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

萌到你眼炸
782次浏览
2020年10月01日 06: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长辈证婚人证婚词-yy婚礼主持词

2020年10月1日发(作者:林德宏)


第一课时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
1~9题)。
教学重

难点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难点: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第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复习导入】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 ,它
的体积是1dm
3

时间

二次备课
通 过练习,使
学生对长方
体和正方体
的面积和体
积等知识得
以巩固。培 养
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
能力,进一步
想一想,它的体积 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 1dm
3
,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
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
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说:
① 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
1cm
3
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
2
,也就是100cm
2
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
3
,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
3
10×10×10=1000(cm
3
)
1dm
3
=1000cm
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
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
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
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
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


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
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 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
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 :3.8m
3
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
3
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
3
=(3800)dm
3
2400cm
3
=(2.4)dm
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 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
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 br>3
)=60(dm
3
)=0.06(m
3
)
4.巩固: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要求
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3.5dm
3
=(3500)cm
3
700dm
3
=(0.7)m
3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第1题此题是巩固单位间进率的习题。练 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
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 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
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是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只要包装盒的高大于
18cm,就能够装得下。练习时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
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
3.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呢?

课后
反 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 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
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重

难点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容积单位换算
课件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
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 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
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新课讲授】
时间

二次备课


通过练习,使
学生对长方
体和正方体
的面积和体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 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
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
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
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
长、宽、高。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
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
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把水倒入量杯1mL处,然后再把1mL的水倒入1cm3的
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积等知识得
以巩固。培养
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
能力,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板书)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
1L=1dm3。(板书)
3.新知应用。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1)分析理解题意:
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 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应该怎样算?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
3
)40dm
3
=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答案:1:mL L m
3
mL
2400 8.04 8040 785 2:4000 4.8 82 0.5 35000
0.785
3:18÷1.5=12(瓶)
4:400×225×300
=27000000(mm
3
)
=27(dm
3
)
=27(L)
5:22×10×1.8
=396(m3)
6:3×2.5×2
=15(m
3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课后
反 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
应变能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
题)。
教学重

难点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课件

第三课时
学 习 过 程
【复习导入】
1.填空
6.7m
3
=( )dm
3
=(
2L=( )mL
3
)cm
3
时间

二次备课





在探索学习
中建立初步
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
情推理能力
量。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
能力和共同
研究 问题的
习惯。

450mL=( )L
)dm
3
0.82L=( )mL=(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
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
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 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 家动手
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 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
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
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 雪花梨的体积。
即:450-200=250(mL)=250(cm
3
)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
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
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 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
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
(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 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
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九第7~13题。
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 算出水深是
13cm时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
13cm,根据 “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


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的 体积。
第13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
球加四个小圆球排 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
是24-12=12(mL),由此可得出3个小圆 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
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
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 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小心。

课后
反 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
难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第四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 习 过 程 时间 二次备课
一、 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练习: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 ) 的大小,体积
是物体所占( ) 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 )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 )、( )( )、( )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
进率是( ) 。计量物体体积用 ( )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 或 。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 。

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方体

体积单位:立
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
米。


容积单位:一
般用体积单
位,计量液体
时用:升、毫



(4)、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
是 ;表面积是 ;体积 。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 ,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 )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 )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
的正方体。 ( )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 )

3、选择正确答案:
(1)、 3.05立方米=( )
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2)、 4560立方分米=( )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课后
反 思



第五课时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1.借 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
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
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 br>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
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学重

难点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第五课时
学 习 过 程
【复习导入】
1.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 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
们不去探讨这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 要发
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好不好?
【新课讲授】
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
时间

二次备课
通过动手操
作,使学生对
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面积
和体积等知
识得以巩固。
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

< br>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这些小正方体有
什么特点?
2.看 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
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 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
棱长为3cm的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
(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
少个?
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 后,需要多少
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
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
哪8个?学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
位置。
②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
2×12算出来的。
先 让用计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2×12”,从而引导学生发
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原来大正 方体的棱的位置,体会可以从一
条棱上有2个两面涂色的,推算出12条棱上就有24个两面涂色的。
引导比较“数”和“算”哪种更简便。
③一面涂色:着重交流明确可以由一面有4个一面涂色 的小正方
体,推算出6个面一共有4×6=2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还要追问4从哪来的——棱长4,减去两个2个,得到一个边长
是2的正方形。
(3)学生独立解决棱长平均分成5份的问题。
题的能力,进
一步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
念。


教师课件演示
4.发现并总结规律。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 方体的顶点的位置。不论棱长是
几,分割后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8个。
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只要用每条棱中
间两面涂 2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12,就得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的总个数。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 在大正方体的面的位置,只要用每个面上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6,就得出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 总个
数。
如果把棱长为n的大正方体涂色切割,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
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5.利用经验自主探究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与原来大正方体的关
系。
(1)引导学生 自主提出新问题:除了知道三面、两面、一面涂
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 会提出:没
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2)学生讨论方法。估计大部分学生是用小正方 体的总个数减
去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3)课件演示将三面、两面、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剥离出去的
过程,激发学生寻求更简便的方法。
(4)学生自主探究,并填写表格。
(5)展示汇报,从而总结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n-2)
个。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4页第(2)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2层:1+(1+2)=4 或1×2+2×1=4
3层:1+(1+2)+(1+2+3)= 10或1×3+2×2+3×1=10
4层: 1+(1+2)+(1+2+3)+ (1+2+3+4)=20或1×4+2×3+3×2+4×1=20


【课堂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教师举例说明“分类计数探究 规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后
反 思


第六周 五课时 施多秀 3、28

长城的传说-小学安全教育讲话稿


男人节-高考资源网语文


介绍自己-安徽农业大学招生网


梅斯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


购物感受-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广东省高考网-暑假生活总结


单证员-班长工作总结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读书笔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