3)边读边思考:课 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比绝招?他们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
绝招?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语,课件出示:
憋气 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攥得快 尴尬 撇到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握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他们比了哪几种绝招?(板书:三胖、二福、小柱子)
2、课文的哪几小节是讲第一次绝招的?(2~5节)
(1)、默读2~5节。
(2)、三胖的绝招是什么?(憋气)
三胖挺着大肚子,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 !”结果一个个先后都馓了气,
惟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伙伴们都竖 起大拇指,连声夸
道:“绝招,绝招!”
师:你觉得三胖的绝招绝在哪儿?
师:憋气时间比别人长两倍,难怪伙伴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绝招,绝招!”
(3)、二福不甘示弱,站起身来出了个什么绝招?(出示空翻图片)
(4)、这个时候小柱子有没有准备好绝招?如果有的话,他对自己的绝招有信心吗?
(5) 、这时候小柱子感到怎样?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小柱子此时的心情吗?(紧
张、着急、尴尬„„)
(6)、从哪看出紧张?(鼻尖出了汗)
(7)这个时候小柱子在心里说什么呀?(我没有绝招啊,这可怎么办呢?)
(8)没办法,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如果不拿出点绝招也太没面子了,于是,他想了
一会儿站起身来。(指名读——他 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往地上一撑,
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 靠树的倒立。)
(9)、哎呀,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这一倒立啊,反而是自己更没面子了。小柱子觉
得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3、蔫蔫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琢磨着:“他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绝招呢?
他们为什么就这么厉害呢?”
小柱子终于从奶奶的话中受到了启发,奶奶是怎么说的呢?(指名答)
出示奶奶的话:“有的 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的胖,气量比别人大;人
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 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勤学出“绝招”


17 可贵的沉默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 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
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 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
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


教 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
动的开展奠定基 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 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
理念,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
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
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
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
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 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 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
“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 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
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
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 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 生日,
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
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
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
了自 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
子们懂得了接受爱 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 习汇报相机板书,
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 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
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 生进行朗读体验。
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 的语
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
入第三个阶段,教 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 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
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 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
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 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18 她是我的朋友
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邓燕萍
一、 说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含 蓄隽永的佳作。作者
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 揭开,
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
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
要献血时, 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
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 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
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抓住课 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二、 说教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 师的语言,
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本课分三步进行:
(1)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2)精读品味,体会感情;
(3)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2、扣题法。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 课文内容后,说说“她”是
谁?“我”是谁?为什么要用人物的语言作课题?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 情况,用二三句
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训练学生审题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 /p>


3、谈话法。本课教学,多处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时,为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谈话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后,以自由谈话的方式
汇报自己 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对所理解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在谈话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发挥主动性。
三、 说学法
1、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 “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
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 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
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思维方法的 指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
内在意蕴。如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 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哭”的
词,再辨析这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讨论:阮恒 当时的心态怎样?使学生明白:阮恒从啜泣到
呜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痛苦、紧张、恐惧 的心态,可他没有中断输血,而
是在不断地掩盖自己,这正是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
3、迁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练习2的要求小结
出 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办法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四、说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时,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输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唤起学生对
小姑 娘安危的关注之情。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拨动学生的心弦。
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中自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4、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抓关键词,了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词,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
临 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
2、品词析句,感受悲壮。
( 1)决心献血。以课后思考练习2为例,让学生找出其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
放下——举起,从 这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 起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
(2)献血时的表情、动作。采用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先让学生从 文中找出“哭”的词,引
导学生比较“啜泣”、“呜咽”、“抽泣”这几个词的意思,提出问题:阮恒为 什么会这样?他当时
的心情怎样?再划出他不断地掩盖自己痛苦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 ,明白:
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真切地感
受这悲壮 的气概。
(3)解除“死亡”警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没事似的,< br>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虽然输血不会死,是虚惊,但他那纯洁无瑕、愿为朋友献出一切
的美好 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三)指导朗读,陶治情感
1、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的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
的气氛。 2、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
又举起来。 ”为表现孩子的思想斗争,“沉默”要读得缓慢、轻声;为强调精神紧张,读“颤抖”
的声音稍带发颤; “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
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学 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人物的心声。


