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玛丽莲梦兔
944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12: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注会答案-福建二本大学排名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黄应淳)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 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
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 动。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
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衡、提质量” 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br>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更加
符合教育规律和促 进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
各校领导要加强指导,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活动。要结合本校 教师特点,深入
学习领会新版“学与教”设计的变化,一是研究重点,将讲学稿模式由原来“学
与教”设计项目转化到“学与教”设计教学环节中,二是创新空间,由原来确定
创新步骤到所有教学过程 设计由学校与教师自主,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去
实践、创新。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工作、认真研 究,提高质量。
各位任课教师要通过精细备课抓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科学确定“三点一项”
(课标点、知识点、考点、能力项),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互助交流、面向全体、
培优补差、“潜能”开 发的新模式、新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所有
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让所有班级的成绩 都能提升。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
市教育 教学“研学创新”氛围,让教师提高质量过程逐步由“讲学”走向“导学”、
再到“自学”,从而继续推 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
高中高考成绩,让家长的企盼变为现实,创办让家长 满意的优质教育!































































( 数学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
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
千克,数学广角—推理, 总复习。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万以内的数位
顺序,会读、写万以内 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 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认识简单 的统
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 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
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 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
并能结 合实际进行估计。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
=1000克。

7、初步感知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判断生活中的这几种现象,能利
用这种 现象进行剪纸等活动

8、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安排了数据 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
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 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
理,总复习。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 计的意义,学习简
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
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 若干个一位数
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 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
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 事
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
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 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
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 让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 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开始,都安排了既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又包含数学知识的主题
图。使各部分知识的教学都 从学生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或现实背景引入。教材注意提供
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 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以前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 钉子板等,仍可以继续
使用。另外本学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 易天
平、学习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等。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3个学期的学习,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

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

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

完成的学习内容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而且还有一

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其思维的发展,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实践创新的能力,发展学

生合作的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数据收集整理(3)表内除法(一)
1
3.2—3.6
4
(1)

2
3
3.9—3.13
3.16—3.20
表内除法(一)(4)
表内除法(一)(4)
表内除法(一)(1)图形的运动(一)
4
4


4
3.23—3.27
4
(3)
图形的运动(一)(1)

5
3.30—4.3
4
表内除法(二)(3)
表内除法(二)(2)

6
4.7—4.10
3
混合运算(1)
清明节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13—4.17
4.20—4.24
4.27—4.30
5.4—5.8
5.11—5.15
5.18—5.22
5.25—5.29
6.1—6.5
6.8—6.12
6.15—6.19
混合运算(4)
混合运算(2)有余数的除法(2)
有余数的除法(3)
有余数的除法(3)小小设计师(1)
万以内数的认识(4)
万以内数的认识(4)
万以内数的认识(4)
克和千克(2)数学广角(2)
数学广角(1)总复习(3)
总复习(1)期末复习(3)
4
4
3
4
4
4
4
4
4
4


劳动节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从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有关问题,并进行解答。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

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

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



教学方法设计: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

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

力,

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5、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分析

除 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
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 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
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 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
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
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 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的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教材中为我
们提供了大量的主题图,练习中提供了多样的练习形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表内除法练习表等等。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 被学生理解。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 —6
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具
备学习这部分知 识的经验和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平均
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能体会除法 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
式。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能够熟练地
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

教学方法设计

1、除法意义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2、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3、在操作、想象过程中 ,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
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5、在教学“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要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
思考,发现求商方法。交流时,要展示学生 不同的策略。如实践操作的方法,
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解决问题;连续做减的方法;用乘法 口诀
求商的方法。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能判断生活中的这几种现象。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资源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

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本单元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认识生活

中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又通过设计形


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


整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教学中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各

种现象,抽象出数学概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

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

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

1、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教师可利用实物演示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做成课

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

2、鼓励学生通过动作或符号来模拟、表征物体的运动方式。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
般方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会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
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
成功的乐趣。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习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基础上,
综合应 用表内除法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除法运算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口
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 ,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主要是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 探索、感
悟、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
习能力,运 用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乘法口诀求商方
法的同时,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方法。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并且已经熟练背诵7-9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思路和方
法与前面是一致的,只是数目大了些。因此,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
探究和合 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设计 :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方法。 2.提供学生探索交流的学习空间,在练习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索交流的机
会和空间,如开放性问 题等。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3.以解决问题为载体,让学 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 的数感。
课时安排: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课时
解决问题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 < br>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
略和方法,并逐步学 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 、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
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运算顺序是 教学
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
步骤是教学的难 点,教材在例题里划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
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 在什么位置。教学列综合算式
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同时让学生体
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了连加、连减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第
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 法,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合作,逐渐掌握加减、
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 序都要从左往右依
次计算,同时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设计: < br>1、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
—按次序进行计算—— 反思积累体会”的过程,既要发展数学思考,又
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2、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掌握运算顺序。

课时安排: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时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2课时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部分内容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
除法的联系,同时还是今 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
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有二: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让学生能在具体 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和
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力求通过创设富 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
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达到理
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目的。内容 的设计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注重选
取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 了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参与
学习的经验和基础。

教学方法设计
1、利用教 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可以联系学生身边发生
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 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
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
学化”的过程, 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 念的形成,从而为计算教学做好
准备。
3、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 ,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
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
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br>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
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 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
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 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
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
2、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数的数法。
2、正确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教材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每个画面 都尽量蕴涵丰富的
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
数 的概念。还可以自己尝试制作一个数位表。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为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基本情况: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
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 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学生抽象 能力较差,在理解千以及
万以内各个数字的组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估算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应注意结合具体的练习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教学方法设计: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比如数一数 、拨一拨、猜一猜、写一
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 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
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资源分析:
本 单元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
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运用质量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 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教材还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 买回的苹果、鸡
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 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且学生也刚学
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了解了比较大的数。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认识质量
单位 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称
量工具秤,知道用秤称物品 的方法。运用质量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计: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
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 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
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 让学生说
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 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
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 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
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 br>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 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
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 果的差别,从而修
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
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
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 材。有关逻辑推理
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人们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
法 律活动(如侦破、审理案件)都要用到推理,计算机就是以数学逻辑为基
础的。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就是通 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
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 这些数学思想
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
“握 手”“猜一猜”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
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并学会< br>通过推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已经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学以活动为
载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自主 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
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其全程。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中, 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渗透了简单组合及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接 着在具体情境中进入摆数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 发,
适当增加了难度,将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做到了“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 教材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
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 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
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识。
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
体会到有顺序、 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15分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一)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 能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难点
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过程
课前
教学课件
准备
学与教方法、手段 内 容 与 过 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
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
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 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
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
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 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
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 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
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
大 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 行调查统计,看看
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 班
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
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颜色
人数
谈话、指导相结合
法,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
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 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
颜色就举手表示 。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
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
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
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
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 人数不
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 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
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
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
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
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
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
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最喜
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
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18分



