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本教师用书

别妄想泡我
591次浏览
2020年10月02日 21: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周记300字-销售工作计划表

2020年10月2日发(作者:刘占英)



目 录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 2
单元说明............. .................................................. .................................................. .................. 2
1 小蝌蚪找妈妈................ .................................................. .................................................. . 2
2 我是什么 ................................... .................................................. ........................................ 12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 .................................................. ..................... 20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 .................................................. ............................................... 27
语文园地一 ........................................ .................................................. ................................... 31
快乐读书吧.. .................................................. .................................................. ....................... 33
第二单元 识字 .................................. 37

单元说明 .................................................. .................................................. ............................. 37
1 场景歌 ...... .................................................. .................................................. ..................... 38
2 树之歌 .............. .................................................. .................................................. ............. 45
3 拍手歌 ...................... .................................................. .................................................. ..... 53
4 田家四季歌 ............................ .................................................. ......................................... 62
语文园地 二 ...................................... .................................................. ................................. 70
第三单元 儿童生活 ............................. 73

单元说明 .................................................. .................................................. ............................. 73
4 曹冲称象 ..... .................................................. .................................................. .................. 75
5 玲玲的画 ................ .................................................. .................................................. ....... 79
6 一封信 ............................ .................................................. ................................................. 85
7 妈妈睡了 ................................... .................................................. ...................................... 90
口语交际 :做手工.............................................. .................................................. ................... 97
语文园地 三 ............... .................................................. .................................................. .... 102
第四单元 ....................................... 105

单元说明 ......................................... .................................................. .................................... 105
8 《古诗二首》 ........................................... .................................................. .................... 106
9 黄山奇石 ............. .................................................. .................................................. ........ 111
10 日月潭 ......................... .................................................. ................................................ 116
11 葡萄沟 .................................. .................................................. ....................................... 120
语文园地 四 ...................................... .................................................. ............................... 125
第五单元 ....................................... 129

单元说明 ......................................... .................................................. .................................... 129
0


12 坐井观天 .............................. .................................................. ....................................... 130
13 寒号鸟 .............................................. .................................................. ........................... 137
14 我要的是葫芦 ... .................................................. .................................................. ........ 145
口语交际:商量 ......................... .................................................. ........................................ 156
语文园地 五 ...................................... .................................................. ............................... 160
第六单元 ....................................... 163

单元说明 ......................................... .................................................. .................................... 163
15 大禹治水 ............................................. .................................................. ........................ 164
16 朱德的扁担 ....... .................................................. .................................................. ........ 175
17 难忘的泼水节 ...................... .................................................. ....................................... 183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 .................................................. .................... 188
语文园地六 ............... .................................................. .................................................. ........ 188
第七单元 ....................................... 192

单元说明 ......................................... .................................................. .................................... 192
18 古诗两首 ............................................. .................................................. ........................ 193
19 雾在哪里 ........ .................................................. .................................................. ........... 199
20 雪孩子 ...................... .................................................. .................................................. . 206
语文园地 七 ................................ .................................................. ..................................... 210
第八单元 ....................................... 213

单元说明 ......................................... .................................................. .................................... 213
21 狐假虎威 ............................................. .................................................. ........................ 214
22 狐狸分奶酪 ....... .................................................. .................................................. ........ 219
23 纸船和风筝 ....................... .................................................. .......................................... 223
24 风娃娃 ...................................... .................................................. ................................... 227
语文园地八 .................................................. ..............................................错误!未 定义书签。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识字音序表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写字音序表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 “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 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
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 去仔细观察大自
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 词语。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 构
的特点。3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
找妈妈》中的 “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
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 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本单元在每
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 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
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 br>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 片,了解课文的内容。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
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 “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
兴》。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 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
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 阶段组织分享与交
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
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
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 主要的形式。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
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 将大自
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
和乌龟的 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
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 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
2


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
外貌,句子中 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
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 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 句子中两个表示颜
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
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 情节的推进,小蝌蚪
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
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
了几天”“ 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
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 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
短了” “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 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
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
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
食,心生羡慕, 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 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
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 大眼睛,披着绿
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
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 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
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 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
长的尾巴;“迎、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 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
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 、
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
些动词,为故 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 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
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 青蛙的想
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
3


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
出前腿——尾 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
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
个字,会写“快活、哪里” 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
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 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
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
内容,说清楚蝌蚪 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调“捕”的声母是b,
避免错读成pú; 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pēi;强调“迎、顶”的韵
母是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
乌龟、头顶上、 披着、鼓着”,练习认读。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在
“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nǎdɑi 。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袋”字
组词,强调“袋 ”在“脑袋、口袋”中读轻声,“口袋”还可以读成kǒu dai(~
儿),“袋”在“袋子、袋鼠”中读dà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
灰”,
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
读“顶、披、鼓”。通过具 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
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 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
4


准易错字“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京”加“尤 ”
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
“该”的 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
“土”表示读音,等等。每个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
撇、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区分
“顶”右边是“ 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 字旁的笔画变化。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5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
的语气。
蝌蚪、 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
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鲤 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
出青蛙的特征。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 睛、披着绿衣裳”。
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读第 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过长时间的寻找,
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朗读 指导要兼顾前后语境。
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好偏正结构的短语,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第四自然段第
一句“游哇游”语速 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
“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 眼睛,,要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
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自然段 的“游来
游去”形成对比。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
一些, 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 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
理解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 式。对于
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
演一演 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WI?/,先演一演,让学生通
过演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 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
的尾 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教师可以让学生细
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 的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
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
文,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 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找——读”的
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 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
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 br> 6


极参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组内交流 ——
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
力。 练习运用动词说句子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
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 等方法,理解“披、鼓、露、甩”的意思,组织学生结
合生活想一想怎样运用这些动词说完整的句子。如 果学生独立运用比较困难,教
师可以给一些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运用。比如,超人披着红红的斗 篷,
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大灰狼露着尖尖的牙齿,牛儿甩着粗粗的尾巴。
三、实践活动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观察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2.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3.召开阅读分享会——找一找关于小蝌蚪、青蛙的科学知识或者诗歌、故
事。选择你最喜欢或 者大家很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和解疑的兴趣。
1.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
到妈妈了吗?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 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
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 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
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二、语境解疑,识字与读文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了解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1)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7


(2)正确读“池塘”。
(3)图中的池塘什么样?
(4)“塘”,左边提土旁表示池塘里的水是被土围着的。
2.了解小蝌蚪可爱的样子。
(1)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2)第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
(3)正确读“脑、袋”,读好轻声词语 “脑袋”。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
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
(4)怎样的身子?正确读“灰”。
(5)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文 中哪个词写出了小
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你们觉得用“甩”< br>字用得好吗?
设计意图:
感受叠词、动词的表达效果,积累词语,激发喜爱小蝌蚪的感情,唤起朗读
的热情。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
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 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这么快
活?
3.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游哇游”和“游来游去”意思一样吗?读好轻声词语“游哇游”。
2.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
(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2)正确读“教”“捕食”。
(3)读好“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的停顿。
3.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设计意图: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词语教学。给学 生解释词语、品味词语、运用词语的
机会,这既是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 需要。
(1)小蝌蚪怎样做的?正确读“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
演小蝌蚪 、鲤鱼妈妈,表演“迎上去”。
8


(2)小蝌蚪,你们有礼貌地称呼鲤鱼什么?正确读词“阿姨”。
(3)鲤鱼阿姨和蔼地对小蝌蚪说什么?
(4)你们扮演有礼貌的小蝌蚪,老师扮演和蔼可亲的鲤鱼阿姨,正确朗读
对话。
( 5)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正确读“宽嘴巴”。“宽嘴巴”
什么意思?正确读“宽”。
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1)小蝌蚪看见鲤鱼 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
“追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乌 龟,表演“追上去”。
(2)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
(3)乌龟是怎样说的?
(4)读读“头上”“头顶上”,比比有什么不同?正确读“顶”。
(5)你们扮演急着喊妈妈的小蝌蚪,老师扮演和蔼可亲的乌龟,正确朗读
对话。
(6)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头顶大眼睛裳衣绿着披?
2.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小蝌蚪游哇游,看见一只大青蛙,正确读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
2.读读比比两句话中带点字的意思。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朗读第四自然段,夸夸这只既漂亮又神气的大青蛙。
教师板书:露着雪白的肚皮
(五)教学第五自然段。
1.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2.从“妈妈,妈妈!”和“ 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这
两个感叹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好对话。
9


3.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看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蹬”
“跳”“蹦”中哪个词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
4.通过朗读,理解小青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身体轻盈,动作敏
捷。
(六)教学第六自然段
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
2.“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
3.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4.你想对小青蛙说什么?
设计意图:
二年级写字教学应该和一年级有所不同。到 了二年级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运
用识字方法,按照记字步骤,独立记忆字的音形义,独立观察范字,去发 现、去
归类、找规律、找书写特点,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三、写字教学
1.用自己的方法记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按笔顺书空“孩”的右边“亥”和“跳”的右边“兆”。
3.观察“就”“顶”“睛”“肚”“孩”“跳”字,谈谈你的发现。
“就、肚、孩、跳” 左右高矮、长短都差不多;“顶”左低右高、左短右长
比较明显。记住“就、顶、孩、跳”中撇的穿插。
4.看教师范写“哪”和“宽”。
“哪”,要把中间部分放在竖中线上,每部分挨紧凑,中间 部分和右边部分
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每部分挨紧 凑,宝盖头写宽,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
竖起笔在竖中线,横折写窄,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 。
5.在书上练习照范字写字。
6.学生评议后修改、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自己再读一遍《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 蚪的样子,
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记住青蛙妈妈的样子。
2.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的样子,青蛙妈妈的样子。
10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的能力。再经过整理、串联、 记忆相关
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 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
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图 乌龟图 青蛙图
四条腿 头顶大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宽嘴巴 披着绿衣裳
蝌蚪图1 蝌蚪图2 蝌蚪图3 蝌蚪图4 小青蛙图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长长的尾巴








11


2 我是什么
教材解析
水是自然之美景,西湖碧波荡漾,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黄河奔,长江涌, 海
洋蔚蓝宽广;水是生命之源泉,它为干裂的大地疗伤,新生命得以孕育,万物蓬
勃生长;水也 是生活之资源,它流进千家万户,浇灌果园,灌溉农田,奔流发电……
云、雨、雹、雾、露、霜、雪、冰 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到
底和水有怎样的联系?当我们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 理后,准会更喜爱大
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我是什么》是一 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采用拟人手法,
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 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水的种种变化、状态和与 人类的关
系,让读者去猜,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围 绕“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讲水
变成汽、云、雨、冰雹、雪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第三日然段讲水在 池子、小
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第四自然段讲水为人类做的好事与坏事;第五自
然段用 疑问句的形式与课题照应,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文中的科学知识清晰完整。重点讲了“水”被太阳一晒 变成“汽”。“汽”升
到天空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云”。“云”降温后变成“雨”或“ 冰
雹”或“雪”从天而降。“雨”“冰雹”“雪”变回“水”汇人池子、小溪、江河、
海洋里。 “水”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条件下变换不同的形态,在天地间永不停歇
地旅行着。课后第一题“说说‘我 ’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是要求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局部走向整体,体现了阅读能力的渐 次提升和发展。
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
文 中多处运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
充满情趣。比如,“有时候 ……有时候……”“落”“打”“飘”体现了用词准确、
严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 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水的
性格的两面性,使学生对水的利与害的感受更加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
12


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 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
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 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
“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认读多音字“没”,强调在 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淹没”的“没”是漫
过的意思应该读mò。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晒 太阳、极小、傍晚、越升越高、小水滴、小溪、奔
跑、海洋、坏事、淹没、冲毁、房屋、猜猜”,练习认 读。考虑学生对“傍、毁”
比较生疏,因此要多读多认“傍晚、冲毁”2个词语,并找出课文中词语所在 的
句子,练习读正确。
还可以把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找出来,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如 “我
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句中有5个要认的
字、l个多 音字,句中“庄稼”一词不要求认识,“稼”的本音读∞,在“庄稼”
一词中读轻声,需要指导学生注意 读好轻声。
2.写字。
重点指导“变、极、片、海、带”的笔画笔顺。“变”的上面先写点 、横,
再按照先中问后两边的顺序写竖、竖、左点、右点;“极”的右边“及”先写撇,
再写横 折折撇、捺;“片’’先撇,再写竖、横、横折;“海”中的“母”先写竖
折、横折钩,再从上到下写点 、横、点;“带”的上面先横,然后从左到右写竖、
竖、撇。
重点指导“带”的组成。个别学 生可能把“常”和“带”错写成“常”无“口”,
而“带’’多“口”。建议先指导学生记清“带”,再 把“常”和“带”放在一起
比较异同。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变 8画,上下结构。
上下两部大小相当;第四笔竖紧靠竖中线,左点、右点的收笔分别与横的起
笔和收笔上下对齐; “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横短撇长,捺更长。
13