3、图文对照情景交融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 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直观的形象,让
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课文第九、 十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看
课文插图,再图文对照读,强调重音、停顿、节奏、语调。体味其情感变化,使 阮恒的心灵
美自然而然渗入学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19 用生命编织的爱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 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
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
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 里跳出的
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
永恒的, 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 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
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 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 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还有“水”
也是 至关重要的,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童话中: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
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 。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
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 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
键词句。

2、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对妈妈的爱,对小动物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妈妈对孩子的爱„„一切的爱使
水罐不断变化着。这部分是阅读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变化是一次一次 地在升级,怎样让


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语言呢?我着重引导学生来感悟理解“小姑娘对妈妈 的爱。”让学生先读
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扣住“夜里”“哪儿”“喜出望外”等词语来展开丰 富的想象,
意在丰满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断挖掘出文本中蕴涵的浓浓情义来。

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真是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
神。使她 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 较几个故事情节:小
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 人,从
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
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
钻石,涌出 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
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 :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
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 、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
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 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
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 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
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 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
迹。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 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
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出疑问:

⑴ 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
中充满爱 ,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
美好的心。由爱而生的 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 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 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
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所有这一切都在“爱心”中发展,这样的 爱都是用生命编织的!
板书的最后,就完成一颗“红红的爱心”。


20 妈妈的账单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 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
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 到了妈妈给他的一
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 酬塞
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价、无 私和无声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
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 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
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 行动告诉孩
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 br>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
二、教学预设
( 一)、 心灵相约
1、 初读《妈妈的账单》对文本有初浅认识
2、 初步探讨母亲的情怀。
(二)、 真情告白
1、 通过两份账单的对比拥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2、 深入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三)、 心愿之旅
1、 聆听真诚诉说
2、 感恩的心放飞心愿。
二、设计理念

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的尝试
情感教学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阅读中,引领品
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 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
多情共振,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 命在阅读中成长,从而进一步加强情感的体验、升华。
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课时,课前讲了一个 感人的故事,《血奶》,为这一堂课的学
习作好了情感铺垫。
朗读是本课(独立自读课文) 的一个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我们
将“读”贯穿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 说,等活动环节,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
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 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从读中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课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读读课 文,说说你印象
最深的是什么?然后从他们印象最深的两份账单入手,让他们三读账单,读懂课文。第一 步,
我引导学生学习彼得的帐单,通过读体会到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第二步,通过我
的过度,出示妈妈的帐单,反复的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第三步,妈
妈没说一句话 ,只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这无价、无私的账单仿佛在诉说
什么呢?让学生感悟到妈妈 的爱是无声的。这三步环节犹如三个台阶引领学生步步登高,逼
近文章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然后让 学生联系实际回忆一下妈妈平时都为我们做了些什
么?此时此刻,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一个怎 么样的回家作业?师生深情倾诉妈妈
对自己的爱,就可水到渠成,使感情得到升华,使母爱之情得到升华 。
《妈妈的帐单》 教学反思
《妈妈的帐单》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母爱的无私,由于现
在的家庭,大 多是独生子女多,父母亲都把自个的儿子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
的爱,但是,大多孩子在享 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也该回报一下父母亲。因此,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自个反复读课 文,仔细体会小彼得的妈妈的帐单上是0芬尼,蕴
含着妈妈对小彼得的无价、无私、无声的爱。


教学中,我能以读为本,融合贯通全文,扣住中心,抓住重点,深刻的把握住课文的读
与想,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
导学生的观 察、思维、表达,使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与课堂参与欲望。 < br>第一,引题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开头,看课题《妈
妈的帐单 》的“账”字便能看出它一定跟钱有关。这样的引题简单明了,而且能很快地把学
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第二,有目的的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相关的具有
探究 意义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做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
内容。
第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所以我特别 注意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三读账单,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很好
地帮助同学们解决了重点的问题 ,理解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也突破了妈妈的良
苦用心使儿子转变的这一难点。这样的引导真 实感人,富有说服力。
第四,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 ,引读、
齐读、小队读、默读等进行实实在在地读账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第 五,结尾设计巧妙,富有感染力。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爱的基础上,
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 力的歌《母亲》,在歌声中倾诉妈妈对自己的爱,来结束全文,使母爱
之情得到升华,突出了主题。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我认为自己在上这< br>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
学生 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
味,让学生在读中 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
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 地流下了眼泪,甚至连听课的老师也流泪了,情感得到了进
一步体验、升华,使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 命在阅读中成长,引导了他们朝着真、善、美
的领域去发展。