2分
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
问题的探讨,师生互
动,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让学生亲身 经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独立尝试
全班交流






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
哪种颜色合适?
统计表



















课题

课型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并接 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
重点 难点

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的预测。

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课前
教学课件

关键
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准备

学与教方法、手段

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



、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

赛,我班要从×××和×××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分 5
二、 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创设情境,从学生喜
(1)收集数据。
欢的事物引入,激发


教师引导: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
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分 15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




个你心目中的故事大王的名字。



(2)学习记录方法。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
采用讲授法、讨论


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
法、发现法让学生在


工合作。)
引导中探索,探索中


指名学生说,如画“○”、画“∣”、画“正”等。请方法独
发展,发展中提高。


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


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故事大王。




18分




2分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
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实际小结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
生自由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
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 们还学到了统计
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
日常生活中可以统 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
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交流与实践,掌
握知识。





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练习一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
课型 练习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

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重点
关键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
集和整理数据。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
问题。
难点
课前
准备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
5分







15分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
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 小
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
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
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
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
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 各样的车
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
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 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
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学生进行分析、推
理、判断,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br>









18分








2分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
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
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
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
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
因此, 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在收集、整理、分析、
决策过程中相互交
流、相互沟通、相互
促进




练 习 册 中 的 部 分 习 题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课题
课型




重点
新授 授课时间
平均分

总 第 节 数
4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 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 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
“平均分”物品的几种 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课前
准备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关键
时间
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内 容 与 过 程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
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学与教方法、手段
5分





15分



















课件出示
学生观察后汇报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

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讨论法:充 分发表学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
生的意见,体现学生< br>是学习的主人。
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发现法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讲解法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平均分的方法。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



17分
















3分

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归纳平均分的方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


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


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动手操作,巩固平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让学生在运

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


的认识。

3.(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还可让学生用画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一画的方法,往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个花瓶里插花。借
四、总结
助插花活动,让学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体会平均分的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
含义。
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


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填空。
1、有9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分得( )个桃子。
2、有12块糖,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 )块
糖。如果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 )块糖。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分 5













分 10



















分 15








平均分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5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 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平均分的概念。
(2)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学习例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个人展示,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租几条船”的办法和结果。
3、小组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全班评价。
生1:4人一条,可让每4人站一队,有几队就租几条船。
生2: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生3:我是用乘法算的。6×4=24,所以要租6条船。
生4:我是用除法算的。24÷4=6,所以要租6条船。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 多的方法,都很好。这个问题
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
难点
课前
准备
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把一些物品按每几
个一份平均分。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课件出示情景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例举法:全班交流汇
报,交流各组的不同
解决问题的办法,体< br>验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化。


练习巩固。动手操
作,巩固新知,使学
生感受平均分在生
活中的应用。





























































7分






3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
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2)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
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 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
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
同平均 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
多。)

四、开放训练,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动手操作,体验不
同的分法。



发现法:注意让学
交流、展示平均分
的结果。











列举法:让学生感
悟“平均分”现象
在生活中的应用。





填空。 课
有16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人,每个人分得( )个后
桃子。如果平均每个人分得4个桃子,可以分给( )个人。 反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 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支;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支;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15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6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
的写法和读法。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

内 容 与 过 程
一、绘图情境,初感除法
1.师简笔画12个桃子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
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
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然后汇报分 的结果:先把桃子每盘放1个,
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子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
为 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2、小结:把12个桃子,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桃
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3、教师解释含义:像这样把12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
里,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
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
书课题 :除法)
二、引图说话,理解除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
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
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画图即兴,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
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难点
课前
准备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例4挂图、学具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讲解法:使学生在头
脑中初步建立除法
和平均分的关系。











讲解法和演示法相
结合:便于学生理解
除法的含义。


























20分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3、理解含义与读法。
1)、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 、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
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 以4等于3。
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
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4、总结提升。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的做一做。
提问: 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 写18;平均
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
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 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
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练习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
的机会。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 的结果。
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
式的实际含义。
4.完成教科书练习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
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
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
的写法和读法。


注意采用“开火车”“接
力赛”“抽卡游戏”不
同形式组织练习 ,让学
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
中掌握知识。


练习法: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
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
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
识。


读出下面算式。



14÷2=7 24÷3=8 32÷4=8





56÷7=8 42÷7=6 64÷8=8



63÷7=9 72÷9=8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分 5



























分 15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7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多少份,也
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理解除法
的含义。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1、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 以分给
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
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 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
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
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
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 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
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1、 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学教师巡视,对操作错 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
师要强 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难点
课前
准备
理解除法的含义。
例5主题图、学具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教师演示分法,使学
生感受平均分,为新
课学习做铺垫。













动手操作:学生亲身
感受分的过程






讲解法:
通过例题揭示除法
的含义。有利于学生
理解除法的含义。
























17分

















3分







填空。



15÷3=5 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 ),商是( ),读作



( )。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例5:20 ÷ 4= 5


被除数 除数 商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 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
是可以放5盘,5盘分的份书,写在 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法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
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第练习三的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教材上分一分,圈一圈,根据分的结果写出算式。
2、完成书本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讲解除法算式的写
法。


讨论后理解除法算
式的含义







练习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分 5

















分 30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练习课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8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 的问题,进一步
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

内 容 与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 从
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
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 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练习
1、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
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复习把两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
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
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具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难点
课前
准备
谈话法:让学生感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轻松的谈话中进
入学习。