极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及”的撇起笔比左侧的横稍高,收笔穿插在点的
下方,横折折撇一笔写成,起笔盖住撇,横短,折向左下很短,再折向右下更短,
撇收笔在竖中线,捺 舒展。
片 4画,独体字。
竖撇在竖中线左侧,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右侧,比竖撇起笔 稍高,第三笔横
接上竖后再向右处书出,横折起笔在横中线下稍向上斜并在短竖的正下方垂直向
下折。
傍 l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旁”有四个点,第一个点在竖 中线右侧,第二个点
在竖中线上,第三个左点在横中线上,第四个点在宝盖里压横中线,最后一笔撇收笔与左点上下对齐。
海 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短右长;“ 每”第二笔短横,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
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短,折 向下时稍向左
斜写长再出钩,竖折和横折钩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在横中线下侧,左右
出 头。
洋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左短右长;“羊”的第一笔点在竖中 线上,三横中的
第二横最短,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悬针竖在竖中线右侧写直写长出尖。
作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短右长;第三笔撇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收笔在竖中
-A左侧的横中线上,第四笔横稍短,第五笔垂露竖长,竖起笔在横起笔稍右处,
最后两个横都比第四笔 横短。
坏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土”末笔横改提, “不”的撇穿插在提下面。
给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第 四笔撇起笔整竖中线右侧,收笔穿插到第二笔撇折
和第三笔提之间,第六笔短横旌横中线下侧,下面的“ 口”稍小稍扁,短竖在竖
中线上。
带 9画,上中下结构。
14


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下露姆横新钩稍窄,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侧,
拆向下方稍 短出钩。最后一笔悬钟竖稍长,第三笔竖上下对齐在竖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采用拟人手法, 以第一人称叙述,读起来亲切自然。第一、二自然
段可以读得神秘些。第三自然段要读得有变化。如,“ 我在池子里睡觉”,池子里
的水静静的,好像人睡着了一样,读的时候可以声音较轻,以显安静和睡得香 甜;
15


“在小溪里散步”,散步是非常轻松、开心的,慢悠悠地溜达,读 的时候可以稍
稍放慢语速,以显舒缓和悠闲。“在江河里奔跑”,是大步流星急速地跑,读的时
候可以加快语速,声音更大,以显快速和兴奋;“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
会”,读的时候可以减缓 语速,读好停顿,字字清晰地读出“跳舞、唱歌、开大
会”,以显欢快和热闹。
第四自然段采 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可以指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语调来
突出好与坏、是与非。如,“有时候我很温 和,有时候我很暴躁”,用舒缓的语速,
温顺和气的语气读“温和”,用短促的语速,烦躁粗暴的语气读 “暴躁”。又如,
“我”讲自己做的好事,会特别高兴、自豪;讲自己做的坏事,会特别惭愧、自
责。
2.理解运用。
在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猜猜“我”是什么。然后,引 导学生
关注开篇的句子“我会变”,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继续往下读,逐一一
探究竟— —“我”会变成什么呢?学生可以一边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一边圈
画答案。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提 问:“我’’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太阳一
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重点指导学生理 解“白衣服”“黑衣服”
“红袍”,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晚霞”。
学习第二自然段,提问:“我”在什么情况下又变成了什么?让学生知道云因
受冷变成雨,有时也变成 “冰雹”,到了冬天,变成“雪”。抓住“落、打、飘”,
让学生感受课文在动词使用上的精准与严谨。
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这些拟人化的词 ,使学生了解这是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学习第四自然段,提问:“我”对人 类做了些什么?读一读,记一记:“灌溉
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教学这些词语 ,可出示相关图片或
利用课文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建构画面,理解意义,使学生知道水对人类既做出了贡献,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害。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做动宾短语搭配
练习,实现词语的理 解和运用。如,灌溉(农田、草场、林地、禾苗),发动(机
器、战争、群众),淹没(农田、城市), 冲毁(桥梁、铁路)。
课文中多次出现“有时候”,如,“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 br>服。“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要引导学生发现句式“有时候……有
时候……”的表 达特点,并迁移运用。建议如下:
16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找出 每个句子中的反义词。进而发现“黑衣服——
白衣服”“温和——暴躁”是意思相反的词,前者写出了云 朵色彩的丰富变幻,
后者写出了“我”性格的复杂和多变。通过练读这两个句子,可发现用句式“有时候……有时候……”来表达,可以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主体身上,
突出其多变的特点 。
(2)练习说话,先让学生说几组反义词,教师可从学习环境、心理活动、学
习态度、自 然现象等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比如,。“教室的喧闹与安静,假期
的空闲与忙碌,心情的高兴与烦恼 ,态度的认真与马虎,神态的得意洋洋与垂头
丧气,景物的清楚与模糊,月亮的圆与缺”。接下来引导学 生用“有时候……有
时候……”说句子,学生就言之有物了。
三、实践活动
1.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2.阅读关于水的书籍。比如,谢武彰的《水会变哦》,韩国申东卿的《水是
从哪里来的》,英 国马修斯的《水的故事》。
3.仔细观察,想一想生活中水还能变成什么。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课题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一个什么有趣的问题?
2.认真听同学分自然段朗读全文,看谁能从字里行间猜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猜猜“我”是什么,由学生把“水”字写在黑板上。
3.“我”在整篇课文里一直都没有 告诉同学们“我”就是水,可是“我”一
直在给同学们做提示呢。瞧,“我”刚一开口,就透露了“我” 的最大秘密,是
什么?
4.“我”会变成什么呢?自己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在文中圈画 答案。
看谁找得准,找得全。
5.谁能把“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按照课文写的先 后顺序、清楚
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二、根据图片找明显信息
17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激趣、导学。
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己读 课文,根据图片和课文内容,说说那些问号指的是什么。如果还想多
补充一些字词,也是可以的。看谁能 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和记住重要的语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们把“水”字填写在了哪里?为什么?
2.里填的什么字?(汽。)为什么?(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3.为什么是带三点水的“汽”?
4.有同学在太阳图下面补充字吗?(“晒”字。)为什么想补充“晒”?
5.说说
话。)
6. 现在,你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云,在空中飘浮着。你们会根据 气象和早
晚换衣服吗?有时候,晴空万里,这朵云你穿着什么衣服?(我穿着白衣服。)
人们把 穿白衣服的云叫什么?(白云。)有时候,大雨要来了,你换成什么衣服?
(我换上黑衣服。)人们把穿 黑衣服的云叫什么?(乌云。)。早晨和傍晚呢?(我
里填的什么字?(云。)为什么?(读第一自然段 第三句
18


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把早晨红艳艳的云叫朝霞,把傍晚红 彤彤的云叫晚霞。
(欣赏课件中披红袍的朝霞、晚霞。)
7.这三种云会同时出现、经常出现吗?
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尤其重要的是要主要结合“ 有时候……有时候……
早晨和傍晚……”来说。
8.“有时候……有时候……”的意思就是说 不一定是什么时候。让我们通过
朗读表达出对变幻莫测的“云”的喜爱吧!
设计意图:
构建“关注 语言特点,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语文课。教师通过使用多种
教学手段、采用多种 形式、巧妙设计环节和内容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品词、学赏句、 有感情地朗读之中。




















19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解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以富有韵律 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
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 的奇妙,激发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
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全诗共有5节, 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
第一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 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蒲
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第五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 新知识。
课文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诗句相配合,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
面鲜活 、直观、。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
事物、理解重点词句。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
子”来写。“妈妈——孩子 ”这样的关联,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
引发思考。第一节中“旅行”一词指种子离开植物 妈妈落到其他的地方,“囱海
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至四节具体介绍了三种植 物传
播种子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其中,“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
荚”是 植物自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条件;“乘着”“挂
住”“炸开”是三种植物种 子的传播方式。文中把蒲公英和苍耳分别比作“降落
伞”“带刺的铠甲”,准确、形象地勾画了它们的形 态;用
“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赋予植物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象
声词“啪 ”,准确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此外,诗歌压“ɑ”韵,读起来朗朗上
口。
这首诗的语言还 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
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孩子 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
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第五节讲植物传播 种子的方法多
种多样,课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
难 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用叠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来概括,巧用“不信”
激起读者一探究竟的冲动 ,又用“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表达“仔细观察的
小朋友会得到它”的意思,这种正话反说更加耐人 寻味,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20


1.认识“植、如 ”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
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8个词语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 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
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 播种
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 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
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 子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练习读准多音字“为、得”,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植物、 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
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练习认 读。考虑学生对“得
(dé)、备、刺、察”比较生疏,因此可以多读读“就得(děi)、得(dé) 到、准备、
带刺、观察”5个词语。还可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音,比如,读读“非得、还得、
可 得”“得到、觉得、得意”“跳得高、长得美、写得好”“备课、完备、备用”
“鱼刺、小刺、刺耳”“ 海底、到
底、底下”“察看、觉察、察觉”;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
可以再 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2.写字。
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
的右边由两个 “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撇。
重点指导“脚”的部件组成。个别学生可能会把“脚”的单耳旁错 写成双耳
旁,单耳旁是横折钩、竖,双耳旁是横撇弯钩、竖。“脚”注意写得高低错落有
致;“ 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在“脚”中小,因为“脚”由3
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去 ”在“法”中大。
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如”和“娃、< br>她”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N”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
大些;“如、知” 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
21


左“口”小居上中部,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法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三点水中的每笔写 紧凑,“去”的竖靠近竖中线,第二个横靠近
横中线,撇折向右上斜写出尖。
如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女字旁的撇点收在竖中线,撇压竖中线起笔,提压横中线起笔稍
向上斜与撇相接;“口”起笔与提同样高。
脚 11画,左右结构。
三部分窄且紧密, 上下不取齐,“月”居左中,“去”居中上,单耳旁居右下,
高低长短错落有致。
它 5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第一笔点压竖中线,竖弯钩的起笔在第二笔点的右侧,收笔指向
横钩的钩。
娃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女字旁的提的收笔在横中线;上面的“土” 小,第三
笔横与女字旁的提同高,下面的“土”稍大。
她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也”的横折钩从女字旁的提的右下起笔,横从下
向上斜度大且短, 折稍向左斜且短,钩要小;竖起笔高,竖弯钩起笔比竖低且压
竖中线。
毛 4画,独体字。
撇、横、横稍偏左,竖弯钩的竖沿竖中线的左侧,弯要向右写长,钩尖向上。
更 7画 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竖撇从横下压竖中线起笔,
穿出“曰”向 左下展平;捺从“曰”的左侧起笔向右下伸展。
知 8画 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左大右小;第三笔横稍向上斜收笔在中心点,“口”写在“矢”
的中下方。
识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第一笔点位置稍高,在竖中线的左侧,
横折提的提向右上出尖,“只”的竖在第一点的右下压竖中
22


线,封口横压横中线,撇穿插到“讠”的提的下面,最后一笔
是大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第一节重点指导朗读“牛马有 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引
导学生在读好停顿、重音、节奏的基础上,怀着好奇的心情 读出疑问的语气。第
二、三、四节的第一句都是写“妈妈”给予“孩子”的呵护和帮助,读出妈妈满满的爱意;第二句都是写“孩子”自信、勇敢地离开妈妈,要读出欣喜与快乐。
2.理解运用。
对于本课中“告别、四海为家、旅行、降落伞、乘着、纷纷、铠甲、挂住、
炸开、蹦着跳着、仔 细、粗心”等词语的理解,有的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具体语
言环境、插图、课件演示来理解,有的可以通 过查字典、换近义词、。展开想象
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触摸、做动作、表演来理解。
23


教学第一节,教师可以问“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怎样”,学生朗读回答
“就 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教师可以顺势追问“孩子为什么告别妈妈”,促使
学生关注和理解“四海为家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立志四海为家的孩子,说说
远行前跟妈妈告别时会说些什么,从中感受孩子对志 在四方、独立生活的憧憬与
期盼。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旅行”的意思,说说牛马、鸟怎样 去
另一个地方;让我们好奇的是什么,读好疑问句“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教学第二节, 可以先请学生从插图中找到蒲公英妈妈并讲讲它的办法,引导
学生把文中的“降落伞”与插图中的蒲公英 娃娃联系起来,从形态、动态、用途
等方面说明,从中感受到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最好的远行装备。 接下来,可
以请学生说说有了降落伞的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纷纷出
发” ,说说孩子在半空中随风飘远的心情和想法,从而明白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想象植物种子飘散的情景, 顺势进行朗读与背诵。
教学第三、四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 br>与观察力、想象力相结合,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加工与再创造。可以设计自学提示:
1.从插图中找到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并讲讲它们的办法。
2.说说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
3.演一演。
4.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第五 节,教师可以请学生找找近义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和
反义词“仔细”“粗心”。还可以引导学生 说说读了这小节知道了什么,从中明白
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难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 用“很多很多”
来概括,并且懂得平时只要注意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的选做题,试着仿照
课文第二、三、四节 的形式写一小节,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
效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
2.可 以阅读关于种子的书籍。比如,《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德国的安
妮·默勒,书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
“旅行”手段。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举例
24