21 太阳
一、说教材
《太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 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
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 密切的关系。全文
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 说明
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的。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 的基础上,用
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一下几方面教的: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找出说 明
文在结构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规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课文第一段为了讲清楚太阳的 三大特点,
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给学生的感觉是一目了然。但是为什么要引用传说,就是为了增< br>加文章的生动性,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说,太阳
很大, 会发光,会发热。为什么又提到了地球和钢铁呢?这就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抽
象的数字具体化、形 象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
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 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 法。
|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
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有个别学生可先背诵
课文 。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全
文分为两大部分, 概括出每部分的这样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
什么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
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子了 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总结每一段的写作方法,掌握说明事
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 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
确、简练、明晰、具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
制 作了课件。利用幻灯放影像。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
的关系确实很密 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
下的印象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经验,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 之后,制定本节课
的知识目标:一是了解太阳的三大特点,二是使学生知道太阳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 关系。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即能力目标。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时,就
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好坏,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师在课堂45分钟内给 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怎样,
学生能不能按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尽量使 课堂每一分钟
都能合理运用,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少讲,甚至不讲。在自己预先想好的导学提问的指导
下,启发让学生思维,用板书直观地再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让学生手脑并用,达到启
发思 维的目的。
最后的达标测试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
内容理解得怎么样,也就是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通过让学生做这些题目,可以验证出教学
效果 是良好的。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 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
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22月球之谜
一、讲教材
1、教材简析:
《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
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
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 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
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 ,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
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 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
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 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
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讲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 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讲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发散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每当夜幕 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
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
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 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
吗?
(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为新课起到
了连接的作用。如此激趣 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
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
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
世界,将 学生带入神秘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 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收获,培
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 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 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
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 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
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 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
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 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 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
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 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
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
握它们。 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
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 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
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 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
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 习语文的兴趣。)
3、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学生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服。)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


(3)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4、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
会被人类 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
读)
五、讲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一、说教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我”的亲身感 受告诉我们网络的
用处,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 要点,
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是本课的选编意图,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
学习经验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
因此,我通过直观教 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手段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
解;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共学, 使学生解决疑难达到自我领悟。

二、说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本 课1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
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 子邮件、羡慕”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继续增强学生将网络成为自己学习伙伴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学或是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能力。
2、能利用网络资源,查看、收集、了解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什么?
进行交流。
3、能用留言板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


三、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四点:
(一)通过声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在课前,那么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故事吗?
学 生肯定会兴趣盎然。随后我就播放录像并说:“有一位明明也和大家一样,对网络充满了
好奇,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在网上时大开眼界时神奇经历。(揭示课题)”
(二)通过声像介入,激活学生情感:
在揭示完课题之后,我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下面,就让 我们小朋友边看动画、边听
课文录音,待会儿请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时,我就向学生播放 课文录音和动
画。这样一来,通过媒体的介入,通过网络声像效果的作用,使原本静态的东西变得生动形
象起来,学生在感官刺激下,激活了内在的情感。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本文
也有 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我下面的深入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三)网上协作学习,解决学生疑难。
由于,我班学生差异性较大,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在课堂上经常会感觉“吃不饱”;
而 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经常会感到“不宜消化”;在教学中,我也往往会感到顾此失彼。
那么如何兼顾 到每一个学生呢?网上合作、互动学习就为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深入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 教学:下面就请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学建议自学课文的小节。自
学建议:1、轻声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 式学习字词。2、想一想:为什么说,通过找关键
字、关键句来阐明你的观点,并在BBS上发布。这时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读课文,抓关键
词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信息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将自己找到的 内容和感受发布在
BBS上;信息能力差的学生则允许他走出座位,与他人共同合作、研究、学习。这样 一来,
强者带动弱者,尊重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而网上发布,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
学中来,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中,只有能说会道的学生出尽风头,抢着发表自己的
观点,而一 些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永远缩在后面,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随后,我就让学
生到大组进行交流。在交 流过程中,我就对学生交流的内容及时进行点拨、归纳、评价。并
对学生找到的词句指导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学生只有
在 多读中才能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自我消化与吸收。因此,在大组交流之后,学生理
解了,我就让学 生再去读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时,学生可以戴上耳机再一次
倾听老师的示范读或跟着读; 可以邀请伙伴合作读或比赛读;也可以点击音乐配乐读或点击
录象配音读;还可以邀请老师挑战读。这样 一来,通过多种手段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达到
了高潮。
(四)课后拓展训练,开拓学生视野。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语言文字的大千世界,教师要善于挖掘课 文的空白处,精心选取训练
点,同时还要注意练习答案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广阔空 间。在课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课前,我们小朋友,还查到了网络的许多作用,那黄老师将你们的
资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整理,你们想看吗?
这时,通过网上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的兴趣。而在浏览过程中,学生也会注意
到老师将自己找到的资料分类归纳在哪里。教师就通过自己的示 范,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要
逐步学会归纳整理资料的意识。这样一来,整个教学就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 和短暂的课堂
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4 果园机器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 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
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 样的叙述
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
力。
设计理念:
简明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 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教会学生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选与整理。
二、 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达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吗?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结,机器人,服务于人。
三、畅想心中的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学习难点:
继续培养学习后进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它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只要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关
于机器人的 知识那是应有尽有,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
机器人的资料,还进行了 认真地整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喜欢我收集的这些资料吗?喜欢我的汇报方法吗?同学们以后收集 资料的同时也应
该学会对内容进行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想不想对机器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这里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书:果园机器人。
独立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是不是为了好玩呀?板书“服务于人!”
三、设计心中的机器人。