举例法:引导学生从
身边去发现除法问
题,激发学习兴趣。




练习法:复习除法算
式的读写方法及除
法算式的各部分名
称。



2、完成完成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
通过让学生看图,



一步理解图意,正确

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

写出除法算式,重点


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
区别两种不同的分


法和得数后面单位

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
名称的写法。




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3、找朋友:完成练习三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





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





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游戏形式使学生在


玩中获得知识。

4、完成练习三第10题。




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5分
三、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列式计算。

3组同学在玩踢毽子,每组有5个人。一共课


有多少人? 课



( )□( )=( ) 后



15个人分成3组踢毽子,每组有几人? 反

( )□( )=( ) 思

15个人踢毽子,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

( )□( )=( )




练习课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5分






10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9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3、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求商的
方法,正确求商。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 )=8
( )×3=12 ( )×4=20 5×
(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创设情境
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三、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
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 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
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
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求商的方
法,正确求商。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 三的第3题制
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
生准备12个○卡片。

难点
课前
准备
学与教方法、手段
复习口诀,为学习新
知识奠定基础。












课件或投影出示例1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
己亲身经历探究除
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

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演示法


四、练习
15分



1.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练习法:巩固用乘法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口诀求商的方法。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




句口诀想商。



3.练习四的第3题。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




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



商是1。
发现法:通过



观察,让学生发现被


五、总结
除数和除数相同时,

1.请学生谈收获。
5分
商是1.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

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就用哪句口诀求商。我们再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

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不少新知识,老师相信在

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2.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



面有( )个(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4=3



想:4和( )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15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0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求商的方法。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掌握用口诀想商的思路
会表达自己的计算方法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掌握用口诀想商的思路
例2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7卡片;
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复习 动手操作并列式从
而复习旧知。
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


1.呈现例2放大图,面点师傅做早餐,搜集数学信息。


每屉装了4个包子,有6屉。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4×6=24(棵)。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2.探讨方法。
的能力
(1)引导: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交流汇报:总结乘除
法之间的关系。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


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


(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
(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法,体现了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




分 17
教师先让学生发现乘除


法算式间的联系,教师再


总结。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





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乘数。
练习法





三、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先想一想再说说怎样很快求





出各题的商。







2.练习四的第5题。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3.练习四的6题和7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此题练习学生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




填空。 课



5×( )=35 35÷( )=5 35÷( )=7 后



( )×6=24 24÷( )=4 24÷( )=6 反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棵)




24÷4=6(行) 24÷6=4(棵)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11
练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能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


2、使学生通过游戏等情境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积,并在练习中鼓励学生提高求

商的速度和准确度。


3、培养学生主动发表见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


能够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
重点 难点 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





课前
关键 理解和掌握求商的方法。 挂图、卡片

准备

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5分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练习练习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练习)




1.
复习乘法口诀。



师:要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首先要记好乘法口诀。





1
)问:哪个小朋友能背诵
1-6
的乘法口 诀?(指名背)(齐


背)

发现法:学生发现并


牢记因数相同的口


2
)出示乘法口诀表。

诀只能说出一道除


问:请你从这些口诀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读一读并说出对应的
法算式。




除法算式?



(指名
3-4
人回答)





(同桌每人选两句,一人说口诀,一人说除法算式)




3
)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想一想,有哪几句口诀




只能说出一道除法算式?(有次序地齐读一遍)



师:根据一句口诀,不仅可以说出对应的除法算式,你还想到



了什么?


(指名2人根据口诀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23分







2分
二、创设情境,完成练习。
1.游戏活动
分组以游戏形式完成送信。做后校对,并评出优秀邮递员。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自主观察情景图,指名说一说图意。学生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
问题。(乘法、除法)
汇报交流
(集体评议)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什么方法比较快?
3.开火车游戏接力比赛。

五、总结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比赛激发兴趣。


讨论法:学生总结方
法。




判断题。
1、有24块,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 )
2、“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3、△△△ △△△△△△,列式:6÷3=2。


( )

4、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 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四六二十四 三三得九
4×6= 24 3×3=9
6×4= 24 9÷3=3
24÷4=6 24÷6=4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3分















15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2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
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
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内 容 与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 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
谈话法:使学生体会
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 他们在做什么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 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
兴趣。

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

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自主探究后汇报交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流:给学生自由学习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的空间,让学生在交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流中体验成功,感受
2.解决问题
除法在生活中的应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
用。
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 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
讲为什么 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难点
课前
准备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情景图、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


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三、揭示课题:
2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


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


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练习法:让学生经历


四、课堂练习:
发现、提出问题和解


1.完成练习五的第一题。
决问题的过程,感受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请学生观察图文后,独立列式计算解答


的作用,同时获得一
(答案:12÷6=2(个) 12÷2=6(筒)

分 18
些初步的提出用除
2.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法计算问题和解决
引导理解再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再共同订正。


问题的活动经验。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



解答。


(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30个风车,


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列式计算:30÷5=6(个)


(2)题: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3)题:出示画片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


算的问题,再解答。





五、小结:
2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



1、5个悠悠球25元,这样的8个悠悠球多少元?





2、6个人折了42只飞机,照这样计算,3个人能



折多少只?




解决问题



1. 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15÷3=5(人) 18÷3=6(人)


2. 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3个小朋友,可以分成几组?

15÷5=3(组) 18÷6=3(组)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3分











15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整理和复习
复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3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和生活的密切联系。2、促使学生加 深对除
法含义的认识,巩固学生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动手分一分,进一步理解除法的
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难点
纳与总结。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 容 与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
准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主题图和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谈话法:使学生在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 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哪方面的知识?这节松的谈话中整理本
单元的知识点
课我们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呢?