重点词语的教学片段
【纷纷】
师: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生: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孩子们是靠什么出发的?
生:孩子们是靠风出发的。
师:乘着风怎样出发?
生: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怎样才叫“纷纷”呢?
生:一会儿飞走几个孩子,一会儿又飞走几个孩子。
生 :“纷纷”不是一阵风吹来,孩子们一下子都乘着风离开妈妈走了,而是
先离开几个,然后再离开几个, 最后都乘着风走了。
生:(几位同学合演“纷纷出发”。)
师:(演示蒲公英娃娃纷纷出发 的动画。)“纷纷”就是接二连三的意思。还
可以说“_____纷纷_____。”……
设计意图:
从小学低学段儿童特点出发,适当采用“表演——体验”的教法,让学生在
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挂住】
师:苍耳是怎样传播 种子呢?(实物演示:教师一只手拿一株苍耳,另一只
手拿一只毛绒玩具兔从苍耳旁经过。)
师:你们看,小兔身上怎么啦?
生:它身上有了两个苍耳。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生:挂住。
师:还可以用哪个词语表示?
生:勾住。
生:拽住。
……
【炸开】
生: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25


师:大家说说如何才能读得好?
生:我觉得读得快一些好,因为豆荚是一下子炸开的。
生:把“啪”和“炸”快读,而且声音 要响亮,因为豆荚炸开的速度快,里
面的豌豆宝宝才会跳得更高,弹得更远。
师:“豆荚炸开”换成“豆荚裂开”可以吗?
生:“炸开”是力量很大。
生:“裂开”可以一点一点的裂,“炸开”是一下子就全开了。
师:(播放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的情景。)豆荚是突然间破裂。
……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带到朗读之中,并在互相点评中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用词的精妙。



















26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有趣的动物
教材解析
这 是本册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
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说清楚动物 有趣的地方,让别人听明白。
教材首先列举了鹦鹉、萤火虫、松鼠等动物的有趣的特点,并辅以一组很 有
特点的动物图片,比如,虽没有脚但爬行速度很快的蛇,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身
体颜色的变色 龙,只能站着睡觉的高个子长颈鹿,走路会分泌黏液的小蜗牛……
这组动物围坐一起,可爱有趣,引发学 生对动物趣闻的好奇和思考。引导语和小
贴士从两个方面作出提示和要求,一是把话说清楚——“先想好 要讲的内容,再
说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说清楚”的基本要求;二是听明白——“听
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通过向同学提问和
交流,听明白对方想 表达的意思。这是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
说话要有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基础上的发展 ,表明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侧
重训练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白”,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 际。
“说清楚”,首先解决“说什么”的问题,需要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选择它新奇 有趣之处,如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这需要在交际前搜集
资料或进行观察;其次要解决“怎么 说”的问题:说的是哪种动物?它最有趣的
特点(表现)是什么?想清楚了再说。“听明白”,要求既能 认真听,还能做到礼貌,
有问题不随意插话,待对方表达完后,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交流自己知
道的信息。以上要求需在本次交际活动落实训练,并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初
步养成“想好了 再说、有礼貌地提问”等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重点
能清楚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
问或补充。
教学建议
一、范例引导,明确交际要求
1.范例引导,提供动物“有趣”的角度。
27


“有趣的动物”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兴趣自然容易产生较强的 交流
愿望。教师可以在交际活动前,引导学生先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借
助引导语和 插图帮助 学生打开思路。动物“有趣”的角度可以是:特殊的外形、
特殊的习性、独特的功能等。然后 组织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使每位学生明
确自己要说的有趣的地方。
2.打开思路,准备动物的“有趣”素材。
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如观察家里饲养 的小动物或走进动物园)
和搜集资料(如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观看动物节目、上网查阅动物资料)等方
式,去了解自己喜 欢的动物,明确自己要说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紧紧围绕 自己确定的内容,了解相关信息。需
要提醒学生的是,前期的准备不要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学生只要通过 观察、询问
等实践活动了解到 动物的信息,有条件的收集到一些动物图片以备交流即可。
选准 的有趣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准备的内容
怎么讲能够表达得更清楚。
二、示范介绍,礼貌提问或补充
1.学生介绍“有趣的动物”,引导学习“讲清楚”。 教师先了解学生准备的“有趣的动物”的素材,选择典型例子让学生介绍。
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动物 的有趣,如“外形、习性、功能”,也可以请讲同一类
或同一个动物的学 生一起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吐
字是否清楚”等方面的要求。
2.教师介绍“有趣的动物”,引导学习“提问或补充”。
可以由教师讲自己喜欢的动物,其 间有意出现一两处没有说明白的地方,请
学生听后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或补充,在这一真实的交际情境中 ,培养学生良好
的交际习惯,学习 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引导学生初 步做到:微笑注视,态度好。请字在前,
谢在后。不明白,问清楚。肯定他人,再补充。
三、人人参与,自主评价
1.小组合作介绍。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当众表达的机会,可以先在4人小组
里进行交 际练习, 利用口语交际评价单(如下表),从表达与倾听两个方面作出
小组评价。鼓励学生在讲的时候做到吐字清 楚,不啰唆,音量适中,不扰人;听
28


懂同学的提问并认真回答; 同学表达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内容,有不明白的地
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2.小组推荐介绍。
每组推荐1人,在全班介绍有趣的动物,同学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 礼
貌地提问,介绍者或所在的小组同学都可以回答。
在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防止过度指导、千篇一律。
3.课后延伸:可以把课上的 交流制作成有趣的介绍卡,每位同学完成一页,
汇总后做成我们班的小读本《有趣的动物》。
学习“讲清楚”教学片段:
师: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有趣的动物”大聚会,可是 有一位朋
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它寄来了一段录音,想不想听?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的体 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像圆圆
的“房子”。我喜欢在雨后爬来爬去,不过爬的很慢。遇到 危险就缩进壳内,对
方就拿我没办法了。你们猜猜我是谁?)
师:你们猜这是哪种小动物?
生:蜗牛。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听到它说自己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
生:它说自己爬得很慢。
生:它介绍了自己的特点,遇到危险就躲进壳内。
师:对了,你们听得很认真,一下子抓住了 它的特点,不过,蜗牛还有更有
趣的地方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材料:蜗牛爬过的地方 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那是它分泌的黏液。
这些黏液可以降低摩擦,帮助蜗牛向前爬行。)
生:小蜗牛太聪明了,爬行时分泌黏液,就能降低身体与地面的摩擦。
师:是啊,介绍时如果 抓住蜗牛一些有趣的特点,大家就能更印象深刻,记
住它了。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请你介绍小蜗牛,你 打算介绍它的哪些特点,先
说什 么,再说什么,自己练一练,一会儿请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来做介绍。
(学生先练习,再指名介绍。)
生:我是小蜗牛,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上背着一座 圆圆的房子,
我喜欢在下雨后出来活动,不过爬得速度很慢。我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
29


的路线,那 是我分泌的黏液。这些黏液能帮助我减少与地面的摩擦,更容易向
前爬行。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蜗牛除了介绍自己的外形、生活习性,还介绍了什么?
生:还讲了小蜗牛爬行时能分泌黏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
师:那么再评一评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讲得很清楚,不啰唆。
生:他讲的时候音量比较适中,眼睛看着大家。
师:你的意思是讲的时候很自然大方。对,我 们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应该
做到口齿清楚,音量适中;态度大方、自然。






















30


语文园地一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 语,旨在拓宽学生在生
活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由 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
确恰当。二是联系生活,学习用“有时候……有时 候……”“在……在……在……
在……”写句子,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 ,在迁
移运用中发展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揭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引导学生观 察“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的字,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梅花》,诗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背诵积累。
“我爱阅读”安排了童话故 事《企鹅寄冰》,讲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
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 ,以及冰遇热变水、水
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2.认识11个生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把词语读正确。
2.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词语都是到户外观察大自 然时,可能需要的用品。
第一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观察准备的
用具。
3.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
4.联系生活提问: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你会 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这些?在
说的过程中,巩固识字,了解用途。
字词句运用
1.通过演一演的了式,理解动词的意寻,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第一题:
1.读3组词语,做到读准字音。
2.演一演。先同桌演一演,再指名演一演。
3.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31


4.可以适当拓展。
比如,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来跑过来奔过来走过来
滴下来打下来落下来飘下来
比如,看老师做动作,选合适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摘)苹果 (拿)苹果 (举)苹果 (捧)苹果
(掰)玉米 (扛)玉米 (抬)玉米 (抱)玉米
2.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
在……”说句子。
第二题:
1.正确读句子。
2.结合加点词语说说句子的意思。
3. 用上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如果学生说句子比较困难,教师
可以先利用一些图片,帮助学生 联系生活和表达。)
例如:
★放学了,有时候爸爸接我,有时候妈妈接我。
★写完作业以后,我有时候画画,有时候看书。
★天上的月亮有时候圆圆的,有时候弯弯的。
★我在学校上学,妈妈在银行上班,爸爸在公司上班,爷爷、奶奶在家里。
★小鸟在鸟巢里睡觉,在枝头唱歌,在空中飞翔,在草地上找虫子吃。
★我在教室里写字,在图书馆里看书,在操场上踢足球,在游泳池里游泳。
书写提示
1.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
2.写好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3.养成写前先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习惯。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2.读一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强调要点: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 姿势。写的时候要注意:有的字
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
3.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要上下错位写。
4.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32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与背诵。比如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看图听读,教师
描述画面学生读与背;教师示范读,配乐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2.充分利用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
盛开。为什么远望就 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我爱阅读
1.阅读《企鹅寄冰》
2.感受阅读的乐读的乐趣。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课文借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 王寄冰的趣
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
学常 识。课文结尾企鹅收到狮子退回的冰满腹疑惑的神情,为整个故事再添悬念,
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课文,读完后,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
来和大家交流。比如,“南极在哪儿?非洲在哪儿”“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
“冰寄到狮子那 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让学生自由讨论,在
和同学的交流中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 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
学常识。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在 一年级“读书真快乐”及“诵读儿歌和童谣”的基础上,本次快乐阅读吧
推荐的是“读读童话故事”,由 内容简介和提示语两部分组成。
内容简介对《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简介中设置 了很
多悬念。比如,“没头脑”“不高兴”是怎么突然变成大人的?他们都闹了哪些笑
话?他们 为什么会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悬念能激发学生去阅读《没头脑和
不高兴》的故事。
提 示语点明了本次快乐阅读吧的教学要点,一是要认识书的封面,知道书名
和作者。认识书的基本信息,可 以引导学生拿到书时观察封面,说说自己会关注
封面的哪些内容。二是让学生交流保护图书的方法,认识 到爱护图书的重要性,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3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兴趣,能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
惯。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有阅读《没头 脑和不高兴》的兴趣,能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认识书的封面,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阅读一本较长的故事书,学生不能一次
读完。要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教师要重点抓好几个环节:
一、故事导读
1.提供保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到这本书。
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首先要给孩子提供 物质保障。可以一人读一本,
也可以两人读一本,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轮 流阅
读,保证每人有书读,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2.激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在开始读书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认识书的基本信息。比如,观察封面,
看看书名和作者。
教师可通过导读,制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可以利用声音节奏
的变化,绘声绘色地 读故事中的几个片段。比如,读读开头部分或者“‘没头脑’
设计三百层无电梯少年宫…‘打不死的老虎 ”等精彩片段,借助故事中的神奇想
象,引起悬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利用投影仪等设备 呈现童话故
事的文字,使学生不仅可以听故事,还能自己读故事。学生能依靠听读,掌握字
音, 克服自主阅读的畏难情绪,从而喜欢自主阅读。
3.制定阅读计划。
《没头脑和不高兴》篇 幅较长,学生无法一次读完。师生可以共同制定阅读
计划,保证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阅读 计划包括传阅规则、阅读地
点、阅读时间、交流伙伴、交流时问等内容,例如,做到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 。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一个故事读三天左右时间。阅读计划还可以由几个学生协
同完成,形成 阅读小组,营造边读边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4.建议设计“读书记录卡”。
34


阅读过程中,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根据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建议学生 制作
简单的读书记录卡。记录卡主要包括书名、作者、自己的疑问、印象深的内容、
喜欢的语句 ,甚至也可以发挥想象画出书中的某些情节,等等。具体记录的内容
由学生自己定,老师不要硬性规定, 总之,让学生记录下自己阅读这本书的过程,
留下阅读时的“痕迹”。
读书记录卡
书名 《没头
脑和不高兴》
作者 任溶溶

阅读时9.10—
9.12
( )月( )日,我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 )页到( )页,觉得( )
特别有趣。阅读中,( )我不是很明白,想和大家讨论。
二、分享交流
随着阅读的推进,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将一段时间以来阅读的收获、感受、遇到的问题等等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
根据每个学生的读书记录卡,可先引 导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读这个童话故事的
过程,比如,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的体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本 书的过程。然
后再引导学生看自己所有的记录卡,谈谈印象最深刻的内容,阅读时的疑问,遇
到 的阅读困难及克服的方法等。通过讨论,使学生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提高读
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2.全班交流。
为了带领学生领略童话故事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 br>问题,激发学生讨论故事的兴趣。例如:
(1)到“没头脑”设计的没有电梯的一座三百层楼的 少年宫去看戏,除了
要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2)“没 头脑”“不高兴”真的长大了,又来到自己设计的那座三百层的少年
宫,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3)你觉得“不高兴”“没头脑”哪些经历和你很像?
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充分想象和 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帮助学生感受童
话故事的乐趣,享受阅读的快乐。
3.渗透爱护书本的教育。
在分享交流中,教师要渗透爱护图书、保护图书的意识和习惯。可先由教师
35