25 太阳是大家的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 了太阳的金光,小树
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 这一自
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
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 任和理解,人类才有
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 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
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
课的教学方 法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歌曲《七色光》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美,在读中 感悟太阳落山的美
景,在读中感悟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在读中感悟太阳是是我们大家的。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三) 说学法
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个体读、同位读、四人小组读、给好朋友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等,在书声朗朗中,感受诗句的美。
(四) 说教学程序
1、导课。播放歌曲《七色光》),师生拍手唱歌。
过渡语:太阳是温暖的 ,太阳是美丽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
课《太阳是大家的》。板书:25、太阳 是大家的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词自然引入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检查生字词。
(1)抽读老师手中的词卡。
(2)同座位同学交流每小节的意思。指名读诗歌,说意思。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用词卡来巩固学生的生字词。而且让
学生划分 清楚小节,与同位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3、品读诗意,体验太阳落山之景美。
(1)展示图片:太阳落山的时候的情景。 说说图意,指名读第一小节,师范读,说体
会,整体美读。
(2)这么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自由试背。
【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 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自然仿佛溢于眼
前。老师的范读将学生的朗读又推进了一个层次,有指 导,有感悟,教学出现了层次性。】
(3)学生仔细观察第二小节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在学生的自主汇报中,了解诗句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省略号中省略了太阳< br>做的许多好事,师趁势让生进行仿说练习。
(5)把本节诗句读给同位同学听,读给好朋友听 。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导读下,看着黑
板进行背诵。
【“说”必须读文,必须观察和思考。 这种熔“读”、“思”、“说”为一体的“体验
学习”,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珍视的是学生的独创性 ,发展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语文素养的提高。】
4、升华情感,丰满文本,体验太阳之情美。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小节。
(2)指名汇报朗读,用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带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体会, 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合
作,由老师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己学习,使一个能力的提升,在标点符号的 处理上,考虑
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的标点符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朗读中自然的读出了
语气。】
(4)师提示:太阳是无私的,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她又来了不同的国家,传递了 世界
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想想:太阳在其他国家又做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中,师巧妙地串读课文,自然的回归到全诗的第二小节,直至课题。
由指导读最后一个句子,引入问题:外国小朋友在等什么?盼什么?(指名说)
【在师生的 接读课文中,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从第四小节过渡到第二小节,最后点名主旨:
太阳是大家的,即是回归了 全文,又将主题再次的明确,提升。】
(5)升华主题,倡导世界和平,体验太阳和平之美。 < br>(出示几张战争中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然后全班配乐朗读,体
会自己的幸 福生活。
(6)听了你们优美的朗读,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们走来了,(出示书中的插图)你想< br>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自由写作)交流。
【在朗读中体会太阳带给我 们的温暖、快乐、幸福。通过战争中孩子们生活现状的对比,
更有力于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带给我 们的安宁。只有在和平中,太阳幸福的光芒才能
普照大地。】
6、作业超市:
(1)把小诗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写写小诗中第二小节中省略号后的诗句
【作业设计也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
(五) 说板书
25太阳是大家的
鲜花 小树 小朋友