( 2 )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思


考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并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并说说根据哪句口诀计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计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同学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后在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分的。
动手操作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和大家说一说?
让学生先观察再说发

这几种分法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 br>现:
20
但都是平均分,都可以


内交流分法和算式。 用除法来计算。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和大家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






内交流分法和算式。




(4)小结: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一题。



引导学生交流两道除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法算式的单位名称是


不同的。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游戏的形式看算式想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口诀。





3、引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
2


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答。




(2)全班汇报交流、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

4、引导完成第4题。注意问题的区别。

四、课堂总结


1、算式24÷3=8,读作( ),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2、计算20 ÷ 5 = 4时,想口诀:( ),





商是( )。



3、把15个梨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


4、一本故事书2元,10元钱可以买( )本 。


整理和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平均分


(2)复习除法计算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10分































10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4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
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
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
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
刀。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 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
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下面,我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谈话法,学生互相
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讨论,交流想法。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

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

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通过学生观察、思
全重合,我们就 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考、动手操作

(3)剪“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

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

西也是对称的。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
(出示图片:有衣服、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

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 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
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
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18分





















2分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
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4)认识对称轴。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
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 们说说,你觉得该
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一般用虚线画对称轴)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
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习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3)找对称轴。(玩对称)
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
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
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轴对称图片








课题

课型
















重点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平移和旋转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5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 对比,
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 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课前

关键 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学具
准备


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 学与教方法、手段



5分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



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学生观察后汇报
15分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



讨论法:充分发表学
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


生的意见,体现学生
什么?
是学习的主人。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




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发现法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讲解法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



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7


































3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
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
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
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
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
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
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
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 问题?
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
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 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
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通过学生讨论
合作交流培养学
生的合作参与意
识和动手能力


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





平移与旋转
图片 平移
图片 旋转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年
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10分



















15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剪一剪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6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剪出各样图形
掌握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
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 猜,沿着画线
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
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 小 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
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 br>集体汇报。
(2)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3)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
人。
(4)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
小人。
(5)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例举法:全班交流汇
报,交流各组的不同
解决问题的办法,体
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化。


练习巩固。动手操
作,巩固新知,使学
生感受平均分在生
活中的应用。


















7分






3分
< br>(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
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 。评一评,议一议好
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
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
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 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
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
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
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2、发挥想象,自主创意
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
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动手操作,体验不
同的分法。

发现法:注意让学
生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开动脑 筋,充
分体现新课精神,
让学生做学习的
主人,有意识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挥想象,自主创造作品










剪一剪
剪纸人:对称折
画半个人
剪一剪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第3单元综合练习
练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7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
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5分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

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15分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
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讲解和交流法相结
合:便于学生理解平
移旋转。













20分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练习法





完成练习七习题










单元综合练习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





























分 15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8
使学生明确用7、8、 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例5主题图、学具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
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 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 提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获得了
什么数学信息?
3、 同桌互相说一说
4、 探究56÷8=的口算方法
5、 一人读题,提问:怎么解答列式?
6、 学生独立试做.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鼓励多种
方法。
指名汇报
7、 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8、 引导学生总结:
求56÷8=( )想到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复习为新课学习做
铺垫。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
信息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9、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10、比较:56÷8=7和56÷7=8两个算式的联系(用一句乘法



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





讨论理解算法

11、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



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




计算的?






17分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练习法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八第1~4题。



四、总结







3分














完成练习册对应习题 后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
练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19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课前
准备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学具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内 容 与 过 程



分 5


一、 复习回顾


(1) 口算(指名先说乘法口诀,再计算出结果)


27÷9= 48÷8= 24÷8= 36÷9=


35÷7= 12÷6= 42÷7= 18÷9=


72÷9= 56÷8= 45÷9= 81÷9=


(2) 看口诀想算式(根据乘法口诀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


式)


三九二十七 六八四十八 四七二十八


四九三十六 五八四十 四六二十四
30


(3) 细儿园阿姨有36块糖,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每


位小朋友可以分得几块糖如果每位小朋友分得6


块糖,可以分给几位小朋友?


二、 综合练习


(1)填表


40 36 63 56 48
被除
28





4 8 4 7 8 8
除数














复习用乘法口诀快
速求商的方法,使学
生熟练、正确地计
算。



















5分
2)加、减、乘、除我都会算(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
48÷6 45÷5 56÷8 49-—30
63÷9 35—5 6×7 32÷4
18+9 27÷3 54÷9 72÷8
(3)解决问题(练习十一的11小题)
拔河比赛。甲乙两队各8人参加拔河比赛,胜队的奖品是48本书,
负队也有奖,是24本书。
问题A: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问题B: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解决简单的问题,培
三、独立解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对。
养学生发现问题,认真思
(1)40个小朋友站队,每排有5个同学,可以站几排?
考的好习惯。

(2)如果每排改成8个同学,现在这些同学可以站几排?
四、拓展练习
16÷( )=8 24÷( )=8 48÷( )=8
这几道题的商都没有变,被除数却有变化,你们填的除数变了吗?你发
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运用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要熟练掌握根据乘法
口诀求商的方法。






完成练习册相应习题










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
练习八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5分





10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0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 的数量关系,懂得
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问题的数量关系。
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
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知道一些商品的价格,如一个熊猫玩具6元。如56元能买
几个地球仪?
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
先找到一个地球仪的价格
一个地球仪8元,56元里有几个8元,就能买几个地球仪。
用除法计算56÷8=7(个)
2、怎样检验做对了?
学生思考交流。
一个地球仪8元,7个就是56元。
3、你还能提出那些除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难点
课前
准备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问题。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复习口诀,为学习新
知识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
己亲身经历探究解
题的过程。




15分














5分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
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
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九

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练习法:巩固解题方
法。
















完 成 练 习 册 相 应 习 题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练习课
表内除法(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1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
互关系。
2、熟练地运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提高分析问题,
掌握用转 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熟练地运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掌握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口算卡片、投影
学与教方法、手段
重点
关键
时间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出示卡片
8×6 72÷9 40÷8 5×7 45÷5 6×9
63÷7 24-8 54+6 56÷8 37-9 7+44
说一说56÷8=7怎么想的,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2、口头列式计算
(1)3个5是多少? (2)14是7的几倍?
(3)42里面有几个6? (4)72比60多多少?
(5)72是9的几倍?
3、看线段图填空
(1)☆☆☆
○○○○○○○○○
15分 6朵
30朵
( )是( )的( )倍
(3)钢笔的单价 8元
毛笔的单价 2元
( )是( )的( )倍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用除
法计算。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练习,提高学生的运
算能力





二、解决问题


1、P57T4出示图(1)第一行蓝圆片的数目是红圆片的几倍?