< p>
示范有序翻阅、平整合书、摆放图书等,再组织学生讨论家中图书一般摆放在哪
些地方,例 如,卧室的床边、写字台、抽屉、书柜,明确图书应放在拿取方便、
固定的位置。
完成每一次 阅读,可以借助书签标明对应的页码,便于下次翻阅,也保证图
书的洁净,还可组织学生讨论其它不把图 书弄脏的方法,如,看完书及时放回书
架,给书包上书皮纸,洗干净手再读书。
三、总结回顾
当全班同学完成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次的
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总 结回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记录单,围绕书名、作者、
主要人物、精彩片断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 回顾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最想告诉
别人的书中故事、最想演的某个角色等,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体验,使 学生对如
何读童话故事有一个初步感受。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记录单的过程中,学生一直
在回味 有趣的阅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会进一步喜欢上阅读。
阅读记录单示例:
1.我读的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我分_______次把书读完。
3.我觉得这本书( )。
(1)很有趣(2)有点长(3)挺简单(4)读了还想读(5)一般
4.我最喜欢读的是( )部分。
(1)没头脑串门(2)不高兴踩水塘子(3)遇到仙人(4)登三百层少年宫
(5)打不死的老虎(6)其他_______
5.我想讲讲( )的故事。
(1)没头脑串门(2)不高兴踩水塘子(3)遇到仙人(4)登三百层少年宫
(5)打不死的老虎(6)其他_______
6.我最想演( )。
(1)不高兴(2)没头脑(3)仙人(4)少年宫的小朋友(5)其他_______
7.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_______。
四、拓展阅读
教师还可以推荐其 它儿童故事,比如,《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奶奶的怪耳朵》
《土土的故事》《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 《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
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36


第二单元 识字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4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
起了本单元55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
境中识字学词。这些 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
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场景歌》把意义相连、
语义相关的数量 词分类集中在4个不同场景中,勾勒出一幅幅清新生动的风景
画,画面中出现的事物,是不同地域学生出 游时可以看到的场景;《树之歌》介
绍了祖国大江南北常见的树木,通过对不同树木的描述,让学生了解 它们的基本
特点,而且这些“披绿装”“守北疆”的树木,常常让人联想到守卫边疆的战士;
《 拍手歌》是根据传统歌谣改编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歌,通过喜闻乐见的拍
手游戏,渗透爱护、一保护 动物的意识;《田家四季歌》选自民国时期的国语教
材,诗歌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 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
朴素的生活。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 美
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 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
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 br>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要
把识字、写字与朗 读指导有机结合,对课文内容不必作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语文园地二重点安排学习“部首查字法”,这 是学生独立识字经常使用的方
法。教材介绍了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领,对其中较难的两个步骤——确定字 的部
首并查出部首在检字表的页码,数清除去部首外的剩余笔画——还进行了专门练
习。编排“ 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这一习题,是希望查字典的
练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落实 到用字典查字的实践之中。确定部首和剩余
部件笔画是查字典的难点,除了教材中安排的7个生字外,还 要在课文学习中加
强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37


1 场景歌
教材解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
谣的形式呈现,让学 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
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 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全文分4个小节,每一小节由4个描绘的景物组成一幅场景图。
第一小节是一幅大海沙滩风景图:蔚蓝的大海上,翱翔着白色的海鸥,远处
有庞大的军舰,近处有小巧 的帆船,海浪拍打着沙滩。
第二小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有稻田,有鱼塘,有一排排的垂柳以及美
丽的花园。
第三小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小桥流水,茂林修竹,鸟鸣山幽。
第四小节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 面:“红领巾”指少先队员。一群少先队员举
着队旗,吹着铜号,开展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清脆的欢笑 声撒了一路。
本文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适合打节奏诵读。
教学目标
1.认识“ 滩、艘”等l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l0个字,会写“花园、
石桥”等6个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
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重
点】朗读、背诵儿歌,了解 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 br>本课要求学生识记的12个生字,“艘”和“翠”是平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平翘舌音的辨析, 如“艘——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丛翠竹”,平翘舌音
夹杂,要反复诵读正音;“孔”是第三声, 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词语正音,
如“孔雀”。
本课有10个生字都出现在表示景物名称 的新词中,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
式呈现。出现一个场景图,找出场景图中的景物,并给出相应的词语, 把相关词
语和具体景物一一对应起来。
38


字形方面,本课生字 以形声字为主,在识记生字时,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
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 灵活识记。比如,“艘”和“舰”,
偏旁相同,教学时可以图文对照,引出舟字旁表义,知道带舟字旁的 字都和船有
关,初步建立起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认识。“孔”这个量词生活中不常使用,相对
比较 陌生。教学时可以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发现石桥桥洞的样子——圆圆的,像
一个大洞,可以说“—孔石桥 ”,使学生明白“孔”的意思。“帆、园、铜”是声
旁表音十分明显的形声字,适合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
式帮助学生识记。“稻”是一种农作物,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明白禾木旁的 表
义功能。
12个生字中,“翠”字字形识记相对较难,不能直观地从字形上联想到字音和字义。教学时,可以从图画人手,通过图画形象感知“翠竹”的绿,明白“翠”
表示绿色。通过组 词,引出“翠鸟”,看图说说“翠鸟”羽毛的颜色,从而明白
“翠”字上边“羽”字头的表义功能。 < br>除了图文结合、形声字规律识字,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本课生
字。可以通过加一加的 方法识记“军、群、滩”,也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
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如“号”,可以引 导学生回忆《青蛙写诗》中的标
点符号名称“逗号、句号、省略号”来帮助学生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10个生字,从结构上来分,“桥、孔、群、队、旗、铜、领”是左右结构,“园”是全包围结构,“号”是上下结构,“巾”是独体字。教学时,
可重点引导学生观 察左右结构的生字,发现左右两部分的占格大小以及笔画的穿
插。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园 7画 全包围结构
国字框上下同宽,左右两竖直挺平行, “元”字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
竖弯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 !
孔 4画 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右边竖弯钩起笔比左边略高。 “子”字的第三
笔写成提。
桥 10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木”捺写成点, “乔’’三个撇写法各不相同: 起笔撇
39


要平,第三笔撇往左靠,与木字旁穿插.第五笔撇写作竖撇。
群 13画 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两部分横画要等距,左边横画紧凑,右边横画长短不一,中
横最短 在横中线上侧,下横最长起笔在竖中线上。
队 4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起笔横撇弯钩短小紧凑,弯钩压在横中线上;右边长撇往左下方
舒展,与偏旁穿插。
旗 14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低右高,右边部分上下紧凑。
铜 11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毒”第二笔是横, “同”字首笔竖在竖中线上。
号 5画 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上紧下松, “口”略小,长横在横中线稍上,竖折折钩的竖短
而微斜,第一个折与“口”同宽,钩在竖中线顿笔出钩 。
领 11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领”的左部第二笔是点,“页”横 划起笔在竖中线上,竖靠竖中
线,长撇伸向“令”下方。
巾 3画 独体字。
居中,第一笔竖稍短,第三笔竖压在竖中线上,稍长。












40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全文描绘了4个场景图,以儿 歌的形式分4小节呈现,语言整齐,节奏明快。
朗读时,特别注意“一”的不同变调。每一小节有4个短 语,短语与短语之间注
意要停顿,同时略有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语调的高低变化。
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感受场景画面美的同时,体会
不同事物需用不同数量词表达,具体操 作如下:
初读时,可采用教师范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对儿歌中每个“一”的变调作
出正确引领。 在巩固词语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
性,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图文对照读,分小节读,小组赛读,师生接读,帮助学
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在一次次反复朗读中积累数量 词。
2.理解运用。
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在于学习并积累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整首儿 歌,
由l6个短语组成4幅场景图。在画面的帮助下,大部分可以一一对照,不难理
解。教学时 ,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其中“一方鱼塘”
“一行垂柳”“一孔石桥”和“一 队‘红领巾’”这几个短语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生
活积累,教学时需要引导。
“一方鱼塘”中“ 一方”作为数量词,一般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
砚台、一方手帕”;“一方’’也专指用地、土 地,如人们生活中常用语“一方水
土”。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来理解“方”这个量词。
“一行垂柳”中的“垂柳”,生活中多叫“柳树”。教学时,通过观察画面
中的柳树,发现柳 枝都是笔直地从树枝上倒挂下来,这时可以引出古诗“碧玉妆
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读读悟悟, 感知“一行垂柳”的绿色和多姿。
“一孔石桥”中的“石桥”学生熟悉,但可能学生多用“一座石桥” 。借助
图画,石桥弯弯的,桥洞圆圆的,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就像一个
大洞,所 以可以说成“一孔石桥”。
“一队‘红领巾’”中的“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教学时,无需和学
生说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关注量词“队”的意思与“一面队旗”的“队”有什么
不同,“红领巾 ”指的是谁。
本课除了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的数量词外,同时也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
41


数量词,比如,学了“一艘军舰”后,再让学生说说“一艘( )”。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分三步训练:第一步补充数量词朗
读,如,一( )海鸥,一( )沙滩;第二步借助多媒体跟着画面朗读,如点
击画面出现海鸥,就读“一只海鸥”, 画面出现沙滩就读“一片沙滩”;第三步看
着场景图背诵。
第二题“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除了儿歌中出现的数量词,重点引导学生
运用自己的积累,学习用不同的数量词表达同一个事物,如“一 座大山、一排绿
树、一片草地、一位老师、几竿翠竹、一座石桥、一列队伍、一群学生、一条小
溪”。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习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这一
题可以安排 在4个场景图学完后,出示第五个场景图(或校园的一角,或教室的
一角,或同学们大课问活动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运用“数量词+事物名称”
的形式说说画面。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自选图画或照片练 说,再和同学交流。
《场景歌》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滩、艘”等10个生字,会写“群、队”等5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
3.反复朗读,感受场景图展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
兴兴地出发吧!(课 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 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队:辨析比较“队”和“对”。
队 对
( )号入座( )员( )不起排( )
42


(2)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 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
《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 、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
固生字“号”的识记。
(3)一队“红领巾” :平常说“一条红领巾”,这里为什么说是“一队‘红
领巾’”?这“一队‘红领巾’”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 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听导游的介绍,了解
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
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
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 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
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 ,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
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对“垂柳”一词建立起形象的感知。引入诗句以丰
富学生感知。
三、背诵儿歌,积累运用
1.拍手游戏,背诵积累。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在田间休息一下,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43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
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设计意图:
把课文改编成拍手歌,既可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词,又能以课间操的形式反
复朗读,轻松有趣。
2.创设语境,练习运用量词。
小朋友,我们先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看到了一( )海鸥,一( )沙滩。
一( )军舰,一( )帆船;我们又来到了乡村田间,看到了一( )塘鱼,一
( )稻田。一( )垂柳,一( )花园。
四、比较发现,指导书写
观察“群、队、铜、旗、领”,比较左右两部分的占格,指导书写。














44


2 树之歌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
树、松树、柏树、木 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
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 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
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
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 暖和桦树耐
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
树。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7个字组成,是一首多
句式的儿歌,押“a nɡ”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
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陛,贴 近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
“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 童生活相联
系,写得通俗易懂。“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一句对仗工整,“喜暖”
和“耐寒”,“南方”和“北疆”,通过两组词语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木棉和桦树
的习性。 < br>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
桐、榕树、水杉、银杏 、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
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其中第 一幅图是白桦树,桦树还有红桦、
黑桦等其他品种。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 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l0个字,会写“杨树、
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 6-A字,
初步了解树木特点一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45


1.识字。
二课共15个生字,其 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
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 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
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 、
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字音上
要特别注意“ 柏”和“白”、“桦”和“华”读音的异同,“枫、松”后鼻音,“松、
杉”平翘舌音的区别。
字形上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表示
与树木有关的木字旁,右边 是表示读音的字,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运用熟字加
偏旁的方法识记。教学这8个生字时,建议在整体朗 读儿歌、认识树木的基础上,
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的正确联系。
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8个生字外,还有7个生字,后鼻音“掌、装、疆”,
前鼻音
“ 银”,翘舌音“守、掌、装”,可通过组词辨析、形声字归类、唤醒生活经
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比如,“手掌、脚掌、巴掌、鼓掌”“壮一装”“新
疆、边疆、疆土”“银行、银色”“银一根一眼”。 要特别注意“耐”的读音。这
些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识记生 字字形,理解字义,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学“疆””字可运用字理
识字的方法,“疆”字的左边是一个 “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
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耐”和 “守”可借助语境
识字,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
心、耐力”巩固识字。“掌”字可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
“掌心”这些动作进 行识记,“银”和“装”可以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
装”等进行识记。
,指事字,从土 ,从弓,从曼(jiānɡ,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
即以弓来丈量土地,“疆”本义为田界 。
2.写字。
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重点< br>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
柏”都是左高右 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
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华” 字重点是右部的笔顺,先撇后竖弯钩;
46


“壮”字重点是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7画,左右结构。
杨 7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左高右低;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左折点在田字格中心,
两撇撇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 二撇略长。
壮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长右短; “士”两横上长下短,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桐 10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同”横平竖直框正。
枫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风”上窄下宽,竖撇在竖中线左侧。
松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公”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至“木”侧,捺
尖落在横中线上。
柏 9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右边“白”要写得略瘦。
棉 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帛”上小下大,“巾”首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杉 7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顶部“木”高,底部“乡”低;三撇等距,起笔撇上 下对齐,
第三撇最长,撇尖过竖中线,穿插到“木”下。
化 4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桂 10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分写横中线上下,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