和平 安宁
幸福 快乐


26 一面五星红旗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 动中发生
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面包店老板 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
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引导学生了解面包店老板 态度变化的原因,感
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难点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 祖国的
人是值得尊敬的。
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 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
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三年 级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
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短片(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夺 金牌的颁奖场面),让学生
说出自己看到国旗时,想到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 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说学法
整节课 上,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等朗读形式,把学习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书 声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看 短片(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夺金牌的颁奖场面),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国旗
时,想到了什么。板书 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学生自由读 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合作:轮读生词卡,互相纠正
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 决:课文围绕什么来写?几处写到“五星红旗”?画出有关
句子。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 让学生勾出作者“爱红旗”的句子自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
点而铺路,培养学 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机解决问题。
(1)“我”在漂 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个别读。(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
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 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


齐读“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 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
走进一家面包店。”把饿的感觉读出来。
(2)到了面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吗?自己读。
这个老板不顾我身无分文,不顾我一身伤痛 ,居然双手一摊,老板来写一写“摊”,就
是这个老板,居然把我送进了医院„„生接读。竖起大拇指, 全班同学一起做,齐读这一段。
老板再来写一写“竖”。
一摊一竖,原来你是摊摊手,现在 却竖起大拇指,肯定有问题?问一问老板,是什么原
因呢?现在想说一说吗?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同学,让 我们自己来找到答案好吗?
【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能切身体会作
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齐读。
当老板明确提出要用手中 的面包换我手中的五星红旗,学生齐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
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师范读,个别生模仿读。我为什么愣了一下呢?(换不换呢?)久久地凝视着这面鲜艳
的五星红旗,我的 心里会想起什么呢?现在拿起笔,把我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交流。
【以生为本、 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 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在“读文”与
“悟道”中搭起一座桥。】
三、情感的提升:
1、为什么老板的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2、这时,我发现什么?我在这里要感谢老板的什么?单单感谢老板的救命之恩吗?
3、只 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会像课文中的我一样去维护国旗
的尊严吗?
【设置问题,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又能够走出文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四、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写自己读后的感想。

说板书:
26、一面五星红旗
我 ﹖ 面包店老板
摊 → 竖


27 卖木雕的少年
一、说教材
《卖 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这篇课文讲述“我”到非
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 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
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 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
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 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选
编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 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


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 会恰当地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定为两个课时完成,其课时目标分别
为: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字,写14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5-15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
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我把 第二课时定为说课对象。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运用简
化阅读教学手段,抓课 文重要句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
朗读来体现。”这一目标既是教学的 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 定着教学方法的运用。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
够成熟,但他们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较强,可塑性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遵循因材
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要有发展;不是同步的 提高,但要有提高;不
追求相同的规格,但必须合格。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 握知识,
运用知识。使“预设和生成”为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基本原则。针 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 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
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 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 帮
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
的 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升华
对买木雕少年的喜爱之情。
4、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 相关背景资料的
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地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1、在朗读中学习本文语言的用法,体会文章的主旨。如四字词组和两个“遗憾”的不
同意义。
2、学会自主探究,他们带着要求自读自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形成
新的技能 。
3、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如:爱不释手 栩栩如生 各式各样 名不虚传 琳琅满
目 构思新奇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读一读,然后选用这些词语口头说说自己眼中的瀑布或木雕。
(这 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文中的四字词语,还巧妙地运用这些词组来复习第一课时所
学的内容。对词语的运 用,可以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更好地进入下一步的新知学习。)
(二)读文感悟
1、教师谈话导入,并提问: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通过“我们是朋友”引出课文第13、14自然段,在指导朗读过程中,突出“朋友”一词。
(本文中卖木雕少年的一言一行,跟“我”可能是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密切相关,
全文浓缩成“朋友 ”一词,把本课内容给读薄了,然后以“朋友”为本课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引领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 我的友好之情,又把本课内容读厚起来。)
2、过渡,质疑: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四人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各自读后的想法。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自行交流学习 成果,来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的要求。)
(3)集体交流。预设:
①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少年为什么猜测我是中国人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通过卖木雕少年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他的 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让学生真正
做到读中感,读中悟。)
②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文中两次出现 “遗憾”,可 其表达的意义却不一样,让学生明白一个词语在不同的环
境中意思也会有所不同,从而感受我们祖国语言 的丰富性。)
③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 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
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④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而不说其他国家的人是他们的朋友?
出示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资料,如:周总理访问非洲;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坦
赞铁路。
阅读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以此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
(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 洲的资料对理解本文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
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局 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的补充也是我们理解课内
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阅读课外知识 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指名朗读交流。
(这环节的安 排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体现朋友间的友好,并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
读,让学生抓住文本读进去,又 以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朗读课文“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
能力在此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1、课件出示情境:那天晚上,“ 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
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 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
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书写交流。
(情境地创设,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并把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结合到一起 ,不仅提高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把他那真、善、美的美好品质永
远保留到学生的心中。)
3、谈话总结:非洲赞比亚的风景美,木雕美,那里的人们更美。 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
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各族人民都 成为朋友。
(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br>让学生回味无穷。)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6册第28
课,由一篇通讯改 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
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 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
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 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在学习本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 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
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 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
料, 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放 在教学课文前作
为新闻背景来阅读,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讲授时由 于本课是一篇通讯,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引导学
生热爱课文,采用多种形式 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
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 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 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随文识字,多种方式再现巩固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重要的词句 。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
实生活紧密结合。