先思考一下画几个红、几个蓝、( )是( )的几倍,再画。
23


a、独立涂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指名汇报


板书:红的个数 蓝的个数 算式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创造出不同的“倍数”问题,像这


道题目我们应该做到有序地思考。


2、对比练习


①学校有足球6个,篮球有30个,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通过解决问题的设计,
②学校有足球6个,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5倍,篮球有几个?


你有什么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
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求一 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比多少
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上几用乘法计算。


的区别
3、P58T8 小红今年6岁 妈妈今年36岁


①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


②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


③今年妈妈的岁数比小红大几岁?


④去年妈妈的岁数比小红大几岁?


体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倍数是会变的,相差数是不变的。


三、课堂总结



2分
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







练习十二第7题





练习册相关习题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












5












15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复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2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3、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
习惯。
4、创新目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根据具体
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口诀游戏:老师任意出一句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一
起回答得数。
这是我们学习的哪个知识?(除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
表内除法。
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师:同学们,乘法口诀大家背的都很熟练,那么,我们回忆
一下这学期你都学会了哪些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教师点拨补充。(学生说到哪一知 识点,可
适当让其举例子,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三、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共同回忆了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同学们说
的很好。今天
小猴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遇到了两个问题,看看我
们能不能帮他们解决一下。
1、复习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幻灯情境图)
(把12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那
这个问题你想怎么解决?
师:你是根据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的得数?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
计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巩固2-9表内除法知
识,进一步理解除法
的意义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2-9的乘法口诀求5





商)


习题(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习题)
6分

三.数学实践,复习巩固


想一想:有24盆花,要把它摆成方形花坛,可以怎样摆?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设计。


四,巩固练习
8分

1. 连一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

36÷6 8 40÷5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4 7 25÷5


42÷6 5 54÷9


28÷4 6 56÷8


这样的除法你还会算吗?同桌合作,一人出一题。





2. 填空


21÷( )=7 42÷( )=6 ( )÷8=8


42÷6=( )÷8 4×6=( )×3


五.课堂总结
1分














练习十四的2、3题










整理和复习



72÷9=


想:( )九七十二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18分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表内除法(二)综合练习
练习课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3
1、 进一步熟练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熟练、正确地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
3、 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掌握运算顺序
内 容 与 过 程
一、 基本练习
1、男女生互考乘法口诀(男生说口诀前半部分,女生快速
接说得数)
2、口算(卡片)
18÷6= 45÷9= 56÷8= 42÷7=
35÷7= 32÷4= 8×6= 36÷4=
81÷9= 54÷6= 9×7= 40÷8=
3、 想一想再填
( )×6=36 63÷( )=9
( )÷8=4 ( )×7=42
21÷( )=3 45÷( )=5
4、 我知道运算顺序
63÷7×6 18÷9×4


36÷6×5 5×9+28


5、 列式计算
① 32是8的多少倍?

② 9的9倍是多少?

③ 一个数的8倍是48,这个数是多少?



难点
课前
准备
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习题)
学与教方法、手段
基本练习,让学生能
根据乘法口诀快速、
准确地求商。进 一步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含义,
并进行运用。








二、综合练习
20分

1、将算式填写在合适的括号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


2、明明拿了50元钱,买了4辆玩具小汽车,,剩下多少钱?


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架飞机玩具?

通过学生合作、自主解

小汽车玩具:5元 玩具飞机:6元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脑思



考的能力。

3、操场上跳绳的有4人,跑步的人数是跳绳的6倍,操场上一共有


多少人?





4、小明每天做2页计算题,每页写4道。照这样计算,做48道题


需要多少天?


三、课堂小结
2分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计算;



5×9+26 6×9÷6





18÷3×7 64÷8÷2









综合练习


( )×6=36 63÷( )=9


( )÷8=4 ( )×7=42


21÷( )=3 45÷( )=5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 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征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2分







20分
新授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4
1、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部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计算:24+8-6 47-20+5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
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 53-24+38
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结合上面复习理解运算顺序。
教师讲述:在从前的计算中两步的式子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
了看清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 以写出运算的步骤
和每次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
习的新知识脱式 计算。(边说边板演)用脱式计算两步式子时,
在原题小面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 后面抄
下来还需计算的部分,接着在下一行再写一个=对齐上面,写出
第二步运算的结果就可以 了。
53-24+38
=29+38
=67
(2)15÷3×5
小组讨论:这个算是里有什么运算,按什么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后,小组用脱式的方法集体解决本题然后以小组问单
位到台前板书,及时发现书写不规范的地 方。

难点
课前
准备
投影仪
学与教方法、手段




温故知新,让学生在
循序渐进中更好的
掌握知识。







利用板书,及时规范
书写,让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16








2分
教学例2 7+4×3
引导学生对比例1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探究:先算后面的乘法,前面的7怎么办
假想:如果乘号变成了除号怎么算?
小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加减法和乘除法同时出
现,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课本48页“做一做”
提问:先算什么?圈出来,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板
书,订正时注意规范格式。
(3) 练习十一第一题到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口算题卡两页脱式计算两步运算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53-24+38 7+4×3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9+38
=67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 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新授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5
1、 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探索中体会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 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关键 观察思考、练习巩固
课前
课件
准备
学与教方法、手段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
行发展练习,让学生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
识,在体验学习成功
的同时发展思维的
灵敏性,培养学习的
自信心。
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
5分







18分
一、 复习导入
(1) 口答下列各题运算顺序。
45÷5÷3 14-7+28 3×9-4 40+16÷8
(2) 将后两道题加上小括号:
3×(9-4) (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问:有小括号的式子应该先算什么?
(3) 揭示课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7×(7-5)
思考:小括号在运算中起到什么作用?
探究:先算小括号里的,那么前面的数字怎么办?结合 上节课
的知识,利用知识迁移,把没有计算的部分照抄下来,按原来
的位置。
(2)教学例3
(77-42)÷7
小组合作:先探讨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组内订正。
全班汇报,再次强调小阔号的作用。
(3)小结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式子。



15










2分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第一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强调: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做一做第二题
独立完成后,学生比较两组题的异同,并说出各类两步混合
运算算式的顺序。
做一做第三题
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带小阔号的两步运算先说顺序再计算。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带小括号的混合计算,要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式子。
=7×2
=14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 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20分
练习 授课时间
练习十一

总 第 节 数
26
1巩固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算式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多层次练习突破难点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基础练习
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出示小黑板)
边口算边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知道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运算顺序。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及时强调书写格式。
(2)练习十一第5题
提示:先要算出得数。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6、7题
提示:改写算式后要符合原来的运算顺序。
(4)练习十一8、10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提问:为什么每题里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顺序后再计算。
(5)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弄清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6)练习十一11、12、13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1)合成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又在哪里出现?
关键第二个算式里的9用第一个算式代替。学生试一试,思考用不用加小括
号?