47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儿歌是本 课教学的重点。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
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 、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
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整首儿歌朗读基调轻快活泼 ,可采
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
儿歌韵味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背诵,如“杨树____,榕树_ ____,梧桐落叶_____”,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
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2.理解运用。
48


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儿歌描述了11 种树木的形状、颜色和习性特点,
可以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树木名称和画一画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人手,初 步培养学
生阅读时提取信息的能力。
品味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儿歌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把树木特点写得生动形象。教学“梧桐树叶像手掌”时,教师可准备多片树叶实
物让学生辨认,引发思考,从而品味儿歌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还可通过观察枫
树树叶、银杏树叶,引 导学生创编儿歌,如“银杏树叶像扇子”,培养学生的语
用能力。教学“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 疆”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
教学手段,体验“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 耐寒”
的习性特点,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对子,如“喜暖”对“耐寒”,“在南方”对“守
北疆 ”,让学生感受句子的工整对仗。
联系生活,了解树木特点。对于儿歌中“披绿装”“活化石”“满院 香”等词
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松树、柏树、银杏、桂花树等常见树木,交流生活中对这
些树的 印象,聊聊松树、柏树的四季常青,银杏树的白果,桂花的香味等。教师
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 中的“活化石”。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是对本课生 字的巩固复现。第一行词语是树木名称,为本课生字提供
了新的语境,可以结合识字教学展开,也可以拓 展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树木,
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字,第二行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如松树、银杏 的果实
“松子、白果”,可结合课文理解展开,加深对树木特点的了解。
第三题是关于树木的谚语,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先秦管仲 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
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 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大意是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
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在熟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了解大致意思,建议
让学生将三句话背诵下来。
三、实践活动
49


在语文老师带领下,结合校园绿化,开展“我 为树木挂名牌”的活动,发动
学生认识树木,制作名牌,认养树木。
教学资源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
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
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
橡树耐寒守边疆: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不册》语文园地
五“日积月累”

教学设计举例
《树之歌》教学片段
1.圈画关键信息。
教师 :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
读一读。(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
学生:我找到了11种树木,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白桦、 银杏、水杉、金桂。
教师:真了不起,这么多树名都读准了。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开小火车读。)
根据学情范读正音,重点是“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2.归类集中识字。
教师: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学生:我发现这些生字全是木字旁,是因为它们都是树木的名字。
教师:你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一读,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梧、桐、枫,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教师: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
50

< p>
的读音,真有趣!这样的字还有许多,你来猜猜它们是什么树。(课件出示词语
及图片:榆 树?? 橡??树楠树棕树石榴)??
3.我为树木挂名牌。
教师:课文插图中的树木分别 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
读读儿歌,画画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 名牌。(教师提供学
具,学生同桌合作学习。)
学生:我们找到了金桂,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 桂花树。因为我家里就有一棵
桂花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学生: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学生: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许多树叶,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 比画手
掌,指指掌心,识记“掌”字。)
学生:我找到了枫树,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学生:我猜这棵树是榕树。暑假,爸爸带我去厦门看过榕树,榕树很粗很壮。
教师: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怪不得儿歌里说“杨树
高,榕树壮”。
学生:我知道这是松树,这是柏树,它们的树叶很奇怪,一根根像针一样。
学生:是的,学校门口就有一棵松树,去年冬天下雪时,它还是碧绿碧绿的。
学生:对!所以儿歌里说“松柏四季披绿装”。
设计意图:
借助“我为树木挂名牌 ”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儿歌,理解句子意
思,发现树木特征,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儿歌语言的 表达特色。
4.模仿与运用。
教师: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 们为每棵树准
确地贴上了树名,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介绍介绍树木,编一句儿歌?可以说说树枝、
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课件出示
桃树、石榴、柳树、棕树 等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棕树的习性。)
学生:柳树枝像小辫儿。
学生:银杏叶儿像小扇。
学生:桃树花开红艳艳。
51


学生:石榴花开像喇叭。
学生:棕树喜暖在南方。
……
设计意图:
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 当,适合有能力的学生来模仿运用。教师可提供
图片、句式、词语、资料,引导学生编一句儿歌,体验创 造学习的快乐。

























52


3 拍手歌
教材解析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 起了8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儿歌
共l0个小节,开头与结尾3个小节相互呼应,中间的6个小节分别介绍 了羽毛
艳丽的孔雀和锦鸡,展翅翱翔的雄鹰,成群的大雁,丛林中的猛虎,啼叫的黄鹂
和百灵鸟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儿歌主要运用拟人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亲切
可爱,富有童趣。如,“孔雀锦鸡 是“伙伴”,因为孑孔雀和锦鸡都属于雉科,雄
鸟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是好朋友。 “天空雁群会写字”,意思
是大雁群飞好像小朋友在写字,一会儿写“一”字,一会儿写 “人”字;“ 黄鹂
百灵唱不休”,黄鹂和百灵的呜叫悦耳动听,不停歌唱,它们就像森林里的歌唱
家。与之相 对应的是文中的插图,呈现了动物之间、人与动物间和谐共处的场景。
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识 动物、理解课文内容。
儿歌共10小节,句式整齐,从“你拍一,我拍一”到“你拍十,我拍十”,< br>一节一韵,语句简短,节奏轻陕,充满了儿童隋趣,适合学生拍手朗读。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拍手 游戏中,懂得“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
教学前可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l3个生字,会写“歌、丛”等l0个生字,了解“隹、
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丛林、深处”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用部件
归类法识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13个生字,读音有一定难度。如“ 锦、雁、深”是前
鼻音,“雄、鹰、丛、猛、灵”是后鼻音。可以借助汉字构字规律来读准字音,
如“锦”的金字旁,“丛”上部的“从”;还可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字进行读音对
比,如“锦鸡——风 景”“深浅——上升——生灵”“雄鹰——声音”“猛——门”,
以帮助学生区分前后鼻音。
53


本课多数生字与动物的名称有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记。如儿歌中5
个生字与鸟类有关,可以根据这些汉字的特点归类识字。利用课后第二题,让学
生读读这些动物名称, 看看这些动物图片,再找找两组动物名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雀、雁、鹰”3个生字教学时可引入“隹” 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隹”的原
义,知道带有“隹”部的字女名数与鸟类有关。
隹,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像乌形。《说文解字》:“隹,鸟之短尾之总
名也。”很多与乌有关的常用字都包含“隹 ”,如雀、雁、鹰、雄、雕等。但“隹”
也有作声旁的时候,如堆、推、谁等,则与鸟无关。







本课生字中的“锦”字,字形容易与 “棉”字相混淆。教学中,可以与理解
课文内容“孔雀锦鸡是伙伴”相结合,出示孔雀和锦鸡的图片,从 锦鸡羽毛的颜
色、花纹与“锦”字本义对接,或者出示锦缎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一看、摸
一 摸“锦”,再通过组词拓展,“锦缎、锦旗、锦上添花”等,形义结合,复现巩
固“锦”的字音与字形。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锦缎”,后
引申为色彩艳丽,如 儿歌中的“锦鸡”。









54



除了图文结合、归类识字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方 法帮助学生识记本课生字。
比如,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界、灵”,适当运用字理识记“休、丛” ,形
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猛、翔”。
2.写字。
本课要写的10个生字,“歌、深 、猫、朋”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
高低宽窄:“丛、六、熊’’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 的比例。“处”和“友”
是半包围结构,横撇与捺的位置是两字书写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各笔画在田字
格中的占位,写得端正,不要倾斜。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歌 14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顶部“哥”低,底部“欠”钩,窄、扁,下面的“可”宽、
大,两个长“欠”首撇略高,“人”字的撇起笔横中线,伸向“哥”。
丛 5画,上下结构。
上大下小,左“人”小,右右“人”第一笔撇伸向左下;“一”居下居中,
收笔于捺脚内侧。
深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左高右低;右边上部宽扁,下部 宽大,横笔
在横中线上,竖笔紧贴竖中线右侧。
处 5画,半包围结构。
第二笔横撇的折点抵竖中线,捺从横中线起笔,笔程长,捺脚低; “卜”
竖起笔略高,在竖中线右方,点收笔于横中线。
六 4画,上下结构。
首笔点在竖中线上,长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左低右略高,撇、点分列竖中线
两侧。
熊 14画,上下结构。
上大下小, “能”左右齐平,上“匕”在右上格,下“匕”略大,起笔在横中线上侧;四点底上合下开,左点偏左,第二、三点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点
偏右。
猫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苗”略高;左边反犬旁末笔撇从横中线上
55


侧起笔;右边“苗”第四笔竖和横折的横分别压在竖中线、横中线上。
九 2画,独体字。
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横折弯钩从左上格的横中线起笔,横左低右高,弯钩至
竖 中线右侧后伸展至右下格出钩。
朋 8画,左右结构。
友 4画,半包围结构。

























56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是一首拍手儿歌,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并且熟读成诵,是 本课朗读指导
的重点。教学时可以分步落实。
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通读顺,遇到 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通过
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接着,再引导学生去发现儿歌的秘密。儿 歌
共10句,从“你拍一,我拍一”逐渐增加到“你拍十,我拍十”,每句话节奏相
同,如“你 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且第一、四、七、十句均押
“j”韵,其中第二句“你拍二,我 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如果“伙伴”读成
儿化韵,“huǒ bànr”,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当 然,押韵的概念不需要教授给学
生,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味。 在熟练朗读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同桌或小
组合作仿照课文试着编拍 手歌,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即可,不要求押韵。比如,
“你拍一,我拍一,蜜蜂花间采蜂蜜。”“你拍二 ,我拍二,早有蜻蜓立上头。”
“你拍五,我拍五,企鹅冰上来起舞:”
2.理解运用。 < br>这首儿歌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时不必逐句讲解,可以让学生就不懂的句子提
出问题,再通过反复朗 读、图文结合、联系科普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1)孔雀锦鸡是伙伴。
这句话 写出了孔雀和锦鸡的相同之处,它们都属鸡形目,雉科,而且都是雉
类中最漂亮的鸟,求偶时都会炫耀自 己的羽毛。教学时,不需要告诉学生这些,
可以引导他们看图片或视频认识动物,看实物发现特点,联系 生活经验,引导学
生自主理解,展开想象说话,如“你觉得孔雀和锦鸡会说些什么呢?”
(2)天空雁群会写字。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雁飞行的特点。教学时,通过“一只雁”< br>“一群雁”的图片对比,让学生理解“雁群”,再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联系一年
级上册《秋天》中 的句子“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
排成个‘人’字”,帮助学生理解 “天空雁群会写字”。
(3)黄鹂百灵唱不休。
这句话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鹂、百灵两种鸟的特点。“休”是“停止”
57


的意思,“唱不休”是黄鹂和百灵鸟叽叽喳喳不停地歌唱,像是森林中的歌唱家。 理解内容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问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动物朋友
以及喜欢的原因,以此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动物朋友的距离,并了解文
中动物的特点。
本首儿歌教学,可结合 游戏,寓教于乐。如提供儿歌中的动物图片、名称,
让学生为动物挂名牌,开展趣味识字;可以把儿歌当 成课间操,让学生边朗读边
拍手,巩固儿歌朗读。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 以先引导学生发现儿歌句与句之间的排列顺序,从一到十,
除第一句与第八、九、十句首尾呼应,总领儿 歌外,其余每句中都有动物名称,
可出示填空引导填人动物名称来背诵,逐渐背诵整首儿歌,感受人和动 物的和谐
共处,懂得要保护动物。
课后第二题安排了6个鸟类名称的词语,并配有相应的图。 此题的设计意图,
是引导学生主体会带有部件“隹”“鸟”的字一般与鸟类有关。教学时,可以引
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两组生字的共同点,第一组都有隹字旁,第二组都有鸟字旁,
借助偏旁推测字义,提 高部件归类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探究兴趣。

《拍手歌》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雀、锦、雄、 鹰、雁”5个生字,会写“歌、丛”等6个字,了解
“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准确、熟练地朗读儿歌,并能在拍手游戏中有节奏地背诵儿歌,体验儿
歌带来的快乐。
3.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部件归类趣识字
1.自由读文,圈画动物名称。
58




2.集中识字,交流初步认知。
孔雀锦鸡雁群雄鹰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重点指导:后鼻音“雄鹰、百灵、猛虎”,前鼻音“雁群、锦鸡”。
重点理解:“雁群、锦鸡”。
设计意图:
从实物“锦缎”到理解“锦鸡”,既有语 音、语汇知识的学习,又有词语积
累和运用,更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地联系了起来,巩固了对“锦”的 音形义
的了解。
(1)课件出示“一只大雁”和“一群大雁”,对比理解“雁群”。
(2)结合一年级课文《秋天》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
(3)出示“锦缎”图片,看看锦 缎,想想为什么把这种鸟儿叫“锦鸡”?
(羽毛颜色艳丽,有彩色花纹。)
59