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
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 ,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
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 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
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 危险的处境中仍然
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 个男
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
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
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再经过朗读


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 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 力量读
→学生理解分析→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投影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
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这时候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
国国际救援 队,真棒!”

又如:“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学生理解分析。

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教师小 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在这时回顾前文、感悟 文情,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
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 生齐)“„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
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把学生的情 绪引向高潮。最后图片赏析,结束全文:这就
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 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
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学生看图片→此时此刻 ,你们一定有很多
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这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小结:是啊, 通过
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在清楚课文内容后,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文中,
领悟深刻的 主题思想,激发起热爱和平感情。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
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 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
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 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 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也积极地参与国际
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 序安排
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
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
人民的帮助 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创设情趣,把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 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
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 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
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 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
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 人民发扬人
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br>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围绕重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小学 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
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 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
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 ,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
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 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 读教学的基本规


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利用课余 时间让学生收集或
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 “国
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
典并结合 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
按老师问题的提示, 在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课文学习的环
节。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 利于学生渐入佳境。
还采用直观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表达的 欲望,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
章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这也体现着大纲
的要求。再 用感情朗读来表达,并加以评议,从而沟通了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也为更好地
揭示中心段落种重要的教 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板书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 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
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 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
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9 古诗两首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
神话故事”而选编的。《乞巧 》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嫦娥》一
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 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
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 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
度。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 可以了。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3、教学重难点:把学生带入情境, 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
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 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
想象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 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
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为:
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
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
而深刻体会到 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 文字训练,
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 br>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 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
极感悟。
三、说学法
分学习小组,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四、讲教学程序
(一)活动导入。
1、学生朗诵自己积累的和中国传统节日及神话有关的古诗。
2、交流自己平时学习古诗好的方法。
3、导课,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解诗题:学生读题,理解课题意思。
2、知诗人:教师简介诗人的情况。
3、明诗意:
(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找 找你身边
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学生讨论)
(2)交流: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a、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b、(指诗第一行)在七月 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
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出示课件: 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学生说)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 吧!(课件天文图)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 下,
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
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c、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 ?读读三、四行。(学生读)
(学生自由说)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
么呢?(织 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
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 —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 br>(六一儿童节)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
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
多) 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 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
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 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
读,齐读)
(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三)体验升华,诵诗句。


1、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合作读)
2、体会意境,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四)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有
兴趣的同学在课后 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五)作业超市:
根据教学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的“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设计了这
些作业:
1、背诵古诗;
2、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讲给别人听。
五、讲板书设计
解诗题:乞巧
知诗人:林杰
明诗意:碧霄 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诵诗句: 啧啧称奇 感慨
第二教时的教学安排
进行《乞巧》的复习检查, 然后半扶半放地引导学生学《嫦娥》,质疑问难,对他们不
懂的地方稍加点拨,要求学生能理解字义,理 解诗句,熟读成诵,并能体会诗人身处孤寂中
的感受。