难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学与教方法、手段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
行发展练习,让学生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
识,在体 验学习成功
的同时发展思维的
灵敏性,培养学习的
自信心。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8分



9分













1分





全班探究:混合运算中除法在前,加法在后,所以不用加括
号。
(2)观察题2,第 一个算式的得数又在第二道算式里出现,
仿照一题,把算式带到第二道里,思考这次用不用加小括号?
小组讨论:应该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可是如果不加小括号,
运算顺序就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不符合题意,所以要请
小括号帮忙。
(3)回顾方法
如何将分解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小结: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题一的得数),其次根
据分步算式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思考运算顺序是否加小括号。
四课堂小结
你又学会了什么?方法是怎样的?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作< br>业


1商店上午运进10筐西红柿,下午又运进20筐,一共运进多少箱西红 柿?卖出11筐,
还剩多少?
2改写综合算式
7×9=63 14-5=9
70-63=7 9×6=54






练习十一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新授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 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7
1学生能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解决问题。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列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


2分



20分










15分



一复习旧知
三年级 同学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还剩多少棵?如果剩下的分3
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观察课件
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烤9个。问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A引导学生用喜欢的图形表示90个面包,然后将烤了的和没烤的分成两个部
分。
要想求出烤几次,应该先知道什么?求出剩多少个面包?
B没烤的面包利用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90-36=54(个)
还要烤几次利用上第三个条件54÷9=6(次)
C小组合作:利用我们求出的两步计算列综合算式。
汇报全班订正,小结:如果一个问题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
想好先解决什么?在解答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先看图,搜集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提问?
然后小组交流,鼓励多种算法。
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全班分享。
(2)练习十二第一题
独立进行观察思考再全班说一说怎样想的,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
思考,发现,为解决
问题做好准备









鼓励方法多样化,但
要注意优化。










3分























(3)练习十二第2题
同桌合作,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需要注意
的地方。



让学生认识到方法总结
的重要性。

















练习册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烤9个。问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90-36)÷9
=54÷9
=6(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练习十二
练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28
1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
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8分


30分





一基础练习
计算大屏幕上的四道混合运算,计算前指名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
的?
二指导练习
(1) 练习十二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 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独立完
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最后全班交流,重
点说想法,互相帮忙。
(2)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再同桌交流想法
全班进行交流时,先说题意,再说思路,列式计算。
(3)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二第6题
理解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再让几名学生说说解决提问的方法。
(5)练习十二第7题
观看课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每个皮球5元,优惠:购买5个以上,每个优惠1元。
李老师要买4个皮球,多少钱?你赞同李老师的卖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结合生
活实际判断和选择
的能力。















3分



















在这道题里, 要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学会初步的理财,想
一想,有了优惠政策,是买4个合适还是5个?并用算式证
明自己的想法,感受选择正确方法的乐趣和成功感。
(6)练习十二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下半场两个半一样多是什么意思?
求上半场二(2)班得了多少分?
学生独立练习,解题交流。
三课堂小结
在解决世界问题的过程中,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想法
与大家一起交流。







练习后及时总结,发现方
法。











解决问题:
(1)奶奶买了13个桃子,爷爷买 了14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
个桃子?
(2)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 ,买一双花布鞋要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要找回多
少钱?(两种方法解答)





练习十二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 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复习 授课时间
整理和复习

总 第 节 数
29
1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脱式计算的能力。
2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更有系统性,提高学生计算两步试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投影仪
学与教方法、手段
提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16分







22分
一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
(1)你问我答
同桌之间说几道本单元学过的综合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就按从左到右的
顺序进行计算。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下面各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书,规范书写。
二整理和复习两步应用题
投影出示花店
(1)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康乃馨一枝3元,百合一枝5元。
小明想买4枝康乃馨和一枝百合,要多少钱?
小红带了10元钱,两种花各买一枝,还剩多少钱?
(2)你能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三综合练习
(1)对比练习
填合适的符号
48-18÷6( )(48-18)÷6
5+4×3( )(5+4)×3




用互动的方式,激发
学生的计算兴趣,巩
固计算顺序。























2分










引导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每道题目的数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 但由于后
面的算式出现了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他们的计算
结果并不相同。
(2)一盒巧克力40元,一盒牛奶9元,两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问题直接列综合算式,并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A一盒巧克力40元,一盒牛奶9元,两袋薯片6元。一共要
花多少钱?
B一盒巧克力比一袋薯片贵多少钱?
C两盒牛奶盒两盒薯片一共多少钱?
D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复习课,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今
后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1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 ,没4只放入一个笼子里,需要多少个笼子?(综
合算式解答)






整理和复习
一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
二整理和复习两步应用题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练习十三
练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0
1学生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综合算式解决提问的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列 综合算式的能力,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高综合运算知识的能力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







20分


一对比练习
练习十三第一题
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每组题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再次回顾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练习十三第3题
观察图画,知道了什么?
一共进了80本《十万个为什么》
上周卖了25本,这周卖了38本。还剩多少本?
学生尝试解答,鼓励多种方法。
全班交流,80-25-28
这种方法是分别将两次卖的减掉,第一步求的是上周卖出后剩下的。
80-(25+28)
这种方法是把两次卖的和减掉,第一步求的是两周一共卖出多少本。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
行发展练习,让学生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
识,在体验学习成功
的同时发展思维的
灵敏性,培养学习的
自信心。