(4)借助图片复现巩固“锦”。
3.动物分类,部件归类识字。
(1)完成随堂作业一:我为动物朋友找家。

设计意图:
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 体,其造字构形充满着智慧。在识字教学中,适当为
学生补充汉字文化知识、字源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识字, 还能为他
们打开一扇朝向汉字文化的窗户,发现汉字的精妙与神奇。
(2)发现秘密:鸟类朋友的名字藏着许多小秘密,你发现了吗?
发现一:含有鸟字旁,如鸡、鹰、鹂,在古代“鸟”指长尾巴的鸟。
发现二:含有隹字旁,如雀、雁、鹰,在古代“隹”指短尾巴鸟。
指导用部件查字法认识“隹”部。
先查什么部?学生可能会查“亻”,再查6画,但会发现“ 亻”部中只有
“佳”没有“隹”。这时再告诉学生“隹”就 是一个部首,可以直接查,它到
底 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查8画的“隹”,知道“隹”在古代表示“短尾巴的
鸟”。
课件逐一出示“隹”字的字形演变,让学生说说“隹”哪些地方像鸟,怎么
记住雀、雁、鹰?
拓展:还知道哪些带有部件“鸟”和“隹”的字。
设计意图:
“隹”是本课教学 的重难点,第一次出现的识字部件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识
记音形义,如果印象不够深刻就容易造成与“住” “佳”等字的混淆。
二、自主互助乐学文
1.互助学习:同桌合作朗读儿歌。
( 1)同桌合作时,要细化操作目标,一人读一句,引导学生发现同桌哪个
句子读得好,哪个句子还可以读 得更好。
(2)师生合作,拍手打节奏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
(3)完成随堂作业二:同桌合作,一边背儿歌,一边玩拍手游戏。
2.探究学习:发现拍手儿歌秘密。
发现一:每一句结构相同、节奏相同。
发现二:从“你拍一”到“你拍十”。
60


发现三:除第二节,每一节读起来会压韵。(如发现不了,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创设情境巧学写
完成随堂作业三:我教动物朋友写字。
小péng you你们看,我们的动物世界是多么美丽啊!雄鹰在飞翔,xióng māo
在嬉戏,老虎在cóng lín深处奔跑,孔 雀张开了美丽的尾巴,黄鹂和百灵在放
声gē chàng!
(1)读读动物朋友的话,巩固生字词。
(2)教动物朋友写写字。
写字指导:歌唱、丛林、熊猫、朋友。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书写的实际情况作点拨指导。
二次书写,同桌互评。




















61


4 田家四季歌
教材解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
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学习本课,既可了解
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 事活动常识,又能感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
课文共4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 春天草长莺飞,麦
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
初霁,赶制年衣。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儿歌共4小节,每节3行,长短句交错 ,一节一韵,好像一首自然纯朴的民
歌,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儿歌语言文白相间,许多语句都是从古诗文 中演化而来
的。如“田家”指农村人家;“花开草长蝴蝶飞”令人想起高鼎《村居》中的“草
长 莺飞二月天”;“采了蚕桑又插秧”似从翁卷《乡村四月》演化而来,描绘了夏
季忙碌的农事;“早起勤 耕作,归来戴月光”又似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名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本 课4幅插图,色彩淡雅,意境优美。第一幅是“流连戏蝶时时舞”,第二
幅是“戴月荷锄归”,第三幅是 “鹅湖山下稻粮肥”,第四幅是“瑞雪兆丰年”,
呼应儿歌内容,有助于课文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
等10个字,会写 “四季、春季”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了解田家四季农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场”大多数情况下读第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
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 ,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本课中的“场”
读第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 粒、晒粮食”,如“打场”。教学时,
可结合第二小节的教学,借助插图理解“秋季里,稻上场”,区分 第二声和第三
声。
62


“了”也是多音字,儿歌中出现了它的两 个读音,“采了蚕桑又插秧”和“一
年农事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辨义区分,前句表示采桑这个动作已完 成,读le;
后句表示一年农事全部结束,读liǎo。













建议学生利用构字规律等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识记生
活中的常用字。 < br>(1)图文结合识字。“蝴蝶、麦苗、谷粒”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把识记字形
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2)加一加识字。“季、苗、肥、虽、辛、苦”都是合体字,可以用熟字相
加的方法,“蝴、 蝶、粒、苦。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儿歌中有不少生 字是生活或口语中常出现的字,如
“季、肥、农、辛、苦、虽”,可以引导学生组词,比如,“四季、肥 胖、农民、
农家”,也可以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比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农民伯伯辛苦
地 劳动”“虽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朋友们还是按时到校”。
(4)结合课后题识字。课后“读一读,记 一记’’中的词都是关于农事的词汇,
包含了不少生字,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这些农事,并
开展相应的识字教学。比如,“积肥”是指收集和贮存肥料,给农作物增加养分,
“肥”特指“肥料”;“插秧”是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
移植到稻田里,可以看 看图片,做做动作。
63


2.写字。
本课要写的10个字,上 下结构3个,如“季、辛、苦”,多横的字重点指导
学生观察横画的距离和长短;左右结构4个,如“吹 、肥、忙、归”,重点指导
左窄右宽;“戴”是本课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季 8画,上下结构。
“禾”稍窄,“子”稍宽,“ 禾”居上半格,竖在竖中线上,“子”居下半格,
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末笔横最长。
吹 7画,左右结构。
“口”下方。
肥 8画,左右结构。
“月”窄“巴”宽,顶部“月”高,底部弯钩沿竖中线下笔,右弯钩出。
农 6画,独体字。
上侧,长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第四短撇在横中线上下,捺从长撇中部起
忙 6画,左右结构。
宽,顶部(忄)”高,底部“亡”高,横笔从起笔,竖折从田字格中心起笔,
收笔窄于上面线上横笔右端。
归 5画,左右结构。
辛 7画,上下结构。
侧起笔,
苦 8画, 上下结构。
年 6画,独体字。
首笔撇从 竖中线起笔,三横等距,上短下长,第二、三横分别居于横中线上
下,竖笔在竖中线上。
戴 17画,半包围结构。
“土”字长横从左上格延至右上格,左低右高; “戈”斜钩是这个字的主
笔,起笔高,收笔低,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写至“巽”下侧。




64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首儿歌一共44 ,节,每一节结构相似,
形成了长短句交错的明快节奏。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如:
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65


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睛,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第一小节押“ei”韵,朗读时要注意“吹、飞、肥”三字的 吐字正音。朗读
难点是“花开草长”的读音,教学时可结合图片理解儿歌描绘的是春天里小草长
高、花朵开放、蝴蝶翩飞的画面。“麦苗儿、桑叶儿”两处不应读成儿化音。第
一小节以描写春景为主, 朗读节奏舒缓。
第二小节押“anɡ”韵,朗读时要注意“忙、秧、光”三字的吐字正音。难
读的句子是“采了蚕桑又插秧”,一是“了”的读音,表示采桑已经完成,所以
读“le”,二是“蚕桑 、插秧”两个词语的平翘舌音,教师要加强范读引领。第
二小节朗读节奏可略加快,如“采了……又…… ”,“早起……归来……”,体现
农事的忙碌。
第三小节押“anɡ”韵,朗读时要注意“场 、香、洋”三字的吐字正音。朗
读时节奏欢快,“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句末语调要上扬,体现农民 丰收的
喜悦。
第四小节押“inɡ,韵,朗读时要注意“晴、轻、盈”三字的吐字正音。“了 ”
在这里读“liǎo”,表示结束的意思。朗读时,节奏舒缓,结尾“一年农事了,
大家笑盈 盈”可略放缓节奏,体现进入冬天后,农民丰年有余的生活场景。
2.理解运用。
这首儿歌 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有一
定难度,因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 际情况,或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询问家
长,初步了解田家生活,四季农事。
第一节要引导学 生感受春天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结合图片认识
麦苗、桑叶,感受麦苗的鲜嫩,桑叶的肥美。 还可结合插图理解“花开草长蝴蝶
飞”的春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在此基础上理解第二小节“采了蚕桑又插秧”,指采桑叶喂养蚕,把秧苗分
66

< p>
插于水田中使其茁壮成长。第一、二小节以麦苗、桑叶的变化引出春夏两季田家
的主要农事 。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二题,适时补充夏季的农事活动,插秧后,农民
伯伯还需施肥、耕田、除草,从儿歌 的“农事忙、早起、勤耕作、戴月光”等词
句,感受夏季农民的辛苦忙碌。“戴月光”可以结合插图理解 ,夜幕降临,月光
洒遍田野,农民伯伯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却
是愉悦的!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农业,指栽桑养蚕,是古代南方劳动人民的主要农
活, 在古文化中也有着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有不少描写采桑妇女的诗文,如汉乐
府《陌上桑》,南北朝民歌《 采桑曲》等。
第三小节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情景。稻子已经完全成熟,可以翻晒脱粒进仓了,
“ 谷像黄金粒粒香”写出了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教学时,可以结合插图或
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悯农 》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受农民伯伯的
艰辛劳动和丰收带来的喜悦,理解“身体虽辛苦,心 里喜洋洋”。
第四小节描写了岁末年关,雪后初晴,田家轻松闲适的生活场景。“一年农
事了 ”指一年农事全部结束,可以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农民伯伯和家
人们此刻坐在家里干什么,聊 什么?从“笑盈盈”一词感受农民“一份耕耘,一
份收获”的喜悦之情。
3.课后练习。 < br>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开展多
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读 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或填空形式,引导学
生熟读成诵。
第二题安排了一组四季 农事活动的词语。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
积累关于农事的词语,进一步了解农家生活。学生可 能对其中的“耕田、打谷、
积肥”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结合讲解:“耕田”大意是指用犁把田 土
翻松;“打谷”是指用连枷或脱谷机给稻谷脱粒;“积肥”是指把各种肥料收集、
积攒起来。 这些农事活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图片或视频材
料,帮助理解。除了给出的农事活动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农事活动。
《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举例
生字教学片段
1.借助插图理解“戴月光”。
学生:“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戴月光”是什么意思呢?
67


教师: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联系插图想一想。
学生:我从插图中看出来,“戴月光”就是农民伯伯回来的时候很晚了,月
亮已经升到半空啦!
教师:“戴月光”就是指月光洒在了农民伯伯的身上。一起读一读,再想一
想:我们平时生活中 还“戴”过什么东西?
设计意图:
“戴月光”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来 理解,再联系生活
经验积累关于戴的词语,区分常用字“戴”和“带”,并积累“披星戴月”,进一
步理解“夏季里,农事忙”,最后指导书写。
2.辨析对比“戴”和“带”。
学生:戴红领巾。
学生:戴项链。
学生:戴围巾。
学生:戴面具。
学生:戴手表。
教师:像这样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如果把东< br>西随身带着,就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带”。读一读,辨一辨,下面句子中应该用
哪个“dài”( 出示选词填空)。








3.联系上下文体会“农事多”。
教师:“归来戴月光”,就是指农民伯伯披着星光,顶着月 亮,披星戴月地辛
勤耕作。读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份辛苦。
学生:夏季里,农事忙,说明夏季里的农事很多很多。
学生:采了蚕桑又插秧,就是刚摘好桑叶养蚕,又要去田里插秧,真忙啊!
68


教师:是啊,除了采桑、插秧,农民伯伯还有许多农事(出示课后题“读一
读,记一记” ),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农事,看看农民伯伯还要干哪些农活。
学生:农民伯伯还要耕了农田又除草。
学生:农民伯伯还要割麦又打谷。
教师:是啊,农民伯伯真忙碌,干完这件农活又忙着干另一 件,诗人翁卷就
写过一首诗《乡村四月》,其中就有:乡间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朗读
“采了……又……”的时候要读得紧凑些。
学生:“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我从“早起、月光”看出农民伯伯早出
晚归,真辛苦啊!
教师:其实养蚕、耕种田地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常常要早起晚归。再读
读这一小节,读出农 民伯伯的这份忙碌。
4.观察对比书写“戴”。
教师:我们来写写这个有意思的“戴”。仔细观察,“戴”字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戴”字是由“十、戈、田、共”4个字组成的。
教师:是的,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教师范写,学生
练写)。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小朋友写的“戴”字,哪个更漂亮?