30 西门豹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 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
选编的。课文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 。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于是就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邺 地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 事的地方官形
象,热情的歌颂了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人 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文章蕴含的思 想感情;学习西门
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
朗读体会法:简化 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
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 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表演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 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讲学法
入境体验法: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 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
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讲教学程序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二)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 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
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 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
形象。
(1)、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 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 是什么?最主要
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 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
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 重点学习、讨论的
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
让学生自主交流文中的语 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
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 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
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 说的巧妙所在,同时领略作者描写的传神所在。这样的训练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 ,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6)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观看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动画片段后)
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学生自由
发言。
(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 时,让学生进入
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 升
人物形象。)
(7) 表演,综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 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
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要鼓励学 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
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 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意 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讲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救新娘
投巫婆
惩官绅头子
吓官绅


假话真说 巧妙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
缓话急说

31 女娲补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一、说教材。

《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一个流传千古的神 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
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 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
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 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 话故事的兴趣;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 困
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精 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生
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 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炼石补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能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学习兴趣。科学合
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达成教学目 标,为了学生有所收获。我计划两课时
授完本课。
为了突出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年段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如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
熊大火、 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尊心。
这样,经过整体的感知和对经典句子的深入体悟,第二课时便可以回归到整体,采用多
种形式, 如复述、抄写经典句子等,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文中规范、精美、鲜活
的言语材料,积淀语感 。如果班级基础扎实的话,还可以设计语言的实践作业,把积累的语
言、语感运用到写作或说话中去。

三、说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 出,要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在学
法指导中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情感体验 。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
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四、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 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
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 标准》中明
确提出“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 br>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
考。因 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时我采用了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围绕三个问题:1、
女娲为什么补天?2 、女娲怎样补天?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我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 神奇,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 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改变以往重文本、轻
情感,重灌输,轻体验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五、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激趣。
我根据学生喜欢 神话故事特点先让学生说说你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如《西游记》、《封
神榜》、《宝莲灯》„„等。使 学生对“神话”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中体会神话故事的有
趣、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 ,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
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 注意,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
趣,也使学生初步感受、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二)由图入手,揭题释题。
接下我利用文中插图,用美丽的图画再次吸引学生,并感受神话故事的 神奇与神秘色彩,
由此引出对课题的理解和课文的学习。我是分二步走的,先出示插图,教师解说:这也 是神
话故事中的人物,你知道她是谁?针对学生的回答板书女娲,并让学生说说对女娲的了解,
再教师作补充: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
了小人,创造 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
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并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女娲在干什么?再次板书补天。
第二步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 知道什么?借机梳理问题(1女娲为什么补
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天的结果是什么?以此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学习习
惯。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把神话故事的有趣 、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丰富的想象力的教育润物与无声的渗透其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 一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把课文读通读顺,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感悟 课文的前提
和基础,更何况这是三年级的学生。再说自主读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 br>身学习打基础。


在检查课文字词这一块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以避免学生的心 理疲劳,并引导学生复习
巩固已学过的识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 行大面积的
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

(四)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解疑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
引导学生 有感情朗读,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一个问题是女娲为什么补天?我主要抓住描写女娲着 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
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第二个问题是女娲怎样补天的? 当然要体现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
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主要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
句,如为了找五彩石,“她忙了几天几夜”“炼了五天五夜”中 的几天几夜和五天五夜,都
不光表示时间,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之长,女娲心情之焦急,女娲行动之劳累, 从而体会到词
语中所包含的意思,所蕴藏的情感。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
感,读出课文的神韵。
第三个问题在学生回答时,我将着重引导他们理解“传说”这个词语 的意思,其目的是
让学生充分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突出学生的自读
自悟。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深入理解,体会神奇。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体会传说故事的神奇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
女娲为了 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深刻的感
受?
突出以下重点小节:
1、“神话故事”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2、女娲是一个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英雄。
3、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
量,还希望人们都能 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我适当引导:“既然女娲如此伟大,我们又是 如此尊敬和爱戴这
位伟大的女神,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来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此时学生必然群 情激
昂,朗读兴致很高,通过齐读,学生对女娲的伟大之处体会得更深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中
也自然会为能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荣兴和自豪。这在无形中又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集
体荣誉感的目 的。

六、指导书写

为了避免学生疲劳,我把13个要求 会写的生字分散安排到了两节课。这节课主要写六
个字。注意了写字的质量和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七、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为什么补 怎么补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安居乐业

起火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给女朋友的道歉信-岗位竞聘演讲稿


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滨州人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离骚教案


完整个人简历样本-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中华卫生人才网-海南大学研究生


老人节-51长假


吉首大学研究生处-优质服务月


包头铁道职业学院-雷锋手抄报版面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