8分



9分













1分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4题
小明在计算“6+( )×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了加法,
后算了除法,得到了结果是40,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提示:要想算出正确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知道括号里的数字
是多少?我们可以利用它错误的结果倒推出 括号里的数字,
这种方法叫“错中求解:
同桌合作,用提示的方法,先求出括号里的数字是多少?再
独立解答最后的结果。
四评价总结
可以评价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向别人学习。






及时提示的方法,引导学
生简单有效的解决新的
问题。













解决问题
1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15个,现在老师有几个乒乓球?
2有20个苹果,吃了2个,把剩下的6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练习十三
6+( )×5
错中求解,是一种新的解题方法。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1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余数的
意义。
2能根据题意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在具体活动中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成有余数除法
通过活动和交流理解意义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小棒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4分


12分




一谈话导入
观看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他们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学生说图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请你用小棒代替试一试。
汇报:摆3盘,正好摆完,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6÷2=3(盘)
把7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动手试一试。
汇报:摆3盘,还剩一个。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表示剩下的一个。
教师小结:我们把平均分后剩下的这个部分叫余数。
(板书)7÷2=3(盘)……1(个)
比较两道题异同。
相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来计算。
不同:第一题恰好分完,第二题还有剩余。
揭示课题: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把物体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叫做余数。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
上,对比学习新知。
使学生在一个熟悉
的环境中接受新的
知识。









15













8分

1分





(2)教学例2
用小棒摆正方形
摆一个需要几个小棒,两个呢?
8÷4=2(个)
现在有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
会用算式表示吗?
9÷4=2(个)…….1(根)
10根小棒可以摆几个呢?试一试
汇报:两个还剩两根小棒。
列式:10÷4=2(个)……2(根)
11根小棒呢?
让学生继续尝试。
引导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余数要不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60页做一做1、2题。动手摆后汇报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册。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7÷2=3(盘)……1(个)
9÷4=2(个)…….1(根)
10根小棒可以摆几个呢?试一试
列式:10÷4=2(个)……2(根)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注:具体内容、 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 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2
1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操作过程和算式理解算理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
小棒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2分









20分

一复习准备
(1)分一分 说一说(同桌间进行)
把10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
把10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
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算式,并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2)引入课题
在 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是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
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 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作有
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请学生读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
学生按要求摆一摆,分一分,指名说过程完整口述一遍。
列式13÷4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算式计算?两个数字表示什么?
激趣:除法也和其他运算一样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试试吗?
指导学生写除法竖式:
小房子造起来,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面,商要站在屋
顶上。(边指导,边板书)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13根小棒被分了12根,还剩一根没
分,写在哪里更合适美观。(找到余 数的位置)











提问法,巩固复习中
的归纳知识点,明白
除法的意义










15









3分






(3)教学例4
43÷7=9( )……( )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并指名板书。
纠正板书中的不足,规范书写。
小结:再次强调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62、63页做一做1、2题
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在填写。
集体交流
(2)练习十四第1、2题
看图独立填写
集体讲评
(3)练习十四第3题,
用学具分一分,写算式。
同桌之间说一说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必须注意什么?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册。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13÷4=3(组)……1(根)
3
——
4/13
1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 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4分






30分

练习 授课时间
练习十四

总 第 节 数
33
1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信心。
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利用已用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开火车)
7 ×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 ×7
6 × 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3)今天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四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十四第6题
直接写出各题的商,思考怎样能很快想出商来?
小组内讨论。
(4)练习十四第7题
找出错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改正
(5)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交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
要注意什么?

难点
课前
准备
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题
学与教方法、手段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
行发展练 习,让学生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
识,在体验学习成功
的同时发展思维的
灵敏性, 培养学习的
自信心。












5分



1分






(6)练习十四第9题
写出卡片,做送信的游戏。
(7)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后得出结论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8)做剩余各题,利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做提高思维能
力的训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四第15题
提示:根据商6可以思考关于6的乘法口诀,利用10题总结
出来的方法进行计算,推理。
四课堂小结
今天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
个除数,还要 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进
行提升训练。












针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进行练习巩固




练习十四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 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8分







15分
新授 授课时间
解决问题

总 第 节 数
34
1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探索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仪
学与教方法、手段





利用板书,及时规范
书写,让学生养成良
好的计算习惯。






独立学生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知道学生用除法退出乘数,把符号右边的数想成商,思考商里面最多有几个左
面的除数。
(2)列竖式计算
全班动笔列式,指名3人板书
并请板书同学说一说,自己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22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个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指名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至少”你怎样理解?
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讨论:得出的商是5条船,还剩2个人。你准备租几条船?为什么?
(2)教学例6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小旗的规律。
思考怎样解答?
汇报交流: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16面是黄色。
也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16÷3=5……1
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是某一组的第一面小旗,所以应
该是黄色的。




15








2分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67页的做一做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时说明为什么要运4次?
(2)课本67页做一做2
集体交流说明原因。理解算理。
(3)课本6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五第1、 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 收获?生活中的
余数问题还有很多,下课以后请同学们继续到生活中找一找。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寻找
生活中的数学。









做练习册上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解决问题
按规律摆小旗,第16面应该是什么颜色?
16÷3=5……1
余下的1就是某组中的第一面小旗所以是黄
色。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练习十五
练习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5
1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有目的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知识运用的乐趣。
巩固所学知识
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投影仪
学与教方法、手段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分




26分



一基础练习
练习十五第3题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交流,怎样能更快写出商,你有什么好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引导学生看图,寻找花的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拓展: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思考交流。
(2)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
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重点指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3)练习十五第7题
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围一圈需要几个3米?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讲评。
(4)练习十五第8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最多”的含义是什么?