学生:第一个。第二个“戴”字右边的斜钩,写得太短了。
教师:观察得很仔细,“戴”的主 笔是斜钩,书写的时候要突出这个主笔,
起笔高,收笔低(学生再次书写)。







69


语文园地 二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查字典”,由儿歌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和查字典练习3个部分组成。教材先
安排一首儿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自然引出泡泡中 的话题——“读书的时候,遇到
了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接着借助“狐”字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部首 查字法
查字典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项练习逐步掌握部首查字法,编排“用部首查
字法,查 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这一习题,是希望提醒学生查字典的练习要真正
落实到阅读实践之中,引导学生养 成遇到不认识的字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了3句楹联诗句。“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大意是有
山水的地方像图画、文章一样美丽,形容该地方风景优美,令人赞叹。“一畦春
韭绿 ,十里稻花香”自《红楼梦》中的五言律诗《杏帘在望》,此两句想象的是
大观园中稻香村的景致。楹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
崇的经典家训之一,常常以楹联或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 家的门厅中,对人们的品
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此联是从德、知两方面说人们应该
遵守的立身处世之道:“忠厚传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为,强调只有忠厚
才能传家;“诗 书继世长”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我爱阅读”编排了一首表现农历时序的儿歌《十二月 花名歌》,按照时间
顺序写了正月至腊月十二个月中开花的花名和特点。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查字典
1. 通过范例引领和实践操作,明白部首的含义,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
识的字。
2.逐步养成在阅读中勤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1.学生已经在上学期学过用 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本课学习前可作简单复习,
并让学生准备好字典。
2.查字典前安排了由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改编的儿歌,教学
时可让学生朗读这首儿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问问 学生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引
出部首查字法。也可让学生区分什么情况下用音序查字法,什么情况下用部首 查
字法。
3.以“狐’’字为例,按照教材中的四步法,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
70


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部首的含义,为了查找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归为
一类,把 共同的部首放在这一类字的前面,称为部首。引导学生观察《部首检字
表》中的“部首目录”,发现排列 顺序,为第二步数部首笔画作铺垫。第三步则
要强调《检字表》中的笔画是除去部首外的笔画数。第四步 翻找页码时,可指导
学生陕速翻阅字典正文页码的方法,可以根据页码大致判断。
4.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后,建议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完成后面的练习。
第一题:从字典的“部首 目录”中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这是最基本的练习,要加强训练。
第二题: 确定所给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关键是先要确定这些字的部首。通
过这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部首的含 义。
第三题:让学生明白部首查字法是真正服务于阅读实践的。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楹联、诗句,并背诵。
2.能借助图片,通过教师讲解,初步理解楹联、诗句的意思。
1.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把 楹联、诗句读正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正音,
关注“畦、韭”等字的发音。
2.利用图片,通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3.“里”“畦”为量词, 古代五十亩为一畦。教学时,可以联系《场景歌》
中的量词,让学生填填量词,“一( )春韭绿,十( )稻花香”。
这三句都可作对联,通过师生、同桌合作对对联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
1.借助拼音自主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了解正月至腊月中每月开花的花名
1.让学生明白,儿歌中的十二月指的是农历,“冬月”为农历十一月,“腊
月”为十二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重点指导多音字“正”的读音和儿歌中描写花
开放特点的新词,如 “姿百态、正上妆、案头供、斗冰霜”,这些词语理解起来
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观看插图,或教师补 充图片资料等,把朗读与认识各种
花名和特点相结合。
3.儿歌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可 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对读、学生对读的
形式,把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71


教学资源
1.《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选自 清 曹雪芹《红楼梦》
2.《十二月蔬菜歌》
正月菠菜才吐绿,
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
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
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
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
十月萝1、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
腊月蒜苗正泛青?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四“日积月累”









72


第三单元 儿童生活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 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
《妈妈睡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 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
多 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
《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 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
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 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
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 为什么?”
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 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课文
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 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
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 物的
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封
信》要求 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
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 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课后题着重
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
想象类。本单元是第一 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
“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 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
表达的 兴趣。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内容
曹冲称象
玲玲的画
一封信
妈妈睡了
课时
2
教学要点
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
2
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
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
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73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口语
交际
做手工 1 1.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2.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
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语文
园地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3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
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
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6.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合计

















74
12


4 曹冲称象
教材解析
《曹冲称象》出 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
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 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
表达想法。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
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 然
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
重量有一定难 度。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
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 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
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 上石头的重量,就
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
得清楚明白。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
量。
课文配 有l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
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 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 写“称、柱”等l0个字,会写“别人、
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
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 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
善于 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
里。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
混淆误读。
学习“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
75

< p>
读音;学习“秤”的时候,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练习
“秤”的 发音。“杆”的发音也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
“曹”是姓氏,可以在揭示课题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先请学生
想一想:
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接着,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让
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
“重”和“量”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
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 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2.写字。
本课要书写10个生字。以左 右结构的字居多,共7个。“站”的立字旁和“船”
的舟字旁中提的书写要特别注意。上下结构的“然” 字,四点底不容易写好,请
学生认真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半包围结构的“底”字, 特
别要注意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在书写本课生字
时,要注意提 示学生容易遗漏的笔画,比如,“然”的右上有一点,“底”的最后
一点不能忘写。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76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读曹冲说的话,要读得自信,胸有成
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 大秤也不行啊,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学生读
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本课还要注意读好关键词,注意它们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如 “直、才、果
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然
后 再读好句子。比如,“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字,可以换成“不住地、
不停地”,体会曹操对大官 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不满意
的语气。“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重音可以在“ 才”字上,略带惊讶、夸赞的
语气。“他叫人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的“果然” ,表示
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语气要读得肯定,带着对曹冲佩服的语气。
二,理解运用。
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课文中有几种称
象的方法?官员们的 方法为什么不好?曹冲的方法为什么好?课文理解的重点是曹
冲称象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是本 课的学习重点,可以请学生读读这一段,圈画交流:曹冲的
办法需要几个步骤?给予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 和空间:对于这个办法,有不明白
的地方吗?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 画线呢?
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这种称象
的办法 逻辑关系更加清晰。之后,教师可以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课前先准
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 (或者有一定重量的东西)、小石块、秤等,让学
生根据曹冲的方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 ,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请
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在说话的过
程中,提示学生用好“先、再、然后’’等词语,让表达更有序。
结合课后第一题,在学习了 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可以请学生把官员想出的
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作比较,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 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
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这足以说明
曹冲才智过人。
77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分成两部分完成。在学习 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圈画官员
提出的称象办法和不足,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官员提出的称象办法不 好。在
学习第四自然段之后,展开讨论,让学生重点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课后第三题, 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可以先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再
讨论用上这些词语的好处。为什么要用“才 ’’呢?为了突出表现出曹冲的年纪小。
课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直、果然”。让学生去掉两组句子中加 点的词语,对比
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词后意思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用“才、到底”说句子。























78


5 玲玲的画
教材解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
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 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
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 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
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这篇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篇幅短小 却一波三折。第一至四自然段是故事
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得 意。可就在
得意之时,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因为来不及重新画一张,所以又着急又伤心,
哭了 起来。第五至八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
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 来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
结尾,写了爸爸告诉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多事情并 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通过对话,能感受到爸爸的和蔼可亲。在结尾读到爸爸说的话时,觉得自然贴切,
没有说教之感 。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
时间”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 解课
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在生字读音方面,这一课要注意后鼻音的生字较多,容易前后鼻音混淆的是
“玲、评、另、并”,可以归类进行认读,加强对读音的纠正和记忆。另有两个
生字的读音容易 读错,“幅”是第二声,读“fú”;“叭”要读“bā”,教师要帮
助学生正音。
在生字字 形方面,这一课中很多生字偏旁和字义有关,如“玲、详、幅、评、
叭、脏”,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声字构 字特点识记生字。也可在识字中渗透一些汉
79


字文化,如 “玲”,王字旁表示“美好的事物”,“玲玲”是玉器敲击发出的声音。
在词义理解方面,要用适合低 年级儿童认知的方式来教学。如“端详”,对
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 的动作来体会,再让
学生说说“端详” 的意思。
2.写字。
“候”字中间有一短 竖,不要漏写;“及”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起笔应该是
撇;注意“报”字右半部分笔顺,第一笔是横折钩 ,可以让学生在书空之后再书
写。
“拿、奖”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情 节简单,主题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 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得意”的心情。可以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 验,回顾生活中令人“得意”的事情,在 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读出“得意”的语气;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
的情形,可以抓住“叭的一声”,体会 事情发生的出人意料;抓住“伤心地”一
80

< p>
词,体会玲玲难过的心情;抓住“来不及”,让学生说说来不及的原因,在理解
的基础上读 出玲玲的着急。读第八自然段,要表现玲玲想 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
事后的“满意”心情。第九自然段爸 爸说的话,要读出爸爸看到玲玲通过自己的
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高兴心情。
2.理解运用。
本课理解的难点是爸爸说的富含哲理的话,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从文中< br>寻找理由。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聚焦到第八自然段中写到的“整张画看上去更
好了”一句。课 文没有插图,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幅画:一幅画着楼梯,楼
梯上有污渍;一幅添上小 狗,小狗趴在楼 梯上。让学生通过前后两幅图画的比
较,感受“更好”在哪里,从而理解“肯动脑筋”的好处。可以拓展 阅读主题类
似的故事,进一步体会爸爸说的这句话的道理。
3.课后练习。
课后第 一题,让学生用上表现玲玲情绪变化的词语“得意、伤心、满意”讲
故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 找到这3个词语,并且关注相关的段落。3
个词语分别对应第 一、四、八自然段。再提问:玲玲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变化?
让学生找到玲玲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且试着把这些原因连起来讲一讲,就能讲出
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第二题,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生活观察,留心生活中的事例,用生活中的
事例来印证爸爸说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
事往往能变成 好事”。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8 个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
叭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 候”5个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对玲玲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感到欣赏。
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教师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 她的名字
叫“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81


2.引导识字:“玲”字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
字旁,表示意思。 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王字旁,就是用来表示非常珍贵
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 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一起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
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故事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是课 文的插图,
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学生借助图画,用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图文对照: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三个自然段对应,在这三个段
落前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
生学习。这个教学环节采用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用图画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用图画帮助学生切入 文句的学习。
三、细读故事,学词学文
三幅画分别对应课文第一、四、八自然段。请学生从 以上三段话中找出玲玲
心情的变化(得意—着急—满意)。教师引导:玲玲的情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 br>化呢?让我们细细去读读这三段话。
1.第一自然段: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
要参加评奖了。
82


(1)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做个动作?像他这样仔 仔细细、
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出示词语卡“端详”,学生认读)。
(2)引导想象 :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作品,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
(出示词语“评奖”,读正确)。玲玲一边端 详着自己的作品,一边会想什么呢?
(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玲玲得意的心情。)
(3)联系生活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和玲玲一样的感受吗?
哪件事情觉得自己做得特别好,挺得意的?( 学生畅谈。)
(4)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把玲玲得意的心情读出来。
2.第四自然段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
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1)教师出示词语“弄脏”,请学生把词语读正确并说说“脏”在哪里。
(2)教师拿出一支水彩笔,模仿水彩笔掉在桌面上,请学生听声音。
教师引导:这就是“叭的一声”,“叭”是表示声音的。“叭的一声”该怎么
读?(响而短。)
(3)围绕“玲玲为什么伤心地哭了”这一问题,学生思考并交流。
(4)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玲玲着急难过的语气。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中,用做动作、现
场演示、谈生活经历等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的过程。
3.第八自然段: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
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1)教师引导学生观 察后一幅图画,找找弄脏的地方和小花狗的关系。抓
住“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请学生欣赏图画,说说 好在哪里。
(2)抓住“满意”一词,请学生称赞玲玲。(引导学生在夸赞中理解满意的
两重 含义:玲玲不仅对自己画的画表示满意,更对自己能动脑筋想出绝妙的办法
感到满意。)
(3)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满意的语气。
四、练写生字,学习小结
1.教师引导: 玲玲能把图画画得那么令人满意,我们也一定能把字写得让自
己满意。今天我们还要写五个字:评、奖、 拿、候、及。
(1)“奖”和“拿”笔画较多,书写时把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得扁一些。
83


(2)写“候”要特别注意,中间有一小竖,不漏写。
(3)“及”字的笔顺容易出错,要先书空再书写。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书写评价,二次练写。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读了《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知道了玲玲开 动脑筋,
把弄脏的画改得更好了。下节课,我们要一起去读读写爸爸的部分,看看爸爸是
怎么引 导玲玲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我们还要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84


6 一封信
教材解析
《一封信》记叙 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 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
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小姑娘的心里话:因 为爸爸不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
妈的帮 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
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 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
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
课文除了写两封信的内容,也对露西的日常生活做了描写。爸爸不在家的日
子里,露西能帮 助妈妈做家务,能想到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想念j在第一
封信写好后,自己也对诉苦的方式感觉不 满意,愿意在妈妈的指导下重新写信。
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识记“封、削”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
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半年”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 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
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教学重点】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封、灯、冷”是带有韵母“enɡ”的后鼻音,可以 通过读音归类的方式重
点认读正音。“朝、重、结”是多音字,“朝”的另一个读音“zhāo”出现在 一年
级下册《古对今》中,“重”的另一个读音“zhònɡ”出现在本单元《曹冲称象》
中, “结”的另一个读音“jiē”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学习过。可以通
过前后课文中词语对比认 读的方式,在语境中理解意思,识记多音字。教师也可
以例举常用词语,加强多音字识记。

85











这一课形声字较多,如“削、锅、刮、期”等字,可以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
进行识记,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曾在哪些生活场景中看到过这些
字。比如,在日历和课 程表中都会有“期”字出现;“削”这个动作在生活中比
较常见,“削铅笔”“削水果”等。
“鲜”和“修”这两个字是本课生字识记的难点。“鲜”字由“鱼、羊”两
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 活鱼,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修”字容
易忽略中间一竖,要提醒学生注意,可组词“修改、修 理”等识记。
2.写字。
本课要书写10个生字。上下结构的字4个,“写、笔”上窄下宽 ,“今、支”
中都有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左右结构的字44'-,要指导写好左右两边的穿插。
“笔”和“电”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这个笔画要重点练习:竖要靠近竖中线,转
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 要平,钩朝上。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封 9画,左右结构。
信 9画,左右结构。
右边三横中,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稍短。“口”要写得扁一些。
今 4画,上下结构。
写 5画,上下结构。
支 4画,上下结构。
圆 10画,全包围结构。
珠 10画,左右结构。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提下面;竖是最长的笔画,
写在竖中线右侧。
86


笔 10画,上下结构。
灯 6画,左右结构。点、短撇、 左边的点相对。
电 5画,独体字。竖要靠 平,钩朝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对话较多,既要读出妈妈和露西说话的不同语气,又要注意读出前后两< br>封信中露西的情感变化。第一封信中,露西因为爸爸长时间不在家,在生活中遇
到了很多不开心的 事,所以读出思念之情,甚至会有抱怨。后来经过妈妈的引导,
露西变得开心起来,急着告诉爸爸身边的 好事情,语气变得平和,并饱含喜悦。
朗读第一封信的内容,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学生说说爸 爸妈妈不在
家时,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朗读第二封信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师生分角色朗
读的 方式指导感悟。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学生扮演露西。教师以愉快的语气带
动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出露 西想到生活中好事情时的快乐心情。
在进行两封信的比较阅读时,可以出示句子“家里的台灯坏了,我 们修不好”
和“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请学生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想想“同一件
事, 为什么露两的说法会不一样”,以此感受露西的心理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
87

读出不同的语气。也可以适时指导朗读的技巧,表现难过的时候可以把语速放慢,
语调稍低沉一些; 表现开心的时候语气要轻快一些。
2.理解运用。
本文前后写了两封信,学生不需 要了解“信件”这一实用文体,教学重点
是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自己喜欢哪一封信,理由是什么。
两封信内容的梳理提取,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信件的内容穿插在
对话中,学生不 易找全。可以让学生先圈画标记相关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
式,在小组内把两封信的内容摘录下来, 由此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接着让
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封信,理由是什么,和小组同学交 流。最后教师
出示完整的信件内容,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第一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
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第二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
诉 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
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学习第--封信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封信表面上写不开心的事情,实 际上每
一句话都写出了露西对爸爸的想念。爸爸可以给一家人带来快乐,可以做家务维
修工作, 可以让家里热热闹闹。爸爸不在家,是露西不开心的原因。是不是爸爸
不在身边,生活就真的不开心了吗 ?在妈妈的引导下,露西发现,虽然爸爸不在,
但生活一样美好:小狗可爱活泼,台灯可以自己动手修理 ,周末还可以去看电影。
露西把生活中的快乐与爸爸分享,同时也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两封信内容表述不
同,表达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是理解的关键。调整好情绪,乐观地看待生活,
是本课理解的重 点和难点。
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数量词,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比如,“一封信、一支圆珠
笔、一 束鲜花”,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数量词说话。
3.课后练习。
88

课后第一题,旨在提升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第七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
段写的是第二封信,一封 信跨越了8个自然段,信的内容穿插在妈妈和露西的对
话中,学生在阅读时会遗漏重要信息。教师可以通 过让学生边读边圈画的方式,
帮助他们在文字中找全信的内容,再来回答问题。
课后第二题,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应加以
肯定。两封信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当然 ,第二封信既表达了想念之情,又考
虑到了爸爸看信后的心情。露西和妈妈都不希望远在国外的爸爸太担 心,为了让
爸爸安心工作,才改变了说法,能够为爸爸着想,更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可以
引导 学生体会,对待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只有乐观面对生活,每天才会 有好心情。
三、实践活动
开一个班级小小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说说家的温暖”。可以说 说家人对
我们的爱,也可以说说我们给家人送去的快乐。


















89


7 妈妈睡了
教材解析
《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
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
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 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
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一幅我们常常能见到的
画面:妈妈哄着孩子 ,哄着哄着自己先睡着了。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
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 好熟,好香。第二至四自然段详细
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 和劳累。
这三段中,有对妈妈熟睡样子的描写,“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
的眉毛 ,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的联想,
“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 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还有孩子看
到妈妈熟睡样子后内心的想法:“她干了好多活,累了, 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
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课文在最后< br>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
的响声”,这句话 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静谧美
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家的温馨。
插图画了妈妈哄孩子睡觉,孩子没睡,她自己先睡着了的场景:妈妈睡得好
熟,好香,就像文中描写的一 样,眼睛紧闭,嘴角带着微笑,乌黑的头发粘在额
头上,看上去美丽、温柔,却也显得劳累。妈妈的一只 手搭在孩子的肩上,好像
睡梦中还想着要哄着孩子。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静静地看着睡梦中的妈妈。
孩子不吵也不闹,就是想让妈妈能好好睡一觉,这是多么体贴妈妈的孩子呀1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
个字,积累“的”字短 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
子之间美好
的爱。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90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从读音方面来看,“ 粘”是多音字,读音为zhān和nián。读作nián时,词
性是形容词,指具有粘性。读作zhā n时,词性是动词,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
附着在别的东西上。在这篇课文中,“粘”作动词用,读作z hān。这是学生第一
次学习“粘”字,因此它的另一个发音不必说。
“发”是多音字,在 课文中念f白,可以组词为“头发、白发”。另一个读
音念fā,可以联系之前接触过的“发现、发明” 等词语来进行读音的辨别。
从字形方面看,“哄、吸”与“润、汗、沙”是两组部首相同的生字,可以
进行归类识记。“额”是形声字,部首“页”表示头部,“颜、颊、颈、颌”等字
都是“页”部 。
从字义方面看,“粘”和“乏”两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是理解
的难点。“粘” 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
上,理解“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看看 插图,想想妈妈的头发为什么会粘在额
头上,通过图文对照,在故事情境中理解“粘”的意思。“乏”字 的理解,可以
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近义词,“乏”和“累”意思相近。
2.写字。
本 课要书写8个字。“哄、脸、沉”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
两部分高低是一样的。“窗”笔 画最多,上宽下窄,下半部分的“身”中一点要
出头。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91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有两个重点 :一是课文中含有大量“的”字短语,也有“地、得”
字短语,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得轻而短。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将“的、地、得”字
体变小、显红等方法来提示学生朗读的时候不拖音,读好短语和句子。特别 要注
意课文中这句话:“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句子比较长,句
子中有两 个“的”,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另一个朗读重点是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轻柔的语气。妈妈熟睡中的模 样,读
的声音不能太大。要引导学生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带着爱意,轻柔地朗读。可
以有重点 地抓住几个句子来练习朗读,比如,“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
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 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这个句子既写了妈妈熟睡的样子,又写了孩子的想象,在 朗读前,可以让孩子想
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可能会在梦中想到什么呢?请学生自由表达。< br>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孩子会想到妈妈在梦中又想好了一
个故事呢?从孩子 的想象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走近文中的妈妈,同时又不由地联 想到自己的妈妈。教师在激发情感的基
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对妈妈的爱。
2.理解运用。 < br>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为什么妈妈哄我睡觉自己却先睡着了?
为什么妈妈会睡得那 么熟,那么香?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妈妈的辛苦
与劳累。
第二自然段可以抓住“明 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这三个短
语,来感受妈妈的“美丽”。第三自然段需重点理解“ 温柔”的意思,可以联系
生活提问“你觉得谁也很温柔”来加深对“温柔’’的理解。抓住省略号“…… ”,
想象妈妈还会在梦里想到什么,所以脸上挂着微笑。第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重
点。在教学 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好累?妈妈做了什么会这么
累?可以请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说 自己的妈妈为家里人都做了些什么?在理解文
本和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朗读体会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 br>值得关注的是,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
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 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描写。可以在学习了第二至四自然
92


段后,请学生整体读一读这三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结构的相似之处。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分成两步完成。第一步,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带着< br>问题整体感知,边读边找。找到“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 好累”这三句话。教师可以板书“美丽、温柔、劳累”。重在引
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在学习完课文之后 ,可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睡
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展开说,也 可以三个方面
都说。学生在表达中可以和课文中所用的词语不一样,比如,“睡梦中的妈妈是
安 心的”,因为她已经做完家务,可以沉沉地睡去;又如,“睡梦中的妈妈是快乐
的”,因为孩子不吵不闹 ,那么懂事体贴。在对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
性化的表达。
课后第二题,可以结合第 二自然段的教学来完成。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
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
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微笑的嘴角”等短语,请学生把这些短语读 正
确。在说话和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词语搭配,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在此基础上,
出示练习题, 让学生尝试拓展说话,比一比谁说得多。
课后第三题,可以让学生观察睡梦中的妈妈,第二天回学校后 进行交流。通
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三、实践活动 < br>夸夸自己的妈妈:请学生准备一张彩纸、铅笔、水彩笔,制作一张贺卡,在
贺卡上夸一夸自己的妈 妈,并将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
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 子。初步体会妈
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93


1.谈话导入: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请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3.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 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引
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
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朗
读时要轻一点儿。)
3.整体感知,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
样子的。(教师在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随机板书:美丽、温柔、劳累。)
三、细读第二、三段,体会深情
1.感受妈妈的“美丽”。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 选择生字识
记,教师相机点拨:
①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 < br>②识记生字“闭”: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
来了,中间的“十”字表 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
③请学生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演示中感受词语的意思。 ④识记生字“润”。说说为什么“润”字偏旁是三点水,思考偏旁和字义的
联系。找找哪些同学有“ 红润的脸”,直观理解“红润”的意思。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 美丽?(教师
随机出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设计意图:
采用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具体形象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既有趣味,
又学得有效。
94


(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
①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
②出示课后第二题,请学生拓展说话“( )的眼睛”“( )的头发”。
(4)比较句子,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蛋上。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妈妈睡得很香,就连眉毛也安安静静,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5)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对妈妈的赞美和爱。
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温柔。
(1)联系生活,感受“温柔”。请学生说说自己妈妈温柔的事例。
(2)理解妈妈温柔的表现,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 弯了,好像在睡梦中,
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①把“等”字读正确,读好后鼻音。
②思考交流:读到哪里,你觉得妈妈很温柔?
③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着,就会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
呢?(从这句话推测妈妈平时 经常给孩子讲故事。)
设计意图:
将学习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本内容理解,构 建说话和交际的平
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言之有物。
④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还会想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温柔美好的感觉。
四、练习朗读,同桌互评
1.同桌合作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请同桌每人选一个自然段,自己先读一读。
2.把准备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并请同桌评价。
3.全班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教师小结: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
样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
设计意图:
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提高写字的效率。采用添
95


加辅助线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注 意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具
体位置。
五、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书写指导:“ 哄、脸、沉”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脸、沉”左右两部分高
低大致相同。“哄”字左右高低不同。教师 可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脸”字,学生书空。
3.练习书写,反馈评价。(评价主要指向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位置。)




















96


口语交际:做手工
做手工
教材解析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 是让学生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旨在通过活
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 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插图中的
小朋友剪剪、贴贴、画画,展示了许多有意思的手工作品:虫子、大熊猫、 七星
瓢虫、大树、房子……从插图上看,这些作品有的可能是独立完成的,有的可能
是合作完成 的。这也提示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手工作品,感受合作的乐
趣。
教材提示了本次口语 交际的练习要点: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
按照顺序说,可以让学生回顾《曹冲称象》一课 ,曹冲在讲述称象的办法时,用
上了“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时,也可 以用上
这样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表达更加有序;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表示顺序的
词,如“ 第一步、第二步……”。除了说的要求要落实,听的要求也同样重要。
听的时候要记住主要信息,要求听 得专注,边听边记。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2.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重点】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初步练说
课前创设“手工节‰隋境,布置学生制作好手工作品,并在教室中展出。
学生既是手工作品的制作者,又是参观者。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兴趣。课
前,教师可以让 学生自由参观作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引导学
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主动表达自己的 想法。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从展出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
请这 个制作者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围绕“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进行初步
练说,要求练说的学生把步骤 说清楚,其他学生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礼貌地
提问或补充。
教师相机指导:
(1)说清楚制作过程。针对具体的手工作品,指导学生说清楚手工作品及其
97


组成部分的名称,制作时所用的工具的名称,以及重要的步骤等。
(2)按顺 序来说。可以结合《曹冲称象》一课第四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
词,说说除了“再、然后”,还有哪些 表示顺序的词。提示学生试着用“先、再、
然后、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 练说.













在本次口语交际中,应结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中提出的倾听
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在学生初步练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学习示例中
“按顺序说”的方法 ,并记住主要信息。以“折纸飞机”为例,教师一边演示,
一边介绍制作过程,让学生听完制作过程后, 说一说他们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
“折纸飞机”示例如下:
同学们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我折的纸飞机。折纸飞机的步骤
是这样的:
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打开,纸的中间出现一条中心线。
第二步,右边的两角向中心线对折,折出尖头。
第三步,将长方形纸横着对折,尖头对准中心线。
第四步,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露出的小尖角折上来。
第五步,将纸翻过来,再沿着中线对折,并折出飞机的翅膀。
98


我的小制作介绍完毕,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折纸飞机”图示如下: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展示表 达的范例,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
表达。通过交流,突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两个要求:按照顺序说,记住 主要信
息。











99

圣诞快乐英文怎么写-国培学习总结


节约用电手抄报-年会通知


朝阳师专-指导老师鉴定意见


咏雪诗词-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歌舞团招聘-会计实习日记30篇


吴江人事考试网-劳动事务代理


石油专业-暑假生活手抄报大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清理办公用房自查报告