通过观察,寻找规
律,解决问题,并善
于提出问题,进行解


















5分



3分






(5)练习十五第9题
观察法看图,了解信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6)练习十五第10题
如果都住大屋,至少要住几间?
问:为什么不是3而是4呢?
如果都住小屋呢?
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还可以提出怎样的安排住房?
大屋和小屋各选哪样最合适?为什么?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五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练习。
引导学生利用曾经的推理公式,退出未知数。

四自我评价
1这个单元学完了,你觉得学得怎样?
2给自己打几颗星?
3还想和大家说什么?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准确评价。




判断连线
18÷4 31÷7 36÷6 49÷9


余数是2的算式 余数是3 算式 余数是4的算式 没有余数的算式





练习十五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 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7分







20分
综合实践 授课时间
小小设计师

总 第 节 数
36
1让学生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平移,选择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3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对称、和谐、简洁的美。
自己按要求创造美丽的图形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知道咱班的很多同学都学会绘画,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条,生硬的铁架图形经过处理液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看:一个线段变成了一个美丽
的树叶(观看课件)小 三角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小雪花。一个圆变成了美丽的雏
菊。(在配乐中引领学生形式图案的美丽变化)
问:欣赏过后,你有这样的感受?有哪些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图片漂亮吗?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全班交流。
二自主探究
(1)如果给你一个基本的图形,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吗?打算怎么办?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再小组内讨论。
全班汇报:用这个基本图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 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
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2)活动一
剪下学具里的卡片。
分组活动
思考:能不能利用大家的图形一起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先讨论怎么贴?
一起贴喜欢的图案。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难点
课前
准备
设计简单图案,提高实践能力
课件 学具里的卡片
学与教方法、手段

情境导入,让学生和
兴趣携手学习,达到
更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自主创
造。感受图形的变化
带来的美感。









10






3分













(3)活动二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进行独立创
作,教师巡视,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作品
自评 再集体评价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
交流创作过程
三活动总结
通过 这节综合实践课,你学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今天
回到家中,你能不能用本节课了解到的数学知识去 观察生活
中的图案,并发现其中的奥秘?









引导学生将课堂中了解
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
活中去。学以致用。












寻找生活中的图案,并发现其中的奥妙。




我是小小设计师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7
1、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
数单位“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会数1000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大数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3分







18分


















一、新课导入
1、 口算。
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几?这两个数相差是多
少?
2、 数一数。
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再1个1个地数,从91数
到99。你会从100开 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我们来认识1000
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75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课件演示)
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10个一是10


感受生活中大数的
存在。




通过数数,感受数字
的变化规律,体会十
进制关系。



























18分



1分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
难?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汇报

4、小结

三、生活中的数

1、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2、课件展示第p75页“做一做”。 学生借助计数器,共同完成第一题,教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轮流上台演示,自主完成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同伴交流学习心得说
方法,体验成功的快
乐,学习他人的经验方
法。






和父母做数数接龙游戏。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5分






25分


















新授
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8
1、掌握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千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理解数位的意义以及数的组成
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利用计数器认数
计数器
学与教方法、手段



复习旧知,为学习做
铺垫。









集体观察总结数的
读法。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二、探索新知
1、讲解例2。(展示课件第76页图文)
同学们看这幅图,数数看有多少个小圆点?
准确的数字又是多少呢?
二百三十五个,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指生回答。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呢?
那么在计数器上怎么拨这个数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播出235。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读写,想
一想这个数该怎样去读、去写呢 ?
师生共同总结:读数的方法。
2、做一做。
展示课件(第77页做一做)
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这堆方块里面各有多少个百、十、个,然













8分








2分

后集体回答,教师订正。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第2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各数,然后学生
写出这些数。
3、讲解例3。
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图,数一数右面有多少个彩点要怎
么数?
数一数,圈一圈的过程中,你们有哪些发现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组织学生根据计数器上读数,并在书本上写出各数。完成后,
指名板演。
2、完成练习十六第7、8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读数,再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在练习中提升学生
对新知的理解和掌
握。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二百三十五由两个百、三个十、五个一组成
写作:235
读作:二百三十五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重点
关键
时间


3分











20分
新授 授课时间
认识算盘

总 第 节 数
39
1、 认识算盘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
2、 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3、 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激发民族自豪感。
认识算盘的结构,会读数、写数。
认识算盘的结构
内 容 与 过 程
难点
课前
准备
上珠和下珠的区别和作用,会选择数
位。
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1.介绍算盘的历史和构造。

出示大算盘。

(1)教师: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接受算盘背景,激发

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发挥过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很大的作用。

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

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2)介绍算盘的构造。
算盘形状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


(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档中横的一条叫“梁”,

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梁

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


运算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教学78页例4


初步认识算盘的记数法。
(1)教师: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

初步学习了算盘的
梁,表 示记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
拨法。
示。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人1—9。
(2)教师介绍拨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 指和中指三
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
(3)学生练习拨珠动作,在小算盘上拨入拨去1—9各数。
(4)练习拨数。
3.结合算盘说明数位意义和顺序,学会数的读写。
(1)教师拨人数二百六十三, 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怎么读?怎样写出这个数呢?















15分













2分



教师小结:从高位起,百位上是5,表示5个百,对着

算盘的百位下面写出数字5;十位是6,表示6个十,对着

十位下面写出数字6;个位是3,表示3个一,对着个位下


面写出数字3。

(3)教师拨人四十五和一千七百零九,指名读一读,再


让学生写出这两个数。

思考:如果遇到哪位上没有珠子,就表示什么?写数时

应该怎么办?


4.巩固练习。

(1)课本第78页做一做。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初步认
(2)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拨入各数。
识算盘并会在算盘中表示
4194 7010 2023 608
数字。
(2)学生先尝试写,然后指名汇报写法。
3006 1805 8200 10000
同桌合作完成,一学生拨,另一学生检查。
(3)先拨一拨下面各数,再写出来。
五百零九 三千八百零一
四千八百 二千零九十
六千零七十五 七千零七
独立完成后,指名在大算盘上拨数。
5.总结:你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回家练习拨数字练习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 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课型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新授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40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立形象的感性认
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
重点
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关键
时间
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前
准备
教学情境图,计数器
学与教方法、手段
难点 万以内数的组成
内 容 与 过 程


6分









23分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
27、37、47、57、( ) ( ) ( ) ( ) ( )
复习旧知,利用知
识的迁移学习新
110 、210、310、410、( ) ( ) ( ) ( ) ( )
知。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感受生活中的大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数。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辽宁招生考试办公室-私人秘书


深圳考试院网上报名系统-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竹子的精神-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复兴之路读后感


学前班教案-水浒传的歇后语


石家庄师大附中-高考自选模块


拒绝平庸-卫生主题班会


励志的故事-大学毕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